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模组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8217阅读:1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电模组及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模组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照明装置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但是,现有的照明装置内的光源与驱动电源组件常为独立部件,需要分别安装至照明灯具内,造成现有的照明装置组装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组装的光电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模组,包括

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板、位于所述光源板上的发光单元以及覆盖所述发光单元的配光元件,所述配光元件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分离设置的主体部的光学部;

电源组件,包括电源板、位于所述电源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以及覆盖所述电源板的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和配光元件一体化设置且所述防护壳连接两个所述主体部。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板和电源板一体化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主体部为条形且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连接在两条所述主体部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部呈环形,包括两个分离设置的主体部及连接两个所述主体部两端的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呈环状的光学部具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配光元件还包括若干个配光单元与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进行配光。

进一步的,所述配光元件包括底表面、内表面、外表面、及由所述内表面围设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发光单元的第一收容腔。

进一步的,所述配光元件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外表面包括两个位于中间顶部并彼此相对的第一反射面、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反射面两侧并分别与相邻第一反射面相交的第一出光面、及由第一出光面向底表面延伸的第二出光面,两个所述第一反射面构成v形结构,所述第二出光面为沿远离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表面包括一个第一入光面及两个相对设置且为所述第一入光面相邻面的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为曲面或平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为沿远离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曲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围成所述第一收容腔,所述底表面与所述第二入光面为相邻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表面的横截面为锯齿状,包括一个向第一收容腔方向凸出的第一入光面及延伸进入第一收容腔的至少两对齿角。

进一步的,所述内表面的两对齿角,其中第一对齿角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光面,第二对齿角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三入光面和对称设置的底壁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对齿角的尖端比第一对齿角的尖端更接近所述底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射面为平面或曲面,所述第一出光面为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配光元件覆盖所述光源板。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具有一开口朝向所述基板的第二收容腔,所述电源板及位于电源板上的元器件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配光元件和/或防护壳下方的安装基座,所述配光元件和/或防护壳与所述安装基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板和所述电源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基座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上述光电模组、与所述光电模组连接的底盘、与所述底盘连接的面罩,所述光电模组设置在所述底盘和面罩连接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为长方形,所述光电模组位于所述底盘横向侧壁的中部位置处,并沿所述底盘纵向侧壁的方向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的光电模组,覆盖电源板的防护壳和覆盖光源板的配光元件一体化设置,以此方便了光电模组在照明装置内的组装及拆卸。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照明装置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光学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沿图1的a-a线的剖面图。

图6为图5圈内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光学部、光源板和发光单元单独组配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另一种光学部的面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照明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至图8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照明装置100,包括底盘4、与底盘4连接的面罩5、及固定在底盘4上的光电模组30。其中,面罩5和底盘4连接后形成一个收容空间40,光电模组30收容在收容空间40内,具体的,光电模组30包括安装基座3以及安装在安装基座3上的光源组件和电源组件。光源组件包括光源板21、位于光源板21上的发光单元22以及覆盖发光单元22的配光元件1,电源组件包括电源板22、位于电源板22上的电子元器件24以及覆盖电源板22的防护壳102。防护壳102和配光元件1一体化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电模组30也可以单独应用于吸顶灯或广告灯箱等灯具内。

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照明装置100内的各个元件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具体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底盘4大致呈长方体状,具有平板状的底板41及自底板41四周延伸形成的侧壁42。底盘4可采用金属材料、塑料、导热塑料等材料制成,安装于天花板等安装基础上。

面罩5罩在底盘4的一侧,其采用透光的材料制成,如亚克力等,起到匀光的作用。面罩5的顶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弧度。面罩5与底盘4的连接可采用插接、卡接、螺丝连接等方式。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100内也可以不包括面罩5。

如图2至图3所示,安装基座3包括两个长条形的第一基座31、及连接两个第一基座31的第二基座32,其中,两个第一基座31之间相互平行,第二基座32连接在两个第一基座31的中部,第二基座2呈长方形。安装基座3固定在底盘4上,其由铝型材或由其它散热性好的材料制成。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安装基座3,而直接将配光元件1安装在底盘4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光电模组30包括一个一体式的基板20,基板20包括两个长条形的光源板21和连接两个光源部21的电源板22,若干发光单元23沿纵长方向排布于光源板21,电源板22上设置有若干电子元器件24。基板20为一印刷电路板,其上附有导电线路(未显示)或电连接器,通过上述导电线路或电连接器,可以将发光单元23及电子元器件24电性连接。基板20未设置发光单元23或电子元器件24的一侧表面贴设于安装基座3上,其中,光源板21收容于第一基座31内,电源板22收容于第二基座32内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3为led光源。电源板22与光源板21为一体式基板,电子元器件24包括但不限于led驱动控制器芯片、整流芯片、电阻器、电容器、保险丝和线圈等,若干电子元器件以表面贴设或插件的形式设置于电源板的上表面。光电模组3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电源板22上的控制器,控制器包括定时器、控制发光单元的开关、及用于接收遥控器或者控制终端的信号的接收元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光源板21和电源板22也可以是分体式基板,发光单元23也可以是tl光源或其它光源。

如图2至图8所示,配光元件1包括两个呈条形且相互平行的主体部101,一个主体部101覆盖在一条光源板21的上方。防护壳102连接在两条主体部101的中部且呈长方形。主体部101和/或防护壳102与安装基座3连接(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光电模组30位于底盘4横向侧壁的中部位置处,并沿底盘4纵向侧壁的纵向方向延伸,主体部101的长度接近底盘4的纵向长度。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01的长度还可以为底盘4的1/2、2/3等其它长度。在主体部101的两端还可以设置不透光的挡板,以避免发光单元23由主体部101的两端出射造成光损。主体部101内设置有延伸型的第一收容腔110,光源板21和发光单元23收容于第一收容腔110内。防护壳102具有一开口朝向基板20的第二收容腔120,电子元器件24或控制器收容在第二收容腔120内。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例中,配光元件1a还可以包括若干个配光单元(未图示)与发光单元23一一对应进行配光。

如图4所示,定义主体部101的延伸方向为纵向x3,与纵向x3垂直的方向为横向x2,中心轴x1与该横向x2和纵向x3正交。主体部101在纵向x3上的横截面均相同,且其横截面为轴对称结构。

如图7所示,主体部101具有内表面11、外表面12、底表面13、及用于收容发光单元23的第一收容腔110,该第一收容腔110的壁面由主体部101的内表面11和第一基座31的底面围设形成。

内表面11的横截面包括第一入光面111及两个相对设置且为第一入光面111相邻面的第二入光面11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光面111为波浪型的曲面,第二入光面112为沿远离第一收容腔14方向凸出的曲面。

外表面12包括位于中间顶部并彼此相交的第一反射面121、位于两个第一反射面121两侧并分别与相邻第一反射面121相交的第一出光面122、及两个与第一出光面122相邻的第二出光面123,两个第一反射面121呈v形结构。第一反射面121可为曲面,也可以为平面。第一出光面122为平面,可以完全垂直于底表面13,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斜度。第二出光面123为沿远离第一收容腔110方向凸出的曲面。两个第一反射面121相交的棱线距离底表面13的高度小于第一出光面122和第一反射面121相交的棱线距离底表面13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的主体部101,其第一入光面111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一出光面111相对的两条边缘线之间的距离。第二入光面112具有沿高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出光面122也具有沿高度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入光面112和第一出光面122的第二端均比第一端更接近底表面,且两个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即主体部101在第一入光面111和第二出光面123相对的那个主体部分的厚度由顶部至底部是逐渐变厚的。

主体部101包括两部分光路系统,第一部分由准直加全反射系统组成,具体为,入射在第一入光面111上的光线经第一入光面111的折射后被准直,然后入射在第一反射面121,经第一反射面121全反射后,由第一出光面122出射,以此将发光单元22的中心光强方向及附近的能量偏折到大角度方向;第二部分为双曲面结构,即由第二入光面112与第二出光面123这两个曲面构成的结构,具体为,入射在第二入光面112的光线折射到第二出光面123并被该第二出光面123折射后出射,将发光单元23远离中心光强方向的能量均匀分布到整个目标空间。由发光单元23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个光路系统的能量叠加,达到大角度的光强分布。

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例中,主体部101的横截面的面型,还可以为其它面型。例如,如图8所示的另一种主体部101’的面型,具体的,主体部101’的外表面12’的面型与主体部101的外表面12的面型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内表面11’。内表面11’的横截面呈锯齿状,包括向第一收容腔110’方向凸出的第一入光面111’、位于延伸进入第一收容腔110’的一对第一齿角1101’及一对第二齿角1102’、及位于第一入光面111’两侧的一对侧壁面116’,第一齿角1101’及一对第二齿角1102’分别根据中心轴x1对称设置,第二齿角1102’的尖端比第一齿角1101’的尖端更接近底表面13’。第一齿角1101’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光面112’和相对设置的第一底壁面114’,第二齿角1102’包含相对设置的第三入光面113’及两个第二底壁面115’,第二入光面112’为第一入光面111’的相邻面,第二底壁面115’的相邻面分别为第三入光面113’及侧壁面11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入光面111’为曲面,第二入光面112’和第二入光面113’为平面,第二底壁面115’可以为曲面作为反射面,也可以为平面。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这三种入光面可以均为曲面,也可以均为平面。

如图8所示,发光单元23’发出的光线,由第一入光面111’入射到第一反射面121’的光线,经第一反射面121’反射至第一出光面122’,由第一出光面122’折射后出射;由第二入光面112’入射的光线,经第一出光面123’折射后出射;由第三入光面113’入射的光线,经第二底壁面115’反射到第二出光面123’折射后出射。当第二底壁面115’为平行于光源板21’的平面时,其不具有反射功能。

主体部101’的内表面锯齿状的入射结构的设计,外表面以折反面与折射面结合的出射方式的设计,使得照明装置100’出射的光线覆盖角度大,且利用这种光路分段式的设计,使得不同阶段能量分别打在目标位置,通过叠加从而达到增大出光均匀度的效果。

实施例2

参见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100a,其包括底盘4a、与底盘4a连接的面罩5a、及固定在底盘4a上的光电模组30a。其中,面罩5a和底盘4a连接后形成一个收容空间40a,光电模组30a收容在收容空间40a内,具体的,光电模组30a包括安装基座3a、安装在安装基座3a上的基板2a、覆盖在基板2a上方的配光元件1a和防护壳103a。

光电模组30a和光电模组30的结构大致相同,光电模组30a和光电模组30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配光元件1a呈环形,包括两个分离设置的主体部101a及连接两个主体部101a两端的连接部102a,防护壳103a的两端连接在主体部101a的内侧。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呈环状的配光元件1a还可以具有开口。配光元件1a的截面形状可为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截面形状中的任意一种。

另外,实施例1和2中的主体部101、101a的形状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限于条形或是环形,其还可以为椭圆形、三角形、方形或多六边形等形状。

本发明的光电模组,覆盖电源板的防护壳和覆盖光源板的配光元件一体化设置,以此方便了光电模组在灯具内的组装及拆卸。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