一种灯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31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灯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带。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灯带如图1所示,由于LED灯103的单向导电性,当灯带 用于交流电源供电场合时,通常需要将电源通过开关电源装置或桥式整流电路101,将交流 电变为直流电或脉冲直流电后再与灯带102相接,此种灯带存在两种技术问题1、灯带的主电源线104存在正负之分,如果使用者将直流电或脉冲直流电的方向 反接,则灯带将不会发亮,给使用者和工程安装人员带来诸多不便;2、当灯带的功耗较大时,对应的开关电源装置或桥式整流电路也需要选用较大功 率的,由此带来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开关电源或桥式整流电路对散热、防水的要求也会相应 提尚。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了提供了一种灯带,通过分别对每一条灯串进行全波 整流供电,实现了分散整流电路的功耗,同时灯带的输入主电源线不需有正负极之分,给使 用者及工程安装人员的使用带来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带,所述灯带包括至少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所述 两根不同极性主电源线之间至少有一条LED灯串,每一条LED灯串的输入端与第一组两个 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两根不同极性的主 电源线相连,所述每一条LED灯串的输出端与第二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 二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中的任一根为正极主电源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分别对每一条灯串进行全波整流供电,实现了分散整流电 路的功耗,同时灯带的输入主电源线不需有正负极之分,给使用者及工程安装人员的使用 带来了便利。

图1为现有技术中传统灯带原理结构及电源供给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灯带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灯带201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灯带 201包括至少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203,两根主电源线203之间至少有一条LED灯串 202,每一条LED灯串202的输入端与第一组两个整流二极管204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组 两个整流二极管204的正极与两根主电源线203分别相连,所述每一条LED灯串的输出端 与第二组两个整流二极管205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组两个整流二极管205的负极与两根 主电源线203分别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主电源线可以为三根或多根以实现多列灯串,由于 整流原理与单列灯串情形相同,与此不再赘述。进一步地,所述LED灯串的两根主电源线203中的任一根为正极主电源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分别将两组整流二极管设置于灯带内各个灯串的正负极 两端,各个灯串分别通过对应的两组整流二极管与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相连,实现了分别 对每一条灯串进行全波整流供电,进而达到分散整流电路的功耗,同时灯带的输入主电源 线不需有正负极之分,给使用者及工程安装人员的使用带来了便利。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 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带包括至少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所述两根不同极性主电源线之间至少有一条LED灯串,每一条LED灯串的输入端与第一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相连,所述每一条LED灯串的输出端与第二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中的任一根 为正极主电源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带,所述灯带包括至少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所述两根不同极性主电源线之间至少有一条LED灯串,每一条LED灯串的输入端与第一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相连,所述每一条LED灯串的输出端与第二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组两个整流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两根不同极性的主电源线相连。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分散全波整流电路的功耗,同时灯带的输入主电源线不需有正负极之分,给使用者及工程安装人员的使用带来便利。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1651954SQ20102012890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
发明者刘昌贵 申请人:刘昌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