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219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 一种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特指一种可提供无亮点且具备较佳光形的二极管灯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发光效率及低耗能的发光二极管逐渐普及,现今照明灯管多以发光二极管作为主要发光组件,但,发光二极管颗粒运作时,多半会产生高热能,若无法即时排除,则有烧毁发光二极管颗粒及其周边组件之虞。早期典型发光二极管灯管构件主要由一由铝挤材所构成的散热本体I以及一与该散热本体I紧密结合的发光模组2所组成;近年来,为求较佳之出光光形多半会增设一灯罩3 (如第I至2图所示)来调整光形,使该发光模组2发出之光线直接通过单独灯罩3均匀地扩散而形成照明范围较广且光形均匀的灯管照明效果。然,通过前述增设之单独灯罩3的结构设计,确实可获得较大照明范围且较均匀的光形,但,该发光模组2上所设之发光二极管颗粒21发出之光线穿透该灯罩3时,因其透光率无法达到100%,而会产生20% 30%的光损失,经研究发现,当发光二极管颗粒21的位置与该灯罩距离越小(短)时,造成的光损失较小,却会因发光二极管颗粒21之发光角度0 I受限(0 I = 120度),导致发光二极管颗粒21之光线过于集中在其所对应之灯罩区域而产生明显的高光点(high light)(如图I所示)要解决亮光点的产生并使灯管光形较为较均匀,则势必需要加大(长)发光二极管颗粒与灯罩的距离,但此方式除会压缩到位在发光模组另侧之电源供应器P之安装空间外(如图2所示),亦会造成前述之光损失过大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产生高到50% 60%的光损失。综上所述,如何有效降低灯管光损失并增近灯管均匀光形似乎是传统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所无法兼顾窘境,因此,如何兼顾均匀光形以及降低光损失乃为本实用新型所钻研之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增设一副灯罩来主动加大发光二极管颗粒光线之发光角度,进而消除二极管颗粒在主灯罩上所产生高光点之夕卜,亦可与该主灯罩搭配产生更为柔和且更为均匀的光形;本实用新型之二极管灯管,包含—散热部、一发光模组以及一主灯罩,该发光模组贴附在该散热部,该主灯罩与该散热部相组装为一体,且该主灯罩与该发光模组间设有至少一副灯罩,该副灯罩罩住该发光模组,而该主灯罩罩住该副灯罩;如此一来,该发光模组所发之光线可通过该副灯罩主动扩大其发光角度消除主灯罩的高光点,且副灯罩与主灯罩的多重灯罩设计可获得柔和且更为均匀的光形。其中,该副灯罩内表面、外表面或是内外表面可涂布至少一薄膜体,用来过滤不同波长色光,进而控制该二极管灯管所发之色光并消除对人体有害的光线。其中,该副灯罩内缘二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嵌部,用来压制住该发光模组缘边。其中,该散热部之下表面设有二彼此保持适当距离的嵌合槽;而该主灯罩,其二侧分设有至少一组装部,该组装部插入该嵌合槽并同时压制住该副灯罩。其中,该组装部包含至少一用来插入该嵌合槽的固定端以及至少一负责压制住该副灯罩外侧缘边的压制端。其中,该副灯罩内缘二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嵌部,用来压制住该发光模组缘边。

图I为习知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剖面示意图,显示发光二极管颗粒较接近灯罩。图2为习知发光二极管灯管结构另一剖面示意图,显示发光二极管颗粒较远离灯罩。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的第I个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的第2个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之目的,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加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的第I个实施例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该灯管包含一散热部10、一发光模组20以及一主灯罩30 ;其中,该发光模组20贴合在该散热部10下表面,且该主灯罩30与该散热部10组装为一体(如图3所示);更详细地说该散热部10于本实例中揭露为一半圆管状造型,该散热部10上表面为一弧形面11,其表面设有规则或非规则的散热纹路,而该散热部10下表面中央位置定义为组装面111,该组装面111供该发光模组20贴合,该组装面111与该散热部10之下表面是否具有正负高度差,需视发光模组20设定之出光效率而定,由于非本实用新型之诉求,于此不赘述;该发光模组20直接贴合或涂布散热膏方式将其在该组装面111上(贴合方式于本实用新型不加以局限)该发光模组20包含一表面至少印刷有二极管驱动电路(图中未示)的电路板200以及多颗发光二极管颗粒21 ;其中,该等发光二极管颗粒21分设在该电路板200表面上,并可呈横向、纵向或是横、纵向交错之矩阵排列设置,于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该主灯罩30负责罩住该发光模组20,其主要由一透光材质构成,本实施例该主灯罩30与该散热部10可组合为一圆管状,故该主灯罩可为半圆管状、3/4圆管状或是1/4圆管状,视散热部10造型而相对配合,该主灯罩30下表面为一弧形面,其表面可为光滑状(如图2所示)或是具有规则或非规则的凹、凸透镜纹路(图中未显示);本实用新型之主要在于该主灯罩30与该发光模组20间设有至少一副灯罩40,该副灯罩40用来罩住该发光模组20,且该主灯罩30罩住该副灯罩40 ;藉此,该发光模组20所发之光线可通过该副灯罩主动扩大其发光角度0 2> 9 I而消除主灯罩的高光点,此外,副灯罩40与该主灯罩30的多重灯罩设计可获得柔和且更为均匀的光形。本实用新型之副灯罩40与该主灯罩30所采用的造型大致相同,与该主灯罩30相较不同之处在于该副灯罩40内缘二侧处分别设有至少一嵌部401,当该副灯罩40罩住该发光模组20时,其各侧嵌部401并同时压制住该发光模组20的缘边201 (如图3所示),使该发光模组20便 于组装贴合在该散热部10组装面111。本实用新型副灯罩40除可用与主灯罩共同改善光形,有效的消除灯管亮点并提供柔和与均匀的光线照明之外,亦可进一步利用该副灯罩40内、外表面涂至少一可过滤不同波长的薄膜(Coating)(图中未示),进而可控制该二极管灯管所发之光线颜色并消除对人体有害的光线,至于该薄膜之材质或所采用之涂布制程,由于非本实用新型之主要诉求,不在此赘述。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之第2个实施例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之主要诉求在于利用设在主灯罩30与发光模组20间之副灯罩40除可与主灯罩共同改善光形,消除灯管亮点,提供更为柔和与均匀的光线照明,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主、副灯罩30、40及散热部10间之较佳组装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该散热部10之组装面111 二侧等距地分设有至少一嵌合槽12,该主灯罩30左右二侧分设至少一组装部31,且每侧组装部31皆延伸有至少一固定端311及至少一压制端312,该固定端311与散热部10之嵌合槽12相固定(或插接),该压制端312压住该副灯罩40的同侧,使该主灯罩30与该副灯罩40简易地与散热部10结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已藉实施例进行更详细说明,惟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所举例之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之技术思想范围内,对该等结构作各种变化及修饰,该等变化及修饰仍属本实用新型之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包含 一散热部、一发光模组以及一主灯罩,该发光模组设在该散热部,该主灯罩与该散热部组装为一体,其特征在于该主灯罩与该发光模组间设有至少一罩住该发光模组的副灯罩,该主灯罩罩住该副灯罩。
2.依据权利要求项I所述的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副灯罩内表面、夕卜表面或内外表面可涂至少一薄膜体。
3.依据权利要求项I所述的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副灯罩内缘二侧分别设有至少一压制住该发光模组缘边的嵌部。
4.一种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散热部,设有二彼此保持适当距离的嵌合槽; 一设在该嵌合槽间的发光模组; 一副灯罩,该灯罩是罩住该发光模组并同时压制该发光模组;以及, 一压制住副灯罩的主灯罩,该主灯罩二侧分设有至少一组装部,该组装部分别插入该嵌合槽中。
5.依据权利要求项4所述的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组装部包含至少一插入该嵌合槽的固定端以及至少一负责压制住该副灯罩外侧缘边的压制端。
6.依据权利要求项4所述的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副灯罩内缘二侧分别设有一嵌部,该嵌部压制住该发光模组缘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具多重灯罩的灯管结构,增设一副灯罩来加大发光二极管颗粒光线之发光角度,进而消除二极管颗粒在主灯罩上所产生高光点,并与该主灯罩搭配产生更为柔和且更为均匀的光形;该灯管结构包含一散热部、一发光模组以及一主灯罩,该发光模组贴附在该散热部,该主灯罩与该发光模组间设有至少一副灯罩,该副灯罩罩住该发光模组,该主灯罩罩住该副灯罩,令该发光模组所发之光线可通过该副灯罩主动扩大其发光角度消除主灯罩的高光点,且副灯罩与该主灯罩的多重灯罩设计可获得柔和且更为均匀的光形者。
文档编号F21V3/04GK202371630SQ20112053145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林功寅 申请人:广西钦州宇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