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004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灯具,特别是关于一种使用侧面发光型发光二极管(SideView LED)作为光源的灯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的不断改良,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上已渐渐取代白帜灯泡与日光灯,例如,交通号志灯、照明设备以及灯具等。以灯具为例,就经常使用LED作为光源,因为LED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且能够发出均匀的混光,以构成一个均匀的面光源。请参考图I所示,其显示一现有的灯具内部结构的剖面图。此灯具的内部结构包括若干个正面发光型LED 15、一灯板25、一导光板5、一反射板10以及一散热器35,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LED 15设置于灯板25的一表面上,使所述若干个LED 15的发光面12与所述灯板25的表面的延伸方向平行并接触导光板5。如同一般高功率LED存在的发光效率与散热问题,图I所示的所述若干个LED 15的输入功率大部份将转化为热能散出,而承载LED 15的灯板25的散热面积较小,以致于必须于灯板25的另一表面加装散热器35来提高散热的能力,但所述散热器35实际上所占用的体积比LED的体积大得多,再加上其他元件如控制电路等占用的空间,皆将导致灯具的结构设计无法薄型化并限制其造型的设计,且因使用较多的零件,将导致制作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结构,其不仅能达到薄型化及散热容易,同时亦能简化结构进而节省元件成本等优点。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灯具,其结构包含至少一发光二极管LED、一散热灯板、一导光板以及一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LED作为灯具的发光光源。所述散热灯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用于装设电子零件及所述至少一 LED的灯具的发光光源,并同时为所述至少一 LED光源提供散热功能,而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 LED的发光面是垂直于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散热灯板上并接触所述至少一 LED的发光面,将所述至少一 LED发出的光线引导,导致成一面光源的光线。所述反射板,设于所述散热灯板上,用于将通过所述导光板传出的光线转向所述灯具的外部发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具,所述至少一 LED包括若干个LED延着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的周围平均分布,以获得均匀的光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各元件尽量利用板型元件,以达到薄型化整体结构的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除了可以为板型反光元件外,亦可为一反光金属涂覆层,可以不占用太大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灯板的材质,可以利用如陶瓷基板或金属基板等高散热能力的材料以及所述散热灯板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增加灯具的散热能力,以取代现有利用散热器的散热方式,进而同时达到简化及薄形化结构,进而降低元件成本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零件如电源控制元件以及其相关走线,可设于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二表面上,以此方式增加空间的使用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灯具,其结构亦可采用双面发光的设计,其结构包含至少两组LED、一散热灯板、两组导光板、以及两组反射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LED可通过位于灯具结构外部的控制器的控制,使选择性决定单面发光,或同时双面发光来配合使用场合的需求,因此于使用上更加具有便利性。
图I是绘示现有灯具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A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灯具的剖面示意图。
图2B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灯具的元件爆炸图。图3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灯具的元件爆炸图。图4A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灯具各元件组合后的俯视图。图4B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灯具各元件组合后的侧视图。图5是绘示根据图2A灯具中若干个LED、散热灯板以及导光板三者元件组合的侧视图。图6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灯具的元件爆炸图。图7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灯具的元件爆炸图。图8A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灯具各元件组合后的俯视图。图8B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灯具各元件组合后的侧视图。图9是绘示根据图6灯具中两组LED、散热灯板以及两组导光板三者元件组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在此需注意的是,不同的图式中,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所提及的附加图式的面方向定义为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法向量。在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首先,请参考图2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灯具72的剖面示意图,其包括若干个侧面发光型发光二极管(LED) 20、一散热灯板30、一导光板5以及一反射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LED 20主要是作为灯具72的发光光源且设置于所述散热灯板30的一上表面上,使所述若干个LED 20的发光面12与散热灯板30的所述上表面互呈
垂直向。如图2A及5所示,所述散热灯板30为一呈圆板状的电路板(PCB),其另一下表面上配置若干电子零件(如电源控制元件)及相关走线(图未显示)以控制所述若干个LED20的发光特性。于本实施例中,因为所述散热灯板30为一种具有高度导热性的陶瓷基板或金属基板,通过所述散热灯板30的上下表面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使所述散热灯板30的上下表面可同时对所述若干个LED 20光源提供散热功能,而无需如现有技术加装额外的散热元件。进一步参考图5,是显示图2A灯具72中所述导光板5、所述若干个LED 20及散热灯板30三者元件组合的侧视图,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LED 20是沿所述散热灯板30上表面的内圆周周围作一环形的均匀分布并固定如焊接于所述散热灯板30上。如图2A及5所不,所述导光板5亦呈圆板状且设置于所述反射板10及散热灯板30上,使所述若干个LED 20沿着所述导光板5的外圆周面环绕并均匀分布,且所述导光板5的外圆周面紧贴着所述若干个LED 20的发光面12,用于将所述若干个LED 20发光面12发射出的近水平向的光线作特定角度的折射以转化成具有高亮度且均一辉度的面光源的光线。如图2A所示,所述反射板10是一种呈现圆板状的反光元件且设置于所述散热灯板30上,用于变化光线的发射方向如用于反射光线向上,使通过所述导光板5折射的光线能穿出所述导光板5上表面,进而通过灯具74的发光面(未显示)向外部发出。需注意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图2A灯具72使用的反射板10可为一种不占空间的薄膜形态(如一反光金属涂覆层),形成于所述散热灯板30的上表面上。进一步参考图5,焊接于所述散热灯板30上的所述若干个LED 20,通过侧面发光的方式,将LED 20的发光面(未图示)所射出的光线,传入导光板5中,并利用反射板(如图2A所示)将光线由灯具的发光面射出。·在此须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灯具72的各元件如散热灯板30、导光板5及一反射板10的外型除了是圆型外,亦可设计成任何具规则或不规则外形的几何形状。在此,如进一步比较图I的现有灯具结构与图2A的本实用新型灯具72的结构,即可理解到,由于本实用新型灯具72的结构省略了散热器且所述散热灯板30相对所述若干个LED 20的配置方向发生改变,如此不仅可使其结构更为简化以节省元件成本,亦创造出薄型化的灯具设计。在此应注意的是,现有灯具结构中的散热元件(如图I所示的散热器35)实际所占用的体积,相对于所述若干个LED 20所占的体积大得多,因此可以节省的空间相当可观,对于整体灯具的薄型化设计非常有帮助。接下来,请进一步参考图2B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灯具74的元件爆炸图,其相较图2A所示的灯具72的异同点为第二实施例的灯具74的整体结构除了包含图2A的灯具72具有的若干个侧面发光型LED 20、散热灯板30、导光板5以及反射板10等相同元件之外,还多包括了一扩散板40与一聚光板45。如图2B所示,由于所述若干个LED 20的点光源具有很强的方向性,为使所述若干个LED 20发出的光线能够均匀混光以构成一个均匀的面光源,必须在所述导光板5之上设置所述扩散板40 ;此外,利用所述聚光板45将所述扩散板40传来的均匀光线集中,再通过灯具74的发光面投射出去,照亮目标物。请再参考图3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灯具76的元件爆炸图,其相较图2B所示的灯具74的异同点为第三实施例的灯具76整体结构除了包含图2B的灯具74具有的相同元件(为简洁起见,图3省略了如图2B的反射板10、扩散板40以及聚光板45)之外,还多包括了一第一灯盖50及一第二灯盖55分别用于包覆于如图2B的灯具74上下两方的外部,以及一固定环60。图3的灯具76的若干个侧边发光型LED 20亦是沿着所述散热灯板30的内圆周周围分布排列并焊接于所述散热灯板30上,而所述散热灯板30通过所述固定环60固定于灯具76中,且所述散热灯板30的发光面的背面亦可放置电子零件,以增加空间的使用率。图3所示的第一灯盖50与第二灯盖55是作为灯具76的外殼,组合后可增加灯具76外型的美观,如参考图4A及4B所示,为图3的灯具76的各元件组合后的俯视图及侧视图。因为上述各实施例组合后的灯具为一种板型组件,因此可以达到薄型化整体结构的目的。请参阅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灯具78的元件爆炸图,其结构包含两组若干个侧面发光型LED 20,120(如第9图图不)、一散热灯板130、两上下导光板5,105、两上下反射板10,100、两上下扩散板40,140以及两上下聚光板45,145,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上下反射板10,100、两上下扩散板40,140以及两上下聚光板45,145分别设于所述散热灯板130的上、下两相对表面上。请进一步参阅图9,是显示图6灯具78中所述两上下导光板5,105、所述两组LED 20,120及所述散热灯板130组合的侧视图,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LED 20,120沿着所述散热灯板130的上、下两相对表面的内圆周周围分别均匀设置以分别焊接于所述散热灯板130的上、下两相对表面上,使所述两组LED 20,120的发光面(未图示)是分别垂直于所述散热灯板130的上下两相对表面并接触所述两上下导光板 5,105。通过所述两上下片导光板5,105及两反射板10,100 (如图6所示),可分别将两组LED 20,120的发光面所射出的光线,由灯具78的上、下两个发光面向外部射出。另需注意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图6灯具78使用的两反射板10,100可为一种不占空间的薄膜形态(如一反光金属涂覆层)分别形成于所述散热灯板130的上、下两相对表面上。由于图6及9所示的若干个侧面发光型LED 20,120、散热灯板130、导光板5,105、反射板10,100、扩散板40,140以及聚光板45,145各个元件的详细结构及应用说明多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为避免重复,在此省略。需注意的是,位于所述散热灯板130的上下表面的LED 20,120可通过位于灯具78外部的控制器(未显示)控制,使其选择决定单面发光,或同时双面发光来配合使用场合的需求,因此于使用上更加具有便利性。如图7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灯具80的元件爆炸图,其相较于图6所示的灯具78的异同点为第五实施例的灯具80整体结构除了包含图6的灯具78具有的相同元件(因图面简洁起见,图7省略反射板10,100、扩散板40,140以及聚光板45,145)之外,其整体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灯盖50及一第二灯盖55分别用于包覆于如图6的灯具78上下两方的外部,以及一固定环60用于将所述散热灯板130固定于灯具80中。如图8A及8B所示,为图7灯具80的各元件组合后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由于其他详细说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为避免重复,在此省略。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供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思及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灯具,包括 至少一发光二极管(LED),具有一发光面用于发出光线;以及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 一散热灯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用于装设电子零件及所述至少一 LED,并同时为所述至少一 LED光源提供散热,所述至少一 LED的发光面是垂直于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一导光板,设于所述散热灯板上并接触所述至少一 LED的发光面,将所述至少一 LED发出的光线引导,导致成一面光源的光线;以及 一反射板,设于所述散热灯板上,用于将通过所述导光板传出的光线转向所述灯具外部发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LED包括若干个LED沿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的周围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为一反光金属涂覆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灯板为一种陶瓷基板或金属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零件设于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二表面上。
6.一种灯具,包括: 至少两组LED,其特征在于每一 LED具有一发光面用于发出光线; 一散热灯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用于各别装设所述至少两组LED,并同时为所述至少两组LED光源提供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LED的发光面是分别垂直于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两组导光板,分别设于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上并接触所述至少两组LED的发光面,将所述至少两组ED发出的光线引导,导致成一面光源的光线;以及 两组反射板,分别设于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上,用于将通过所述导光板传出的光线转向所述灯具的外部发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LED包括两组若干个LED分别沿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的周围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反射板为一种反光金属涂覆层分别形成于所述散热灯板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位于所述灯具外部的控制器的控制,使所述灯板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上的所述至少两组LED作单面发光或同时双面发光。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灯板,为一种陶瓷基板或金属基板。
专利摘要一种灯具包括若干个侧面发光型发光二极管LED、一散热灯板、一导光板、一反射板、一扩散板以及一聚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LED设置于所述散热灯板的周围,并通过所述散热灯板对所述若干个LED提供散热功能,因此可使灯具同时具有薄型化设计、结构简单以及散热容易等优点。
文档编号F21V7/22GK202691628SQ2012200212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2日
发明者柯俊民 申请人:上海广中电子电器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