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7195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内筒、翅片、散热器套筒,所述散热器内筒内部形状与行波管收集极外部形状一致并与行波管收集极外部形成契合接触;散热器套筒置于散热器内筒外部,所述翅片置于散热器内筒外部与散热器套筒内部之间,与二者相接触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所述翅片将散热器内筒外部与散热器套筒内部之间的空间分割成散热风道。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具有成本低、制造容易、便于批量制造、导热效果好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行波管是一种微波电真空功率器件,主要在微波信号系统起到末级放大作用,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行波管具有频带宽、增益高、动态范围大和噪声低的特点,已成为雷达、电子对抗、中继通信、卫星通信、电视直播卫星、导航、遥感、遥控、遥测等电子设备的重要微波电子器件。行波管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如不能有效的把这些热量散发,将影响行波管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行波管的散热方式一般分为传导、风冷、液冷、储热等方式,行波管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在收集极上,因此收集极的散热对行波管来说至关重要,目前行波管收集极采用的散热器在行波管功率较大时,为了达到良好散热需要大风量,但是在风量大时,风阻小,风与散热片接触面相对较小,导致散热效果不够明显。现有结构的散热器见附图1。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现有结构的散热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能够有效地将行波管收集极所产生的热量同时利用风冷和传导冷却将行波管工作中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散发,保证行波管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内筒、翅片、散热器套筒,所述散热器内筒内部形状与行波管收集极外部形状一致并与行波管收集极外部形成契合接触;散热器套筒位于散热器内筒外部,所述翅片置于散热器内筒外部与散热器套筒内部之间,与二者相接触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所述翅片将散热器内筒外部与散热器套筒内部之间的空间分割成散热风道。采用此结构的散热器保证了现有的风冷散热能力的同时增加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加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0005]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翅片是“η”形片状。
[0006]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可以根据行波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情况,若行波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较大,可以在所述散热器套筒外部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散热器套筒,所述翅片置于多个散热器套筒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并与多个散热器套筒相接触并将多个散热器套筒连接在一起,所述翅片将散热器套筒之间的空间分割成散热风道,采用此结构的散热器,可以增加散热风道的同时又增加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0007]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翅片、散热器内筒和散热器套筒是一体式的,通过整体加工成型。
[0008]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翅片、散热器内筒和散热器套筒是分体式的,将三者连接固定在一起成型。
[0009]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翅片与散热器内筒和散热器套筒之间连接固定方式是焊接。
[0010]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由两个对称的散热器组合--? 。
[0011]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散热器内筒、翅片、散热器套筒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0012]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所述导热金属材料是铜、铝。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散热器其成本是现有散热器成本的几分之一;
2、制造工艺简单容易(零件简单,无需加工中心等高级设备,加工周期短)、便于批量制造生产;3、导热效果好,收集极单位面积(cm2)散热功率达到了 20W,保证了总功率2400W连续波功率热量被有效导出,保证了行波管稳定工作;4、在空间足够大的情况下,在环境温度70°时,收集极表面温度不高于130°时能够稳定工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现有结构的散热器图;
[0015]图2实施例一结构图;
[0016]图3实施例二附图;
[0017]图4a实施例四中相互对称的半个散热器结构图;
[0018]图4b实施例四中相互对称的半个散热器组合成一个散热器的结构图;
[0019]图5翅片示意图。
[0020]图中,1、散热器内筒;2、散热器套筒;3、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本实施例中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内筒、翅片、散热器套筒,所述散热器内筒内部形状与行波管收集极外部形状一致并与行波管收集极外部形成契合接触;散热器套筒置于散热器内筒外部,所述翅片置于散热器内筒外部与散热器套筒内部之间,与二者相接触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最好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翅片将散热器内筒外部与散热器套筒内部之间的空间分割成散热风道。采用焊接方式可以防止出现有些翅片因为未和散热套筒或收集极内筒相接触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这种情况出现。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散热器内筒、翅片、散热器套筒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铜、铝等。
[0023]实施例二
[0024]本实施例中的行波管散热器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二者的区别是,当所述需要散热的收集极热量较大,为了增加散热能力,所述散热器套筒外部还可以再设置一个或多个散热器套筒,所述翅片置于多个散热器套筒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并与散热器套筒相接触,最好才用焊接方式焊接在一起,这样一来散热器的散热量增加的同时,还能保证散热的可靠性,防止出现有些翅片因为未 和散热套筒或收集极内筒相接触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这种情况出现。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散热器内筒、翅片、散热器套筒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铜、招等。
[0025]实施例三[0026]本实施例中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为了提高散热器生产效率,可以考虑将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翅片、散热器内筒和散热器套筒是一体式的,通过整体加工成型出来这种方式;这样一来就不用采取,散热器的翅片、散热器内筒和散热器套筒分开加工,再组合而成这种方式,提高了散热器的生产效率。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散热器内筒、翅片、散热器套筒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铜、招等。翅片为网状型材,厚度0.2mm,根据尺寸直接选用,翅片最好不采用一体加工方式,因为翅片采用一体加工加工效率低,单件加工时间长,需要较为高级的加工设备。
[0027]实施例四
[0028]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先做成两个可以配对的散热器,然后将所述相互配对的散热器组合而成一个散热器。这样一来,可以将两件配对散热器进行二次加工,以消除焊接、零件公差、装配公差等带来的在装配尺寸上的不利影响,并按二次加工时配对情况配对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内筒、翅片、散热器套筒,所述散热器内筒内部形状与行波管收集极外部形状一致并与行波管收集极外部形成契合接触;散热器套筒置于散热器内筒外部,所述翅片置于散热器内筒外部与散热器套筒内部之间,与二者相接触并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所述翅片将散热器内筒外部与散热器套筒内部之间的空间分割成散热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是“η”形片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套筒外部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散热器套筒,所述翅片置于多个散热器套筒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并与多个散热器套筒相接触并将多个散热器套筒连接在一起,所述翅片将散热器套筒之间的空间分割成散热风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翅片、散热器内筒和散热器套筒是分体式的,将三者连接固定在一起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与散热器内筒之间、翅片与散热器套筒之间连接固定方式是焊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由两个对称的散热器组合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的散热器内筒、翅片、散热器套筒由导热金属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波管收集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金属材料是铜、招。
【文档编号】H01J25/34GK203690246SQ201420021862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4日
【发明者】李国
申请人:成都国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