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95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有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种带有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日常照明中,使用最多的是日光灯。但由于传统日光灯中含有大量的水银蒸汽,如果破碎水银蒸汽则会挥发到空气中影响人体健康,所以LED日光灯已经开始取代传统日光灯。日常生活中居家室内尤其室内公共场所的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装饰材料散发出的甲醛以及烟味异味等,如果用专门的臭氧发生器净化空气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目前的同类产品,结构不够紧凑,能耗较高,产生的臭氧浓度较高,超过O. 05ppm,对人体有害。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节能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在日常照明的同时能够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的安全照明灯具。[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带有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包括灯管、设在灯管内基板上的LED驱动电源电路板、LED芯片组,还·包括灯管两端的端盖和连接于端盖的插脚,在灯管内的端部设有固定于基板上的臭氧发生器。[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的臭氧发生器与固定在基板上的变压器相连。[0007]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输入电源分为两路,一路接到LED驱动电源电路板,另一路接到变压器。[0008]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端盖的圆周表面设有通孔。[0009]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通孔的直径在I. 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0010]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通孔的数量至少为9个。[0011]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通孔均布于端盖的圆周面上,或者在端盖的圆周面一侧按矩形阵列排布。[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0013]用本实用新型照明时,LED驱动电源得电的同时,臭氧发生器的电源也得电,臭氧发生器直接在其周围产生O. 025ppm的臭氧,灯管端盖内的臭氧通过通孔与外部空气相通, 由于灯管内的空间比较大,臭氧不断产生消散形成循环,不会产生压力差。从上述工作过程可知,用本实用新型LED灯照明,LED灯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使用时既节能环保耐用,又具有自动净化空气的功能,而且释放的臭氧浓度对人体无害。[0014]
[0015]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灯管I、设在灯管I内基板4上的LED驱动电源电路板3、LED芯片组5,还包括灯管I两端的端盖6和连接于端盖6的插脚8,在灯管I内的端部设有固定于基板4上的臭氧发生器2,输入电源分为两路,一路接到LED驱动电源电路板 3,另一路接到固定于基板4的变压器9,臭氧发生器2与变压器9相连,端盖6的圆周表面设有通孔7,直径在1. 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本实施案例中,通孔7的直径是2毫米),数量至少为9个(本实施案例中,通孔7的数量为16个),通孔7均布于端盖6的圆周面上,或者在端盖6的圆周面一侧按矩形阵列排布(本实施案例中,通孔7在端盖6的圆周面一侧按 4X4的矩形阵列排布)。
权利要求1.一种带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包括灯管(I)、设在灯管(I)内基板(4)上的LED 驱动电源电路板(3)、LED芯片组(5),还包括灯管(I)两端的端盖(6)和连接于端盖(6)的插脚(8),其特征在于在灯管(I)内的端部设有固定于基板(4)上的臭氧发生器(2)。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2)与固定在基板(4)上的变压器(9)相连。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带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其特征在于输入电源分为两路,一路接到LED驱动电源电路板(3 ),另一路接到变压器(9 )。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6)的圆周表面设有通孔(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的直径在I. 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其特征在于通孔(7)的数量至少为9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其特征在于通孔(7)均布于端盖(6)的圆周面上,或者在端盖(6)的圆周面一侧按矩形阵列排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臭氧发生器的LED日光灯,包括包括灯管、设在灯管内基板上的LED驱动电源电路板、LED芯片组,还包括灯管两端的端盖和连接于端盖上的插脚,在灯管内的端部设有臭氧发生器,输入电源分为两路,一路接到LED驱动电源电路板,另一路接到连有臭氧发生器的变压器,端盖的表面设有通孔。从上述工作过程可知,用本实用新型照明时,既节能环保又能够对室内空气起到净化作用。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2733534SQ20122034811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陈根祥, 包善昌, 姚强 申请人:淮安市曼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