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小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99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小夜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小夜灯,该智能小夜灯包括:一灯座及安装于灯座上的灯罩,灯座中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形成电性连接的LED灯发光模块、光照感应模块、光照感应强度调节模块、开关模块、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电源模块、电源稳压模块,LED灯发光模块通过一MOS管Q4与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人体红外感应模块通过一反相器组与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开关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和LED灯发光模块形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只有满足打开开关,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且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值达到设定值时,第一LED灯和第二LED灯才会发光,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智能化程度高。
【专利说明】一种智能小夜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照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可在任意位置使用,且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小夜灯。
【背景技术】:
[0002]小夜灯灯光柔和,在茫茫黑暗中,起到指引照明的作用,同时又兼具一灯多用之功能及作用,具体如下:
[0003]1、香薰作用:通过灯泡的热量使精油挥发,具有除异味、净化空气、分解二手烟、缓解精神压力等功效。
[0004]2、照明作用:有强弱二档和开关档,亮度可调节;日常使用的电灯在夜间开灯瞬间光线太强刺眼,多有不适,而这种小夜灯光线柔和,柔光似水,能产生类似月光的照明效果,创造出朦胧温馨的光照环境,有助于使人平心静气,安然入睡,可以做走道灯,节省电。
[0005]3、工艺装饰作用:小夜灯造型多样、美观实用、造型生动,形象可爱;灯罩可以扭下来作为摆设装饰或礼品。
[0006]目前的小夜灯的智能化程度不高,有的是完全需要手动操作开关,如在家庭中使用时,此种小夜灯一般设置在走廊、厕所等处,在家庭成员临睡时打开做照明用,可能在整个夜晚都没有人员起床走动,即整夜都不需要小夜灯的照明,而小夜灯依然工作至第二天被关闭为止,导致造成能源浪费,增加使用成本。即使在小夜灯中增加了在设定时间内自动关闭的功能,或声控能够,以致小夜灯能够自动被关闭,但是都存在使用时间不够(光照时间不够长)等不足,以致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另外,小夜灯一般都是通过插接市电使用,导致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体积也较大,使用位置受限,且不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可在任意位置使用,且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小夜灯。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智能小夜灯包括:一灯座及安装于灯座上的灯罩,所述的灯座中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形成电性连接的LED灯发光模块、光照感应模块、光照感应强度调节模块、开关模块、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电源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其中,所述LED灯发光模块通过一 MOS管Q4与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通过一反相器组与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开关模块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电源模块、电源稳压模块和LED灯发光模块形成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LED灯发光模块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一LED灯和第二 LED灯,其中,第一 LED灯通过连接电阻R32和电阻R31形成的并联电路后与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二 LED灯通过连接电阻R30和电阻R29形成的并联电路后与MOS管Q4的漏极连接。[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光照感应模块包括:一光传感器及并联连接于光传感器两引脚之间的电容C19,其中,光传感器两引脚分别与所述的智能控制模块连接。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光照感应强度调节模块包括:一滑动电阻器,该滑动电阻器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及光传感器连接,并通过调接该滑动电阻器的阻值以调整电流大小,令智能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光照感应模块的阈值。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包括:一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以及一三极管Q1,该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的接地端连接一电容C14后接地,供电端连接一电容CS后与所述电源稳压模块电性连接,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且供电端与信号输出端之间通过一电容C3并联,接地端与信号输出端之间通过一电容C4并联;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源稳压模块电性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的反相器组连接后与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反相器组包括:由第一反相器与电容C16、电阻R27相互并联形成的第一并联电路及由第二反相器和第三反相器、电阻R14相互串联后与第四反相器并联形成的第二并联电路,其中,第一并联电路与所述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电性连接,第二并联电路与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顺序连接一电容R15、电阻Rll后与所述第一并联电路中的电阻R27电性连接。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至少一组电池组。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开关模块包括一具有八个引脚的开关。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产品放置于想要放置的位置,打开所述开关模块的开关,只有当满足人体红外感应模块中的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且光照感应模块中的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值达到设定值时,LED灯发光模块中的第一 LED灯和第二LED灯才会发光。当人体红外感应模块中的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及人离开了检测范围后,或光照感应模块中的光传感器检测到的值没有达到设定值,LED灯发光模块中的第一 LED灯和第二 LED灯均会熄灭。以致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市场竞争力;且可有效防止第一 LED灯和第二 LED灯不会造成能源浪费,也不会增加使用成本。
[0019]2、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池组供电,而不是通过插头连接市电进行供电,这样可以使整个小夜灯的结构简单化,且体积小、可以在任意位置摆放使用,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还便于外出携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原理方框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5]参见图1所示,为一种智能小夜灯,其包括:一灯座101及安装于灯座101上的灯罩 102。
[0026]结合图2、3所述,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图及原理方框图,所述的灯座101中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2、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2形成电性连接的LED灯发光模块3、光照感应模块4、光照感应强度调节模块5、开关模块6、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电源模块8、电源稳压模块9,其中,所述LED灯发光模块3通过一 MOS管Q4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性连接,所述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通过一反相器组71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性连接;所述的开关模块6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源模块8、电源稳压模块9和LED灯发光模块3形成电性连接。
[0027]所述的LED灯发光模块3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一 LED灯31和第二 LED灯32,其中,第一 LED灯31通过连接电阻R32和电阻R31形成的并联电路后与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二 LED灯32通过连接电阻R30和电阻R29形成的并联电路后与MOS管Q4的漏极连接。
[0028]所述的光照感应模块4包括:一光传感器41及并联连接于光传感器41两引脚之间的电容C19,其中,光传感器41两引脚分别与所述的智能控制模块2连接。
[0029]所述的光照感应强度调节模块5包括:一滑动电阻器51,该滑动电阻器51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2及光传感器41连接,并通过调接该滑动电阻器51的阻值以调整电流大小,令智能控制模块2控制所述光照感应模块4的阈值,令本实用新型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0030]所述的开关模块6包括一具有八个引脚的开关,并通过该开关的引脚连接所述的智能控制模块2、电源模块8、电源稳压模块9和LED灯发光模块3形成电性连接。
[0031]所述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包括:一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72以及一三极管Q1,该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72的接地端连接一电容C14后接地,供电端连接一电容C8后与所述电源稳压模块9电性连接,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且供电端与信号输出端之间通过一电容C3并联,接地端与信号输出端之间通过一电容C4并联;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源稳压模块9电性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的反相器组71连接后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性连接。
[0032]所述的反相器组71包括:由第一反相器711与电容C16、电阻R27相互并联形成的第一并联电路701及由第二反相器712和第三反相器713、电阻R14相互串联后与第四反相器714并联形成的第二并联电路702,其中,第一并联电路701与所述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电性连接,第二并联电路702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性连接。
[0033]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顺序连接一电容R15、电阻Rll后与所述第一并联电路701中的电阻R27电性连接。
[0034]所述的电源模块8包括:至少一组电池组,该电池组的正极连接所述的开关模块
6、LED灯发光模块3 ;负极接地。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池组供电,而不是通过插头连接市电进行供电,这样可以使整个小夜灯的结构简单化,且可以在任意位置摆放使用,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还便于外出携带。
[0035]所述的电源稳压模块9包括一稳压IC以及连接于稳压IC与地之间的电容C2、电解电容CIO、电解电容C12。
[0036]所述的灯座101上设置有一感应视窗103,该感应视窗103中设置有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72和光传感器41。
[0037]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产品放置于想要放置的位置,打开所述开关模块的开关,只有当满足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中的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72检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且光照感应模块4中的光传感器41检测到的值达到设定值时,LED灯发光模块3中的第一 LED灯31和第二 LED灯32才会发光。当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中的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72没有检测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及人离开了检测范围后,或光照感应模块4中的光传感器41检测到的值没有达到设定值,LED灯发光模块3中的第一 LED灯31和第二 LED灯32均会熄灭。以致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市场竞争力;且可有效防止第一 LED灯和第二 LED灯不会造成能源浪费,也不会增加使用成本。
[0038]结合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其与上述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灯座101上设置有两个感应视窗103,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72和光传感器41分别安装于其中一个感应视窗103中,可有效扩大感应范围,同时还可减少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72和光传感器41之间的干扰。
[0039]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小夜灯,其包括:一灯座(101)及安装于灯座(101)上的灯罩(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座(101)中设置有智能控制模块(2)、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2)形成电性连接的LED灯发光模块(3)、光照感应模块(4)、光照感应强度调节模块(5)、开关模块(6)、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电源模块(8)、电源稳压模块(9),其中,所述LED灯发光模块(3)通过一 MOS管Q4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性连接,所述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通过一反相器组(71)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性连接;所述的开关模块(6)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源模块(8 )、电源稳压模块(9 )和LED灯发光模块(3 )形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灯发光模块(3)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第一 LED灯(31)和第二 LED灯(32),其中,第一 LED灯(31)通过连接电阻R32和电阻R31形成的并联电路后与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二 LED灯(32)通过连接电阻R30和电阻R29形成的并联电路后与MOS管Q4的漏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照感应模块(4)包括:一光传感器(41)及并联连接于光传感器(41)两引脚之间的电容C19,其中,光传感器(41)两引脚分别与所述的智能控制模块(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照感应强度调节模块(5)包括:一滑动电阻器(51),该滑动电阻器(51)分别与智能控制模块(2)及光传感器(41)连接,并通过调接该滑动电阻器(51)的阻值以调整电流大小,令智能控制模块(2)控制所述光照感应模块(4)的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包括:一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72 )以及一三极管Ql,该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72 )的接地端连接一电容C14后接地,供电端连接一电容C8后与所述电源稳压模块(9)电性连接,信号输出端与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且供电端与信号输出端之间通过一电容C3并联,接地端与信号输出端之间通过一电容C4并联;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源稳压模块(9)电性连接,集电极与所述的反相器组(71)连接后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相器组(71)包括:由第一反相器(711)与电容C16、电阻R27相互并联形成的第一并联电路(701)及由第二反相器(712)和第三反相器(713)、电阻R14相互串联后与第四反相器(714)并联形成的第二并联电路(702),其中,第一并联电路(701)与所述的人体红外感应模块(7)电性连接,第二并联电路(702)与智能控制模块(2)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顺序连接一电容R15、电阻Rll后与所述第一并联电路(701)中的电阻R27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模块(8)包括:至少一组电池组。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模块(6)包括一具有八个引脚的开关。
【文档编号】F21V23/04GK203771272SQ201420131666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2日
【发明者】欧文祥, 龙泉 申请人:春迅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