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灯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14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全周灯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周灯泡包括一主体、一发光模组以及一罩体。主体具有一连结部。发光模组包括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连结部设置于基板的一侧。发光单元相对于连结部而设置于基板的另一侧。罩体包覆发光模组。罩体具有一中心轴并包括一反射部及一盖体。盖体的一端设置于主体,而另一端则相对于中心轴而环接于反射部的外侧。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达到节省材料成本、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简化制程的优点。
【专利说明】全周灯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发光效果更好的全周灯泡【背景技术】
[0002]传统灯泡以钨丝作为发光源,其结构简单,安装、更换都相当方便。而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具有体积小、驱动电压低、反应速率快、耐震、寿命长及符合环保等特性,继而取代传统的发光源。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不仅早已超越了钨丝灯泡,目前也已凌驾在日光灯管之上。再加上目前电子元件越来越要求轻薄短小化,使得球泡型发光二极管逐渐取代钨丝灯泡而成为大量且广泛应用的照明装置。
[0003]然而,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灯泡相较于传统灯泡而集中许多,也就是光的扩散角度狭小,导致其出光角度受到局限,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尤其当发光二极管灯泡使以固定的方式设置于环境时,则容易造成大部分的光线向单一方向射出,而周遭却相对黯淡,因此不便使用。
[0004]随着发光二极管灯泡的使用及需求与日俱增,多种可达成全周(多角度)照明效果的结构,如灯罩的使用,或电路板的摆设变化皆应运而生,以解决发光二极管发光角度的限制。然而,目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多具有结构复杂、成本也较高、或是制造工序上的困难等问题。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全周式的发光单元,其可应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单元,并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达到节省材料成本、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简化制程的优势,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全周灯泡,其可应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单元,并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达到节省材料成本、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简化制程的优势。
[0007]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周灯泡包括一主体、一发光模组以及一罩体。主体具有一连结部。发光模组包括一基板及至少一发光单元。连结部设置于基板的一侦U。发光单元相对于连结部而设置于基板的另一侧。罩体包覆发光模组。罩体具有一中心轴并包括一反射部及一盖体。盖体的一端设置于主体,而另一端则相对于中心轴而环接于反射部的外侧。
[0008]在一实施例中,主体具有至少一散热表面以及一容置空间。连结部设置于容置空间的一侧,且散热表面系包覆容置空间。
[0009]在一实施例中,该散热表面为包括多个鳍片的表面,该散热表面外形为圆锥表面、圆柱表面、类圆锥表面、类圆柱表面、角锥表面、角柱表面、类角锥表面或类角柱表面,或以上的组合。[0010]在一实施例中,该散热表面为直径由连结部的一端至远离该端依序呈现逐渐增大至逐渐减小的形状。
[0011]在一实施例中,盖体具有一环状侧盖及一上盖。上盖系连接环状侧盖,且环状侧盖及上盖具有一介于O?90度的夹角。
[0012]在一实施例中,环状侧盖相对于平台的末端的直径与上盖的内周缘的直径比的范围是介于1:1?3:2。
[0013]在一实施例中,环状侧盖具有一固定部、一后周缘部以及一前周缘部。环状侧盖是凭借固定部连接主体。后周缘部的一端与固定部连接,后周缘部的另一端则与前周缘部连接。
[0014]在一实施例中,环状侧盖的直径是由固定部与后周缘部的连接处往前周缘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5]在一实施例中,后周缘部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与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是介于90?180度。
[0016]在一实施例中,前周缘部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与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是介于O?90度。
[0017]在一实施例中,后周缘部的表面积与前周缘部的表面积比的范围是介于2.5:1?
4.5:1。
[0018]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至后周缘部及前周缘部的交接处方向与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是介于35?65度。
[0019]在一实施例中,该反射部由圆锥表面、圆柱表面、类圆锥表面、类圆柱表面、角锥表面、角柱表面、类角锥表面及/或类角柱表面组合所构成。
[0020]在一实施例中,该反射部由平面及/或曲面组合所构成。
[0021]在一实施例中,反射部的底部接触基板。
[0022]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至反射部的底部的方向与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是介于30?90度。
[0023]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至上盖与反射部的连接处的方向,与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是介于20?50度。
[0024]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至前周缘部与后周缘部的连接处的方向,与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是介于35?65度。
[0025]在一实施例中,全周灯泡具有多个发光单元,且各发光单元的排列方式包括环型排列或矩阵型排列。
[00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因依本实用新型的全周灯泡,通过一独特光学灯盖组的设计,通过一环状的透光盖体及一反射部的搭配设计,使得原本为平面式排列的发光单元在经过光学配光的调制后,可以由半周式发光而调整为全周式发光。且相较于已知关于全周灯泡的改良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全周灯泡由于架构简单,不仅可以节省材料的成本,更可以简化制作的程序,降低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全周灯泡的外观示意图。[0028]图2为图1所示的全周灯泡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所示的A-A线的立体截面示意图。
[0030]图4为图1所示的A-A线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0031]图5为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全周灯泡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00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3]1:主体
[0034]11:连结部
[0035]12:散热表面
[0036]13:容置空间
[0037]14:沟槽
[0038]2:发光模组
[0039]21、21,:基板
[0040]22:发光单元
[0041]3:罩体
[0042]31、31’:反射部
[0043]311:外表面
[0044]312、312,:脚部
[0045]313:中心轴
[0046]32:盖体
[0047]321:环状侧盖
[0048]321a:固定部
[0049]321b:后周缘部
[0050]321c:前周缘部
[0051]322:上盖
[0052]A-A:剖面线
[0053]D:中心轴方向
[0054]D1、D2、D3、D4、D5:方向
[0055]H1、H2:直径
[0056]L:全周灯泡
[0057]θ η Θ 2、Θ 3、Θ 4、Θ 5: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全周灯泡,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
[0059]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全周灯泡L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全周灯泡L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A线的立体截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所不,全周灯泡L由一主体1、一发光模组2、以及一罩体3组成。主体I于其一端设置有一连结部11,连结部11为一平台状的结构。发光模组2具有一基板21以及至少一发光单元,本实施例以发光模组2具有多个发光单元22为例说明。以整体观之时,连结部11设置于基板21的一侧,而这些发光单元22相对于连结部11而设置于基板21的另一侧。罩体3则包覆发光模组2,且罩体3系以其一端设置于主体I。
[0060]详细而言,于本实施例中,主体I更包括至少一散热表面12以及一容置空间13,该连结部11设置于容置空间13的一侧,且散热表面12包覆于容置空间13的外侧。散热表面12为多个鳍片结构所形成的表面。其中,散热表面12的直径由连结部11的一端至远离该端系依序呈现逐渐增大至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其结构非本实用新型限制性者,于其他实施例中,散热表面也可为圆锥/柱表面、类圆锥/柱表面、角锥/柱表面、类角锥/柱表面或其组合,端视全周灯泡L所需的外型及散热效果而定。
[0061]于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3实质上为一空心的圆柱体。容置空间13内容置有一电路驱动单元(图未示),以连结并控制发光模组2。
[0062]同样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基板21可为一印刷电路板(PCB)、一软基板(flexible substrate)、一 招基板(aluminum substrate)、一 陶瓷基板(ceramicsubstrate)或一铜基板(copper substrate)。多个发光单元22电性连接基板21,基板21进一步外接容置空间13中的电路驱动单元,以达成提供电源使发光单元22通电的功效。只是关于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控制原理大致上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理解者,于此不再赘述。
[0063]通过上述各元件的设置,发光单元22所产生的热量可传导至基板21,凭借基板21将热量散发至主体I的容置空间13,容置空间13则进一步经由散热表面12的多个鳍片将热散发至空气中。如此,经由这些散热方式的组合便确保了本实用新型的全周灯泡L的良好散热效能。
[0064]发光单元22为一发光二极管芯片(die),然于实际应用中,发光单元22也可为一表面粘着型发光二极管(Surface Mount LED)封装体,本实用新型于此不限。此外,发光单元 22 也可选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0LED)。
[0065]当发光单元22为发光二极管封装体的构造时,其可以为一种芯片直接封装(Chipon Board, COB)结构,但也可以是其他封装结构,例如,导线架(lead-frame)封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于此不限。只是关于发光二极管的相关实施细节及封装制程为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理解者,于此不再赘述。
[0066]进一步说明罩体3的结构。图4为图1所示的A-A线的部分截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罩体3具有一反射部31以及一盖体32。其中,本实施例的反射部31具有一外表面311以及一脚部312,外表面311及脚部312皆以一中心轴313为中心设置。其中,以主体I为下方观之时,脚部312位于反射部31的底部。当组合时,罩体3以盖体32的一端设置于主体I的沟槽14,以完整且接近密封地包覆发光模组2。而盖体32的另一端则相对于中心轴313而环接于反射部31的外表面311的外侧。
[0067]于本实施例中,脚部312并未接触基板21,然此非限制性者。于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反射部31’的脚部312’也可接触基板21’,从而加强其结构的稳固性。
[0068]同样请在参考图1?图4所示,反射部31为一不透光的结构,而罩体3则为至少部分透光的结构。反射部31可为高反射白色塑胶材质。当发光单元22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部31时,并不会穿透反射部31,而会经由反射部31的反射而导引至罩体3的位置,进而穿透罩体3以发出亮光。换言之,当以外观观之时,本实施例的全周灯泡所呈现出来的发光光形系为一全周式或周缘式的发光效果。
[0069]然上述非限制性内容,于实际应用中,反射部31也可由平面及或曲面组合所构成,可为圆锥/柱表面、类圆锥/柱表面、角锥/柱表面、类角锥/柱表面或任何组合表面所构成。
[0070]发光单元的排列方式包括环型排列或矩阵形排列。于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2以环型排列的方式设置于基板21,且各发光单元22至中心轴313与基板21相交处的距离实质上一致。更详细而言,各发光单元22中心至反射部31的底部(即脚部312)的方向Dl与中心轴方向D具有一夹角β10更详细而言,各发光单元22至反射部31最接近基板21的端点与中心轴方向D的夹角Θ I的范围是介于30?90度。此处所指的“中心轴方向D”是指平行于中心轴的方向。上述关于本实施例的发光单元22与全周灯泡L的其他部件之间的尺寸比例仅用以清楚说明本实施例的改念,而非本实用新型限制性内容。
[0071]而关于盖体32的细节如下所述。同样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盖体32具有一环状侧盖321及一上盖322,上盖322系连接环状侧盖321,且环状侧盖321及上盖322具有一介于O?90度的夹角。环状侧盖321相对于连结部11的末端的直径Hl与上盖322的内周缘的直径Η2的比例范围是介于1:1?3:2。
[0072]于本实施例中,上盖322为可透光的材料,而环状侧盖321可以喷砂处理扩散塑胶材质,进而可产生透光的效果。实际应用中,环状侧盖321可使用具漫射效果的粗糙面塑胶材质,进而可使得全周灯泡L所发出的光强度及均匀度增加。
[0073]详细而言,请参考图4所示,环状侧盖321具有一固定部321a、一后周缘部321b以及一前周缘部321c。环状侧盖321是凭借固定部321a设至于主体I的沟槽14,而后周缘部321b的一端与固定部321a连接,另一端则与前周缘部321c连接。于本实施例中,环状侧盖321的直径是由固定部321a与后周缘部321b的连接处往前周缘部321c的方向逐渐增大。
[0074]关于环状侧盖321更进一步的分界叙述如下,上述的后周缘部321b与前周缘部321c的表面积比的范围是介于2.5:1?4.5:1。其中,后周缘部321b的表面的法线方向D2与中心轴方向D的夹角Θ 2的范围是介于90?180度;前周缘部321c的表面的法线方向D3与中心轴方向D的夹角θ3的范围是介于O?90度。只是上述关于本实施例的环状侧盖321相对于全周灯泡L的其他部件之间的尺寸比例仅用以清楚说明本实施例的改念,而非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内容。
[0075]且特别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环状侧盖321与上盖322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具有简化制程的优势。只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环状侧盖321与上盖322也可为二独立成型的元件。
[0076]通过罩体3的设置,可简单且有效地使全周灯泡L呈现一全周式的发光光型,进而可在简单的制程下制造,并同时达到节省材料的优势。
[0077]此外,同样请参考图4,各发光单元22至上盖322与反射部31的连接处的方向D4,与中心轴方向D的夹角θ4的范围是介于20?50度。发光单元22至前周缘部321c及后周缘部321b的连接处的方向D5,与中心轴方向D的夹角θ5的范围是介于35?65度。同样地上述关于本实施例的发光单元22相对于罩体3的各部件之间的尺寸比例仅用以清楚说明本实施例的改念,而非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内容。[007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全周灯泡,通过一独特光学灯盖组的设计,通过一环状的透光盖体及一反射部的搭配设计,使得原本为平面式排列的发光单元在经过光学配光的调制后,可以由半周式发光而调整为全周式发光。且相较于已知关于全周灯泡的改良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全周灯泡由于架构简单,不仅可以节省材料的成本,更可以简化制作的程序,降低制造成本。
[0079]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内容。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的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具有一连结部; 一发光模组,包括: 一基板,该连结部设置于该基板的一侧 '及 至少一发光单元,相对于该连结部且设置于该基板的另一侧;以及 一罩体,包覆该发光模组,该罩体具有一中心轴并包括: 一反射部;及 一盖体,其一端设置于该主体,而另一端则相对于该中心轴而环接于该反射部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具有至少一散热表面以及一容置空间,该连结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一侧,且该散热表面包覆该容置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表面为包括多个鳍片的表面,该散热表面外形为圆锥表面、圆柱表面、类圆锥表面、类圆柱表面、角锥表面、角柱表面、类角锥表面或类角柱表面,或以上至少两种的组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表面为直径由连结部的一端至远离该端依序呈现逐渐增大至逐渐减小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盖体具有一环状侧盖及一上盖,该上盖连接该环状侧盖,且该环状侧盖及该上盖具有一介于O~90度的夹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环状侧盖相对于该连结部的末端的直径与该上盖的内周缘的直径比的范围介于1:1~3: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环状侧盖具有一固定部、一后周缘部以及一前周缘部,该环状侧盖是凭借该固定部连接该主体,该后周缘部的一端与该固定部连接,该后周缘部的另一端则与该前周缘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环状侧盖的直径由该固定部与该后周缘部的连接处往该前周缘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后周缘部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与该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介于90~180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前周缘部的表面的法线方向与该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是介于O~90度。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后周缘部的表面积与该前周缘部的表面积比的范围介于2.5:1~4.5:1。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至该后周缘部及该前周缘部的交接处方向与该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介于35~65度。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部由圆锥表面、圆柱表面、类圆锥表面、类圆柱表面、角锥表面、角柱表面、类角锥表面及/或类角柱表面组合所构成。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部由平面及/或曲面组合所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反射部的底部接触该基板。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至该反射部的底部的方向与该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介于30~90度。
17.如权利要求5至14任一项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至该上盖与该反射部的连接处的方向,与该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介于20~50度。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单元至该前周缘部与该后周缘部的连接处的方向,与该中心轴方向的夹角的范围介于35~65度。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周灯泡,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发光单元,且各该发光单元的排列方式包括环型排 列或矩阵型排列。
【文档编号】F21V13/04GK203703646SQ201320686368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王宏洲, 许闵, 李明晟, 陈彦宸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