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46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闪光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闪光灯。
背景技术
在汽车拍照识别系统中,当使用摄像机对车辆及驾驶人员特征进行抓拍时,往往需要增加闪光灯为摄像机提供辅助照明。现有的闪光灯,其功能虽然能够满足照明需求,但往往体积较大,外型不美观,且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另外,由于现有的闪光灯的光照范围较大,因此,除了需要照射的车辆有效范围以外,车辆行驶的整个车道均处于光照范围内,对使用环境周围造成光污染。进一步地,目前所使用的闪光灯大多不能进行光强度的调节,或是只能通过手动调节拨码的方式进行调节,这样在闪光灯使用的过程中,其光强度是固定不变的。但闪光灯必须能够满足在白天可以看清驾驶室内的人脸特征、在夜间能够看清车牌及人脸特征的功能,则必然会存在着与光线条件不符的情况,发生图像曝光不足或过曝的情况,对图像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的闪光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降低光污染、光强度可调的闪光灯。本实用新型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闪光灯,包括反光杯,设置于反光杯中心的闪光灯源,装设于反光杯的杯口处的光格栅,为闪光灯源提供控制信号和闪光能量的线路板,以及将所述反光杯、闪光灯源、线路板和光格栅封装在其中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板具有供闪光灯源的光线射出的开口,所述开口与反光杯的杯口位置对应;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引出至壳体外侧的连接线,其用于为所述线路板提供所述控制信号和闪光能量。优选地,所述光格栅包括多个相邻排列的正六边形网格,每个正六边形网格均通过一个侧壁与其相邻的正六边形网格连接。优选地,每个所述正六边形网格的高度为7mm,厚度为15mm。优选地,所述光格栅的光出射角度为40°。优选地,所述开口处装设一个封闭所述开口的透光挡板。优选地,所述透光挡板由钢化玻璃制成。优选地,所述线路板包括四个为所述闪光灯提供闪光能量的电容,以及接收自所述连接线输入的、用于控制所述四个电容充放电的高电平控制信号和低电平控制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0018]优选地,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结构设计合理,外观小巧完整,所有配件均封装在壳体内,只需将连接线连接即可完成现场安装,方便维护。进一步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内增加了光格栅,使得该闪光灯只在工作范围内提供较强的光亮度,而在工作范围外光线不可见,解决了光污染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具有可接收高电平控制信号和低电平控制信号的输入 /输出端口,能够根据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电容的充放电状态实现控制闪光灯光强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实时调节闪光灯的光强,提高了拍摄图像的质量,使该闪光灯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有效的节省了能源,降低了功耗。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闪光灯,其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能够降低光污染。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包括反光杯101,设置于反光杯中心的闪光灯源 102,装设于反光杯101的杯口处的光格栅103,为闪光灯源102提供控制信号和闪光能量的线路板104,以及将各部件封装在其中的壳体105。其中,如图1所示,壳体105的前面板具有供闪光灯源102的光线射出的开口 106, 该开口 106的位置与反光杯101的杯口位置对应。该闪光灯进一步包括自壳体105内的线路板104引出至壳体105以外的连接线 107,连接线107通常包括用于提供闪光能量的电源线201和用于提供控制信号的控制线 202。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的结构设计紧凑,所有部件均封装在壳体105内,因此无需另外配备配件包,仅需要将连接线107连接即可完成现场安装,使设备安装更方便,维护更容易。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05可采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需要经过模具加工制造。反光杯101由塑料制成,需要经过模具加工制造。而闪光灯源102、光格栅103等均可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现有成品进行组装。另外,由于在反光杯101的杯口处装设了光格栅103,该光格栅可以使垂直于光格栅表面的光线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出射,而与光格栅表面成锐角角度范围内的光线则根据光格栅表面的网格结构的排列和厚度的不同,将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挡,从而使经过光格栅出射的光线在工作范围内能够提供较强的光亮度,而在工作范围外则光线不可见,从而解决光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提供了一种光格栅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光格栅103 包括多个相邻排列的正六边形网格,每个正六边形网格均通过其一个侧壁与其相邻的正六边形网格邻接。[0032]优选地,每个正六边形网格的高度为7mm,厚度为15mm,以这种方式排列的六边形蜂窝状光格栅的正面透光性最强,其边缘部分以垂直光格栅表面20°的范围内光线可见, 而在大于20°以外的范围内光线不可见,即该光格栅的光出射角度α为40°,从而确保能够满足在车道内的车辆在有效范围内拍摄的图片清晰。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壳体内部的工作环境的洁净度,如图2所示,壳体105的开口 106处装设一个用于封闭该开口 106的透光挡板108,其即可以保证壳体105的封闭性,又不会阻挡光线的出射。优选地,该透光挡板108由钢化玻璃制成,表面不易沾水,使闪光灯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通常情况下,闪光灯源102通过电容的充放电来提供闪光能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的线路板104设置了四个为闪光灯提供闪光能量的电容。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闪光灯的光强调节,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的线路板104设置了用于接收来自与闪光灯配合使用的摄像机的控制信号的1/0(输入/输出)端口,以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四个电容的充放电状态。优选地,该控制信号分为高电平控制信号和低电平控制信号,以使闪光灯可以两种不同的光强度工作。通常,在白天光线照射强度较大的条件下,车窗内的光线无法满足在正常闪光情况下看清人脸特征的条件,因此需要加强闪光灯的光照强度来抑制外界光线的干扰。则此时,摄像机通过I/O端口输入高电平控制信号,以通过四个电容的充放电使闪光灯源102以高强度光照状态工作。而在夜间,由于外界光线较弱,在正常闪光情况下即可满足看清人脸特征及车牌的条件。则此时,摄像机通过I/O端口输入低电平控制信号,以通过四个电容中的两个电容的充放电使闪光灯源102以低强度光照状态工作。这样,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通过设置能够接收来自摄像机的高电平控制信号和低电平控制信号的输入/ 输出端口,实现了根据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电容的充放电状态实现控制闪光灯光强的目的, 不仅能够根据外界光照条件实时调节闪光灯的光强,使摄像机能够提高拍摄图像的质量, 而且可节省能源,降低功耗。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结构设计合理,外观小巧完整,所有配件均封装在壳体内,只需将连接线连接即可完成现场安装,方便维护。进一步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内增加了光格栅,使得该闪光灯只在工作范围内提供较强的光亮度,而在工作范围外光线不可见,解决了光污染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具有可接收高电平控制信号和低电平控制信号的输入 /输出端口,能够根据控制信号通过控制电容的充放电状态实现控制闪光灯光强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实时调节闪光灯的光强,提高了拍摄图像的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闪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杯,设置于反光杯中心的闪光灯源,装设于反光杯的杯口处的光格栅,为闪光灯源提供控制信号和闪光能量的线路板,以及将所述反光杯、闪光灯源、线路板和光格栅封装在其中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板具有供闪光灯源的光线射出的开口,所述开口与反光杯的杯口位置对应;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引出至壳体外侧的连接线,其用于为所述线路板提供所述控制信号和闪光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格栅包括多个相邻排列的正六边形网格,每个正六边形网格均通过一个侧壁与其相邻的正六边形网格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正六边形网格的高度为7mm, 厚度为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格栅的光出射角度为4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装设一个封闭所述开口的透光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挡板由钢化玻璃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包括四个为所述闪光灯提供闪光能量的电容,以及接收自所述连接线输入的、用于控制所述四个电容充放电的高电平控制信号和低电平控制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闪光灯,包括反光杯,设置于反光杯中心的闪光灯源,装设于反光杯的杯口处的光格栅,为闪光灯源提供控制信号和电源的线路板,以及将所述反光杯、闪光灯源、线路板和光格栅封装在其中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前面板具有供闪光灯源的光线射出的开口,所述开口与反光杯的杯口位置对应;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壳体内的线路板引出至壳体外侧的连接线,其用于为所述线路板提供所述控制信号和电源。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结构设计合理,外观小巧完整,所有配件均封装在壳体内,只需将连接线连接即可完成现场安装,方便维护。进一步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灯内增加了光格栅,解决了光污染的问题,闪光强度可调功能可使闪光灯能适应复杂的环境,有效地节省了能源,降低了功耗。
文档编号F21V23/06GK202256989SQ20112036590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刘洪模 申请人: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