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993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平板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板灯,包含复数边框架、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与第一光源模块,相邻边框架相互连接形成框体,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以层叠方式安装于前述框体内,且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分别具有呈反向设置的第一投射面与第二投射面,而第一光源模块设于框体内侧,故光线由二反向设置的第一投射面与第二投射面进行不同方向的投射,即让平板灯产生正面与背面的照明,用来提高照明范围,并有增加亮度与提升美观性的优点。
【专利说明】平板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灯,尤指适用于悬吊式灯具,利用一光源投射以产生正 面与背面的二方向光源的平板灯,达到增加照明范围的功效。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平板灯安装于建筑物时,为利用嵌入或悬吊的方式进行安装,其中,当悬吊式 平板灯悬挂安装于天花板时,因平板灯仅具有单向光源,故只能以单一方向进行照明,所以 悬吊于天花板的平板灯背面即形成暗区,因此,当悬吊式平板灯于使用时,则让待照明空间 产生亮区与暗区的强烈对比,让该空间极为不美观,且产生大范围的照明死角,如此,要如 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进而可增加照明空间的照明亮度,同时也可产生美观 的效果,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乃在于,将光线同时由两个反向设置的投射面进行光线投射, 进而让平板灯产生正面与背面的照明,故让悬吊式平板灯可提升照明范围,进而增加整体 亮度,同时也具有美观性。
[0004]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板灯,包含复数边框架、导光组与第一光源模 块,每一边框架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框体,导光组安装于各边框架所形成的框体内,第一光 源模块设置于导光组与边框架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导光组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导光板与 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相对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投射面与第一反射面,第二导光板相对 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二投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正对第二反射面,第一投射面与第 二投射面呈反向设置,该边框架具有基部,各边框架由基部朝向导光组处延伸出有挡止片, 边框架远离挡止片处设有压板,挡止片与压板用来对层叠的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形成 夹挤定位。
[0005] 前述的平板灯,该边框架位于基部两侧形成有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光源模块连 接于第一面,而第二面连接有第二光源模块。
[0006] 前述的平板灯,该边框架位于第二面两侧处延伸出有卡挚部,第二面罩覆有透光 罩,透光罩用来卡挚定位于卡挚部,以及将第二光源模块固定于第二面处。
[0007] 前述的平板灯,两个相邻的该边框架之间具有框接件,而边框架的基部穿设有定 位孔,框接件两侧分别穿入定位孔形成定位。
[0008] 凭借上述,将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相互层叠,且其第二投射面与第一投射面 呈反向设置,用来将光源分别朝平板灯上下两侧投射,故可产生大范围照明,达到提高照明 范围,并增加亮度的优点,同时也具有美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10] 图2是图1的A-A剖线的剖面图;
[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
[0012] 图4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3]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状态的示意图。
[0014] 附图标记说明:1-边框架;II-基郃;111-第一面;112-第二面;113-定位孔; 12-挡止片;121-滑槽;13-卡挚部;2-导光组;21-第一导光板;211-第一投射面;212-第 一反射面;22-第二导光板;221-第二投射面;222-第二反射面;3-第一光源模块;4-第二 光源模块;5-透光罩;6-压板;7-框接件;8-饰板;9-锁固兀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灯包含复数边框架1、导光组2、第一光源模 块3、第二光源模块4、透光罩5、复数压板6与复数框接件7,其中:
[0016] 该每一边框架1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框体,每一边框架1具有基部11,该边框架 1位于基部11两侧形成有第一面111与第二面112,第一面111位于框体内侧,第二面112 位于框体外侧,基部11穿设有定位孔113,每一边框架1位于第一面111处延伸出有挡止 片12,挡止片12靠近第一面111处凹设有滑槽121,边框架1位于第二面112两侧处延伸 出有卡挚部13 ;其中,上述框接件7为位于两个相邻边框架1之间,框接件7两侧分别穿入 相邻边框架1的定位孔113内,并以锁固元件9进行锁固形成定位,并于框接件7外套设饰 板8,故每一边框架1利用框接件7相互连接即形成封闭的框体。
[0017] 该导光组2安装于各边框架1所形成的框体内,导光组2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导 光板21与第二导光板22,第一导光板21相对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一投射面211与第一反射 面212,第二导光板22相对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二投射面221与第二反射面222,第一反射面 212正对第二反射面222,而第一投射面211与第二投射面221呈反向设置,上述的各压板6 依序设置于边框架1远离挡止片12的表面处,压板6与挡止片12用来对层叠的第一导光 板21与第二导光板22形成夹挤定位;其中压板6利用锁固元件9锁固于边框架1,以及第 一投射面211与第二投射面221具有扩散作用。
[0018] 该第一光源模块3设置于导光组2与边框架1之间,并连接于每一边框架1的第 一面111上,且第一光源模块3的侧边为位于边框架1的滑槽121内形成限位;其中,本较 佳实施例中为利用螺丝锁固第一光源模块3与边框架1,让第一光源模块3抵靠至边框架1 表面,以让热能直接传导至边框架1,以提升散热效率。
[0019] 该第二光源模块4设置于每一边框架1的第二面112上。
[0020] 该透光罩5为罩覆于边框架1的第二面112上,且让透光罩5二端卡挚定位于边 框架1的二卡挚部13,用来将第二光源模块4固定于第二面112处,即可阻挡第二光源模块 4退出第二面112。
[0021] 请参阅图5,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状态时,预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灯悬吊于建筑 物的天花板(图未不),第一光源模块3被启动以产生光源,光线由第一导光板21与第二导 光板22的侧边入射,最后再分别于第一导光板21的第一投射面211与第二导光板22的第 二投射面221投射出,其中因第一投射面211与第二投射面221呈反向设置,故即可由平板 灯的上下二面进行光线投射产生照明,以大幅提高照明范围。
[0022] 其中,第二光源模块4为提供本实用新型平板灯的侧向光源。
[0023]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可解决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其关键技术在于,同时设置第一导 光板21与第二导光板22,并使其第一投射面211与第二投射面221呈反向设置,故光源同 时投射至第一导光板21与第二导光板22,并同时将光线由第一投射面211与第二投射面 221投射出,因此可让平板灯产生正面朝下照明与背面朝上照明,进而增加照明范围,达到 提升照度,同时具有美观性的优点。
[0024]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 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平板灯,包含复数边框架、导光组与第一光源模块,每一边框架相互连接形成封 闭的框体,导光组安装于各边框架所形成的框体内,第一光源模块设置于导光组与边框架 之间,其特征在于: 该导光组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相对的两面分别具有 第一投射面与第一反射面,第二导光板相对的两面分别具有第二投射面与第二反射面,第 一反射面正对第二反射面,第一投射面与第二投射面呈反向设置,该边框架具有基部,各边 框架由基部朝向导光组处延伸出有挡止片,边框架远离挡止片处设有压板,挡止片与压板 用来对层叠的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形成夹挤定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灯,其特征在于:该边框架位于基部两侧形成有第一面 与第二面,第一光源模块连接于第一面,而第二面连接有第二光源模块。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灯,其特征在于:该边框架位于第二面两侧处延伸出有 卡挚部,第二面罩覆有透光罩,透光罩用来卡挚定位于卡挚部,以及将第二光源模块固定于 第二面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灯,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该边框架之间具有框接件, 而边框架的基部穿设有定位孔,框接件两侧分别穿入定位孔形成定位。
【文档编号】F21S8/00GK203868808SQ201420131866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3日
【发明者】郑明德 申请人:郑明德, 神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