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及车辆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05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及车辆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灯具,包括接地端和发光模块,接地端与发光模块的地线连接,还包括:第一线路单元和第二线路单元;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和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连接;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和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连接;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和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连接;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和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连接;发光模块的正极与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与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灯具使得每个灯具的内部结构统一,减少了灯具的种类,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分辨灯具的类型,进一步提高施工的速度和降低安装错误的几率。
【专利说明】—种灯具及车辆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灯具。此外,还涉及包含该灯具的车辆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轨道车辆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照明系统一般采用发光二极管[£0灯具。在每节车厢分布有两路灯带,每路灯带有两个供电线路,每条供电线路由一个集中式电源提供电能,每路灯带还包括约30个灯具,同一灯带上的两个相邻的灯具分别由两个供电线路间隔供电。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照明系统的可靠性,防止由于一条供电线路出现故障而影响整个车厢的照明。
[0003]图1为现有技术的轨道车辆灯具内部接线方式结构图。由于图1主要是为了说明灯具的接线方式,因此,为了图示清楚,这里只选取了一路灯带上的4个灯具,即灯具11、灯具12、灯具13和灯具14。其中,灯具11和灯具13分别为同一供电线路上的灯具,由同一个电源供电;灯具12和灯具14为同一供电线路上的灯具,由同一个电源供电。如图1所示,每个灯具具有4个进线端11+、12-、13+、14-和4个出线端01+、02-、03+, 04-以及两个接地端?2。其中,灯具11的和灯具13的120模块15与各自的11+和12-连接,由一个供电线路供电;灯具12和灯具14的[£0模块15与各自的13+、14-连接,由另一个供电线路供电。每个灯具的接地端与[£0模块15的接地端连接。
[0004]由于灯具11、13和灯具12、14的接线方式不同,所以,在灯具安装过程中,必须按照特定的接线方式安装,这样导致灯具安装形式不统一,容易发生接线错误或返工操作,给施工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用于统一灯具的内部接线方式。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该灯具的车辆照明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灯具,包括接地端和发光模块,所述接地端与所述发光模块的地线连接,还包括:
[0007]第一线路单元和第二线路单元;
[0008]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和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连接;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和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连接;
[0009]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和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连接;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和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连接;
[0010]所述发光模块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发光模块为发光二极管。
[0012]优选的,每路灯带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灯具;
[0013]一个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出线端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出线端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
[0014]其中,位于所述灯带起始端的灯具为源灯具。
[0015]优选的,还包括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
[0016]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均与所述源灯具连接;
[0017]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线路的正极与所述源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与所述源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
[0018]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正极与所述源灯具的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与所述源灯具的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
[0019]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和第二集中式供电电源;
[0020]所述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提供电能;
[0021]所述第二集中式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提供电能。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二集中式供电电源为直流110乂。
[0023]优选的,所述每路灯带包括14-16个所述灯具。
[0024]本发明所提供的灯具,通过采用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和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连接;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和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连接;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和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连接;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和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连接的交叉连接方式;然后再将发光模块的正极与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连接,使得每个灯具的内部结构统一,减少了灯具的种类,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分辨灯具的类型,进一步提高施工的速度和降低安装错误的几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现有技术的轨道车辆灯具内部接线方式结构图;
[0027]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灯具内部接线方式结构图;
[0028]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照明系统的一路灯带的结构图;
[0029]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照明系统的一路灯带的结构图;
[0030]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照明系统的一路灯带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0032]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灯具,以及包含该灯具的车辆照明系统。
[003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一
[0035]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灯具内部接线方式结构图。灯具20包括:
[0036]接地端和发光模块200,所述接地端与所述发光模块200的地线连接;
[0037]灯具20还包括:第一线路单元201和第二线路单元202 ;
[0038]所述第一线路单元201的正极进线端11+和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03+连接;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12-和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04-连接;
[0039]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13+和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01+连接;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14-和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02-连接;
[0040]所述发光模块200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11+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12-连接。
[0041]在具体实施中,将每个灯具20的4组进线端和出线端采用上述交叉方式连接,且发光模块200的正极与第一线路单元201的正极进线端11+连接,负极与第一线路单元201的负极进线端12-连接。当安装时,不需要区分灯具的具体类型,只要将每个灯具的进线端根据极性和两个供电线路连接即可。
[0042]本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将每个灯具20的内部接线采用上述交叉连接方式,由于每个灯具20的接线方式统一,这样就避免了灯具种类较多,容易出现安装错误的风险。
[004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没有规定灯具的发光模块200的类型,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发光模块200为发光二极管。
[0044]实施例二
[0045]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照明系统中一路灯带的结构图。车辆照明系统包括两路灯带,每路灯带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灯具20 ;
[0046]—个灯具20的第一线路单元201的正极出线端01+与另一个灯具20的第一线路单元201的正极进线端11+连接,负极出线端02-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201的负极进线端12-连接;第二线路单元202的正极出线端03+与另一个灯具20的第二线路单元202的正极进线端13+连接,负极出线端04-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二线路单元202的负极进线端14-连接;
[0047]其中,位于所述灯带起始端的灯具为源灯具20八。
[0048]每个车厢均有两路灯带,对称的分布于车厢的两侧,每个灯带起始端的灯具作为源灯具20八,即与供电线路直接连接的灯具。以源灯具20八为起始端,依次将同一个灯带上的多个灯具20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灯带。
[0049]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照明系统,通过将内部交叉连接的灯具依次串联,使得整个车辆照明系统的结构统一,不需要区分灯具的类型,安装方式简单,不容易出错。
[005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没有具体限定每路灯带上灯具的具体个数,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每路灯带包括14-16个所述灯具。很显然,这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并不代表每路灯带必须要有14-16个灯具,其数目可以根据具体的车厢结构进行布置。
[0051]实施例三
[0052]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照明系统的一路灯带的结构图。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供电线路40和第二供电线路41 ;
[0053]所述第一供电线路40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41均与所述源灯具20八连接;
[0054]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线路40的正极与所述源灯具20八的第一线路单元201的正极进线端11+连接,负极与所述源灯具20八的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12-连接;
[0055]所述第二供电线路41的正极与所述源灯具20八的第二线路单元202的正极进线端13+连接,负极与所述源灯具20八的第二线路单元202的负极进线端14-连接。
[0056]由于灯具20依次串联与源灯具20八之后,当源灯具20八与第一供电线路40和第二供电线路41连接后,源灯具20八是由第一供电线路供电,与其连接的灯具20是由第二供电线路41供电,之后的灯具20依旧是第一供电线路40和第二供电线路41交叉供电。
[0057]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照明系统,通过将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与源灯具20八连接,从而为车厢内一路灯带提供两个供电线路,两个供电线路间隔供电,从而提高车辆照明系统的可靠性。
[005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没有严格的区分,只是为了区分两路不同的供电线路所做的说明。
[0059]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车辆照明系统的一路灯带的结构图。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50和第二集中式供电电源51 ;
[0060]所述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50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40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供电线路40提供电能;
[0061]所述第二集中式供电电源51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41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供电线路41提供电能。
[0062]通过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50和第二供电集中式供电电源51分别为第一供电线路40和第二供电线路41供电,能够保留现有的供电方式,每个灯具20的接线方式相同,但是相邻两个灯具20,一个从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50获取电能,另一个通过第二供电集中式供电电源51获取电能。当一个供电电源发送故障时,不影响另一个供电电源上的灯具照明,从而保证车辆照明系统的可靠性。
[006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二集中式供电电源为直流
110乂。
[0064]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灯具及车辆照明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具,包括接地端和发光模块,所述接地端与所述发光模块的地线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线路单元和第二线路单元; 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和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连接;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和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连接; 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和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连接;所述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和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出线端连接; 所述发光模块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为发光二极管。
3.—种车辆照明系统,包括两路灯带,其特征在于,每路灯带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灯具; 一个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出线端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出线端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出线端与另一个灯具的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 其中,位于所述灯带起始端的灯具为源灯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 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均与所述源灯具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线路的正极与所述源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与所述源灯具的第一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 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正极与所述源灯具的第二线路单元的正极进线端连接,负极与所述源灯具的第二线路单元的负极进线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和第二集中式供电电源; 所述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提供电倉泛; 所述第二集中式供电电源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提供电倉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中式供电电源和所述第二集中式供电电源为直流110V。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路灯带包括14-16个所述灯具。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4456360SQ20141070843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程维, 佟来生, 李晓春, 李林, 向飞龙, 黄小丽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