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32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铲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铲,包括手柄、手铲,所述手铲端部与手柄末端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还包括电筒及双向连接件,所述双向连接件由两个用于夹紧手柄或电筒的弹性爪形件连体而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用于夹紧手柄或电筒的弹性爪形件连体构成,再配合手柄多处设有的凹槽可对电筒进行反向放置或在手柄多个端点上变换放置,使电筒时可实现多方向照明,在使用多功能铲时更加灵活、快捷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铲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铲。

【背景技术】
[0002]国内外市场公开的多功能铲,主要由手柄及手铲构成,有少数多功能铲设有电筒装置,但由于电筒的位置多数设置在手柄的末端,不能反向放置,不能按所需照明的方向调整,导致多功能铲在使用时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使用灵活的多功能铲。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多功能铲,包括手柄、手铲,所述手铲端部与手柄末端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还包括电筒及双向连接件,所述双向连接件由两个用于夹紧手柄或电筒的弹性爪形件连体而成。
[0006]上述方案中,通过两个用于夹紧手柄或电筒的弹性爪形件连体而成,可实现电筒在手柄上的位置可变,在使用多功能铲时更加灵活。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爪形件横截面为过半圆形状,在弹性爪形件内壁处设有凸条,电筒横向外壁上设有与凸条相卡扣的凹槽,手柄横向外壁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凸条相卡扣的凹槽,防止弹性爪形件在手柄或电筒上的滑动不受控制。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爪形件为过半圆圆弧面结构,开口的宽小于半圆的内径,电筒及手柄上的凹槽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大于半圆内径,确保弹性爪形件实现对手柄及电筒的夹紧。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金属垫圈、橡胶垫圈及螺母,螺栓依次穿过金属垫圈、橡胶垫圈及螺母与手柄末端螺纹连接,螺栓头部与手铲端部活动连接,其中橡胶垫圈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密封作用。
[001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垫圈为一圆环,圆环面向手铲的环面上设有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对称分布,所述手铲端部上边缘设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对称分布,在靠近金属垫圈且与上边缘垂直的竖向边缘上设有第三卡槽及第四卡槽,第三卡槽与第四卡槽对称分布,当手铲与手柄处于90°时,第一凸块与第一卡槽相卡扣,第二凸块与第二卡槽相卡扣,当手铲与手柄处于180°时,第一凸块与第三卡槽相卡扣,第二凸块与第四卡槽相卡扣,可固定手铲与手柄相对位置。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用于夹紧手柄或电筒的弹性爪形件连体构成,再配合手柄多处设有的凹槽可对电筒进行反向放置或在手柄多个端点上变换放置,使电筒时可实现多方向照明,在使用多功能铲时更加灵活、快捷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铲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铲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中电筒放置改变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铲的手铲及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铲的双向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0018]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铲如图1至3所示,包括手柄1、手铲2,所述手铲端部与手柄末端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还包括电筒3及双向连接件4,所述双向连接件4由两个用于夹紧手柄或电筒的弹性爪形件连体而成,通过两个用于夹紧手柄或电筒的弹性爪形件连体而成,可实现电筒3在手柄I上的位置可变换,在使用多功能铲时更加灵活。
[0019]如图5所示,优选地,上述弹性爪形件横截面为过半圆形状,在弹性爪形件内壁处设有凸条,电筒3横向外壁上设有与凸条相卡扣的凹槽,手柄I横向外壁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凸条相卡扣的凹槽,防止弹性爪形件在手柄I或电筒3上的滑动不受控制,并且根据需要照明的方向进行调整电筒3连接在手柄I上的位置及方向放置,例如电筒3除了能通过连体而成的弹性爪形件连接在手柄I的末端对工作的地面进行照明,还能连接在手柄I的前端且反向放置电筒3,此时照明的方向为工作场地的上空,可起到照明、警示等作用,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电筒3上安装灯罩装置,使电筒3安装不同颜色的灯罩发射出不同颜色的灯光,不同的灯光可规定为特定的功能,通过在灯罩设置不同的灯孔能发射出直射光、散光等光线,还可把发射出的光线设置为不同强度的光,使其功能强大能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在手柄末端设置有防滑条纹,加大摩擦力便于使用者工作。为了工作时的方便,可通过手柄I的拆卸重组调整手柄I的长度,达到使用灵活方便的效果。手柄I设有空心套管,可放进多种体积小、实用性强的生活用品,解决了在野外对工具的携带问题。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连体而成的两个弹性爪形件为两个相同的弹性爪形件连体而成,且电筒3与手柄I的横截面大小相等,弹性爪形件是由套筒截取一小块纵向面积形成的过半圆圆弧面结构,弹性爪形件的横截面为过半圆形状,开口的宽小于半圆的内径,电筒3及手柄I上的凹槽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大于半圆内径,确保弹性爪形件实现对手柄I及电筒3的夹紧,能更好的控制住手铲2、手柄I及弹性爪形件的相对位置,且手柄I和电筒3的横截面积大小的统一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
[0020]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5、金属垫圈6、橡胶垫圈7及螺母8,螺栓5依次穿过金属垫圈6、橡胶垫圈7及螺母8与手柄末端螺纹连接,螺栓头部与手铲端部活动连接,其中橡胶垫圈7的弹性使得多功能铲在工作的时候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同时起密封作用,即使用多功能铲时,避免了沙、泥等杂质进入连接组件而导致损害。所述金属垫圈6为一圆环,圆环面向手铲2的环面上设有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对称分布,所述手铲端部上边缘设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对称分布,在靠近金属垫圈6且与上边缘垂直的竖向边缘上设有第三卡槽及第四卡槽,第三卡槽与第四卡槽对称分布,当手铲2与手柄I处于90°时,第一凸块与第一^^槽相卡扣,第二凸块与第二卡槽相卡扣,当手铲2与手柄I处于180°时,第一凸块与第三卡槽相卡扣,第二凸块与第四卡槽相卡扣,可加强固定手铲2与手柄I相对位置,不会在工作时出现手铲2绕手柄I旋转而不受控制的情况。
[00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多功能铲时,把连体而成的两个过半圆形状的弹性爪形件,其中一个弹性爪形件夹紧电筒3,另外一个弹性爪形件夹紧手柄1,使电筒3通过弹性爪形件连接在手柄I的某一个位置上,根据需要照明的方向,可利用手柄I及电筒3能沿过半圆圆弧旋转,同时配合手柄I上设有的多个凹槽,把夹紧在手柄I 一端的弹性爪形件拔出,夹紧在手柄I设有凹槽的其它端点上,并可反向放置电筒3进行调整,实现对多个方向照明的功能,应用起来灵活,快捷方便。
[0022]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铲,包括手柄、手铲,所述手铲端部与手柄末端通过连接组件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筒及双向连接件,所述双向连接件由两个用于夹紧手柄或电筒的弹性爪形件连体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铲,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爪形件横截面为过半圆形状,在弹性爪形件内壁处设有凸条,电筒横向外壁上设有与凸条相卡扣的凹槽,手柄横向外壁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凸条相卡扣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铲,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爪形件为过半圆圆弧面结构,开口的宽小于半圆的内径,电筒及手柄上的凹槽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大于半圆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金属垫圈、橡胶垫圈及螺母,螺栓依次穿过金属垫圈、橡胶垫圈及螺母与手柄末端螺纹连接,螺栓头部与手伊%5部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垫圈为一圆环,圆环面向手铲的环面上设有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对称分布,所述手铲端部上边缘设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对称分布,在靠近金属垫圈且与上边缘垂直的竖向边缘上设有第三卡槽及第四卡槽,第三卡槽与第四卡槽对称分布,当手铲与手柄处于90°时,第一凸块与第一卡槽相卡扣,第二凸块与第二卡槽相卡扣,当手铲与手柄处于180°时,第一凸块与第三卡槽相卡扣,第二凸块与第四卡槽相卡扣。
【文档编号】F21V33/00GK204125979SQ201420592309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4日
【发明者】谭崇伟 申请人:阳江市蓝海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