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led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73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动led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是一种可用于汽车应急照明的移动LED照明灯。
背景技术
人们通常在汽车上配备用于应急照明的灯具,如手电筒或者户外照明灯等,一旦汽车在野外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这些应急照明灯具实现应急照明,并且可以用于发出求救信号。虽然户外照明灯发出的光线亮度很高,但其通常体积较大,携带很不方便,普及率不闻。现有的手电筒大多使用LED芯片,即具有LED灯珠,并且通常设有一个壳体,LED灯珠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在壳体内安装用于向LED灯珠供电的电源,通常是便携式的直流电源,如干电池等。手电筒的体积较小,且价格通常较为便宜,普及率较高。现有的手电筒通常在LED灯珠处设置配光的器件,如反光杯以及透镜等,但这些器件仅仅是确保LED芯片所产生的光束照射到LED灯珠的正前方,且LED芯片所发出的光线通常是射线,即只能照射到手电筒正前方,无法照亮手电筒周围的地方,导致手电筒的出光角通常较小,不利于其在户外的应急照明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出光角度较大的移动LED照明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照亮灯体周边地方的移动LED照明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应急锤的移动LED照明灯。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LED照明灯具有灯体,灯体具有壳体,壳体的第一端设有LED灯珠,且壳体内安装向LED灯珠供电的电源,其中,壳体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透光罩,透光罩自壳体的第一端沿壳体轴线方向向外延伸。由上述方案可见,移动LED照明灯的一端设置有透光罩,且透光罩位于LED灯珠的前端,并沿壳体轴线方向向外延伸,LED灯珠发出的光线入射到透光罩后,将穿过透光罩向透光罩的四周传播,因此光线并不是仅仅照射到LED灯珠的正前方,还会照亮到灯体的周边地方,移动LED照明灯的出光角将大大增大。—个优选的方案是,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内螺纹,透光罩的敞口端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由此可见,透光罩与壳体之间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实现固定连接,这样在不需要使用透光罩时可以方便地将透光罩从壳体上拆下,需要使用透光罩时可以将透光罩方便地安装在壳体上,使用极为方便。并且,一旦透光罩损坏,可以方便地更换新的透光罩。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壳体以及透镜壳体,透镜壳体位于壳体的第一端,且内螺纹设置在透镜壳体的内壁上。可见,壳体由可拆卸的主壳体及透镜壳体构成,将诸如反光杯、透镜等配光器件安装在透镜壳体内,并使用透镜壳体与透光罩连接,方便移动LED照明灯的拆装。[0014]再进一步的方案是,透光罩呈圆柱状,且透光罩远离壳体的一端为半球状。由上述方案可见,将透光罩设计成圆柱状,透光罩的面积较大,LED灯珠发出的光线穿过透光罩后照射的面积也较大,有利于增大移动LED照明灯的照亮范围。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的第二端设有呈圆锥状的应急锤。这样,在汽车发生故障或者遇到事故时,可以使用应急锤敲碎汽车门窗以逃生,增加移动LED照明灯的实用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移动LED照明灯具有灯体,灯体具有壳体10,壳体10由主壳体11、端盖20以及透镜壳体30组成,在透镜壳体30的一端安装有透光罩40,在端盖20的端部上安装有应急锤27,应急锤27的一端为圆锥状的锤体28。参见图3与图4,主壳体11的第一端12处安装有LED灯珠14,LED灯珠14内设有一颗或多颗LED芯片。并且,在主壳体11的第一端12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3。在主壳体11内还设有可充电电池21作为电源,用于向LED灯珠提供直流电。为了方便可充电电池21的充电,在主壳体11的外壁上设置充电插孔18,充电器件的充电端子可以插入到充电插孔18内,而充电器件的充电插座插入到电源插孔并接收市电。为了避免可充电电池21不在充电时充电插孔18被异物堵塞,因此在主壳体11的外壁上设置填充件19,在可充电电池21不充电时,填充件19可以插入充电插孔18内。另外,主壳体11的外壁上还设置充电指示灯17,可充电电池21充电时,充电指示灯17发光,表示可充电电池21处于充电状态。当然,充电指示灯17可以有多种发光状态,如在可充电电池21正常充电时连续发光,在可充电电池21充满电后闪烁发光,或者在可充电电池21正常充电时与充满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在主壳体1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防滑手纹15,防滑手纹15呈网格状,其具有防滑作用,避免使用者手持移动LED照明灯时主壳体11从手上滑落。在主壳体11的第二端也设有外螺纹16。端盖20位于主壳体11的第二端外,其靠近主壳体11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内螺纹23,内螺纹23与主壳体11上的外螺纹16配合,这样通过内螺纹23与外螺纹16的配合,端盖20可拆卸地安装到主壳体11的第二端外。在端盖20内设有塔簧22,塔簧22的一端抵接在端盖20的内壁上,另一端抵接在可充电电池21的一端,从而向可充电电池21施加朝向主壳体11第一端12的力,使可充电电池21固定在主壳体11内,并且确保可充电电池21稳定地向LED灯珠14供电。在端盖20远离主壳体11的一侧设有应急锤27,应急锤27具有锤体28,锤体28呈圆锥状,即远离主壳体11的一侧具有尖锐的端部,用于在汽车发生故障或者汽车处于紧急情况时敲碎汽车的门窗,方便车内人员逃生。端盖20靠近应急锤27 —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25,而应急锤27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29,外螺纹29与内螺纹25配合,这样应急锤27通过内螺纹25与外螺纹29的配合可拆卸地安装到端盖20外,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应急锤27拆卸或更换。可见,应急锤27是可拆卸地安装到壳体10的第二端。透镜壳体30安装在主壳体11的第一端12外,且透镜壳体30靠近主壳体11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32,内螺纹32与主壳体11的外螺纹13配合,从而使透镜壳体30可拆卸地安装到主壳体11外。并且,在透镜壳体30内安装有反光杯33以及透镜34,反光杯33位于靠近LED灯珠14的一侧,透镜34位于靠近透光罩40的一侧。另外,透镜壳体30靠近透光罩4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31。透光罩40安装在壳体10的一端外,且自壳体10的一端沿壳体10的轴线方向向外延伸,透光罩40呈圆柱状,其靠近壳体10的一端为敞口端41,远离壳体10的一端为半球状。敞口端4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42,内螺纹42与透镜壳体30的外螺纹31配合,因此透光罩40可拆卸地安装到壳体10的第一端外。这样,一旦透光罩40损坏,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透光罩40拆卸并更换新的透光罩40。或者,使用者不需要使用透光罩40时,可以方便地将透光罩40拆卸。LED灯珠14发出的光线入射到透光罩40后,穿过透光罩40的壁并射到透光罩40四周,从而将透光罩40的周边地方照亮,因此光线并不是仅仅照射到移动LED照明灯的正前方,还会照亮移动LED照明灯的周边地方,增大了移动LED照明灯的出光角。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例如,透光罩不设计成圆柱状的形状,而是设计成椭圆状、葫芦状等;或者,使用不可充电的干电池、蓄电池替代可充电电池作为电源,此时不需要在壳体上设置充电插孔或者充电指示灯,这些改变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壳体形状的改变、防滑手纹图案的改变、电源类型等变化也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动LED照明灯,包括 灯体,所述灯体具有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LED灯珠,且所述壳体内安装向所述LED灯珠供电的电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透光罩,所述透光罩自所述壳体的第一端沿所述壳体轴线方向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内螺纹,所述透光罩的敞口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壳体以及透镜壳体,所述透镜壳体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且所述内螺纹设置在所述透镜壳体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罩呈圆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罩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为半球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第二端设有呈圆锥状的应急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急锤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有充电插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有防滑手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LED照明灯,包括灯体,灯体具有壳体,壳体的第一端设有LED灯珠,且壳体内安装向LED灯珠供电的电源,其中,壳体的第一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透光罩,透光罩自壳体的第一端沿壳体轴线方向向外延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LED照明灯的出光角度较大,可以照亮移动LED照明灯周边的地方,且体积较小,携带方便。并且,移动LED照明灯上还配置有用于应急逃生的应急锤,在汽车发生故障或者出现紧急情况是方便车内人员逃生使用。
文档编号F21V33/00GK202927500SQ20122062042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
发明者张德斌, 柒溪林, 李平根 申请人:中山奥凯华新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