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73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源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尤指一种用于相机的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微距摄影是指放大倍率高的摄影模式,普遍上是以放大倍率介于1 1 1 4 左右的摄影,称之为微距摄影;其中1 4是指成像尺寸为实际拍摄物的四分之一。微距摄影主要用以拍摄一般相机镜头无法拍摄的微小东西,早年主要应用于动植物的生态观察与科学研究,近年来则多应用于工业上的检测、刑事鉴定或防伪辨识,例如,金属焊线质量检测及指纹辨识。然而,当相机在极短的拍摄距离下,其光圈对应地缩小,致使进入镜头的光源不足,并进一步地导致拍摄影像模糊不清,无法有效地被检测或辨识。为解决上述影像模糊不清的问题,各家厂商分别针对使用领域的不同而对应地开发出不同型式的单一照明用途的外接式光源,供使用者对应的选择使用,例如在低角度光源可有效的拍摄遗留于光滑平面上的指纹,而同轴光源可以有效地点亮被摄物体的微小部份(例如,裂痕),使相机得以轻易地捕捉到所需的影像。但是,当使用者在同一个场合同时需要进行两种不同形式光源的拍摄时,传统的单一照明用途光源必须依照被摄物的不同而选择对应的外接光源,如此不仅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且使用者必须随身携带至少两种不同照明用途的外接式光源,故造成携带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以提供该相机模组在近距离摄影时的光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其承接于相机模组的一成像镜头,所述的光源模组包含—套筒,其通过一轴线并承接于成像镜头,所述套筒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轴线与成像镜头的一光轴相重合;一第一发光单元,其设置于前端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垂直于该轴线;一第二发光单元,其设置于前端部的内表面且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后方,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平行于轴线。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为红外光、可见光或紫外光。发出的光线为红外光、可见光或紫外光。[0013]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还包含一第一环带,且第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第一环带,第二发光单元还包含一第二环带,且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第二环带。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环带为软性电路板,第二环带为软性电路板。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光源模组还包含一开关单元,开关单元设置于套筒外围,且电性连接于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光源模组包含一转接座,转接座承接于相机模组并具有一供成像镜头贯穿于其内的穿孔,且套筒通过转接座承接于相机模组上。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光源模组还包含一电源单元,电源单元容置于转接座, 并电连接于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套筒的前端部相对后端部沿轴线方向移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端部螺接于后端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模组,通过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以分别产生两种不同出光方向的光源,供使用者根据被摄物体种类的不同而做选择,可有效地降低使用者光源携带上的不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组局部剖试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组局部剖试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立体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转接座-12 ;穿孔-122 ;内螺纹-124 ;套筒_14 ;前端部-142 ;后端部-144 ;外螺纹-146 ;第一发光单元-16 ;第一环带-162 ;第一发光二极管-164 ;第二发光单元-18 ’第
二环带-182 ;第二发光—二极管-184 ;[0027]开关单元-20电源单元-30相机模组-50成像镜头-52轴线-ι ;表面"So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说明如下,而附图与详细说明仅作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配合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立体分解图及局部剖视图。该光源模组用以与一相机模组50搭配使用,具体来说,该光源模组转接于相机模组50的一成像镜头52上,以提供相机模组50在近距离摄影时的光源。在本实施例中,相机模组50为一市售的数字相机为例,实际实施时则不以此限。该光源模组包含一转接座12、一套筒14、一第一发光单元16及一第二发光单元 18。转接座12承接于相机模组50,且转接座12与相机模组50的承接方式可以为螺接或磁铁吸附;转接座12具有一提供成像镜头52贯穿于其内的穿孔122,穿孔122通过一轴线 I,且转接座12对应贯穿有穿孔122处的内壁面设置有一内螺纹124,其中轴线I与成像镜头52的一光轴相重合。套筒14通过轴线I,套筒14包含一前端部142及一相反于前端部142的后端部 144,后端部144具有一外螺纹146,供与内螺纹124对应螺合,用以将套筒14固定于转接座 12。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4为圆形管状,在实际实施时则不以此限,仅需具有一中空筒身即可;此外,套筒14为透光材质制成,可使得经过被摄物的反射光朝套筒14外透射,以可有效地避免过强的光强度进入相机模组50的成像镜头52而造成感光元件(图中未示)过度曝光的情形。在实际使用时,承接有该光源模组的相机模组52进行影像拍摄时,相机模组50可以通过套筒14的支撑而撑立于一表面S(如图2所示)的上方,使用者无需施力手持相机模组50,如此可轻松地进行表面S的拍摄。第一发光单元16设置于套筒14的前端部142的内表面,且第一发光单元16朝向轴线I方向出射光线,即第一发光单元16的发光方向大致垂直于轴线I,以产生一低角度光源,该低角度光源主要用以提供相机模组50在物体边缘检测及表面光滑物体刮痕检测时的检测光源。第一发光单元16包含一第一环带162及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164,第一发光二极管164设置于第一环带162。在本实施中,第一环带162为一软性电路板,以便将第一发光二极管164安装于其上后,可轻易地弯折并置入套筒14内。复参阅图2,由第一发光二极管16出射的一部分经由一表面S反射的光线以及另一部分未经过表面S反射的光线,可以经由该使用透光材质制成的套筒14向外透射,即由第一发光二极管16出射光线不会直接地进入成像镜头52。因此,纵使表面S为平滑且其上存在有指纹等对比度较低的物质时,该物质仅会以散射的方式使部分光线进入成像镜头 52,以避免相机模组内部的感光元件过度曝光,而导致影像模糊不清的情形发生。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16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为红外光、可见光或紫外光,以对应配合照明各种物质; 其中红外光及紫外光可对应的针对具有红外光标记及紫外光标记的物品,如纸钞,进行伪造功能的检测;此外,紫外光可与荧光染剂配合达到荧光检测,其应用范围例如为金属表面细微裂痕的检测。复参阅图1及图2,第二发光单元18位于套筒14内,且位于第一发光单元16的后方,且第二发光单元18朝着平行于轴线I方向出射光线,即第二发光单元18的发光方向大致平行于轴线I,以产生一同轴光源,同轴光源直接地朝向被摄物出射光线,以有效地照亮该被摄物,同时地,由被摄物反射的光线布满于相机模组50内部的感光元件,可以有效地完成被摄物的任一微小部分的拍摄。第二发光单元18包含一第二环带182及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184,第二发光单元184设置于第二环带18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带182为一软性电路板,以便将第二发光二极管184安装于其上后,可轻易地弯折并置入于套筒14 内。第二发光二极管184所发出的光线可以为红外光、可见光或紫外光,以对应配合照明不同物质;其中红外光及紫外光可对应的针对具有红外光标记及紫外光标记的物品,如纸钞, 进行伪造功能的检测;此外,紫外光可与荧光染剂配合达到荧光检测,其应用范围例如为金属表面细微裂痕的检测。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该光源模组还包含有一开关单元20,开关单元20设置于套筒14外围且电性连接于第一发光单元16及第二发光单元18,使用者可根据被摄物的特性而选择点亮第一发光单元16或第二发光单元18。同时地,开关单元20具有调节第一发光单元16及第二发光单元18发光亮度的功能,使用者可以根据拍摄条件的不同而调节最适宜的发光亮度进行拍摄。本实用新型的该光源模组还进一步包含有一电源单元30,电源单元30容置于转接座12并电性连接于第一发光单元16及第二发光单元18,用以提供第一发光单元16及第二发光单元18发光时所需的电力提供,举例来说,电源单元30可包含至少一电池。配合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局部剖视图。该光源模组大致与图1及图2的光源模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套筒14的前端部142可相对后端部144 沿轴线I方向前后移动,具体来说,前端部142螺接于该后端部144上,因此,当需要配合相机模组50的实际光学参数而调整相机模组50与该被摄物体的距离时,可通过相对后端部 144相对旋转前端部142,而轻易地改变套筒14的整体长度。配合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立体分解图。该光源模组大致与图1及图2的光源模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相机用光源模组省略了转接座12,将套筒14直接承接于相机模组50的成像镜头52上,并通过相机模组50本身的电源来对第一发光单元16及第二发光单元18进行供电。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等,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源模组,承接于相机模组的一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模组包含 一套筒,其通过一轴线并承接于成像镜头,所述套筒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轴线与成像镜头的一光轴相重合;一第一发光单元,其设置于前端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垂直于轴线.一入 ,一第二发光单元,其设置于前端部的内表面且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后方,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平行于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第二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为红外光、可见光或紫外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还包含一第一环带, 且第一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第一环带,第二发光单元还包含一第二环带,且第二发光二极管设置于第二环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带为软性电路板,第二环带为软性电路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模组还包含一开关单元,开关单元设置于套筒外围,且电性连接于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模组包含一转接座,转接座承接于相机模组并具有一供成像镜头贯穿于其内的穿孔,且套筒通过转接座承接于相机模组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模组还包含一电源单元,电源单元容置于转接座,并电连接于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前端部相对后端部沿轴线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螺接于后端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其承接于相机模组的一成像镜头,所述的光源模组包含一套筒、一第一发光单元及一第二发光单元。套筒通过一轴线并承接于成像镜头,所述套筒具有一前端部及一后端部,轴线与成像镜头的一光轴相重合;第一发光单元,其设置于该前端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垂直于该轴线;第二发光单元,其设置于前端部的内表面且位于第一发光单元的后方,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平行于轴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模组,通过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以分别产生两种不同出光方向的光源,供使用者根据被摄物体种类的不同而做选择,可有效地降低使用者光源携带上的不便。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2003116SQ20112008697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杨之逸 申请人: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