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紫外光电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359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紫外光电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紫外光电管。该微型紫外光电管包括管壳和位于管壳内的管芯,其中,管壳底端设置有管脚和排气管,排气管设置于管壳边缘;管芯由楔形电极和玻珠构成,楔形电极通过玻珠与管脚相连接,楔形电极间顶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楔形电极间底端的距离。因此能保证了楔形电极间产生的紫外线能均匀输出和楔形电极形状和间距,以有利于也扩大了紫外线的输出面和提高紫外光电管的抗高温能力。
【专利说明】—种微型紫外光电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型紫外光电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近年来,工业窑炉的燃烧设备几乎都装备了自动控制系统,保证安全操作的安全燃烧装置也正日益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安全燃烧装置,它只会感知燃烧器火焰产生的紫外线,和自动火焰控制器配合使用,可以对各种工业窑炉实现火焰监测:熄火时自动点火,熄火关闭气源,报警等功能,使工业窑炉能在正常安全状态下使用。安全燃烧装置的关键元器件就是能够感知紫外线的紫外光电管。
[0003]由于产品的体积决定着产品的实用程度,电子元器件体积小型化是一种发展趋势,体积越小对电路的影响就越小,越有利于电路的集成,可提闻电路板的利用率。现有没有一种体积小,便于安装以及抗高温能力强的充气式紫外光电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微型紫外光电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种微型紫外光电管,包括管壳和位于管壳内的管芯,管壳底端设置有管脚和排气管,且由管壳、管脚和排气管封装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内充有氢气和氖气,排气管设置于管壳边缘;管芯由楔形电极和玻珠构成,楔形电极通过玻珠与管脚相连接,楔形电极间顶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楔形电极间底端的距离。
[0007]优选地,楔形电极间顶端的距离为0.03mm?0.35mm。
[0008]优选地,管壳采用透紫玻璃或石英玻璃制成,楔形电极采用铁镍钴合金材料制成。
[0009]优选地,管脚设有两个,且呈平行态,并采用铁镍钴合金制作而成。
[0010]进一步地,排气管的形状为圆锥形,且位于两个管脚之间的中心线上。
[0011]进一步地,密封空间内充入氢气和氖气的混合体积比为1: 14。
[0012]优选地,楔形电极米用由光谱范围为大于190nm内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制成。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排气管和管脚设置在紫外光电管的同一端,保证了楔形电极间产生的紫外线能均匀输出,也扩大了紫外线的输出面;又通过预先烧结玻珠方式固定楔形电极,保证了楔形电极形状和间距,以有利于提闻紫外光电管的抗闻温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型紫外光电管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型紫外光电管的俯视图。
[0016]图3是楔形电极的间距对紫外光电管影响耐高温能力的曲线图。
[0017]图中标记:1_管壳,2-管芯,21-楔形电极,22-玻珠,3_管脚,4-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手段及运作过程有更进一步之认识与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如下。
[0019]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紫外光电管,包括管壳I和位于管壳I内的管芯2,管壳I底端设置有管脚3和排气管4,且由管壳1、管脚3和排气管4封装成密封空间,所述密封空间内充有氢气和氖气,排气管4设置于管壳I边缘;管芯2由楔形电极21和玻珠22构成,楔形电极21通过玻珠22与管脚3相连接,楔形电极21间顶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楔形电极21间底端的距离。
[0020]楔形电极间顶端的距离为0.03mm?0.35mm,但在本实施例中最优楔形电极间顶端的距尚为0.08mm?0.3mm,有利于提闻紫外光电管的抗闻温能力。如图3所不,本实用新型采用较小的楔形电极间距离使紫外光电管与现有其他的紫外光源管的耐高温工作能力一般在70°C?125°C相比,能在温度为-55°C?200°C的环境中工作。
[0021]由于透紫玻璃可模拟含碳化合物燃烧时产生的紫外线,本实用新型中管壳I采用透紫玻璃制成,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石英玻璃,楔形电极21采用铁镍钴合金材料制成。排气管4的形状为圆锥形,且位于两个管脚3之间的中心线上。两个管脚3呈平行态,且采用铁镍钴合金制作而成。楔形电极21采用由光谱范围为大于190nm内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制成。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明通过将排气管和管脚设置在紫外光电管的同一端,保证了楔形电极间产生的紫外线能均匀输出,也扩大了紫外线的输出面;又通过预先烧结玻珠方式固定楔形电极,保证了楔形电极形状和间距,以有利于提高紫外光电管的抗高温能力。
[0023]综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型紫外光电管,包括管壳(I)和位于管壳(I)内的管芯(2),其特征在于:管壳⑴底端设置有管脚⑶和排气管(4),且由管壳(I)、管脚(3)和排气管⑷封装成密封空间,排气管(4)设置于管壳(I)边缘;管芯(2)由楔形电极(21)和玻珠(22)构成,楔形电极(21)通过玻珠(22)与管脚(3)相连接,楔形电极(21)间顶端的距离小于所述楔形电极(21)间底端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紫外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楔形电极间顶端的距离为0.03mm ?0.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紫外光电管,其特征在于,管壳(I)采用透紫玻璃或石英玻璃制成,楔形电极(21)采用铁镍钴合金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紫外光电管,其特征在于,管脚设有两个,且呈平行态,并采用铁镍钴合金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紫外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排气管(4)的形状为圆锥形,且位于两个管脚(3)之间的中心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紫外光电管,其特征在于,楔形电极(21)采用由光谱范围为大于190nm内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H01J40/04GK203932003SQ201320717572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马建华, 兰先金, 李子春 申请人:四川天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