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80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在具备设置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器作为器具主体的照明器具中,散热器(器具主体)通过保持构件安装于顶棚等。作为散热器相对于保持构件的保持结构,已知有利用散热片以外的部分来将散热器保持于保持构件的结构。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63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367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化了散热器的保持结构的照明器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该照明器具具备:散热器,其具有光源安装部和至少设置在所述光源安装部的背面侧的多个散热片;光源,其安装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光源安装部;散热器安装环,其包围所述散热器的周围。所述多个散热片具有沿着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散热片和所述高度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散热片短的多个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支承在包围所述散热器的周围的所述散热器安装环上且向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上方延伸。所述第一散热片向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所述上方及下方延伸,在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有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所述下方到所述上方连续的间隙。此外,在上述照明器具中,优选在所述散热器安装环形成有内周侧开口的切口,向所述切口定位所述第二散热片,当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内侧,且所述第二散热片移动到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所述上方时,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相对地沿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周向旋转,所述第二散热片移动到从所述切口偏离的所述散热器安装环上的支承位置。此外,在上述照明器具中,优选在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片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中途设置有台阶部,对于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下表面侧通过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内侧的所述散热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所述下表面相抵,从而限制所述散热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向上方的移动。此外,在上述照明器具中,优选在所述光源安装部的背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光源电连接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使外部配线的插入口朝向上方。此外,在上述照明器具中,优选所述连接器设置在由所述第一散热片夹持的空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削减部件以及能够提高部件的施工效率。

[001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光源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光源相对于散热器的安装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示意剖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 明器具的散热器的仰视图。图9是图7所示的绝缘构件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图中:I…照明器具,10…散热器,12…光源安装部,15…反射体保持部,16…第一散热片’ 17…第二散热片,19…台阶部,40...光源,41...基板,42...发光兀件,43...突光体层,61...反射体,62...凸缘部,63...筒部,65...绝缘构件,66…第一环部,67...第二环部,68…第三环部,71…延长部,75,75’…透光罩,76...按压构件,80...保持构件,81...安装环,83...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I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照明器具I的仰视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I具有散热器10、设置在散热器10的内部的光源40、对散热器10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80。图3是散热器10的立体图。图4是散热器10的仰视立体图。图5是散热器10的仰视图。散热器10由金属构成,兼作散热体。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金属”并不局限于纯金属,也包括合金。散热器10例如是铝的压铸成型体。散热器10具有碗状容器形状的光源收容部11。如图4所示,光源收容部11具有筒状的侧壁部13和设置在侧壁部13的上端部的光源安装部12。在侧壁部13的下端侧形成有与光源安装部12对置的开口 98 (如图7所示),在该开口 98的周缘部设有凸缘部14。侧壁部13设置在光源安装部12与开口 98的缘部之间。在侧壁部13的内侧的比开口 98靠光源安装部12侧设有环状的反射体支承部15。在凸缘部14与反射体支承部15之间形成有高低差。在光源安装部12的背面即光源收容部11的上表面上(光源安装部12的背面侧)及侧壁部13的外壁上设有多个第一散热片16。第一散热片16沿着散热器10的高度方向(图3中的Z方向)延伸。多个第一散热片16沿着与Z方向正交的X方向排列,在沿着X方向相邻的第一散热片16之间形成有间隙24。在光源收容部11的上表面上设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隔壁20。第一散热片16夹着隔壁20而沿着与Z方向及X方向正交的Y方向延伸。在各个第一散热片16的Z方向的中途设有台阶部19。第一散热片16具有:设置在光源收容部11的侧壁部13的外壁上的下部16b ;设置在光源收容部11的上表面上的上部16a。台阶部19设置在第一散热片16的上部16a与下部16b之间。下部16b比上部16a向Y方向的外侧伸出。在散热器10的俯视下,多个台阶部19排列在圆形轨迹上。在X方向的最外侧设置的第一散热片16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散热片17。在隔壁20的X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两个沿着Y方向分离的第二散热片17,在隔壁20的X方向的另一端部也设置有两个沿着Y方向分离的第二散热片17。第二散热片17向台阶部19的上方延伸,并未向台阶部19的下方延伸。因此,第二散热片17在Z方向的长度比第一散热片16在Z方向的长度短。如图1及图4所示,在沿着Y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散热片17的下端部之间设有螺纹紧固部18。第二散热片17及螺纹紧固部18从X方向的最外侧的第一散热片16的侧壁向X方向的外侧突出。如图5所示,在图4所示的散热器10的光源安装部12安装有光源40。光源40具有 :由陶瓷构成的基板41 ;安装在基板41上的多个发光元件42。发光兀件 42 是例如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兀件。作为LED的活性层的材料,当使用例如氮化镓(GaN)系化合物半导体时,能得到波长500nm以下的短波长光。但是,活性层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氮化镓系化合物半导体。另外,作为发光元件42,除了 LED之外,还可以使用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0LED)、无机场致发光(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发光兀件、有机场致发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发光元件、或其他的场致发光型的发光元件等。发光元件42的表面由荧光体层43覆盖。荧光体层43具有树脂层和分散在树脂层中的多个粒子状的荧光体。发光元件42的安装区域的周围由例如硅酮树脂等树脂44包围,向该树脂44所包围的区域供给荧光体层43。荧光体层43以液体状态供给之后,进行热硬化。在此,通过树脂44来限制液状荧光体层43的扩展。在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发出蓝色光的发光元件(LED) 42与包含有吸收该蓝色光(激发光)使其转换成黄色光的荧光体的荧光体层43的组合,光源40作为蓝色光与黄色光的混合色发出白色或灯泡色等的光。另外,作为荧光体,也可以使用包括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及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的荧光体。光源40的基板41通过金属弹簧构件50固定于散热器10的光源安装部12。如图5所示,例如基板41的四角附近通过金属弹簧构件50相对于光源安装部12固定。图6表示相对于光源安装部12通过金属弹簧构件50安装基板41的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0054]金属弹簧构件50形成为金属板状,且一体地设有螺纹紧固部51、从螺纹紧固部51突出的一对突出部52、53、在一对突出部52、53之间从螺纹紧固部51突出的板簧部54。在光源安装部12设有平面形状为U字状的肋46,在该肋46的内侧收纳螺纹紧固部51。螺纹紧固部51通过螺钉55相对于光源安装部12固定。肋46作为螺纹紧固部51的防旋件发挥功能。一对突出部52、53中的一方的突出部53的突出长度比另一方的突出部52的突出长度短。如图5所示,一对突出部52、53中的至少突出长度长的突出部52延伸到与基板41
重叠的位置。板簧部54是单臂支承于螺纹紧固部51的板簧,通过其作用力(弹性复原力)将基板41按压于光源安装部12。板簧部54的前端部卡挂在设于基板41的挂止部45,来限制板簧部54的按压部相对于基板41的位置变动。由于一对突出部52、53中的一方的突出部53比另一方的突出部52短,因此利用手指或工具抓住板簧部54,将其前端部插入挂止部45进行卡挂的作业性优异。图7是散热器10的光源收容部11的内部的示意剖视图。图8是图7的从透光罩75侧目视光源40的仰视图。光源40的发光面(安装发光元件42的面或荧光体层43的表面)朝向由光源收容部11的侧壁部13围成的空间。在该空间内设有反射体61。
反射体61由金属构成。反射体61例如由对表面进行抛光研磨之后进行耐酸处理(氧化皮膜处理)由此赋予了光泽的铝构成。反射体61具有环状的凸缘部62和从凸缘部62的内侧周缘部向光源40侧突出的筒部63。筒部63的前端(图7中的上端)突出到光源40的发光面(设有发光元件42及荧光体层43的区域)的附近,光源40的发光面面向反射体61的筒部63的内侧的空间。筒部63相对于光源40分离,不与光源40接触。在筒部63的光源40侧形成有采光开口 96,在筒部63的凸缘部62侧形成有投光开口 97。采光开口 96面对光源40的发光面,投光开口 97经由透光罩75面对主体10下端的开口 98。采光开口 96及投光开口 97形成为使彼此的中心一致的圆形形状或近似于圆形的形状,采光开口 96的面积比投光开口 97的面积小。筒部63从采光开口 96朝向投光开口97扩开,在其内壁面上形成有反射面63a。在反射体61的下方即在主体10的开口 98侧设有透光罩75。透光罩75相对于从光源40射出的光具有透过性,由玻璃构成。透光罩75形成为圆形板状,在反射体61的下方,相对于反射体61分离,并覆盖光源收容部13的内部空间。反射体61和透光罩75由两者共有的(一个)绝缘构件65保持,并安装于散热器10。图9是绝缘构件65的立体图。绝缘构件65具有电气绝缘性,并且由比反射体61的金属及透光罩75的玻璃柔软的树脂或橡胶材料构成。例如,绝缘构件65由以硅酮作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绝缘构件65对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及透光罩75的外缘部进行保持,并夹设在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与透光罩75的外缘部之间、及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与散热器10的反射体支承部15之间。绝缘构件65具有夹设在散热器10的反射体支承部15与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之间的第一环部66。而且,绝缘构件65具有夹设在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与透光罩75的外缘部之间的第二环部67。此外,绝缘构件65在第二环部67的相反侧具有将透光罩75的外缘部覆盖的第三环部68。另外,绝缘构件65具有夹设在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的侧面与光源收容部11的内壁之间、及透光罩75的侧面与光源收容部11的内壁之间的侧面部69。在第一环部66与第二环部67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第一槽72,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插入到第一槽72内。在第二环部67与第三环部68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第二槽73,透光罩75的外缘部插入到第二槽73内。隔着第二环部67在第一槽72之下形成有第二槽73。透光罩75的外缘部隔着第二环部67而重叠在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之下。透光罩75相对于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分离,未与其接触。环状的按压构件76与绝缘构件65的第三环部68及散热器10的下端部56重叠。按压构件76由金属构成,通过图8所示的螺钉77而螺纹紧固在散热器10的下端部56。如图7所示,绝缘构件65、由该绝缘构件65保持的反射体61及透光罩75夹在按压构件76与散热器10的反射体支承部15之间,相对于散热器10而被保持。在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与散热器10之间夹设有绝缘构件65,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未与散热器10接触。而且,反射体61的筒部63相对于散热器10分离,未接触。由金属构成的散 热器10接地。反射体61未与散热器10及光源40接触,而为电漂浮。光的反射功能主要由反射体61的筒部63担任。另一方面,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是由散热器10支承的部分,因此与散热器10的距离比筒部63近。根据本实施方式,不是利用可能会因光吸收而发生劣化的树脂,而利用耐久性比树脂优异的金属来构成反射体61,由此实现高可靠性,并且通过在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与散热器10之间夹设绝缘构件65,能够在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与散热器10之间确保足够的沿面距离(两个导电性部分间的沿着绝缘物表面的最短距离)。另外,透光罩75也不是树脂而使用玻璃,由此能够避免树脂劣化引起的不良情况。玻璃的透光罩75如果与金属的反射体61直接接触可能会导致破损,但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上述绝缘构件65夹设在反射体61的凸缘部62与透光罩75之间,可以保护玻璃的透光罩75。通过使一个绝缘构件65兼任玻璃透光罩75的保护、及反射体61与散热器10的绝缘,能够抑制部件个数的增多。其结果,能够实现成本的减少。而且,能够提高对散热器10安装绝缘构件65、反射体61及透光罩75的组装性。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75,绝缘构件65还具有从第一环部66向光源40侧突出的延长部71。延长部71夹设在散热器10的侧壁部13与反射体61的筒部63之间,形成为包围反射体61的筒部63的周围的环状或筒状。在反射体61的筒部63,接近凸缘部62的下部比光源40侧的上部相对于散热器10的侧壁部13的距离短。在该筒部63的下部与散热器10之间夹设有绝缘构件65的延长部71,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筒部63的下部与散热器10之间的沿面距离。绝缘构件65的延长部71与反射体61的筒部63分离,未与筒部63密接。因此,对于具有各种尺寸、形状的筒部63的反射体61,可以通用绝缘构件65。另外,绝缘构件65的延长部71与散热器10的内壁分离,未与散热器10的内壁相接。因此,在将环状的绝缘构件65插入到散热器10内时,能够防止延长部71与散热器10的内壁碰撞弓I起的插入作业性的下降。如图3所示,在散热器10的光源收容部11的上表面上设有连接器安装空间23,该连接器安装空间23通过使一部分的第一散热片16的Y方向的突出长度比其他的第一散热片16短而形成。第一散热片16以分隔连接器安装空间23的方式位于连接器安装空间23的X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散热片16以在X方向上夹持连接器安装空间23的方式设置。在连接器安装空间23的底面(光源收容部11的上表面)21上形成有贯通孔22。如图10所示,在连接器安装空间23内设有连接器固定配件110。连接器安装配件110通过螺钉114而螺纹紧固于第一散热片16。连接器安装空间23内的底面侧的空间由连接器固定配件110的侧板部112和连接器支承板111包围。在连接器支承板111上形成有开口 113。如图11所示,在连接器支承板板111上设有连接器(或端子台)116。连接器116借助穿过形成在连接器支承板111上的开口 113、及形成在光源收容部11的上表面上的贯通孔22的配线线缆,与设置在光源收容部11的上表面的背侧的光源安装部12上的光源40电连接。连接器116的配线插入口朝向散热器10的高度方向(Z方向)的上方。而且,在连接器固定配件Iio上安装有线缆引导件117。与照明器具I另行设置的点灯单元所连接的配线线缆从线缆引导件117的上方通向下方,直接插入到线缆引导件117下方的连接器116的配线插入口内。经由连接器116将点灯单元与光源40电连接,点灯单元的输出传送到光源40。在连接器116上连接了点灯单元的配线线缆之后,连接器安装空间23由图1所示的连接器罩115覆盖。通过螺钉141,将连接器罩115螺纹紧固于连接器固定配件110的侧板部112。通过连接器罩115,对连接器116与配线线缆的连接部进行保护,以免遭受灰尘等。在连接器罩115的内侧的连接器安装空间23内与连接器116连接的配线线缆通过形成在连接器罩115与连接器固定配件110之间的切口 119向连接器安装空间23之外导出,而且通往设置在连接器罩115的上表面的线缆引导件118与点灯单元连接。如图11所示,连接器116的配线插入口朝向上方,而且通过线缆引导件117的引导,配线线缆沿着散热器10的高度方向延伸而在散热器10的上方引出。而且,连接器固定配件110及安装在该连接器固定配件110上的连接器116设置在第一散热片16之间的空间23内,未比第一散热片16向Y方向突出。因此,在散热器10通过后述的散热器安装环81的内侧时,连接器116及配线线缆不会成为干扰,其组装作业性优异。[0099]接下来,说明保持构件80。图12及图13是保持构件80的立体图。保持构件80具有用于安装所述散热器10的散热器安装环(以下,简称为安装环)81。在安装环81的外周侧的缘部沿着安装环81的周向连续地设有向下方突出的肋82。该肋82能提高安装环81的强度。在安装环81形成有内周侧开口的一对切口 83。一对切口 83形成在沿着直径方向夹持安装环81的中心的位置。在切口 83处,在安装环81的周向的一端部沿着周向形成有与切口 83连续而连结的U字槽84。在安装环81的上方设有角构件93。角构件93的下端部螺纹紧固于安装环81。在安装环81的下方设有环状的装饰框86。装饰框86具有从内周侧的缘部向安装环81侧突出的筒部87。安装环81与装饰框86通过两个底座88连结。两个底座88设置在沿着直径方向夹持安装环81的中心的位置及沿着直径方向夹持装饰框86的中心的位置。安装环81与装饰框86使各自的中心一致而上下分离地重叠。底座88的上端部螺纹紧固于安装环81的下表面。底座88的下端部螺纹紧固于装饰框86的筒部87。在装饰框86的内侧安装有筒状的反射镜92。反射镜92的上端部侧的一部分比装饰框86的筒部87向上方(安装环81侧)突出,在该反射镜92的突出部的外周面上安装有筒状的安装配件91。反射镜92及安装配件91相对于装饰框86及底座88未固定而拆装自如。·在安装配件91的外壁上螺纹紧固有一对联结器90,在各个联结器90上结合有V字弹簧89。一对V字弹簧89设置在沿着直径方向夹持装饰框86的中心的位置。接下来,说明散热器10相对于保持构件80的安装方法。散热器10沿着安装环81的轴向相对于保持构件80相对移动,通过安装环81的内侧。散热器10从散热片16及17的上端部侧向装饰框86的内侧及反射镜92的内侧插入。在第二散热片17定位于安装环81的切口 83的状态下,散热器10通过安装环81的内侧,第二散热片17向安装环81的上方移动。从安装环81的下表面侧插入到安装环81的内侧的散热器10通过形成在第一散热片16的高度方向的中途的台阶部19与安装环81的下表面相抵,其相对于安装环81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将散热器10可靠地定位于保持构件80。另外,通过利用形成在第一散热片16上的台阶部19,在散热器10相对于保持构件80进行定位时无需使用其他部件,能实现部件的削减及结构简化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当第二散热片17移动到安装环81的上方时,散热器10与安装环81相对地沿着安装环81的周向旋转,使第二散热片17的下端部的螺纹紧固部18移动到从切口 83偏离的安装环81上的支承位置。具体而言,第二散热片17的螺纹紧固部18从安装环81的切口 83向形成有U字槽84的位置移动。第二散热片17支承在安装环81的U字槽84的周边部分的上方,并向安装环81的上方延伸。并且,第二散热片17的下端部18螺纹紧固固定于安装环81。图1及图2所示的螺钉142从安装环81的下表面侧贯通安装环81的U字槽84,与形成在第二散热片17的螺纹紧固部18上的螺纹孔结合。如图1所示,螺钉142的轴部向第二散热片17之间的空间突出。在螺钉142的头部与安装环81的下表面之间夹设有垫片。螺纹紧固在散热器10的下端部的图7及图8所示的按压构件76相对于保持构件80的反射镜92的上端及安装配件91的上端隔开微小的间隙而对置。透光罩75在反射镜92的上端的上方面向反射镜92的内侧的空间。从光源40射出的光通过反射体61、透光罩75及反射镜92进行配光控制,向装饰框86的下方的外部放出。根据本实施方式,担任散热功能的第二散热片17兼任将散热器10相对于安装环81固定的功能。因此,能进行省去了没用部件的高效率的设计,能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引起的小型化、轻量化及低成本化。高度方向(Z方向)的长度比第二散热片17长的第一散热片16向安装环81的上方及下方延伸。在多个第一散热片16之间形成有从安装环81的下方到上方连续的间隙24。因此,沿着第一散热片16的Z方向的空气的对流不会受安装环81妨碍,能够充分地发挥散热器10的作为散热器的功能。保持有散热器10的保持构件80经由例如角构件93能够安装在顶棚等照明器具安装对象上。从顶棚悬吊的螺栓通过角构件93的贯通孔94,螺母在角构件93的下表面侧与突出的螺栓结合。如图13所示, 在底座88形成有两个狭缝88a。两个狭缝88a沿着将安装环81和装饰框86连结的方向延伸。在狭缝88a的安装环81侧形成有向狭缝88a的宽度方向突出的U字槽88b。在两个狭缝88a中的一方的狭缝88a上形成的U字槽88b向离开另一方的狭缝88a的方向突出。未图示的安装配件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狭缝88a内,该安装配件卡挂于U字槽88b,由此限制安装配件向上方的移动。该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的安装配件将顶棚压入,由此将照明器具I保持于顶棚。V字弹簧89的一对臂89a沿着相互接近的方向被压缩,与形成在图3所示的主体10的下端的凸缘部14上的切口 95卡合。在图1中,示出V字弹簧89的臂89a与主体10的切口 95卡合的状态。在使臂89a与切口 95卡合之后,将对臂89a进行压缩的力解除时,一对臂89a借助弹性复原力而扩展。伴随着一对臂89a扩展的动作,V字弹簧89相对于主体10向上方移动,臂89a的根部附近与切口 95卡合。即,臂89a扩展的力成为将V字弹簧89相对于主体10压起的力,与V字弹簧89连结的反射镜92嵌入装饰框86的内侧。通过V字弹簧89,安装配件91及安装于安装配件91的反射镜92支承于主体10。安装环81位于散热器10的高度方向的大致中间,V字弹簧89在安装环81的下方露出,因此安装环81不会妨碍V字弹簧89的操作。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例子而提示,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所述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散热器,其具有光源安装部和至少设置在所述光源安装部的背面侧的多个散热片; 光源,其安装在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光源安装部; 散热器安装环,其包围所述散热器的周围, 所述多个散热片具有多个第一散热片和多个第二散热片,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沿着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片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散热片短, 所述第二散热片支承在包围所述散热器的周围的所述散热器安装环上且向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上方延伸, 所述第一散热片向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所述上方及下方延伸,在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有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所述下方到所述上方连续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散热器安装环形成有内周侧开 口的切口, 向所述切口定位所述第二散热片,当所述散热器通过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内侧,且所述第二散热片移动到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所述上方时,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相对地沿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周向旋转,所述第二散热片移动到从所述切口偏离的所述散热器安装环上的支承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片的所述高度方向的中途设置有台阶部, 对于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下表面侧通过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内侧的所述散热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所述下表面相抵,从而限制所述散热器相对于所述散热器安装环的向上方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源安装部的背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光源电连接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使外部配线的插入口朝向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设置在由所述第一散热片夹持的空间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化了散热器的保持结构的照明器具。根据本实用新型,照明器具具备散热器,其具有光源安装部和至少设置在光源安装部的背面侧的多个散热片;光源,其安装在散热器的光源安装部;散热器安装环,其包围散热器的周围。多个散热片具有沿着散热器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散热片和高度方向的长度比第一散热片短的多个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支承在包围散热器的周围的散热器安装环上且向散热器安装环的上方延伸,第一散热片向散热器安装环的上方及下方延伸,在多个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有从散热器安装环的下方到上方连续的间隙。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3147706SQ20132015312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中山正司, 樋口一斋, 仓持裕行, 一条祐辅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