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08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激光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激光灯,可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灵活调整激光灯的角度。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激光灯本体、用于固定所述激光灯本体的固定台、第一旋转装置、内置有第一控制模块的旋转台、第二旋转装置以及安装底座;所述第一旋转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台和旋转台,且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述固定台相对所述旋转台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装置连接所述旋转台和所述安装底座,且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旋转台相对所述安装底座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不同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
【专利说明】一种激光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灯。

【背景技术】
[0002] 激光灯一般分为工业激光灯和娱乐激光灯,其具有颜色鲜艳、亮度高、指向性好、 易控制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大楼、公园、广场、剧场等。
[0003] 例如,用于实现广告播放的激光广告灯,其利用激光器作为发光源,通过光路设计 以及精确的激光控制系统来实现包括文字和图片等内容的广告播放。
[0004] 然而,现有的激光灯只能固定在特定的铁架上,无法实现激光灯的灵活调整,以激 光广告灯为例,当其固定在车辆后,由于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激光广告灯的位移及角度 等,导致激光广告灯的使用场景受限。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灯,可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灵活调整激光灯的角度。
[000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灯,包括:
[0007] 激光灯本体、用于固定所述激光灯本体的固定台、第一旋转装置、内置有第一控制 模块的旋转台、第二旋转装置以及安装底座;
[0008] 所述第一旋转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台和旋转台,且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驱 动所述固定台相对所述旋转台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
[0009] 所述第二旋转装置连接所述旋转台和所述安装底座,且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 制下驱动所述旋转台相对所述安装底座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0010] 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不同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
[00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旋转装置驱动固定台相对旋转台绕第 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旋转装置驱动旋转台相对安装底座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可实现激 光灯本体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旋转,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实际使用 场合灵活调整激光灯的角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激光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激光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灯,可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灵活调整激光灯的角度。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激光灯一个实施例包括激光灯本体110、固定台120、 第一旋转装置130、旋转台140、第二旋转装置150以及安装底座160。
[0017] 该激光灯本体110包括激光灯箱体111、激光器组件、振镜组件以及激光控制模块 112等,激光灯箱体111上设置有激光出光口 113。激光控制模块112通过振镜组件对激光 器组件发射的激光束进行控制,以形成文字和图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现有技术获取 激光灯本体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此处不再赘述。
[0018] 该固定台120与该激光灯箱体111固定连接,用于固定该激光灯本体110。
[0019] 该第一旋转装置130连接该固定台120和该旋转台140。
[0020] 该第二旋转装置150连接该旋转台140和该安装底座160。
[0021] 该旋转台140内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该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旋转装置 130驱动该固定台120相对该旋转台140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还用于控制第二旋转装置 150驱动该旋转台140相对该安装底座160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且该第一旋转轴线不同于 该第二旋转轴线。
[0022] 该安装底座160用于与待安装环境配合,实现激光灯的安装定位。
[0023] 在本实施例中,激光灯本体110、固定台120、第一旋转装置130、旋转台140、第二 旋转装置150以及安装底座160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在实际运用中,在满足上述配合关系的 前提下,还可将上述部件进行交错连接,例如,将固定台120、第一旋转装置130以及旋转台 140均设置在激光灯本体110的同一个水平面上(即固定台120连接在激光灯本体110的 右侧端),使得整个激光灯的外形更加多变,以满足不同安装环境的特定需求,此处,对上述 部件的具体位置关系不作限定。
[002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旋转装置130驱动固定台120相对旋 转台140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旋转装置150驱动旋转台140相对安装底座160绕第 二旋转轴线旋转,可实现激光灯本体110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旋转,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灵活调整激光灯的角度。
[0025] 优选地,该第一旋转轴线与坚平面垂直,该第二旋转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此时,第 一旋转装置130可驱动固定台120相对旋转台140在坚平面内作360°旋转,第二旋转装置 150可驱动旋转台140相对安装底座160在水平面内作360°旋转,从而实现激光灯分别在 水平面和坚平面内的360°旋转。
[0026] 在实际应用中,对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不作限定,只需保证第一 旋转轴线不同于第二旋转轴线即可,例如,该第一旋转轴线与水平面垂直,该第二旋转轴线 与坚平面垂直,此时,第一旋转装置130可驱动固定台120相对旋转台140在水平面内作 360°旋转,第二旋转装置150可驱动旋转台140相对安装底座160在坚平面内作360°旋 转,从而实现激光灯分别在水平面和坚平面内的360°旋转。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 施例中,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也可以是与水平面或坚平面不垂直,而呈其他角度 关系,此处不作限定。
[0027] 优选地,为有效控制激光灯本体110内的环境状态,延长其工作时间,还可以进一 步对激光灯本体110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进行感测,并根据感测到的环境参数 做出相应地调控,下面举例说明:
[0028] 第一种,对激光灯本体110内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控;
[0029] 在本实施例中,激光灯本体110还包括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用 于感测激光灯本体110内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装置115 ;该温度传感装置115、加热装置以 及散热装置均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控制模块;
[0030] 温度传感装置115用于当该温度低于第一预置温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 强该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直至该温度传感装置115感测到该温度升高至不低于该第一预 置温度值;且还用于当该温度高于第二预置温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强该散热装 置的散热效果,直至该温度传感装置115感测到该温度降低至不高于该第二预置温度值; 该第二预置温度值大于该第一预置温度值。
[0031] 即,通过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温度传感装置115使激光灯本体 110内的温度总保持在预设的适宜温度。
[0032] 第二种是,对激光灯本体110内的湿度进行自动调控;
[0033] 本实施例中,激光灯本体110还包括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用于 感测该激光灯本体110内部的湿度的湿度传感装置116 ;该湿度传感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散 热装置均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控制模块;
[0034] 湿度传感装置116用于当该湿度低于第一预置温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 强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直至该湿度传感装置116感测到该湿度升高至不低于该第一预 置湿度值;且还用于当该湿度高于第二预置温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强该加热装 置的加热效果,直至该湿度传感装置116感测到该湿度不高于该第二预置湿度值;该第二 预置湿度值大于该第一预置湿度值。
[0035] 即,通过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湿度传感装置116使激光灯本体 110内的湿度总保持在预设的适宜湿度。
[0036] 第三种是,对激光灯本体110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进行自动协调控制;
[0037] 本实施例中,激光灯本体110还包括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用于 感测该激光灯本体110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的传感装置,该传感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 置均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控制模块,该传感装置包括温度传感装置115和湿度传感装置116 ;
[0038] 该传感装置用于当该温度低于第一预置温度值,该湿度高于第二预置湿度值时, 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强该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直至该传感装置感测到该温度升高至不 低于该第一预置温度值,该湿度不高于该第二预置湿度值;且还用于当该温度高于第二预 置温度值,该湿度低于第一预置湿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强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效 果,直至该传感装置感测到该温度降低至不高于该第二预置温度值,该湿度升高至不低于 该第一预置湿度值;该第二预置温度值大于该第一预置温度值;该第二预置湿度值大于该 第一预置湿度值。
[0039]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激光灯本体内环境参数除了包括温度和湿度外,还 可进一步包括其他环境参数,并根据特定的环境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控,在实际应用中,该环 境参数中还可以包含更多用以说明激光灯本体内环境状态的参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0040]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仅以几个例子说明了对激光灯本体内的环境参数进行自动调 控的具体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激光灯本体可以对上述调控方式进行结合使用,还可以采用 其他的调控方式,具体的调控方式此处不做限定。
[0041] 优选地,为满足激光灯在室内外多种安装环境的需求,还可进一步在激光灯本体 110的上方还设置有防水罩180,此时,可将温度传感装置115和/或湿度传感装置116安 装在防水罩180上。
[0042] 优选地,还可在防水罩180上安装无线通信模块114,该无线通信模块114电性连 接至激光灯本体110内的激光控制模块112,该无线通信模块114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 并根据上述无线控制信号触发该激光控制模块112对激光束进行控制,实现文字或图形的 缩放、扭曲、位移以及点线调节等。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114,可实现多台激光灯之间的配合 控制,例如,多台激光灯共同输出同一图形。
[0043] 下面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可实现坚直方向升降的激光灯的具 体结构,具体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激光灯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0044] 激光灯本体210、固定台220、第一旋转装置230、旋转台240、第二旋转装置250、升 降装置260以及安装底座270。
[0045] 该激光灯本体210包括激光灯箱体211、激光器组件、振镜组件以及激光控制模块 212等,激光灯箱体211上设置有激光出光口 213。激光控制模块212通过振镜组件对激光 器组件发射的激光束进行控制,从而形成文字和图形。其中,振镜组件主要包括X轴镜片、 Y轴镜片、固定X轴镜片的第一直流电机以及Y轴镜片的第二直流电机;固定激光控制模块 212主要包括用于对激光束的进行几何校正的激光几何校正单元和用于对光束成像进行控 制的光束成像控制单元,具体地,激光几何校正单元通过输出多种持续的脉冲信号来控制 振镜组件中的第一直流电机和第二直流电机的偏转角度,从而实现激光束在X-Y平面内的 缩放、扭曲、位移以及点线调节等;光束成像控制单元通过读取数字、图片的矢量信号并转 换成相应的相位控制信号,以驱动振镜组件中的第一直流电机和第二直流电机根据该相位 控制信号对激光束进行控制。作为优选,激光控制模块212还电性连接有反馈控制模块,当 其检测到激光出光口 213处激光束的投射角度超过预设阈值时,反馈控制单元对激光控制 模块212的输出信号加入负反馈信号,以抵消扭曲的失真信号。
[0046] 该固定台220与该激光灯箱体211固定连接,用于固定该激光灯本体210。
[0047] 该第一旋转装置230连接该固定台220和该旋转台240。
[0048] 该第二旋转装置250连接该旋转台240和该升降装置260。
[0049] 该旋转台240内设置有第一控制模块,该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旋转装置 230驱动该固定台220相对该旋转台240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还用于控制第二旋转装置 250驱动该旋转台240相对该升降装置260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且该第一旋转轴线不同于 该第二旋转轴线。作为优选,旋转台240还包括拓展接口 241,该拓展接口 241电性连接至 第一控制模块,可以用来对第一控制模块上的软硬件进行升级,便于及时更新系统参数。在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可以由一块独立CPU的单片机来控制,其控制参数包括旋转角 度和旋转速度等。
[0050]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装置230和第二旋转装置250均以电机驱动的 方式实现上述旋转操作。
[0051] 该升降装置260连接该第二旋转装置250和该安装底座270,该升降装置260内设 置有第二控制模块,并在该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驱动位于其上方的第二旋转装置沿坚直 方向运动。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260包括三级升降台,可实现激光灯的多级 升降,总高度可以达2至3米。对于每级升降台,可通过伺服电机、横向转动齿以及纵向的 升降齿之间的配合来调整升降台的升降操作。
[0052] 该安装底座270用于与待安装环境配合,实现激光灯的安装定位。
[0053] 在本实施例中,激光灯本体210、固定台220、第一旋转装置230、旋转台240、第二 旋转装置250、升降装置260以及安装底座270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在实际运用中,在满足 上述配合关系的前提下,还可将上述部件进行交错连接,例如,将固定台220、第一旋转装置 230以及旋转台240均设置在激光灯本体210的同一个水平面上(即固定台220连接在激 光灯本体210的右侧端),使得整个激光灯的外形更加多变,以满足不同安装环境的特定需 求,此处,对上述部件的具体位置关系不作限定。
[005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旋转装置230驱动固定台220相对旋 转台240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旋转装置250驱动旋转台240相对升降装置260绕第 二旋转轴线旋转,可实现激光灯本体210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360°旋转,因此相对于现有 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灵活调整激光灯的角度。
[0055]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升降装置260驱动第二旋转装置250沿坚直方向运动, 可实现激光灯在坚直方向的升降,以调整更大范围内的激光投射,并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0056] 优选地,该第一旋转轴线与坚平面垂直,该第二旋转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此时,第 一旋转装置230可驱动固定台220相对旋转台240在坚平面内作360°旋转,第二旋转装置 250可驱动旋转台240相对升降装置260在水平面内作360°旋转,从而实现激光灯分别在 水平面和坚平面内的360°旋转。
[0057] 在实际应用中,对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的方向不作限定,只需保证第一 旋转轴线不同于第二旋转轴线即可,例如,该第一旋转轴线与水平面垂直,该第二旋转轴线 与坚平面垂直,此时,第一旋转装置230可驱动固定台220相对旋转台240在水平面内作 360°旋转,第二旋转装置250可驱动旋转台240相对升降装置260在坚平面内作360°旋 转,从而实现激光灯分别在水平面和坚平面内的360°旋转。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 施例中,第一旋转轴线和第二旋转轴线也可以是与水平面或坚平面不垂直,而呈其他角度 关系,此处不作限定。
[0058] 优选地,为有效控制激光灯本体210内的环境状态,延长其工作时间,还可以进一 步对激光灯本体210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进行感测,并根据感测到的环境参数 做出相应地调控,下面举例说明:
[0059] 第一种,对激光灯本体210内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控;
[0060] 此时,激光灯本体210还包括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感测激 光灯本体210内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装置215 ;该温度传感装置215、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 置均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控制模块;
[0061] 温度传感装置215用于当该温度低于第一预置温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 强该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直至该温度传感装置215感测到该温度升高至不低于该第一预 置温度值;且还用于当该温度高于第二预置温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强该散热装 置的散热效果,直至该温度传感装置215感测到该温度降低至不高于该第二预置温度值; 该第二预置温度值大于该第一预置温度值。
[0062] 即,通过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温度传感装置215使激光灯本体 210内的温度总保持在预设的适宜温度。
[0063] 第二种是,对激光灯本体210内的湿度进行自动调控;
[0064] 此时,激光灯本体210还包括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感测该 激光灯本体210内部的湿度的湿度传感装置216 ;该湿度传感装置216、加热装置以及散热 装置均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控制模块;
[0065] 湿度传感装置216用于当该湿度低于第一预置温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 强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直至该湿度传感装置216感测到该湿度升高至不低于该第一预 置湿度值;且还用于当该湿度高于第二预置温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强该加热装 置的加热效果,直至该湿度传感装置216感测到该湿度不高于该第二预置湿度值;该第二 预置湿度值大于该第一预置湿度值。
[0066] 即,通过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湿度传感装置216使激光灯本体 210内的湿度总保持在预设的适宜湿度。
[0067] 第三种是,对激光灯本体210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进行自动协调控制;
[0068] 此时,激光灯本体210还包括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感测该 激光灯本体210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的传感装置,该传感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均电 性连接至该第三控制模块,该传感装置包括温度传感装置215和湿度传感装置216 ;
[0069] 该传感装置用于当该温度低于第一预置温度值,该湿度高于第二预置湿度值时, 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强该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直至该传感装置感测到该温度升高至不 低于该第一预置温度值,该湿度不高于该第二预置湿度值;且还用于当该温度高于第二预 置温度值,该湿度低于第一预置湿度值时,触发该第三控制模块加强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效 果,直至该传感装置感测到该温度降低至不高于该第二预置温度值,该湿度升高至不低于 该第一预置湿度值;该第二预置温度值大于该第一预置温度值;该第二预置湿度值大于该 第一预置湿度值。
[007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激光灯本体内环境参数除了包括温度和湿度外,还 可进一步包括其他环境参数,并根据特定的环境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控,在实际应用中,该环 境参数中还可以包含更多用以说明激光灯本体内环境状态的参数,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0071]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仅以几个例子说明了对激光灯本体内的环境参数进行自动调 控的具体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激光灯本体可以对上述调控方式进行结合使用,还可以采用 其他的调控方式,具体的调控方式此处不做限定。
[0072] 优选地,为满足激光灯在室内外多种安装环境的需求,还可进一步在激光灯本体 210的上方还设置有防水罩280,此时,可将温度传感装置215和/或湿度传感装置216安 装在防水罩280上。
[0073] 优选地,还可在防水罩280上安装无线通信模块214,该无线通信模块214电性连 接至激光灯本体210内的激光控制模块212,该无线通信模块214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 并根据上述无线控制信号触发该激光控制模块212对激光束进行控制,实现文字或图形的 缩放、扭曲、位移以及点线调节等。通过该无线通信模块214,可实现多台激光灯之间的配合 控制,例如,多台激光灯共同输出同一图形。
[0074]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 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 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激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激光灯本体、用于固定所述激光灯本体的固定台、第一旋转装置、内置有第一控制模块 的旋转台、第二旋转装置以及安装底座; 所述第一旋转装置连接所述固定台和旋转台,且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 述固定台相对所述旋转台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第二旋转装置连接所述旋转台和所述安装底座,且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下 驱动所述旋转台相对所述安装底座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不同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坚平面垂直,所述第 二旋转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第 二旋转轴线与坚平面垂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灯还包括: 内置有第二控制模块的升降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装置和所述安装底座,并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 下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装置沿坚直方向运动。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灯本体还包括: 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感测所述激光灯本体内部的温度的温度 传感装置,所述温度传感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模块; 所述温度传感装置用于当所述温度低于第一预置温度值时,触发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加 强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直至所述温度传感装置感测到所述温度升高至不低于所述第 一预置温度值;且还用于当所述温度高于第二预置温度值时,触发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加强 所述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直至所述温度传感装置感测到所述温度降低至不高于所述第二 预置温度值;所述第二预置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置温度值。
6.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灯本体还包括: 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感测所述激光灯本体内部的湿度的湿度 传感装置,所述湿度传感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模块; 所述湿度传感装置用于当所述湿度低于第一预置温度值时,触发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加 强所述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直至所述湿度传感装置感测到所述湿度升高至不低于所述第 一预置湿度值;且还用于当所述湿度高于第二预置温度值时,触发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加强 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直至所述湿度传感装置感测到所述湿度不高于所述第二预置湿 度值;所述第二预置湿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置湿度值。
7.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灯本体还包括: 加热装置、散热装置、第三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感测所述激光灯本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的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加热装置以及散热装置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三控制模块; 所述传感装置用于当所述温度低于第一预置温度值,所述湿度高于第二预置湿度值 时,触发所述第三控制模块加强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直至所述传感装置感测到所述 温度升高至不低于所述第一预置温度值,所述湿度不高于所述第二预置湿度值;且还用于 当所述温度高于第二预置温度值,所述湿度低于第一预置湿度值时,触发所述第三控制模 块加强所述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直至所述传感装置感测到所述温度降低至不高于所述第 二预置温度值,所述湿度升高至不低于所述第一预置湿度值;所述第二预置温度值大于所 述第一预置温度值;所述第二预置湿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置湿度值。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灯本体的上方还 设置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至激光灯 本体内的激光控制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无线控制 信号触发所述激光控制模块对激光束进行控制。
【文档编号】F21W121/00GK104061499SQ201410337581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徐志亮 申请人:徐志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