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727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关于一种灯具,该灯具包含玻璃管、发光二极体组件以及一第一粘着胶。玻璃管具有内管壁,内管壁定义容置空间。发光二极体组件位于容置空间中。发光二极体组件包含电路板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体。电路板具有正面以及相对于正面设置的背面。第一粘着胶粘着电路板的背面于玻璃管的内管壁。发光二极体设置于电路板的正面。本发明的提供灯具,由于玻璃管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且发光二极体组件的电路板通过具有导热功能的第一粘着胶粘着于玻璃管的内管壁,因此,发光二极体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量可藉由第一粘着胶与玻璃管传递至外界环境中,从而在无须铝挤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散热的效果。
【专利说明】灯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灯具,且特别关于一种发光二极体灯具。
【背景技术】
[0002]为了节省照明灯具的用电量,发光二极体灯管可用来取代传统的荧光灯管。常见的发光二极体灯管包括一透明的塑胶管体、一发光二极体灯条以及一铝挤结构。铝挤结构为从透明管体的侧端开口插入塑胶管体内的腔室中。发光二极体灯条承载于铝挤结构上,以通过铝挤结构来实现散热的效果。
[0003]然而,铝挤结构的成本高昂,容易提高灯具的价格,而造成消费者的负担。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灯具,其无须采用铝挤结构来承载发光二极体灯条,亦可实现散热的效果,故可节省铝挤结构所需的高昂成本,而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灯具包含玻璃管、发光二极体组件以及第一粘着胶。玻璃管具有内管壁。内管壁定义容置空间。发光二极体组件位于容置空间中。发光二极体组件包含电路板、至少一发光二极体以及第一粘着胶。电路板具有正面以及相对于正面设置的背面。第一粘着胶粘着电路板的背面于玻璃管的内管壁。发光二极体设置于电路板的正面。
[0006]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粘着胶为导热胶。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粘着胶为紫外光固化胶。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电路板是一可挠性电路板。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灯具还包含:至少一端盖,该端盖覆盖该玻璃管的一端;以及至少一驱动模组,该驱动模组容设于该端盖中,其中,该发光二极体组件包含至少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可插拔性地连接该驱动模组。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灯具还包含:一对端盖,该对端盖分别覆盖该玻璃管的相对两端;以及一对驱动模组,该对驱动模组分别容设于该对端盖中,且该对驱动模组分别电性连接该发光二极体组件。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二极体组件包含:一对连接器,该对连接器分别位于该电路板的相对两端,该对连接器分别设置于该电路板的该正面上,且该对连接器分别可插拔性地连接该对驱动模组。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体组件包含:至少一交流电传输线,该交流电传输线电性连接该对连接器;以及至少一直流电传输线,该直流电传输线电性连接该对连接器的其中一者与该发光二极体。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对驱动模组的其中一者包含交流电传输单元,该对驱动模组的其中另一者包含交流转直流单元,该交流电传输单元与该交流转直流单元通过该对连接器与该交流电传输线而电性连接,且该交流转直流单元与该发光二极体通过该对连接器中连接该直流电传输线的该连接器与该直流电传输线进行电性连接。
[00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灯具还包含:第二粘着胶,该第二粘着胶粘着该端盖与该玻璃管。
[0015]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玻璃管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而发光二极体组件的电路板通过具有导热功能的第一粘着胶粘着于玻璃管的内管壁,因此,发光二极体发光时所产生的热量可藉由第一粘着胶与玻璃管传递至外界环境中,从而在无须铝挤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散热的效果。
[0016]以上所述仅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结合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以详细介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灯具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2绘示依据图1所示的灯具的玻璃管、发光二极体组件与第一粘着胶的局部立体图。
[0019]图3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Al的立体图。
[0020]图4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A2的立体图。
[0021]图5绘示图1的灯具的发光二极体组件与端盖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6绘示图5的局部区域A3的立体图。
[0023]图7绘示图5的局部区域A4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复数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25]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灯具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灯具可包含玻璃管100、发光二极体组件200以及第一粘着胶300。玻璃管100具有内管壁101。内管壁101定义容置空间S。换句话说,容置空间S为被内管壁101所围绕而成。发光二极体组件200位于容置空间S中。第一粘着胶300粘着发光二极体组件200与玻璃管100的内管壁101。如此一来,第一粘着胶300可将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固定于玻璃管100中,此外,由于玻璃管100的玻璃材质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故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可藉由玻璃管100散逸至外界环境中,从而可在无须使用铝挤结构的情况下,有效实现散热效果。
[0026]图2绘示依据图1的灯具的玻璃管100、发光二极体组件200与第一粘着胶300的局部立体图。如图2所示,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可包含电路板210以及至少发光二极体220。电路板210具有正面212以及背面214。背面214为相对于正面212设置。发光二极体220设置于电路板210的正面212。第一粘着胶300粘着电路板210的背面214于玻璃管100的内管壁101上。[0027]藉由上述实施方式,当发光二极体220发光时,所产生热量,而此热量可藉由电路板210传导至第一粘着胶300,接着,此热量可藉由第一粘着胶300传导至玻璃管100,最后,此热量可藉由玻璃管100散逸至外界环境中。如此一来,即便发光二极体组件200未承载于铝挤结构上,亦能够藉由第一粘着胶300与玻璃管100实现散热效果。此外,由于第一粘着胶300夹在电路板210的背面214与玻璃管100的内管壁101之间,故可防止电路板210相对玻璃管100移动,从而固定发光二极体组件200于玻璃管100中。
[0028]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着胶300可为导热胶,以帮助将来自电路板210的热量传导至玻璃管10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着胶300可为紫外光固化胶。当第一粘着胶300放置于玻璃管100的内管壁101上,而发光二极体组件200放置于第一粘着胶300上时,可先调整发光二极体组件200的位置,待发光二极体组件200被调整到所需位置后,可对第一粘着胶300照射紫外光,以固化第一粘着胶300,从而固定发光二极体组件200于玻璃管100中。
[0029]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10可为可挠性电路板。如此一来,电路板210可顺着玻璃管100的内管壁101弯曲,而更平顺地粘合于玻璃管100的内管壁101。此外,由于电路板210可平顺地粘合于玻璃管100的内管壁101,故位于电路板210与内管壁101之间的第一粘着胶300可具有较均匀的厚度,以利热量的传导。
[003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灯具可包含端盖410。端盖410覆盖玻璃管100的一端,以保护位于容置空间S中的发光二极体组件200。此外,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灯具可包含一对端盖410及420。这对端盖410及420可分别覆盖玻璃管100的相对两端。进一步来说,端盖420覆盖玻璃管100上相对于端盖410的另一端。如此一来,端盖410与420可封闭容置空间S,以免外物落入容置空间S中,而保护位于容置空间S中的发光二极体组件 200。
[0031 ] 图3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Al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灯具还包含第二粘着胶710。第二粘着胶710可粘着端盖410与玻璃管100。进一步来说,端盖410具有一内周面412。第二粘着胶710可涂布于端盖410的内周面412。当端盖410覆盖玻璃管100的一端时,位于内周面412上的第二粘着胶710可将端盖410粘着于玻璃管100上,以利固定端盖410与玻璃管100。
[0032]图4绘示图1的局部区域A2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灯具还包含第二粘着胶720。第二粘着胶720可粘着端盖420与玻璃管100。进一步来说,端盖420具有一内周面422。第二粘着胶720可涂布于端盖420的内周面422。当端盖420覆盖玻璃管100的一端时,位于内周面422上的第二粘着胶720可将端盖420粘着于玻璃管100上,以利固定端盖420与玻璃管100。
[0033]图5绘示图1的灯具的发光二极体组件200与端盖410及420的立体分解图。如图5所示,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灯具可包含驱动模组500。驱动模组500可容设于端盖410中。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可包含连接器250。连接器250为可插拔性地连接驱动模组500。换句话说,当驱动模组500部分地插入连接器250中,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可与驱动模组500电性连接。如此一来,驱动模组500可驱动发光二极体组件200的发光二极体220发光。当欲分离相互结合的驱动模组500与连接器250时,仅需将端盖410往外拔,即可使驱动模组500与连接器250分离。因此,上述设计可便于端盖410与发光二极体组件200的组装与拆卸。
[0034]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灯具还可包含另一驱动模组600。驱动模组600容设于端盖420中,且可电性连接发光二极体组件200。换句话说,灯具可包含一对驱动模组500与600。这对驱动模组500与600分别容设于端盖410与420中。此外,这对驱动模组500与600电性连接发光二极体组件200,以驱动发光二极体220发光。由于端盖410与420分别容纳驱动模组500与600,故当发光二极体220发光时,发光二极体组件200两端的暗带(亦即,无发光的区域)面积可大致相等,以利提升灯具的视觉品味。
[0035]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可包含另一连接器260。连接器260可插拔性地连接驱动模组600。进一步来说,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可包含一对连接器250与260。这对连接器250及260分别位于电路板210相对的两端,这对连接器250及260设置于电路板210的正面212上,且这对连接器250及260分别可插拔性地连接驱动模组500与600。换句话说,连接器250可插拔性地连接驱动模组500,而连接器260可插拔性地连接驱动模组600。如此一来,当驱动模组500部分地插入连接器250中,而驱动模组600部分地插入连接器260中时,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可与驱动模组500与600连接。因此,驱动模组500与600可驱动发光二极体组件200的发光二极体220发光。当欲分离相互结合的驱动模组500、600与发光二极体组件200时,仅需将端盖410往外拔,即可使驱动模组500与连接器250分离,而仅需将端盖420往外拔,即可使驱动模组600与连接器260分离。因此,上述设计可便于端盖410、420与发光二极体组件200的组装与拆卸。
[0036]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不,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可包含至少一交流电传输线230以及至少一直流电传输线240。交流电传输线230连接连接器250与260。直流电传输线240连接连接器250与发光二极体220。如此一来,连接器260可自驱动模组600接收交流电,再藉由交流电传输线230与连接器250将交流电传递给驱动模组500。驱动模组500可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藉由连接器250与直流电传输线240传递给发光二极体220,以驱动发光二极体220发光。
[0037]举例来说,可参阅第6及7图所示,其中图6绘示图5的局部区域A3的立体图,图7绘示图5的局部区域A4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驱动模组500包含交流转直流单元520,如图7所示,驱动模组600包含交流电传输单元620。交流电传输单元620与交流转直流单元520可通过连接器250、260与交流电传输线230而电性连接。交流转直流单元520与发光二极体220可通过连接直流电传输线240的连接器250与直流电传输线240而电性连接。
[0038]更具体地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驱动模组500还可包含驱动连接座510。驱动连接座510电性连接交流转直流单元520。驱动连接座510具有至少一交流电接收端子512以及至少一直流电传递端子514。连接器250具有至少一交流电插槽252以及至少一直流电插槽254。交流电传输线230可延伸至交流电插槽252中,而直流电传输线240可延伸至直流电插槽254中。另外,如图7所示,驱动模组600还可包含驱动连接座610。驱动连接座610电性连接交流电传输单元620。驱动连接座610具有至少一交流电传递端子612。连接器260具有至少一交流电插槽262。交流电传输线230可延伸至交流电插槽262中。
[0039]如图6所示,当驱动模组500与连接器250连接时,交流电接收端子512可插入交流电插槽252中,并电性连接交流电传输线230,而直流电传递端子514可插入直流电插槽254中,并电性连接直流电传输线240。如图7所示,当驱动模组600与连接器260连接时,交流电传递端子612可插入交流电插槽262中,并电性连接交流电传输线230。如此一来,请先参阅图7,交流电传输单元620可自外部电源接收交流电,并藉由交流电传递端子612将交流电传递给交流电传输线230。接着请参阅图6,交流电接收端子512可藉由交流电传输线230接收交流电,而交流转直流单元520可将此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直流电传递端子514则可将此直流电藉由直流电传输线240传递给发光二极体220,以驱动发光二极体220发光。
[004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发光二极体220可电性接触直流电传输线240,以利接收直流电而发光。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直流电传输线240可设置于电路板210的正面212,以利电性接触位于正面212的发光二极体22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直流电传输线240的数量可为一对,以分别电性接触发光二极体220的两个电极(例如:正、负两极)。
[0041]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75,交流电传输线230不与发光二极体220直接电性接触,以免直接传递交流电给发光二极体220,而损坏发光二极体22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交流电传输线230的数量可为一对,以对应于成对设计的直流电传输线24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交流电传输线230可设置于电路板210的正面212,以利连接位于正面212的连接器250 与 260。
[0042]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当发光二极体组件200包含一对交流电传输线230与一对直流电传输线240时,此对直流电传输线240会位于此对交流电传输线230之间,而发光二极体220可位于此对直流电传输线240上,如此可利于使直流电传输线240电性接触发光二极体220,而使交流电传输线230与发光二极体220分开。
[0043]虽然,本发明的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包含: 玻璃管,该玻璃管具有内管壁,该内管壁定义容置空间; 发光二极体组件,该发光二级体组件位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发光二极体组件包含: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正面以及背面,其中,该正面与该反面相对;以及至少一发光二极体,该发光二极体设置于该电路板的该正面;以及第一粘着胶,该第一粘着胶粘着该电路板的该背面于该玻璃管的该内管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粘着胶为导热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粘着胶为紫外光固化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是一可挠性电路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含: 至少一端盖,该端盖覆盖该玻璃管的一端;以及 至少一驱动模组,该驱动模组容设于该端盖中,其中,该发光二极体组件包含至少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可插拔性地连接该驱动模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含: 一对端盖,该对端盖分别覆盖该玻璃管的相对两端;以及 一对驱动模组,该对驱动模组分别容设于该对端盖中,且该对驱动模组分别电性连接该发光二极体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体组件包含: 一对连接器,该对连接器分别位于该电路板的相对两端,该对连接器分别设置于该电路板的该正面上,且该对连接器分别可插拔性地连接该对驱动模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体组件包含: 至少一交流电传输线,该交流电传输线电性连接该对连接器;以及 至少一直流电传输线,该直流电传输线电性连接该对连接器的其中一者与该发光二极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对驱动模组的其中一者包含交流电传输单元,该对驱动模组的其中另一者包含交流转直流单元,该交流电传输单元与该交流转直流单元通过该对连接器与该交流电传输线而电性连接,且该交流转直流单元与该发光二极体通过该对连接器中连接该直流电传输线的该连接器与该直流电传输线进行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5或6中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该灯具还包含: 第二粘着胶,该第二粘着胶粘着该端盖与该玻璃管。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3822121SQ201410051708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7日
【发明者】王松 申请人:达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