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287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其特征是包括外罩(1)、封闭帽(4)和底座(5),所述外罩(1)套着在灯杆(7)上,封闭帽(4)设置在外罩(1)上部,外罩(1)设置在底座(5)上。本实用新型的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使用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照明亮度高,减少原开孔连接部分对光线的阻挡。外罩可涂绘各种图案,景观视觉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在一根道路灯杆上解决了照明和景观双重需求,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提高照明亮度,增加景观视觉效果,减少重复施工。
【专利说明】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道路路灯普遍采用灯杆顶部和中部光源照明,部分路灯采用在原金属灯杆下部或在加大下部金属杆直径后进行等离子切割加工,形成各种孔洞,灯杆内部加装光源,以达到照明和景观作用。缺点是加工工艺繁琐,样式少,形式单一,且照明亮度弱,景观效果差,维护工序复杂。
[0003]有些道路为了增加照明和景观效果,直接在道路上重新安装景观灯,无形中加大了工程量和资金投入。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以克服上述缺陷。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包括外罩1、封闭帽4和底座5,所述外罩I套着在灯杆7上,封闭帽4设置在外罩I上部,外罩I设置在底座5上。
[0007]所述外罩I通过抱箍2固定在灯杆7上,外罩I内侧上端有一环形的凹型槽10,作为抱箍2的抱箍支撑臂20的固定位置,外罩I上下端各有一个上锲型口 30和下锲型口31,上锲型口 30为封闭帽4卡口,与封闭帽4扣接,下锲型口 31为以底座铆接面,与底座5的外罩锲型连接台50连接。
[0008]所述封闭帽4采用塑料制造,用同一材质的封闭帽卡箍6固定在灯杆7上。
[0009]所述底座5采用常规塑料制造,由2个半个对称的部件对接而成,其上设有相互对接的凸形对接口 52和凹形对接口 53。
[0010]所述底座5上留有通风孔51,通风孔51孔口装有防护网。
[0011]所述底座5设有底座支脚54,底座支脚54上开设固定孔,与灯杆7底部的法兰底板8螺栓丝连接固定。
[0012]所述抱箍2的
[0013]抱箍支撑臂20末端设有抱箍固定环21,抱箍固定环21固定在凹型槽10内。
[0014]所述封闭帽4上端设有封闭帽卡箍6,用于将封闭帽4固定在灯杆7上。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的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使用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照明亮度高,减少原开孔连接部分对光线的阻挡。外罩可涂绘各种图案,景观视觉效果好。
[0017]本实用新型在一根道路灯杆上解决了照明和景观双重需求,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提高照明亮度,增加景观视觉效果,减少重复施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花觚形外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花觚形外罩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方形外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方形外罩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圆形外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圆形外罩的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半个圆形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2个圆形底座对接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半个方形底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个方形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为外罩、10为凹型槽、2为抱箍、20为抱箍支撑臂、21为抱箍固定环、30为上锲型口、31为下锲型口、4为封闭帽、5为底座、50为外罩锲型连接台、51为通风孔、52为凸形对接口、53为凹形对接口、54为底座支脚、6为封闭帽卡箍、7为灯杆、8为法兰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1]如图1至图11, 一种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包括外罩1、封闭帽4和底座5,所述外罩I套着在灯杆7上,封闭帽4设置在外罩I上部,外罩I设置在底座5上。
[0032]外罩I通过抱箍2固定在灯杆7上,夕卜罩I内侧上端有一环形的凹型槽10,作为抱箍2的抱箍支撑臂20的固定位置,外罩I上下端各有一个上锲型口 30和下锲型口 31,上锲型口 30为封闭帽4卡口,与封闭帽4扣接,下锲型口 31为以底座铆接面,与底座5的外罩锲型连接台50连接。
[0033]封闭帽4采用塑料制造,用同一材质的封闭帽卡箍6固定在灯杆7上。
[0034]底座5采用常规塑料制造,由2个半个对称的部件对接而成,其上设有相互对接的凸形对接口 52和凹形对接口 53。
[0035]底座5上留有通风孔51,通风孔51孔口装有防护网。
[0036]底座5设有底座支脚54,底座支脚54上开设固定孔,与灯杆7底部的法兰底板8螺栓丝连接固定。
[0037]抱箍2的抱箍支撑臂20末端设有抱箍固定环21,抱箍固定环21固定在凹型槽10内。
[0038]封闭帽4上端设有封闭帽卡箍6,用于将封闭帽4固定在灯杆7上。
[0039]如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外罩I位花觚形。底座5为圆形,与之相互匹配。底座5由2个对称的半圆形部分对接组成。
[0040]如图3、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外罩I位方形。底座5为方形,与之相互匹配。底座5由2个对称的半方形部分对接组成。
[0041]如图5、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外罩I位圆形。底座5为圆形,与之相互匹配。底座5由2个对称的半圆形部分对接组成。
[0042]本实用新型的制造组装过程如下:[0043]本实用新型的外罩I采用透明塑料合金材料,加工成花觚形、方形或圆形等形状,作为光源外罩,表面可喷涂各种颜色、图案和文字。外罩I内侧上端有一凹型槽10,作为抱箍2的抱箍支撑臂20的固定位置,外罩I上下端各有一个上锲型口 30和下锲型口 31,上锲型口 30为封闭帽4卡口,下锲型口 31为以底座铆接面,与外罩锲型连接台50连接。封闭帽4采用塑料制造,用同一材质的封闭帽卡箍6固定在灯杆7上。底座5采用常规塑料制造,由2个半个对称的部件对接而成,其上设有凸形对接口 52和凹形对接口 53,方便安装。底座5上留有两通风孔51,通风孔51孔口装有防护网。底座5四脚开有四孔,与灯杆7底部法兰底板8螺丝连接固定。
[0044]灯罩I内上下两端设置带状Led光源两处,一处带状Led光源设置在抱箍2上,另一处带状Led光源设置在底部固定环上,底部固定环设置在灯杆7上,底部固定环可采用与封闭帽卡箍6相同的样式,作为带状Led光源固定环。
[0045]当灯杆7主体直立安装完毕后,将上下两抱箍固定在灯杆7上,电源线从灯杆7电源连接孔连接至两抱箍处,与固定在两抱箍2上的带状Led光源连接。底座5铆接固定在法兰底板8上。将外罩I与封闭帽4依次套上灯杆7,先将外罩I的下锲型口 31与外罩锲型连接台50铆接,再将灯杆7上部抱箍2调整至灯罩凹型槽10位置,旋转固定,推上封闭帽4,固定好封闭帽卡箍6,安装过程全部结束。
[0046]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其特征是包括外罩(I)、封闭帽(4)和底座(5),所述外罩(I)套着在灯杆(7)上,封闭帽(4)设置在外罩(I)上部,外罩(I)设置在底座(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I)通过抱箍(2)固定在灯杆(7)上,外罩(I)内侧上端有一环形的凹型槽(10),作为抱箍(2)的抱箍支撑臂(20)的固定位置,外罩(I)上下端各有一个上锲型口(30)和下锲型口(31 ),上锲型口(30)为封闭帽(4)卡口,与封闭帽(4)扣接,下锲型口(31)为以底座铆接面,与底座(5)的外罩锲型连接台(5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帽(4)采用塑料制造,用同一材质的封闭帽卡箍(6)固定在灯杆(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采用常规塑料制造,由2个半个对称的部件对接而成,其上设有相互对接的凸形对接口(52)和凹形对接口(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留有通风孔(51),通风孔(51)孔口装有防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设有底座支脚(54),底座支脚(54)上开设固定孔,与灯杆(7)底部的法兰底板(8)螺栓丝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2)的抱箍支撑臂(20)末端设有抱箍固定环(21),抱箍固定环(21)固定在凹型槽(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路灯杆用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帽(4)上端设有封闭帽卡箍(6),用于将封闭帽(4)固定在灯杆(7)上。
【文档编号】F21S8/00GK203533345SQ20132066662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发明者】王金福 申请人:王金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