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05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具体是一种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道路照明主流照明方式是采用传统的高灯位路灯(安装高度IOm以上,安装间距25m以上)。这种照明方式技术成熟可靠,但是它存在较多无法避免的问题,比如,眩光且眩光无法彻底消除、大量无效照明区域造成能源的浪费、纵向均匀度差即“斑马线”现象而导致辨识力降低等问题。若该高灯位路灯采用LED作为光源,其散热问题将制约LED光源性能的发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光衰严重、寿命变短等。现有的护栏灯基本上是用于景观照明,无法满足行车道路的功能性照明。另有在CN201014304Y公开一种低安装高度路灯,其采用大功率光源,安装间距为8至11m,安装高度在1.2m以内,无法提供必要的空间照明,路面均匀度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一种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包括灯体、光源、固定装置和管线;所述光源、所述管线均置于中空灯体内,组成集成化的路灯。所述中空灯体材质为工程塑料、铝材或钢材,灯体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不低于IP65防水等级;灯体之间以电缆连接;安装高度1.5m至5.0m,安装距离2m至12m,固定装置为螺丝或 支架,置于道路中线及道路两侧的地面/矮墙之上;通过灯壁设置的防水检修孔进行检修维护。所述集成化路灯系统光效大于801m/W,功率因数大于0.9 ;内置光源包括下述光源的部分或全部:用于逆向照明的光源,用于同向照明的光源,用于横向照明的光源,用于竖向照明的光源、用于显示照明的光源。所述用于逆向照明的光源功率2W至8W,色温不高于4000K,非对称配光;投光方向与所在车道的车行方向相反,照射空间为灯高位置下方空间及路面,光源上方设置遮光板,使其无仰角散射。所述用于同向照明的光源功率4W至16W,色温高于4000K,非对称配光,显色指数大于70 ;投光方向与所在车道的车行方向相同,照射空间为灯高位置上方空间,光源设置垂直遮光板,使其仅向单侧散射。所述用于横向照明的光源功率6W至20W,色温低于5000K,非对称配光;投光方向与所在车道的车行方向垂直,照射空间为灯高位置上、下方空间及路面。所述用于竖向照明的光源光色为单色或多个光色相间,功率3W至15W,对称配光,光束角小于6°,手动或遥控开闭,投光方向与路面垂直,照射空间为道路上方。所述集成化路灯内置的用于逆向照明、同向照明、横向照明、竖向照明和显示照明的光源,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独立控制;控制方式有两种:供电线路控制:不同用途光源在供电线路方面自成回路,独立运行,利用供电线路分别控制光源的运行状态;控制线路控制:所有光源统一供电,另设控制线路分别对光源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显示照明光源可采用无线控制。所述集成化路灯内置的光源热管理采用热压通风方式,灯体内部设置通风空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不同用途照明光源与灯具进行一体化集成:使不同用途光源各司其职,分别发挥最大效能,解决了眩光、无效照明问题,具有良好的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和诱导性,大大降低了能耗。目前,能满足本实用新型所有要求的小功率高光效光源只有LED。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基于LED光源自身特点进行的自主性应用研发,根本上摆脱了现行主流道路照明体系——蛇头灯照明方式,也跳出了用LED灯替换其它光源(如HPS)的简单替换模式。由于每个方向均采用小功率的LED光源分散照明,既提高了纵向均匀度,又不存在目前大功率LED路灯的散热问题。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路灯相比,不必为了更换灯具而封闭车道。本实用新型与传统路灯相比工业集成度高,现场装配简单,同时便于日常维护,提高了施工效率,无需 专门的钢质灯杆,产品整体重量轻,拆装方便,无论从一次投资还是从运行成本上衡量,都比目前主流的道路照明体系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与在CN201014304Y公开的低安装高度路灯相比,照明方式完全不同。低安装高度路灯仅以横向照明为唯一照明方式,在正常开灯时间内常开;本实用新型则以逆向照明作为基础照明,在正常开灯时间内常开;同向照明作为主要照明方式,在正常开灯时间内分时段开;而以横向照明仅作为辅助照明方式,正常天气不开,仅在雨、雾、烟、霾天气时开,目的是提高复杂天气情况下的可见度水平。由于采用的照明方式不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的眩光大大降低,纵向均匀度显著提高。本实用新型与在CN201014304Y公开的低安装高度路灯相比,其一体化结构使得5种照明用途的LED光源与灯具内置集成于灯体内,现场装配简单,拆装方便,利于维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具有开放性,可容纳更为先进的光源,也可扩展更多的维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型落地式灯体侧面透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型落地式灯体正面透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型落地式灯体测面透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型落地式灯体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型骑墙式灯体侧面透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型式灯体正面透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型骑墙式灯体测面透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线型骑墙式灯体俯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侧边型落地式灯体侧面透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侧边型落地式灯体正面透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侧边型落地式灯体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1,灯体之间的线路采用防水接线盒连接,主要线路敷设在道路中线地下,部分敷设在道路两侧绿化带地下,在一般交通事故中,保证主线路不受损害;部分线路可采用防水公母头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灯体选用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招材或钢材,一体化路灯要求达到IP65防水等级,设置检修口,检修口盖板为铝制,附设散热片。本实用新型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用于逆向照明的光源投光方向与所在车道的车行方向相反,即水平方向140°至220°,垂直方向180°至220° ;用于同向照明的光源投光方向与所在车道的车行方向相同,即水平方向-40°至40°,垂直方向0°至40° ;用于横向照明的光源投光方向与所在车道的车行方向垂直,即水平方向90°。灯体、遮光板的组装与调试及公母头的预留均可在工厂完成,提高了工业集成度,整体重量轻,安装、运输和卸载都极为方便。从而使得现场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灯体正面贴反光膜,以提高突然断电时的行车安全。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
权利要求1.一种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包括灯体、光源、固定装置和管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所述管线均置于中空灯体内,组成集成化的路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灯体材质为工程塑料、铝材或钢材,灯体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不低于IP65防水等级;灯体之间以电缆连接;安装高度1.5m至5.0m,安装距离2m至12m,固定装置为螺丝或支架,置于道路中线及道路两侧的地面或矮墙之上;通过灯壁设置的防水检修孔进行检修维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化的路灯光效大于801m/W,功率因数大于0.9 ;内置光源包括下述光源的部分或全部:用于逆向照明的光源,用于同向照明的光源,用于横向照明的光源,用于竖向照明的光源、用于显示照明的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逆向照明的光源功率为2W至8W,色温不高于4000K,非对称配光;投光方向与所在车道的车行方向相反,照射空间为灯高位置下方空间及路面,光源上方设置遮光板,使其无仰角散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同向照明的光源功率为4W至16W,色温高于4000K,非对称配光,显色指数大于70 ;投光方向与所在车道的车行方向相同,照射空间为灯高位置上方空间,光源设置垂直遮光板,使其仅向单侧散射。
6.根据权利 要求3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横向照明的光源功率为6W至20W,色温低于5000K,非对称配光;投光方向与所在车道的车行方向垂直,照射空间为灯高位置上、下方空间及路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竖向照明的光源光色为单色或多个光色相间,功率3W至15W,对称配光,光束角小于6°,手动或遥控开闭,投光方向与路面垂直,照射空间为道路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化路灯内置的用于逆向照明、同向照明、横向照明、竖向照明和显示照明的光源,对其运行状态进行独立控制;控制方式有两种:供电线路控制:不同用途光源在供电线路方面自成回路,独立运行,利用供电线路分别控制光源的运行状态;控制线路控制:所有光源统一供电,另设控制线路分别对光源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显示照明光源可采用无线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化路灯内光源热管理采用热压通风方式,灯体内部设置通风空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包括灯体、光源、固定装置和管线;所述光源、所述管线均置于中空灯体内,组成集成化的路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眩光、无效照明、树木遮挡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能耗。所述中灯位多维照明路灯是基于LED光源自身特点进行的自主性应用研发,摆脱了现行主流道路照明体系——蛇头灯照明方式,跳出了用LED灯替换其它光源的简单替换模式。由于采用小功率的LED光源分散照明,既提高了纵向均匀度,又不存在目前大功率LED隧道灯的散热问题,与传统路灯相比集成度高,现场拆装方便,便于日常维护,无需专门的钢质灯杆,一次投资还是运行成本都比目前主流的道路照明体系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3147458SQ20122046220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赵海天 申请人:深圳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