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62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LED灯管,尤其是一种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对于照明的的技术及工艺也越来越进步。因此,新型照明的技术目前较广为接受的即为LED灯。以下为LED灯的优点及特性省电照明、不会产生闪烁现象、绿色环保以及不会产生大量热能。综观上述说明,对于LED灯取代传统灯管及灯泡的可能是必然的。但由于以往现有LED灯制造技术将稳压器以及启动器与LED晶粒制造于同一基板上的缺点,其缺点在于因LED的使用寿命远大于启动器及稳压器,所以使得LED灯管坏掉的原因并不全是因为LED晶粒损坏,而是启动器及稳压器其一发生故障。但由于现有LED灯制造技术是将稳压器以 及启动器与LED晶粒制造于同一基板上,所以一旦损坏,就必须将整只LED灯管更换,进而造成环境上的伤害及资源上的浪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目的在于改良以往现有LED灯制造技术将稳压器以及启动器与LED晶粒制造于同一基板上的缺点,主要在于因LED的使用寿命远大于启动器及稳压器,所以使得LED灯管坏掉的原因并不全是因为LED晶粒损坏,而是启动器及稳压器其一发生故障。但由于现有LED灯制造技术将稳压器以及启动器与LED晶粒制造于同一基板上,所以一旦损坏,就必须将整只LED灯管更换,进而造成环境上的伤害及资源上的浪费。为改善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将该启动器及该稳压器结合成一电源供应器,并以插拔的方式连接于该灯管,以便损坏时更换及方便故障排除,如此一来相较以往需要整只灯管更换的LED灯管而言,除了更经济外,对于环境上及节省资源上具有一定的贡献。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其包含—个灯管,该灯管为圆柱体并包含灯管左侧端及灯管右侧端,使两端均为开放端;一个右塞管,该右塞管位于该灯管右侧端可封住该灯管的右侧,该右塞管的右端包含两跨接脚用于跨接灯体的右端;一个左塞管,该左塞管位于该灯管左侧端可封住该灯管的左侧,该左塞管的左侧包含两跨接脚用于跨接灯体的左端;一个电源供应器,安装在该右塞管内部,其中该电源供应器为一个用于启动快速升压及运转电压稳定的电路系统;以及一个基板,该基板位于该灯管内部,该基板为电路板且上方包含多个LED晶粒以各电路连接并组合成LED晶粒矩阵,当通电时可达到发光的效果。优选的,该右侧跨接脚为机械性的结构;该左塞管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该左塞管包含一个电路并形成一个电源输入插头;以及该电源输入插头连接该灯管左侧端,该电源输入插头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其中,该电源输入插头为一可插拔式装置;该电源输入插头左侧端的两导线接脚连接该基板的两导线,该基板的两导线连接各个LED晶粒,然后至该灯管的右端后进入该电源供应器上的电路与该灯管左侧端的该电源输入插头以及该灯管右塞管的电源供应器连接形成电子回路。优选的,该左塞管的跨接脚为机械性的结构;以及该右塞管的跨接脚与内部的该电源供应器以电路相连接,并借助该电源供应器内部电路将电源传往该基板上的电路形成电子回路。优选的,该电源供应器为可插拔式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将该启动器及该稳压器结合成一电源供应器,并以插拔的方式连
接于该灯管,以便损坏时更换及方便故障排除,如此一来相较以往需要整只灯管更换的LED灯管而言,除了更经济外,对于环境上及节省资源上具有一定的贡献。

图I示意图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2的示意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应用例。图3的示意图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应用例。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灯管13 右塞管14 左塞管16 基板17 LED 晶粒20 电源供应器30 电源输入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故此谨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配合附图,举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中有关导线布局方式有多种在下文的例子以两导线均由左边进出而在灯体内部形成一回路为说明例,但其它线路布局的方式也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包含一灯管10,该灯管为一圆柱体并包含一灯管左侧端及一灯管右侧端,使两端均为开放端,其中该灯管为一可透光的材质;一右塞管13,该右塞管13位于该灯管右侧端可封住该灯管10的右侧,该右塞管的右端包含两跨接脚用于跨接灯体的右端;一左塞管14,该左塞管14位于该灯管左侧端可封住该灯管10的左侧,该左塞管的左侧包含两跨接脚用于跨接灯体的左端;一电源供应器20安装在该右塞管内部,其中该电源供应器为一电路系统,其主要作为启动快速升压及运转电压稳定之用,其功能同于现有灯管所使用的启动器及稳压器,一般电源供应器可以电容电路或IC电路加以实现达到所需要的效果。其中该电源供应器20为一可插拔式装置;—基板16,该基板位于该灯管10内部,该基板为一电路板且上方包含多个LED晶粒17以各电路连接并组合成一 LED晶粒矩阵,当通电时可达到发光的效果。如图2所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应用例,其中该右塞管13其作用如现有灯管的右侧跨接脚,主要是安装时可将本实用新型跨接到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中该右侧跨接脚并非电源接脚,纯粹是一机械性的结构;该左塞管14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所以该左塞管14包含一电路并形成一电源输入插头30。该电源输入插头30连接该灯管左侧端,该电源输入插头30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借助内部电路传递电源至所连接的装置。其中该电源输入插头30为一可插拔式装置;组装后左侧端的两导线接脚连接该基板16的两导线,该基板16的两导线连接各个LED晶粒,然后至该灯管的右端后进入该电源供应器20上的电路与该灯管左侧端的该电源输入插头30以及该灯管右塞管13的电源供应器20连接形成一电子回路。 本实用新型中有关导线布局方式有多种,如上文中两导线均由左边进出而在本实用新型内部形成一回路外,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应用例,本实用新型中两导线的电路也可由右边进出,而在本实用新型内部形成一回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应用例中,该左塞管14的跨接脚并非电源接脚,纯粹是一机械性的结构;该右塞管13的跨接脚与内部的该电源供应器20相以电路连接,并借助该电源供应器20内部电路将电源传往该基板16上的电路形成一电子回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改良以往现有LED灯制造技术将稳压器以及启动器与LED晶粒制造于同一基板上的缺点,主要在于因LED的使用寿命远大于启动器及稳压器,所以使得LED灯管坏掉的原因并不全是因为LED晶粒损坏,而是启动器及稳压器其一发生故障。但由于现有LED灯制造技术是将稳压器以及启动器与LED晶粒制造于同一基板上,所以一旦损坏,就必须将整只LED灯管更换,进而造成环境上的伤害及资源上的浪费。为改善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将该启动器及该稳压器结合成一电源供应器,并以插拔的方式连接于该灯管,以便损坏时更换及方便故障排除,如此一来相较以往需要整只灯管更换的LED灯管而言,除了更经济外,对于环境上及节省资源上具有一定的贡献。上列详细说明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灯管,该灯管为圆柱体并包含灯管左侧端及灯管右侧端,使两端均为开放端; 一个右塞管,该右塞管位于该灯管右侧端可封住该灯管的右侧,该右塞管的右端包含两跨接脚用于跨接灯体的右端; 一个左塞管,该左塞管位于该灯管左侧端可封住该灯管的左侧,该左塞管的左侧包含两跨接脚用于跨接灯体的左端; 一个电源供应器,安装在该右塞管内部,其中该电源供应器为一个用于启动快速升压及运转电压稳定的电路系统;以及 一个基板,该基板位于该灯管内部,该基板为电路板且上方包含多个LED晶粒以各电路连接并组合成LED晶粒矩阵,当通电时可达到发光的效果。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其特征在于,该右侧跨接脚为机械性的结构; 该左塞管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该左塞管包含一个电路并形成一个电源输入插头;以及 该电源输入插头连接该灯管左侧端,该电源输入插头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其中,该电源输入插头为一可插拔式装置;该电源输入插头左侧端的两导线接脚连接该基板的两导线,该基板的两导线连接各个LED晶粒,然后至该灯管的右端后进入该电源供应器上的电路与该灯管左侧端的该电源输入插头以及该灯管右塞管的电源供应器连接形成电子回路。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其特征在于,该左塞管的跨接脚为机械性的结构;以及 该右塞管的跨接脚与内部的该电源供应器以电路相连接,并借助该电源供应器内部电路将电源传往该基板上的电路形成电子回路。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其特征在于,该电源供应器为可插拔式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具套接式电源供应器灯体,包含:一灯管,该灯管为圆柱体并包含灯管左侧端及灯管右侧端,使两端均为开放端;一右塞管,该右塞管位于该灯管右侧端可封住该灯管的右侧,该右塞管的右端包含两跨接脚用于跨接灯体的右端;一左塞管,该左塞管位于该灯管左侧端可封住该灯管的左侧,该左塞管的左侧包含两跨接脚用于跨接灯体的左端;一电源供应器,安装在该右塞管内部,其中该电源供应器为用于启动快速升压及运转电压稳定电路系统;一基板,该基板位于该灯管内部,该基板为电路板且上方包含多个LED晶粒以各电路连接并组合成LED晶粒矩阵。本实用新型将该启动器及该稳压器结合成一电源供应器,并以插拔的方式连接于该灯管,以便损坏时更换及方便故障排除。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2709043SQ2012203693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蔡国清 申请人:蔡国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