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358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车灯,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的车灯需要有切换远光灯与近光灯的功能,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分两种,一种是采用远光灯与近光灯分开设计,即提供两套车灯,一套车灯提供近光灯,另一套车灯提供远光灯,但此种设计无疑会提高成本并带来空间布置困难;另一种是采用远近光一体灯,并依靠灯内的遮光板来切换远光与近光。图I与图2即揭露一种远近光一体灯,包括灯座11、发光体12、透光罩13、遮光板15、及电磁阀16。发光体12设在灯座11内并位于灯座11 一端,透光罩13结合在灯座11的另一端。遮光板15和电磁阀16设在灯座11内。当遮光板15位于竖直位置时,如图I所示,发光体12发出的一部分光线X经灯座11内壁上部反射后从透光罩13射出形成近光 照明,而发光体12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Y经灯座11内壁下部反射后则被竖直的遮光板15阻挡,无法从透光罩13射出。当电磁阀16通电并牵引遮光板15倾斜一定角度后,如图2所示,发光体12发出的一部分光线X经灯座11内壁上部反射后从透光罩13射出形成近光照明,而发光体12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Y,由于不再被遮光板15阻挡,将经灯座11内壁下部反射后从透光罩13射出形成远光照明。因此,通过控制电磁阀16即可利用遮光板15来切换该远近光一体灯的远光与近光。中国采取的是右行制,驾驶员在左边,是谓左驾。而英联邦等一些西方国家采取的是左行制,驾驶员在右边,是谓右驾。这些由于交通方向不同的国家,近光光型也不同(明暗截止线不同),这就造成了此类国家间的交通车辆的前照灯无法通用,汽车无法正常通行。现行部分车型采用压平近光明暗截止线来临时满足会车要求,但是不能满足国家的交通法规。故需要考虑解决在满足法规条件的基础上对于交通方向不同的国家之间交通车辆的通行问题,即考虑在左驾或右驾时都能实现远近光一体灯的远近光切换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在左驾或右驾时,远近光一体灯上都能实现远近光快速切换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包括远近光一体灯,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组合遮光片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组合遮光片由第一遮光板与第二遮光板组成;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第一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左驾近光明暗截止线;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第二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右驾近光明暗截止线。进一步地,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运动轴,所述组合遮光片安装在所述运动轴上,所述运动轴的两端部分别弯折形成第一突轴和第二突轴,所述第一、第二突轴分别与第一、第二电机驱动连接。[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电机分别具有进行直线伸缩运动的第一伸缩轴和第二伸缩轴,所述第一、第二伸缩轴的未端部位分别设有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所述第一、第二拨叉分别与第一、第二突轴扣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伸缩轴由缩回到伸出做直线运动时,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运动轴带动组合遮光片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伸缩轴由伸出到缩回做直线运动时,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运动轴带动组合遮光片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进一步地,当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伸缩轴伸出至最大伸出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中的第一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近光明暗截止线,第二电机无作用。进一步地,当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伸缩轴缩回至最大收缩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中的第一、第二遮光板均处于非遮光状态实现左驾远光功能,第二电机无作用。进一步地,当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伸缩轴伸出至最大伸出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中的第一、第二遮光板均处于非遮光状态实现右驾远光功能,第一电机无作用。进一步地,当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伸缩轴缩回至最大收缩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中的第二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近光明暗截止线,第一电机无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遮光板之间夹设一角度,所述运动轴位于第一、第二遮光板之间夹角的顶部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遮光板之间的夹角为150度,且从侧视角度看,所述第一、第二突轴与第一遮光板的夹角为75度,所述第一、第二突轴与第二遮光板的夹角也为75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遮光板的高度不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分别位于远近光一体灯的两侧,且均相对于灯体倾斜,其中一电机相对于灯体呈正向角度倾斜,另一电机相对于灯体呈负向角度倾斜,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呈互补形态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现技术方案远近一体大灯切换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两组电机结合,在远近一体大灯上实现远近光、左右驾的快速切换,能有效解决远近一体大灯左右驾切换问题,也即解决了交通方向不同的国家交通车辆通行时远近光大灯截止线转换问题。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是现有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中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中组合遮光片和左右电机的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中组合遮光片作切换运动的立体示意图。[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中组合遮光片作切换运动的侧视不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中左电机的拨叉带动组合遮光片运动的轨迹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中右电机的拨叉带动组合遮光片运动的轨迹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的左驾近光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的左驾近光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的左右驾远光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的左右驾远光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的右驾近光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的右驾近光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如下如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包括远近光一体灯
10、第一电机20、第二电机26、组合遮光片16及运动轴18,灯10的灯体前面设有透镜12,后面设有光源(图中未显示),组合遮光片16设置在灯10的灯壳内于透镜12和光源之间的适当位置处。透镜12为远近光一体透镜,用于将光线以平直光线射出。组合遮光片16由第一遮光板161和第二遮光板162组成,两块遮光板161、162的高度可以不同,以分别实现左右驾驶明暗截止线。两块遮光板161、162之间夹设一个夹角,在本实施例中该夹角为150度。第一电机20与第二电机26设置在灯10的灯体外,分别位于灯10的左侧和右侧,且均相对于灯体倾斜设置,其中第一电机20相对于灯体呈正向角度倾斜,第二电机26相对于灯体呈负向角度倾斜,也即第一电机20与第二电机26呈互补形态设置。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6均与组合遮光片16驱动连接。组合遮光片16安装在运动轴18上,运动轴18位于第一、第二遮光板161、162之间夹角的顶部位置,运动轴18的一端与第一电机20驱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机26驱动连接。第一电机20在左驾状态下使灯10实现远近光切换;第二电机26在右驾状态下使灯10实现近远光切换。如图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切换装置中组合遮光片16作切换运动的示意图。第一电机20设有第一伸缩轴21,第一伸缩轴21进行直线伸缩运动,第一伸缩轴21的未端设有第一拨叉22。运动轴18的两端部位分别由轴体向外突出成“U”型或“Π”型第一突轴182和第二突轴181,第二突轴181位于第二电机26 —侧,第一突轴182位于第一电机20—侧。从侧视角度看,第一突轴182 (或第二突轴181)与第一遮光板161的夹角(Θ )为75度,第一突轴182 (或第二突轴181)与第二遮光板162的夹角也为75度,请参图6。第一拨叉22可扣于第一突轴182上,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切换装置中第一电机20的第一拨叉22带动组合遮光片16运动的轨迹示意图,示出了第一电机20的第一拨叉22带动第一突轴182运动的运动轨迹,当第一电机20的第一伸缩轴21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突轴182处于垂直位置;当第一电机20的第一伸缩轴21向外伸出时,第一拨叉22带动第一突轴182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Θ i,继而推动组合遮光片16运动至第一拨叉22的最大行程位置。第一电机20推动一个行程为7mm,由第一电机20的第一伸缩轴21由缩回状态到伸出状态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组合遮光片16的转动,可以使运动轴18带动组合遮光片16逆时针旋转动75°,即Θ1Ι5同样地,第二电机26设有第二伸缩轴27,第二伸缩轴27进行直线伸缩运动,第二伸缩轴27的未端设有第二拨叉28 (图14),第二拨叉28可扣于第二突轴181上,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切换装置中第二电机26的第二拨叉28带动组合遮光片16运动的轨迹示意图,示出了第二电机26的第二拨叉28带动第二突轴181运动的运动轨迹,当第二电机 26的第二伸缩轴27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二突轴181处于垂直位置;当第二电机26的第二伸缩轴27向内收缩时,第二拨叉28带动第二突轴181顺时针转动一个角度θ2。第二电机26推动一个行程为7mm,由第二电机26的第二伸缩轴27由伸出状态到缩回状态的直线运动,转换为组合遮光片16的转动,可以使运动轴18带动组合遮光片16顺时针旋转75°,即θ2。如图9、图10所示,为左驾时实现近光功能的切换装置工作示意图第一电机20的第一伸缩轴21伸出至最大伸出状态,第一拨叉22推动第一突轴182转动,使运动轴18带动组合遮光片16转动至使第一遮光板161位于竖直状态,实现近光明暗截止线,近光可通过透镜12向外射出,而远光被第一遮光板161遮挡住。这时,第二电机26无作用,其第二伸缩轴27处在最大伸出状态且静止。如图11、图12所示,为左驾时实现远光功能的切换装置工作示意图第一电机20的第一伸缩轴21缩回至最大收缩状态,第一拨叉22推动第一突轴182转动,使运动轴18带动组合遮光片16中的两块遮光板161、162处于对称的接近水平状态(图12),近光可通过透镜12向外射出,而远光也未被第一、第二遮光板161、162遮挡住,也可通过透镜12向外射出,从而实现远光功能。此时,第二电机26无作用,其第二伸缩轴27处在最大伸出状态且静止。如图13、图14所示,为右驾时实现近光功能的切换装置工作示意图第二电机26的第二伸缩轴27缩回至最大收缩状态,第二拨叉28带动第二突轴181转动,使运动轴18带动组合遮光片16转动至使第二遮光板162位于竖直状态,实现近光明暗截止线,近光可通过透镜12向外射出,而远光被第二遮光板162遮挡住。这时,第一电机20无作用,其第一伸缩轴21处在最大收缩状态且静止。如图11、图12所示,类似的,右驾时实现远光功能的切换装置工作原理为第二电机26的第二伸缩轴27伸出至最大伸出状态,第二拨叉28推动第二突轴181转动,使运动轴18带动组合遮光片16中的两块遮光板161、162处于对称的接近水平状态,实现远光功能,近光可通过透镜12向外射出,而远光也未被第一、第二遮光板161、162遮挡住,也可通过透镜12向外射出,从而实现远光功能。此时,第一电机20无作用,其第一伸缩轴21处在最大收缩状态且静止。因此,无论左驾或者右驾,都可以实现远光功能。为满足电机的伸缩运动有效地转换为遮光片的旋转运动,同时第一、第二电机切换时能无间断旋转,第一、第二电机20、26的第一、第二拨叉22、28的深度优选> 2. 28_。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组合遮光片16,将第一、第二两个电机的伸缩运动转换为遮光片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光型的切换,实现左驾近光、右驾近光、左右驾远光三种状态的切换。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交通方向不同的国家交通车辆通行时近光大灯明暗截止线转换问题,例如当两块遮光板161、162的高度不同时,则左右驾时会得到不同的近光明暗截止线,有效解决了远近一体大灯左右驾切换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远近一体大灯切换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切换左右驾近光明暗截止线的结构,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是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远近一体大灯的结构,因此工 程上较为容易实现;通过两组电机结合,在远近一体灯上实现远近光、左右驾的快速切换;远近一体大灯总体结构不变;远近光能保留快速切换的功能。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包括远近光一体灯(1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组合遮光片(16)及第一电机(20)和第二电机(26),所述组合遮光片(16)由第一遮光板(161)与第二遮光板(162)组成;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20)驱动组合遮光片(16)转动使第一遮光板(161)处于遮光状态,实现左驾近光明暗截止线;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26 )驱动组合遮光片(16 )转动使第二遮光板(162 )处于遮光状态,实现右驾近光明暗截止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运动轴(18),所述组合遮光片(16)安装在所述运动轴(18)上,所述运动轴(18)的两端部分别弯折形成第一突轴(182)和第二突轴(181 ),所述第一、第二突轴(182、181)分别与第一、第二电机(20、26)驱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机(20、26)分别具有进行直线伸缩运动的第一伸缩轴(21)和第二伸缩轴(27),所述第一、第二伸缩轴(21、27)的未端部位分别设有第一拨叉(22)和第二拨叉(28),所述第一、第二拨叉(22、28)分别与第一、第二突轴(182、181)扣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0)的第一伸缩轴(21)由缩回到伸出做直线运动时,驱动组合遮光片(16)转动,使运动轴(18)带动组合遮光片(16)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26)的第二伸缩轴(27)由伸出到缩回做直线运动时,驱动组合遮光片(16)转动,使运动轴(18)带动组合遮光片(16)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20)的第一伸缩轴(21)伸出至最大伸出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16)中的第一遮光板(161)处于遮光状态实现近光明暗截止线,第二电机(26 )无作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20)的第一伸缩轴(21)缩回至最大收缩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16)中的第一、第二遮光板(161、162)均处于非遮光状态实现左驾远光功能,第二电机(26)无作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26 )的第二伸缩轴(27 )伸出至最大伸出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16 )中的第一、第二遮光板(161、162)均处于非遮光状态实现右驾远光功能,第一电机(20)无作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26)的第二伸缩轴(27)缩回至最大收缩状态,所述组合遮光片(16)中的第二遮光板(162 )处于遮光状态实现近光明暗截止线,第一电机(20 )无作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遮光板(161、162)之间夹设一角度,所述运动轴(18)位于第一、第二遮光板(161、162)之间夹角的顶部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遮光板(161、162)之间的夹角为150度,且从侧视角度看,所述第一、第二突轴(182、181)与第一遮光板(161)的夹角为75度,所述第一、第二突轴(182、181)与第二遮光板(162)的夹角也为75度。
12.如权利要求I至11任一项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遮光板(161、162)的高度不同。
13.如权利要求I至11任一项所述的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0)与第二电机(26)分别位于远近光一体灯(10)的两侧,且均相对于灯体倾斜,其中一电机(20/26)相对于灯体呈正向角度倾斜,另一电机(26/20)相对于灯体呈负向角度倾斜,第一电机(20)与第二电机(26)呈互补形态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车用远近光一体灯的切换装置,包括远近光一体灯,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组合遮光片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组合遮光片由第一遮光板与第二遮光板组成;左驾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第一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左驾近光明暗截止线;右驾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组合遮光片转动使第二遮光板处于遮光状态,实现右驾近光明暗截止线。本实用新型在现技术方案远近一体大灯切换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两组电机结合,在远近一体大灯上实现远近光、左右驾的快速切换,能有效解决远近一体大灯左右驾切换问题。
文档编号F21W101/02GK202598352SQ20122024276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王焘, 张福强, 张加聪, 陈文强, 潘之杰,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