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灯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灯管,二末端具有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而该第一、第二电极端间具有复数直管部,各直管部间具有弯折部,该第一电极端由一直管部向上延伸,经由复数弯折部,并沿着上述第一电极端的外周侧弯曲成一弧曲状立体结构,最后由另一直管部向下延伸至第二电极端,让立体灯管所占的空间体积能够集中,有效改善灯管以往只能应用于较大平面灯座的缺失,并可取代现行灯泡产品。
【专利说明】立体灯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立体灯管,尤指一种有效提升发光效率及产品寿命的立体灯管。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家庭中所使用的灯照设备,已由以往体积庞大且耗电量惊人的长条形日光灯管,逐渐改为体积较小的日光灯泡,普遍来说,日光灯因体积的缩小,虽改善了体积与耗电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亮度不足,为了克服亮度不足的问题,却又必须将体积维持在能够与一般灯泡插座连接的大小上,于是日光灯的排列方式与密度成为改良重点。
[0003]虽藉由排列密度可增加亮度;然而,所述的日光灯普遍来说,虽然亮度提升,但在增加排列密度的同时,所造成的电能的消耗却也随之提升,而且,近几年来人们逐渐重视环保的观念,对于现有的照明设备如此耗电的情况下,各界纷纷投入心血与资金寻找可代换的替代品,在不亚于传统日光灯的照度,又能达到省电的需求下,目前已有许多厂商开始对具备极低功率的冷阴极管灯具着手研发。
[0004]请参阅图1所示,欲将一般所使用的冷阴极管灯具用于一般灯座上时,将冷阴极管灯具设置复数支U型冷阴极管11,并于U型冷阴极管11底部配置一可配合一般插座组接的灯座。而此种设计由于各个U型冷阴极管11都必须独立连接于内部电路板,往往会造成冷阴极管灯具内部所设置的电路过于复杂,为改善电路复杂问题,于是衍生出另一种具有连续弯折冷阴极管的冷阴极管灯具。
[0005]请参阅图2所示,第二种现有冷阴极管灯具是将一般冷阴极管弯折延伸,减少所需要的电路接点,并保持冷阴极管的照射面积,如图所示,此种冷阴极管透过复数个连续且反复的弯折12,让冷阴极灯管由原本所需的多数冷阴极灯管,简化成为单一平面的弯折冷阴极管,然而,此种冷阴极管的设计只能形成一长条形的平面型态,若将此种冷阴极管装设于灯座上,所对应的灯座也就必须为一长条型结构,其往往会使配合灯座的体积过于庞大,而且冷阴极管若设为一平面型态时,会分散光线密集度,降低照度。
[0006]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为第三种现有冷阴极管灯具,其设有一定位基座13,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板(图未示),控制电路板于定位基座13底部连接一配合传统灯座结构的电极端14,并于定位基座13顶部连接复数组冷阴极灯管15,该冷阴极灯管15个别设为由一与上述控制电路板向上延伸,经由连续且反复弯曲的弯折灯管,最后向下延伸至控制电路板的另一极端连接,并沿着上述定位基座顶部的外周侧弯曲成一弧曲状结构。
[0007]惟,另种现有冷阴极管灯具中,该冷阴极灯管15仅沿着该定位基座顶部的外周侧弯曲成一弧曲状结构,虽涵盖360度发光角度,然其照射效果仍不佳,会产生光栅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立体灯管,尤指一种可有效提升发光效率及产品寿命的立体灯管。[0009]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0010]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灯管二末端具有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而该第一、第二电极端间具有复数直管部,各直管部间具有弯折部,该第一电极端由一直管部向上延伸,经由复数弯折部,并沿着上述第一电极端的外周侧弯曲成一弧曲状立体结构,最后由另一直管部向下延伸至第二电极端,其弯曲后的立体灯管各直管部间不会受到相互遮蔽,将可有效发挥最佳的发光效率。
[0011]尤其,本实用新型让立体灯管所占的空间体积能够集中,有效改善灯管以往只能应用于较大平面灯座的缺失,并可取代现行灯泡产品,且利用该第一电极端上方的直管部的光线可补足其它直管部的光线,而不会产生光栅现象。
[0012]为达上述目的,所述立体灯管装设于一与传统灯座组接的定位基座,该定位基座内设有一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于该定位基座底部连接一配合传统灯座结构的连接头,而该控制电路板分别与该立体灯管的第一、第二电极端形成电性连接。
[0013]为达上述目的,所述定位基座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包覆上述立体灯管的透光罩。
[0014]为达上述目的,所述弯折部由该立体灯管施以高温并利用治具进行弯曲成型。
[0015]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有效提升发光效率及产品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第一种现有具有复数个U字型冷阴极灯管的冷阴极管灯具图。
[0017]图2为第二种现有具有多个连续且反复弯折的平面冷阴极灯管图。
[0018]图3为第三种现有具有多个连续且反复弯折的立体冷阴极灯管灯具图。
·[0019]图4为第三种现有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灯管的结构立体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灯管利用治具弯折成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不同角度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Α?)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灯管应用于灯泡的结构立体图。
[0025]图号说明:
[0026]U型冷阴极管11
[0027]弯折12
[0028]定位基座13
[0029]电极端14
[0030]冷阴极灯管15
[0031]立体灯管20
[0032]第一电极端21
[0033]第二电极端22
[0034]直管部23
[0035]弯折部24
[0036]治具30
[0037]角度治具40[0038]定位基座51
[0039]连接头52
[0040]透光罩53。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如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灯管的结构立体图,以及如图6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灯管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灯管20 二末端具有第一电极端21及第二电极端22,而该第一、第二电极端21、22间具有复数直管部23,各直管部23间具有弯折部24,该第一电极端21由一直管部23向上延伸,经由复数弯折部24,并沿着上述第一电极端21的外周侧弯曲成一弧曲状立体结构,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电极端21上方的直管部23由一弯折部24的弯折,再由一直管部23向下延伸,再由一弯折部24于该第一电极端21的外周侧形成弯折,再依序经由复数直管部23及复数弯折部24的连续性弯折,最后由另一直管部23向下延伸至第二电极端22。
[0042]整体成型时,将该立体灯管20施以高温并利用治具30进行弯曲成型,如图7所示,即可形成弯折部;当然,亦可提供不同角度的角度治具40,如图8所示,来进行弯折,以形成各弯折部间的不同夹角。
[0043]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灯管20可装设于一与传统灯座组接的定位基座51,如图9A所示,该定位基座51内设有一组控制电路板(图未示),该控制电路板于该定位基座底部连接一配合传统灯座结构的连接头52,而该控制电路板分别与该立体灯管的第一、第二电极端21、22形成电性连接,而该定位基座52顶部进一步设有一包覆上述立体灯管20的透光罩53 ;当然,该透光罩53的外型亦可以为图9Β?)所示,而该立体灯管20亦可以为不同外形形状。
[0044]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灯`管,与其它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
[0045]1.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于立体灯管上多段处施以高温弯曲的方式,其弯曲后的立体灯管各直管部间不会受到相互遮蔽,将可有效发挥最佳的发光效率。
[0046]2.本实用新型让立体灯管所占的空间体积能够集中,有效改善灯管以往只能应用于较大平面灯座的缺失。
[0047]3.可取代现行灯泡产品,且利用该第一电极端上方的直管部的光线可补足其它直管部的光线,而不会产生光栅现象。
[0048]4.利用第一电极端位于该立体灯管中心处,增加组装方便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立体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立体灯管二末端具有第一电极端及第二电极端,而该第一、第二电极端间具有复数直管部,各直管部间具有弯折部,该第一电极端由一直管部向上延伸,经由复数弯折部,并沿着上述第一电极端的外周侧弯曲成一弧曲状立体结构,最后由另一直管部向下延伸至第二电极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体灯管,其特征在于,该立体灯管装设于一与传统灯座组接的定位基座,该定位基座内设有一组控制电路板,该控制电路板于该定位基座底部连接一配合传统灯座结构的连接头,而该控制电路板分别与该立体灯管的第一、第二电极端形成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立体灯管,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基座顶部设有一包覆上述立体灯管的透光罩。
4.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所述立体灯管,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由该立体灯管施以高温并利用治具进行弯曲成型。
【文档编号】H01J61/32GK203415545SQ201320343805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7日
【发明者】范贵良 申请人:凯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