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斑匀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411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斑匀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该激光照明器通过勻光棒对激光器光强进行勻化处理,降低光能损耗、使光斑分布均勻。
技术背景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夜视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目前,夜视监控的照明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LED照明,其存在亮度低、不适合远距离照明;发热量大,使用寿命短的缺点,而且LED灯由许多发光二极管组装而成,出现红曝后,会使整个面板产生红曝现象,不利于红外灯的隐蔽。另一种是利用激光照明器进行照明,由于激光照明器具有照明距离远、隐蔽性好、 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可与红外摄像机、黑白C⑶摄像机或微光夜视设备配合使用,组成夜视监控系统。然而激光照明器中的光源光束为椭圆高斯光束,光束的垂直发散角度较大,其横场由于高阶模存在而呈若干长条状,使得光斑极不均勻,因此需要通过全息光栅对激光光强进行整形勻化处理,但是光栅制作难度大、成本高,而且现有的激光照明器体积普遍较大,难以集成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以解决现有激光照明器体积普遍较大,难以集成以及激光器发出的光束产生的光斑不均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包括散热底座(1)和镜头(3),所述散热底座
(1)上安装有激光器(5),所述镜头(3)中安装有透镜(7),其中所述散热底座(1)和镜头 (3)之间安装有一勻光棒G),所述激光器(5)、勻光棒(4)和透镜(7)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勻光棒(4)为矩形柱状玻璃棒,该矩形柱状玻璃棒的长宽比在6 1到14 1之间, 宽厚比为4 3。其中所述勻光棒的长宽比在6 1到7 1之间。其中所述勻光棒的长宽比在11 1到14 1之间。其中所述透镜(7)与勻光棒⑷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透镜(7)的焦距。其中所述散热底座(1)包括基座(10 和设置在基座(10 上的凸台(101),所述凸台(101)上安装有激光器(5)。其中所述散热底座(1)和镜头C3)之间安装有一勻光棒夹具O),该勻光棒夹具
(2)中间设置有一通孔003),所述勻光棒固定于该通孔Q03)中。其中所述勻光棒夹具O)由前凸台(206)和后固定卡边(207)构成,所述前凸台 (206)上设置有一凹槽004),该凹槽(204)与通孔(20 连通。其中所述凹槽Q04)中固定有透光片(6)。[0016]其中所述镜头(3)中心设置有固定腔(302),透镜(7)固定安装在该固定腔(302)中。本实用新型在激光器和透镜之间安装勻光棒,使激光器,勻光棒及透镜组成完整的勻化成像系统,通过优化勻光棒端面尺寸和长度,提高了激光器发光的利用率和光斑均勻性。光线在勻光棒内多次反射后在勻光棒后端面叠加,得到一个均勻的光斑输出,然后经过红外镜头在目标处成均勻清晰的光斑,通过调节镜头焦距实现不同距离的夜视照明效
^ 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产生4 3均勻光斑,可与现有CXD监控画面同步,实现远距离照明,其理论光能利用率可达100%,而且该照明器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便于安防监控的集成安装。

图1为本实用新型激光照明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激光照明器散热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激光照明器勻光棒夹具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激光照明器镜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勻光棒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识说明散热底座1、凸台101、凸台外螺纹102、基座103、勻光棒夹具2、内螺纹201、外螺纹202、通孔203、凹槽204、夹具空腔205、前凸台206、后固定卡边207、镜头 3、镜头内螺纹301、固定腔302、镜头空腔303、镜头固定卡边304、勻光棒4、激光器5、透光片6、透镜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是本实用新型在激光器和透镜之间安装勻光棒,并对该勻光棒端面尺寸和长度进行优化,使激光器,勻光棒及透镜组成完整的勻化成像系统。激光器发出的光经过勻光棒多次反射后在勻光棒后端面叠加,形成均勻的光斑输出,然后经过红外镜头在目标处成均勻清晰的光斑,从而提高了激光器发光的利用率和光斑均勻性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激光照明器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包括有散热底座1、勻光棒夹具2和镜头3,所述勻光棒夹具2安装在散热底座1和镜头3之间,且勻光棒夹具2的后端与散热底座1螺纹连接,前端与镜头3螺纹连接。散热底座1上安装有激光器5,勻光棒夹具2中固定有勻光棒4,镜头3中安装有透镜7,所述激光器5、勻光棒4和透镜7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勻光棒4位于激光器5和透镜7之间,而透镜7与勻光棒4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透镜7的焦距。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激光照明器散热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散热底座1 包括基座103和设置在基座103上的凸台101,所述凸台101外侧设置有凸台外螺纹102, 凸台101中心处安装有激光器5。
4[0030]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激光照明器勻光棒夹具剖面结构示意图。勻光棒夹具2由前凸台206和后固定卡边207构成,且在勻光棒夹具2中心处设置有一个通孔203, 该通孔203用于固定勻光棒4。其中所述后固定卡边207中形成有一个夹具空腔205,后固定卡边207内侧设置有内螺纹201,所述的夹具空腔205套置在散热底座1的凸台101上,且通过内螺纹201、凸台外螺纹102使勻光棒夹具2与散热底座1螺纹连接。其中前凸台206外侧设置有外螺纹202,中心处设置有一个凹槽204,该凹槽204 与上述的通孔203连通,且在凹槽204中固定安装有一个透光片6,以防止灰尘进入到勻光棒4。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激光照明器镜头剖面结构示意图。镜头3包括有镜头固定卡边304,该镜头固定卡边304内侧设置有镜头内螺纹301,镜头固定卡边304中形成有一个镜头空腔303,该镜头空腔303对应套装在勻光棒夹具2的前凸台206上,且通过镜头内螺纹301、前凸台206外侧的外螺纹202实现镜头3与勻光棒夹具2的螺纹连接。在镜头3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固定腔302,所述的固定腔302中安装有透镜7。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勻光棒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中勻光棒4为矩形柱状玻璃棒,该矩形柱状玻璃棒的尺寸有如下要求长宽比L/W位于6 1到14 1之间,宽厚比W/D为4 3。其中L/W优选为6 1到7 1之间,或优选为11 1到14 1之间,而W/D为 4 3则保持不变。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及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包括散热底座(1)和镜头(3),所述散热底座(1) 上安装有激光器(5),所述镜头(3)中安装有透镜(7),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1)和镜头C3)之间安装有一勻光棒G),所述激光器(5)、勻光棒(4)和透镜(7)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勻光棒(4)为矩形柱状玻璃棒,该矩形柱状玻璃棒的长宽比在6 1到14 1之间,宽厚比为4 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勻光棒(4)的长宽比在6 1到7 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勻光棒(4)的长宽比在11 1到14 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7)与勻光棒(4)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透镜(7)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1) 包括基座(103)和设置在基座(103)上的凸台(101),所述凸台(101)上安装有激光器(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座(1) 和镜头C3)之间安装有一勻光棒夹具O),该勻光棒夹具O)中间设置有一通孔003),所述勻光棒固定于该通孔O03)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勻光棒夹具 (2)由前凸台(206)和后固定卡边(207)构成,所述前凸台(206)上设置有一凹槽004), 该凹槽(204)与通孔(20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Q04)中固定有透光片(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斑勻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3)中心设置有固定腔(302),透镜(7)固定安装在该固定腔(302)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斑匀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包括散热底座和镜头,所述散热底座上安装有激光器,所述镜头中安装有透镜,其中所述散热底座和镜头之间安装有一匀光棒,所述激光器、匀光棒和透镜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且匀光棒为矩形柱状玻璃棒,该矩形柱状玻璃棒的长宽比在6∶1到14∶1之间,宽厚比为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光斑匀化处理的激光照明器产生的4∶3均匀光斑,可与现有CCD监控画面同步,实现远距离照明,其理论光能利用率可达100%,而且该照明器结构紧凑、体积较小,便于安防监控的集成安装。
文档编号F21V13/00GK202008568SQ20112007463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1日
发明者郑鸿章 申请人:深圳市众望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