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201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照明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光学折射的原理,以导光纤维 两端LED发光体提供光源,通过导光纤维对光源的集中反射来起到照明效果的照明电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对抗地球温室化效应的解决方式,各行各业都要求以低碳排放和低 能耗为原则来生产和制造产品。在照明电器方面也是如此,随着照明灯泡的低能耗化漫漫 的从白炽灯转为荧光灯,从荧光灯转为使用LED灯的照明为主了。然而目前为止市场上LED的照明电器为了达到跟传统灯泡或灯管同样的光照度 以至使用大量的LED发光体来满足光照度的要求,所以在能耗上并没有起到节能的效果, 反而因为大量LED发光体聚集在一起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使得LED照明电器自身过热导致 LED照明电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同时使用大量LED发光体所花费的成本也远比白炽灯和荧 光灯明显偏高,综合以上因素,所以LED灯虽早发明却没有被用于广泛的照明领域的原因。 其实LED灯的使用寿命远比白炽灯和荧光灯等其他照明电器寿命长,平均可以连续使用5 万个小时以上,同时单个LED发光体的耗电量非常少,如何才能让LED发光体尽快发挥它 自身的优点来替代传统方式的照明灯具呢?如何使得LED灯的照明电器可以用真真正正 的节能减排照明方式来符合为近年来一直被世界各国最为提倡和呼吁的绿色产品,使我们 人类照明历史跨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尽早还地球母亲一份绿色和清爽是我们实用新型的诱 因。授权公告号为CN201081152Y,名称为“一种光纤背光源”的专利,设计了一种应用 在移动显示设备上的光纤背光源,利用光纤对光线的扩散、反射以及折射的原理,解决了入 射到反光板的光线不均勻,以及光线利用率低的问题。但是,在导光纤维和发光源散热方 面,以及在导光纤维的结构中,加入能够增强导光纤维反射能力的纳米微粒反射组分的技 术,目前还没有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电器。一种照明电器,它包括有发光源和导光纤维,所述的发光源,设置在导光纤维的两端;所述的导光纤维,其中分布有尺度为纳米级的反射组分;以及对应着导光纤维设置有导光纤维载体,它是用以固定导光纤维的透明体结 构。进一步,所述的一种照明电器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的导光纤维,设置在导光纤维载体的一侧。对应着导光纤维载体中导管纤维所在的一侧,设置有导光纤维散热层。对应着发光源所处的位置外围,设置有发光源散热层。[0014]所述的导光纤维散热层和发光源散热层两者之间是连在一起的。在所述的发光源和导光纤维之间、导光纤维两端二者至少其一上配置有透镜。所述的照明电器,可以将两个及其两个以上串列以及并列连接来达到加长照明距 离的效果。在导光纤维表面、及其反射组分的纳米材料的二者至少其一中,使用各种颜色的 材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以配置在导光纤维两端的LED作为发光源,以导光纤维作为引导光源 扩散并且反射来自于光源的光线,在确保传统照明电器同样的照明范围功效的前提下,实 现节约电能,从而能够提供低耗电、高耐用的照明电器。本实用新型照明电器结构简单,使 用方便,并且具备低耗电少,使用寿命长,在使用寿命期间无须担心因灯管故障而需经常更 换的维护等特点,安装和拆卸方便,是一种经济性和便利性兼备的产品。使得LED灯的照明 电器可以用真真正正的节能减排照明方式来符合为近年来一直被世界各国最为提倡和呼 吁的绿色产品,使我们人类照明历史跨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尽早还地球母亲一份绿色和清 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照明电器的断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照明电器的斜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照明电器的发光源的详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照明电器的连接结构的斜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照明电器的连接处发光源的断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照明电器的发光源处添加透镜结构的断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照明电器的导光纤维为圆型形态的斜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一种照明电器的导光纤维为L型形态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的说明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以发光源110配置在导光纤维120的两端,其中发光源 散热层130,用来放置连接两个发光源110以及对发光源110进行散热;导光纤维载体140, 它是内部包括有具有传导散热效果的材质,作为固定导光纤维120和扩散传导发光源110 所传来热量的结构。另外,通过改变透明导光纤维120的表面材料或其内部含有的反射组分的纳米材 料,二者其一中使用各种颜色的材料,来制成不同颜色折光效果的导光纤维。图2、3的说明参图2、3所示,从电源线150对照明电器输入电源,供电给折射光源体导光纤维两 端的发光源110,使可以把导光纤维120两端固定在发光源110上的,并同时具有传导散热效果材质的发光源散热层130里的结构部分中的发光体LED170以通过电路回路的光源线 路板180以稳定电流供给发光体LED170使其发出光线,这个光源可以使不需要直接连接电 流的导光纤维120以本身内部结构中的纳米反光微粒材质使导光纤维120全体发光,以这 个折射光源来照明所需要照明范围的照明电器。发光源110中的发光源散热层130的部分连接端面与导光纤维载体140的段面紧 密连接,使发光体LED170散发出的热量通过光源线路板180以热能传导原理将热量传到发 光源散热层130,发光源散热层130也通过与导光纤维载体140的连接部分继续将热量扩散 到导光纤维载体140的导光纤维散热层,整体来传导散发发光体LED170所发出的热量,起 到利用此设计让整体照明电器结构面积以最大限度散发发光体LED170所发出的热量。图4、5的说明参图4、5所示,为了加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照明电器100的照明距离就必须要加 长导光纤维120的长度,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导光纤维120的最佳折射光源亮度,就必须加 大发光体LED170的功率。然而,发光体LED170的功率也有上限,所以直列连接方式是效率 最高的方法。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电器100两端的发光源的一端与连接发光源200相 连,可以将导光纤维120的照射距离以直列连接方式延伸。连接发光源200是两侧配置光 源线路板180及发光体LED170的结构,以并联方式对光源线路板180传送电源,用这个方 法实施复数直列连接。另外,连接后的散热原理与上述没有连接时的情况一样,是通过连接发光源散热 层260以及导光纤维散热层共同完成。图6的说明参图6所示,是在发光源110的发光体LED170和导光纤维120之间配置透镜300 的断面图。为了使发光体LED170所发出的光源均勻的传送到导光纤维120的端面上,可以 通过透镜300以扩散方式传导光源,也可以为了让发光体LED170发出的光源变得更强些, 可以通过透镜300以聚焦方式来集中提高光源亮度,以上所诉两种方式的透镜300也可以 用直接以设置在导光纤维120两端的方式制作。图7、8的说明参图7、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这种照明电器100中导光纤维的两种形状实 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纤维及照明电器的连接转换接头,可以用各种形式复制连接,且导 光纤维的形状不限于直线型和圆型,可配合运用于各种各样的场所来满足环境的需要。在 图7中展示了导光纤维为圆型的情况,其原理与上述直线型的原理完全一样,其中的发光 源为并列型发光源400,导光纤维为圆型导光纤维410 ;图8中展示了导光纤维为L型的情 况,其原理与上述直线型、圆型的原理完全一样,其中的导光纤维为L字型导光纤维500。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而非限定,基于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其它实施方式,均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一种照明电器,它包括有发光源和导光纤维,其特征在于发光源,设置在导光纤维的两端;导光纤维,其中分布有尺度为纳米级的反射组分;以及对应着导光纤维设置有导光纤维载体,它是用以固定导光纤维的透明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纤维,设置在导光纤 维载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照明电器,其特征在于对应着导光纤维载体中导管纤 维所在的一侧,设置有导光纤维散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电器,其特征在于对应着发光源所处的位置外围, 设置有发光源散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照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纤维散热层和 发光源散热层两者之间是连在一起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发光源和导光纤维之 间、导光纤维两端二者至少其一上配置有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照明电器,可以将两个及 其两个以上串列以及并列连接来达到加长照明距离的效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照明电器,其特征在于在导光纤维表面及其反射组分 的纳米材料的二者至少其一中,使用各种颜色的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电器,属于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光学折射原理,以导光纤维两端LED发光体提供光源,通过导光纤维对光源的集中反射来起到照明效果的照明电器。该照明电器包括有发光源和导光纤维,其中发光源,设置在导光纤维的两端;导光纤维,其中分布有尺度为纳米级的反射组分;以及对应着导光纤维设置有导光纤维载体,它是用以固定导光纤维的透明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照明电器以简单的构造制成,并且具备低耗电少,使用寿命长,在使用寿命期间无须担心因灯管故障而需经常更换的维护等特点,安装和拆卸方便,是一种经济性和便利性兼备的产品。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1772295SQ20102025705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3日
发明者蒋晨 申请人:蒋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