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光源及LED日光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2235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要求2014年09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410507660.9、发明名称为“一种LED日光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2014年09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410508899.8、发明名称为“一种焊泥粉固化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2014年11月0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410623355.6、发明名称为“一种LED日光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2014年12月0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410734425.5、发明名称为“LED日光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申请要求2015年02月1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510075925.7、发明名称为“LED日光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日光灯的光源设计。

背景技术:
LED日光灯一般包括灯管、设于灯管内且带有光源的灯板,以及设于灯管两端的灯头,灯头内设有电源,光源与电源之间通过灯板电气连接。现有的LED日光灯的缺点在于:现有的LED日光灯中,光源为多个排布于灯板上的LED晶粒,对于每颗晶粒来说,因为其点光源的特性,未经过适宜的光学处理,整个灯管中的光照不均匀,因此当用户从外部观察灯管时,具有颗粒感,影响视觉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LED日光灯之光源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LED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具有凹槽的支架,LED晶粒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支架具有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低于所述第二侧壁。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为坡面,所述坡面面向所述凹槽的外部。可选的,所述坡面包括平面或弧面。可选的,所述平面与所述凹槽底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5度~165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LED日光灯,包括LED光源以及用于容纳所述光源的灯管,所述光源包括具有凹槽的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凹槽中的LED晶粒;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支架具有沿所述灯管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侧壁,以及沿所述灯管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低于所述第二侧壁。可选的,还包括紧贴于所述灯管内壁的灯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灯板上,所述灯板为柔性基板。可选的,所述灯管周壁贴设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于所述灯板两侧且沿所述灯管周向延伸,所述反射膜的长度占据所述灯管圆周的30%~50%。可选的,所述光源具有多个,多个光源排布成一列或多列,每列光源沿所述灯管的长度方向排布。可选的,所述灯管为玻璃灯管或塑料灯管。本发明还提供一种LED日光灯,包括LED光源以及用于容纳所述光源的灯管,所述光源包括具有凹槽的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凹槽中的LED晶粒;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支架具有沿所述灯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以及沿所述灯管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低于所述第二侧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光源包括支架,通过在支架中设置沿所述灯管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二侧壁,使得用户从侧面观察灯管时,LED晶粒能够被第二侧壁遮挡,减少颗粒感,提高视觉的舒适度;设置支架的第一侧壁低于第二侧壁,使得LED晶粒发出的光线能够越过第一侧壁而照射出去,增加光照强度,提高节能效果。进一步,每列的多个光源的支架中,第二侧壁沿灯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灯管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有第二侧壁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降低光线在沿灯管长度方向照射时的损耗,同时第二侧壁排列形成一面墙,能够更好地阻挡用户的视线看到光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的立体分解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中灯管的端部结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中灯头的结构一,其中示出了灯头外部的结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中灯头的结构二,其中示出了灯头内部的结构;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中电源的结构;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中灯头和灯管的连接位置的结构;图8示出了图7的变形例中全塑料灯头(内有导磁金属件和热熔胶)和灯管透过感应线圈加热固化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全塑料灯头(内有导磁金属件与热熔胶)的立体剖视图;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中柔性基板为灯板爬过强化部处与电源输出端焊接连接的结构;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中双层柔性基板的层结构;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中灯管沿轴向方向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一个变形例中灯管沿轴向方向的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另一个变形例中灯管沿轴向方向的剖视图;以及图1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LED日光灯的光源中支架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创造性劳动,在玻璃灯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LED日光灯及其光源设计,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以及上述问题。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ED日光灯,参照图1-2,包括:灯管1、设于灯管1内的灯板2,以及分别设于灯管1两端的两个灯头3。其中灯管1可以采用塑料灯管或者玻璃灯管,本实施例采用具强化部的玻璃灯管,以避免传统玻璃灯管易破裂以及破裂因漏电而引发的触电事故,以及塑料灯管容易老化的问题。灯管强化的方式可以使用化学方式或是物理方式对玻璃做二次加工强化,化学方式的基本原理是用改变玻璃表面的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强度,其方法是的用其它碱金属离子与玻璃表层的Na离子或K离子发生交换,表面形成离子交换层,当冷却到常温后,玻璃处于内层受拉,外层受压的状态,从而达到增加强度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高温型离子交换法、低温型离子交换法、脱碱法、表面结晶法、硅酸钠强化法等。1、高温型离子交换法在玻璃的软化点与转变点之间的温度区域内,把含Na2O或K2O的玻璃侵入锂的熔盐中,使玻璃中的Na离子或与它们半径小的熔盐中的Li离子相交换,然后冷却至室温,由于含Li离子的表层与含Na离子或K离子内层膨胀系数不同,表面产生残余压力而强化,同时;玻璃中和含有Al2O3、TiO2等成分时,通过离子交换,能产生膨胀系数极低的结晶,冷却后的玻璃表面将产生很大的压力,可得到强度高达700MPa的玻璃。2、低温型离子交换法低温离子交换法在比玻璃应变点低的温度区,用比表层碱离子(如Na离子)还大一些离子半径的一价阳离子(如K离子)与Na离子做离子交换,使K离子进入表层的方法。例如Na2O+CaO+SiO2系统玻璃,在四百多度的熔融盐中可以浸渍十几小时。低温型离子交换法可以容易的得到高强度,具有处理方法简单、不损坏玻璃表面透明性、不变行等特点。3、脱碱法脱碱法是在含亚硫酸气体与水分的高温气氛中,利用Pt催化剂处理玻璃,使Na+离子从玻璃表层渗出与亚硫酸反应,从而表面层成为富SiO2层,其结果由于表层成为低膨胀性玻璃,冷却时产生压应力4、表面结晶法表面结晶法与高温型离子交换不同的,但仅通过热处理在表层形成低膨胀系数的微晶体,从而使之强化的方法。5、硅酸钠强化法硅酸钠强化法是将硅酸钠(水玻璃)的水溶液中在100摄氏度以上数个大气压下处理,从而得到难以划伤表层的高强度玻璃。物理方式对玻璃做强化,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涂层的方式或是改变物品的结构。涂层根据需要喷涂的基质决定涂料的种类和状态,可以是瓷砖强化涂层、亚克力涂层或是玻璃涂层等,在涂布时可以为液态或是气态涂布。改变物品的结构,例如在易破裂之处做结构性强化设计。以上不论是化学方式或是物理方式不限于单一方式实施,可以混合物理方式中或化学方式中的任一种做任意搭配组合。本实施例以结构强化设计做说明,灯管1包括主体102和分别位于主体102两端的端部101,灯头3套设于端部101外。其中,至少一个端部101的外径小于主体102的外径。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端部101的外径均小于主体102的外径。具体地,灯管1的两端通过强化部处理,端部101形成强化部结构,灯头3套在强化后的端部101上,这样可以使得灯头3外径与灯管主体102外径的差值变小,甚至完全相平,即灯头3外径与主体102外径相等。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运输过程中,包装承托物不会只接触灯头3,其能够同时接触灯头3和灯管1,使得整支LED日光灯受力均匀,而不会使得灯头3成为唯一受力点,避免灯头3与灯管端部101连接的部位由于受力集中发生破裂,提高产品的质量,并兼具美观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灯头3外径与主体102外径基本相等,公差为在正负0.2mm(毫米)内,最多不超过正负1mm。为了达到灯头3外径与主体102外径基本相等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灯头3的厚度,强化后的端部101与主体102外径的差值范围可以为1mm~10mm;或者更优选的,强化后的端部101与主体102外径的差值范围可以放宽至2mm~7mm。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灯管1的端部101与主体102之间平滑过渡,形成一个过渡部103,过渡部103呈弧面,即过渡部103沿轴向的剖面呈弧线状。过渡部103的长度为1mm~4mm,如果小于1mm,则过渡部的强度不够;如果大于4mm,则会减小主体102的长度,减小发光面,同时需要灯头3的长度相应增加以与主体102配合,造成灯头3的材料增加。在其他实施例中,则过渡部103也可以不为弧形。以T8的标准灯管为例,强化后的端部101的外径范围为20.9mm~23mm,如果小于20.9mm,则端部101的内径过小,导致电源部件无法插入灯管1中。主体102的外径范围为25mm~28mm,如果小于25mm,则以现有的工艺条件,不方便对其两端作强化部处理,如果大于28mm,将不符合行业标准。继续参照图2,灯板2上设有若干光源202,灯头3内设有电源5,光源202与电源5之间通过灯板2电气连通。其中,电源5可以为单个体(即所有电源组件都集成在一个部件中),并设于灯管1一端的灯头3中;或者电源5也可以分为两部分,称为双个体(即所有电源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部件中),并将两部分分别设于灯管两端的灯头3中。如果灯管1仅有一端作强化部处理时,电源优先选择为单个体,并设于强化后的端部101所对应的灯头3中。不管是单个体还是双个体,电源的形成方式都可以有多重选择,例如,电源可以为一种灌封成型后的模块,具体地,使用一种高导热的硅胶(导热系数≥0.7w/m·k),通过模具对电源组件进行灌封成型,得到电源,这种方式得到的电源具有高绝缘、高散热、外形更规则的优点,且能够方便地与其他结构件配合。或者,电源也可以为不作灌封胶成型,直接将裸露的电源组件置入灯头内部,或者将裸露的电源组件用传统热缩管包住后,再置入灯头3内部。一般来说,参照图2并结合图4-6,电源5的一端具有公插501,另一端具有金属插针502,灯板2的端部设有母插201,灯头3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空心导电针301。电源5的公插501插设于灯板2的母插201内,金属插针502插设于灯头3的空心导电针301内。此时公插501和母插201相当于转接头,用于将电源5和灯板2电连接。当金属插针502插入空心导电针301内后,经过外部冲压工具冲击空心导电针301,使得空心导电针301发生轻微的变形,从而固定住电源5上的金属插针502,并实现电气连接。通电时,电流依次通过空心导电针301、金属插针502、公插501以及母插201到达灯板2,并通过灯板2到达光源20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采用公插501、母插201的连接方式,而可以用传统导线打线方式取代,即采用一根传统的金属导线,将金属导线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另一端与灯板2电连接,但导线打线连接的方式有可能在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断裂的问题,质量上稍差。为了方便灯头3与灯管1的连接固定,本实施例针对灯头3做了改进。参照图4-5并结合图7-9,灯头3套设于灯管1外时,灯头3套设于端部101外,并延伸至过渡部103,与过渡部103部分重叠。灯头3除了空心导电针301之外,还包括绝缘管302,以及固设于绝缘管302外周面上的导热部303,其中空心导电针301设于绝缘管302上。导热部303的一端伸出绝缘管302面向灯管的一端,导热部303的伸出部分(伸出绝缘管的部分)和灯管1之间通过热熔胶6粘接。本实施例中,灯头3通过导热部303延伸至过渡部103,绝缘管302面向灯管1的一端未延伸至过渡部103,即绝缘管302面向灯管的一端与过渡部103之间具有间隔。热熔胶6(包含一种俗称为焊泥粉的材料)成份主要为:酚醛树脂2127#、虫胶、松香、方解石粉、氧化锌、乙醇等。热熔胶6能够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大幅膨胀,加上本身材料的黏性,从而可以使灯头3与灯管1紧密接触,便于LED日光灯实现自动化生产。另外,由于热熔胶6为热固性胶,不会由于电源组件等发热元器件发热形成高温环境而导致可靠性下降,可以防止LED日光灯使用过程中灯管1与灯头3的粘接性能降低,提高长期可靠性。具体地,热熔胶6填充于导热部303伸出部分的内表面和灯管1的外周面之间(图中虚线B所示位置)。热熔胶6涂覆厚度可以为0.2mm~0.5mm,固化后,热熔胶6会膨胀,从而与灯管1接触并将灯头3固定于灯管1。并由于端部101和主体102两者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可以避免热熔胶溢出到灯管的主体102部分上,免去后续的人工擦拭过程,提高LED日光灯的产量。加工时,通过外部加热设备将热量传导至导热部303,然后再传导至热熔胶6、使热熔胶6膨胀固化,从而将灯头3固定粘接在灯管1上。本实施例中,绝缘管302包括沿轴向相接的第一管302a和第二管302b,第二管302b的外径小于第一管302a的外径,两个管的外径差值范围为0.15mm~0.3mm。导热部303设于第二管302b的外周面上,导热部303的外表面与第一管302a的外周面平齐,使得灯头3的外表面平整光滑,保证整个LED日光灯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受力均匀。其中,导热部303沿灯头轴向方向的长度与绝缘管302的轴向长度比为1:2.5~1:5,即导热部长度:绝缘管长度为1:2.5~1:5。为了确保粘接的牢固性,本实施例设置第二管302b至少部分套设于灯管1外,热熔胶6有部分填充于相互重叠(图中虚线A所示位置)的第二管302b和灯管1之间,两者之间也通过热熔胶6粘接。制造时,当在导热部303和端部101之间涂覆热熔胶6时,可以适当增加热熔胶的量,使得在后续加热的过程中,热熔胶能够由于膨胀而流动至第二管302b和端部101之间,进而将两者粘合连接。其中,灯管1的端部101插设于灯头3后,灯管1的端部101插入灯头3部分的轴向长度占导热部303轴向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保证空心导电针301与导热部303具有足够的爬电距离,通电时两者不易短接使人触电而引发危险;另一方面,由于绝缘管302的绝缘作用,使得空心导电针301与导热部303之间的爬电距离加大,更容易通过高电压时使人触电而引发危险的测试。进一步地,对于第二管302b内表面的热熔胶6来说,第二管302b隔在热熔胶6与导热部303之间,因此热量从导热部303传导至热熔胶6的效果会打折扣。因此,参照图5,本实施例在第二管302b面向灯管1的一端(即远离第一管302a的一端)设置多个缺口302c,增加导热部303与热熔胶6的接触面积,以利于热量快速从导热部303传导至热熔胶6上,加速热熔胶6的固化。同时,当用户触及导热部303时,由于导热部303和灯管1之间热熔胶6的绝缘作用,不会因为灯管1有破损而触电。其中,导热部303可以为各种容易传导热量的材料,本实施例中为金属片,并兼具美观的考虑,例如铝合金。导热部303呈管状(或称环状),套设在第二管302b外。绝缘管302可以为各种绝缘材料,但以不容易导热为佳,避免热量传导至灯头3内部的电源组件上、影响电源组件的性能,本实施例中的绝缘管302为塑料管。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部303还可以由多个沿第二管302b周向间隔或者不间隔排列的金属片组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灯头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形式,例如:参照图8-9所示,灯头3除包括绝缘管302外,还包括导磁金属件9,不包含导热部。导磁金属件9固设在绝缘管302的内周面上,且与灯管1沿径向具有重叠部分。热熔胶6涂覆于导磁金属件9的内表面上(导磁金属件9面向灯管1的表面),并与灯管1的外周面粘接。其中,为了增加粘接面积、提高粘接稳定性,热熔胶6覆盖导磁金属件9的整个内表面。制造时,将绝缘管302插设于一感应线圈11中,使得感应线圈11与导磁金属件9沿绝缘管302的径向相对。加工时,将感应线圈11通电,感应线圈11通电后形成电磁场,并电磁场碰到导磁金属件9后转换为电流,使得导磁金属件9发热,即运用电磁感应技术使得导磁金属件9发热,并热量传导至热熔胶6,使得热熔胶6固化,以实现将灯头3固定于灯管1的目的。感应线圈11尽量与绝缘管302同轴,使得能量传递较为均匀。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11与绝缘管302中轴线之间的偏差不超过0.05mm。当粘接完成后,将灯管1抽离感应线圈11。其中,为了较好地支撑导磁金属件9,绝缘管302的内周面用于支撑导磁金属件9的部位302d的内径要大于其余部分302e的内径,并形成一个台阶,导磁金属件9的轴向一端顶靠在台阶上,并且使得设置导磁金属件9后,整个灯头的内表面平齐。另外,导磁金属件9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呈周向排列的片状或管状等,此处设置导磁金属件9呈与绝缘管302同轴的管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灯头还可以作成全金属的,此时需要在空心导电针的下部增设一绝缘体,以耐高压。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金属件具有至少一空孔结构,空孔结构的形状为圆形,但不限于圆形,可以例如为椭圆形、方形、星形等,只要能够减少导磁金属件和绝缘管的内周面的接触面积,但又能达到热固化即热熔胶的功能。空孔结构的排列可以呈周向等距离间隔排列或是不等距离间隔排列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金属件具有一压痕结构,本实施例中压痕结构由导磁金属件内表面向外表面浮凸,但也可以为外表面向内表面浮凸,只要能够使导磁金属件的外表面和绝缘管的内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但又能达到热固化即热熔胶的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金属件为一非圆形环,例如但不限于椭圆形环,当灯管和灯头为圆形时,椭圆形环的短轴略大于灯管端部外径。只要能够使导磁金属件的外表面和绝缘管的内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但又能达到热固化即热熔胶的功能。当灯管和灯头为圆形时,非圆形环可以使导磁金属件和绝缘管的内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但又能达到热固化即热熔胶的功能。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管的内周面上具有一支撑部及一凸部,所述凸部厚度小于所述支撑部厚度。所述支撑部上缘形成一个台阶,导磁金属件顶靠在其上缘,至少一部分凸部位于导磁金属件和绝缘管的内周面之间,凸部的排列可以呈周向等距离间隔排列或是不等距离间隔排列,只能等能够使导磁金属件的外表面和绝缘管的内周面的接触面积减少,但又能达到热固化即热熔胶的功能。继续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LED日光灯还包括粘接剂4、灯板绝缘胶7和光源胶8。灯板2通过粘接剂4粘贴于灯管1的内周面上。图中所示,粘接剂4可以为硅胶,其形式不限,可以是图中所示的几段,或者呈长条状的一段。灯板绝缘胶7涂于灯板2面向光源202的表面上,使得灯板2不外露,从而起到将灯板2与外界隔离的绝缘作用。涂胶时预留出与光源202对应的通孔701,光源202设于通孔701中。灯板绝缘胶7的组成成分包括乙烯基聚硅氧烷、氢基聚硅氧烷和氧化铝。灯板绝缘胶7的厚度范围为100μm~140μm(微米)。如果小于100μm,则起不到足够的绝缘作用,如果大于140μm,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光源胶8涂于光源202的表面。光源胶8的颜色为为透明色,以保证透光率。涂覆至光源202表面后,光源胶8的形状可以为颗粒状、条状或片状。其中,光源胶8的参数有折射率、厚度等。光源胶8的折射率允许的范围为1.22~1.6,如果光源胶8的折射率为光源202壳体折射率的开根号,或者光源胶8的折射率为光源202壳体折射率的开根号的正负15%,则透光率较好。这里的光源壳体是指容纳LED晶粒(或芯片)的壳体。本实施例中光源胶8的折射率范围为1.225~1.253。光源胶8允许的厚度范围为1.1mm~1.3mm,如果小于1.1mm,将会盖不住光源202,效果不佳,如果大于1.3mm,则会降低透光率,同时还会增加材料成本。装配时,先将光源胶8涂于光源202的表面;然后将灯板绝缘胶7涂于灯板2上的一侧表面上;再把光源202固定于灯板2上;接着将灯板2与光源202相背的一侧表面通过粘接剂4粘贴固定于灯管1的内周面;最后再将灯头3固定于灯管1的端部,同时将光源202与电源5电连接。或者是如图10利用柔性基板爬过过渡部103和电源焊接(即穿过过渡部103与电源5焊接),或者采取传统导线打线的方式让灯板2与电源5电性相连,最后灯头3通过图7(用图4-5的结构)或图8(用图9的结构)的方式接在强化部处的过渡部103,形成一个完整的LED日光灯。本实施例中,灯板2通过粘接剂4固定在灯管1的内周面,使得光源202贴设在灯管1的内周面上,这样可以增大整支LED日光灯的发光角度,扩大可视角,这样设置一般可以使得可视角可以超过330度。通过在灯板2涂灯板绝缘胶7,在光源202上涂绝缘的光源胶8,实现对整个灯板2的绝缘处理,这样,即使灯管1破裂,也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地,灯板2可以是柔性基板、条状铝基板或者FR4板中的任意一种。由于本实施例的灯管1为玻璃灯管,如果灯板2采用刚性的条状铝基板或者FR4板,那么当灯管破裂,例如断成两截后,整个灯管仍旧能够保持为直管的状态,这时用户有可能会认为LED日光灯还可以使用、并去自行安装,容易导致触电事故。因此本实施例的灯板采用柔性基板,这样当灯管破裂后,由于柔性基板为柔性状态,无法支撑破裂的灯管继续保持为直管状态,以告知用户LED日光灯已经不能使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因此,当采用柔性基板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玻璃管破碎而造成的触点问题。以下实施例即以柔性基板作为本发明灯板2来做说明。其中,柔性基板与电源5的输出端之间可以通过导线打线连接,或者透过公插501、母插201连接,或者,通过焊接连接。与前述灯板2的固定方式一致,柔性基板的一侧表面通过粘接剂4粘接固定于灯管1的内周面,而柔性基板的两端可以选择固定或者不固定在灯管1的内周面上。如果柔性基板的两端不固定在灯管1的内周面上,如果采用导线连接,在后续搬动过程中,由于两端自由,在后续的搬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因而有可能使得导线发生断裂。因此柔性基板与电源的连接方式优先选择为焊接,具体地,参照图10,可以直接将柔性基板爬过强化部结构的过渡部103后焊接于电源5的输出端上,免去导线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此时柔性基板不需要设置母插201,电源5的输出端也不需要设置公插501,具体作法可以是将电源5的输出端留出焊盘a,并在焊盘a上留锡、以使得焊盘上的锡的厚度增加,方便焊接,相应的,在柔性基板的端部上也留出焊盘b,并将电源输出端的焊盘a与柔性基板的焊盘b焊接在一起。柔性基板的焊盘b具有两个不连接的焊垫,分别和光源202正负极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能达到兼容性及后续使用上的扩充性,焊盘b的数量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焊垫,例如3个、4个或是4个以上,当焊垫为3个时,第3个焊垫可以用作接地使用,当焊垫为4个时,第4个焊垫可以用来作讯号输入端。相应的,焊盘a亦留有和焊盘b数量相同的焊垫。当焊垫为3个以上时,焊垫间的排列可以为一列并排或是排成两列,依实际使用时的容置面积大小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只要彼此不电连接造成短路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是将部份电路制作在柔性基板上,焊盘b可以只具有单独一个焊垫,焊垫数量愈少,在工艺上愈节省流程;焊垫数量愈多,柔性基板和电源输出端的电连接固定愈增强。在其他实施例中,焊盘b焊垫的内部可以具有穿孔,焊盘a与柔性基板的焊盘b焊接在一起时,焊接用的锡可以穿过所述的穿孔,当锡穿出穿孔时,会堆积在穿孔周围,当冷却后,会形成具有大于穿孔直径的焊球,这个焊球结构会起到像是钉子的功能,除了透过焊盘a和焊盘b之间的锡固定外,更可以因为焊球的作用形成结构性的电连接固定增强。在其他实施例中,焊垫的穿孔是在边缘,也就是焊垫具有一缺口,焊接用的锡透过所述的缺口把焊盘a和焊盘b电连接固定,锡会堆积在穿孔周围,当冷却后,会形成具有大于穿孔直径的焊球,这个焊球结构会形成结构性的电连接固定增强,本实施例中,因为缺口的设计,焊接用的锡起到像是ㄇ形钉子的功能。焊垫的穿孔不论是先形成好,或是在焊接的过程中直接用压焊头打穿,都可以达到本实施例所述的结构。所述的压焊头其与焊锡接触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是具有凹部和凸部的表面,凸部可以为长条状或是网格状,所述的凸部不完全将穿孔覆盖,确保焊锡能从穿孔穿出,当焊锡穿出穿孔堆积在穿孔周围时,凹部能提供焊球的容置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基板具有一定位孔,在焊接时可以透过定位孔将焊盘a和焊盘b的焊垫精准的定位。上述实施例中,柔性基板大部分固定在灯管1的内周面上,只有在两端是不固定在灯管1的内周面上,不固定在灯管1内周面上的柔性基板形成一自由部,在装配时,自由部和电源焊接的一端会带动自由部向灯管内部收缩,柔性基板的自由部会因收缩而变形,使用上述的具有穿孔焊垫的柔性基板,柔性基板具有光源的一侧和电源焊接的焊盘a是朝向同一侧的,当柔性基板的自由部因收缩而变形时,柔性基板和电源焊接的一端对电源是有一个侧向的拉力,相较于柔性基板具有光源的一侧和电源焊接的焊盘a是朝向不同一侧的焊接法,柔性基板和电源焊接的一端对电源还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使用上述的具有穿孔焊垫的柔性基板,形成结构性的电连接固定增强具有更佳的效果。如果柔性基板的两端固定在灯管1的内周面上,则优先考虑在柔性基板上设置母插201,然后将电源5的公插501插入母插201实现电气连接。其中,柔性基板包括至少一导电层,光源设于导电层上,通过导电层与电源电气连通。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中,柔性基板包含叠置的导电层2a和介电层2b,导电层2a在与介电层2b相背的表面用于设置光源202,介电层2b在与导电层2a相背的表面则通过粘接剂4粘接于灯管1的内周面上。其中,导电层2a可以是金属层,或者布有导线(例如铜线)的电源层。柔性基板也可以为叠置的三层结构,三层结构包括两层导电层,以及位于两层导电层之间的介电层,此时只需要将其中一层导电层用于设置光源,另一层导电层固定于灯管的内周面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防漏电措施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可以省去介电层的设置,直接将导电层粘接于灯管的内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层和介电层之外可以包覆一电路保护层,所述之电路保护层可以是一种油墨材料,具有阻焊和增加反射的功能。不论是一层导电层、二层结构、三层结构都可以搭配电路保护层。电路保护层也可以在柔性基板的一侧设置,例如仅在具有光源202之一侧设置电路保护层。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基板紧贴于灯管管壁为较佳的配置,且柔性基板的层数越少,则散热效果越好,并且材料成本越低。进一步地,灯管1内周面或外周面上覆盖有粘接膜(未图示),用于在灯管1破裂后对灯管1的外部和内部进行隔离。本实施例将粘接膜涂在灯管1的内周面上。粘接膜的组成成分包括端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二甲苯和碳酸钙。其中端乙烯基硅油的化学式为:(C2H8OSi)n·C2H3,含氢硅油的化学式为:C3H9OSi·(CH4OSi)n·C3H9Si。其生成产物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有机硅弹性体),化学式为:其中二甲苯为辅助性材料,当粘接膜涂覆在灯管内周面并固化后,二甲苯会挥发掉,其作用主要是调节粘度,进而来调节粘接膜的厚度。本实施例中,粘接膜的厚度范围为100μm~140μm。如果粘接膜厚度小于100μm则防爆性能不够,玻璃破碎时,整根灯管会裂开,大于140μm则会降低透光率,且增加材料成本。如果防爆性能和透光率要求较宽松,则粘接膜的厚度范围也可以放宽至10μm~800μm。本实施例中,由于灯管内部涂有粘接膜,在玻璃灯管破碎后,粘接膜会将碎片粘连一起,并且不会形成贯通灯管内部和外部的通孔,从而防止用户接触到灯管内部的带电体,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同时采用上述配比的粘接膜还具有扩散光、透光的作用,提高整支LED日光灯的发光均匀度和透光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灯板为柔性基板,因此也可以不设置粘接膜。为了进一步提高LED日光灯的光效,本实施例还从两个方面对LED日光灯做了改进,分别针对灯管和光源。(一)对灯管作的改进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灯管1内除了紧贴于灯管1的灯板2(或柔性基板)还包括扩散层13,光源202产生的光线通过扩散层13后穿出灯管1。扩散层13对光源202发出的光起到扩散的作用,因此,只要能使得光线透过扩散层13后再穿出灯管1,扩散层13的布置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扩散层13可以涂覆或覆盖于灯管1的内周面上,或者涂覆或覆盖于光源202表面上的扩散涂层(图中未示出),或者作为一个外罩而罩(或遮盖)在光源202外的扩散膜片。如图12,扩散层13为扩散膜片,且罩在光源202外,且与光源202不接触。扩散膜片的一般用语是光学扩散片或光学扩散板,通常用PS聚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搭配扩散粒子,所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当光线透过该复合材料时能够发生漫射,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最终使得从灯管的亮度均匀分布。当扩散层13为扩散涂层时,其成分可以包括碳酸钙、磷酸锶中的至少一种。当利用碳酸钙或磷酸锶或这两者混合搭配适当的溶液所形成的扩散涂层,将具有绝佳的扩散和透光(有机会达到90%以上)的效果。另外,透过具有创造力的劳动也发现,结合强化部玻璃的灯头有时候会有质量问题,有些许比例会容易脱落,而只要将该扩散涂层也涂到灯管的端部101的外表面上,扩散涂层和热熔胶6间会增加灯头和灯管间的摩擦力,灯头3透过扩散涂层和热熔胶6间的摩擦力,灯头3脱落的问题便能大幅度的解决。本实施例中,在调配时,扩散涂层的组成成分包括碳酸钙磷酸锶(例如CMS-5000,白色粉末)、增稠剂(例如增稠剂DV-961,乳白色液体),以及陶瓷活性炭(例如陶瓷活性炭SW-C,无色液体)。其中,增稠剂DV-961的化学名为胶态二氧化硅变性丙烯树脂,其组分包括丙烯酸树脂、硅胶和纯水;陶瓷活性炭SW-C的组分包括丁二酸酯磺酸钠盐、异丙醇和纯水,其中丁二酸酯磺酸钠盐的化学式为:具体地,扩散涂层以碳酸钙磷酸锶为主材料,搭配增稠剂,陶瓷活性炭以及去离子水,混合后涂覆于玻璃灯管的内周面上,涂覆的平均厚度落在20~30μm之间,最后去离子水将挥发掉,只剩下碳酸钙、增稠剂与陶瓷活性炭三种物质。采用这种材料形成的扩散层13,可以具有约90%的透光率。另外,这种扩散层13在除了具有扩散光的效果之外,还能起到电隔离的作用,从而使得当玻璃灯管破裂时,降低用户触电的风险;同时,这种扩散层13可以使得光源202在发光时,让光产生漫射,往四面八方射出,从而能够照到光源202的后方,即靠近柔性基板的一侧,避免在灯管1中形成暗区,提升空间的照明舒适感。在其他实施例中,扩散涂层也可以磷酸锶(或者碳酸钙和磷酸锶的混合物)为主材料,搭配增稠剂,陶瓷活性炭以及去离子水,混合后涂覆于玻璃灯管的内周面上,涂覆厚度与本实施例相同。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12,灯管1的内周面上还设有反射膜12,反射膜12设于光源202周围,且沿周向占用灯管1的部分内周面。如图12所示,反射膜12在光源202两侧沿灯管周向延伸。反射膜12的设置具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当从侧面(图中X方向)看灯管1时,由于有反射膜12阻挡,不会直接看到光源202,从而减少颗粒感造成的视觉上的不适;另一方面,光源202发出的光经过反射膜12的反射作用,可以控制灯管的发散角,使得光线更多地朝向未涂有反射膜的方向照射,使得LED日光灯以更低的功率获得相同的照射效果,提高节能性。具体地,反射膜12贴设于灯管1的内周面上,并在反射膜12上开设与光源202对应的开孔12a,开孔12a的尺寸应当与光源202一致或者略大于光源202,用于容纳光源202。装配时,现将带有光源202的灯板2(或柔性基板)设置于灯管1的内周面上,再将反射膜12贴设在灯管内周面,其中反射膜12的开孔12a与光源202一一对应,以将光源202暴露在反射膜12之外。本实施例中,反射膜12的反射率至少要大于85%,反射效果较好,一般在90%以上时,最好能达到95%以上,以获得更为理想的反射效果。反射膜12沿灯管1周向延伸的长度占据整个灯管1圆周的30%~50%,也就是说,沿灯管1的周向方向,反射膜12的周向长度与灯管1内周面的周长之间的比例范围为0.3~0.5。特予说明的是,本发明仅以光源202设置在反射膜12沿周向的中部位置为例,如图12所示。反射膜的材料可以是PET,厚度在140μm~350μm之间,一般在150μm~220μm之间,效果更佳。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射膜1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来设置,例如,沿灯管1的周向方向,反射膜12可以设于光源202的一侧或两侧,其占据灯管1圆周的比例与本实施例相同。或者,如图13,反射膜12可以不开设开孔,装配时直接将反射膜12贴设在灯管1的内周面上,然后再将带有光源202的灯板2固定在反射膜1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反射膜12,不设置扩散层13,如图14。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基板的宽度可以加宽,加宽的部位,可以起到如果反射膜功能的效果。如前面实施例所述,柔性基板外可包覆一电路保护层,电路保护层可以是一种油墨材料,具有增加反射的功能,加宽的柔性基板以光源为起点向周向延伸,光源的光线会藉由加宽的部位使光线更加集中。在前述的图12-14的实施例中,玻璃管的内周面上,可全部都涂上扩散涂层,或者是部分涂上扩散涂层(有反射膜之处不涂),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扩散涂层最好都要涂到灯管1的端部的外表面上,以使得灯头3与灯管1之间的黏接更牢固。(二)对光源作的改进参照图15,光源202可以进一步改良为包括具有凹槽202a的支架202b,以及设于凹槽202a中的LED晶粒18。凹槽202a内填充有荧光粉,荧光粉覆盖LED晶粒18,以起到光色转换的作用。一根灯管1中,光源202具有多个,多个光源202排布成一列或多列,每列光源202沿灯管1的轴向(Y方向)排布。每个支架202b中的凹槽202a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至少一个光源202的支架202b具有沿灯管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侧壁15,以及沿灯管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二侧壁16,第一侧壁15低于第二侧壁16。或者,至少一个光源202的支架202b具有沿灯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16,以及沿灯管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5,第一侧壁15低于第二侧壁16。此处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指的是用以围成凹槽202a的侧壁。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架202b具有一个凹槽202a,对应的,每个支架202b具有两个第一侧壁15、两个第二侧壁16。其中,两个第一侧壁15沿灯管1长度方向(Y方向)排布,两个第二侧壁16沿灯管1宽度方向(X方向)排布。第一侧壁15沿灯管1的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第二侧壁16沿灯管1的长度方向(Y方向)延伸,由第一侧壁15和第二侧壁16围成凹槽202a。在其他实施例中,一列光源中,允许其中有一个或多个光源的支架的侧壁采用其他的排布或延伸方式。当用户从灯管的侧面,例如沿X方向观察灯管时,第二侧壁16可以阻挡用户的视线直接看到光源202,以降低颗粒的不舒适感。其中,第一侧壁15“沿灯管1的宽度方向”延伸,只要满足延伸趋势与灯管1的宽度方向基本相同即可,不要求严格与灯管1的宽度方向平行,例如,第一侧壁15可以与灯管1的宽度方向有些许角度差,或者,第一侧壁15也可以为折线形、弧形、波浪形等各种形状;第二侧壁16“沿灯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只要满足延伸趋势与灯管1的长度方向基本相同即可,不要求严格与灯管1的长度方向平行,例如,第二侧壁16可以与灯管1的长度方向有些许角度差,或者,第二侧壁16也可以为折线形、弧形、波浪形等各种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5低于第二侧壁16,可以使得光线能够容易越过支架202b发散出去,透过疏密适中的间距设计,在Y方向可以不产生颗粒的不舒适感,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侧壁不低于第二侧壁,则每列光源202之间要排列地更紧密,才能降低颗粒感,提高效能。其中,第一侧壁15的内表面15a为坡面,相对于将内表面15a设置为垂直于底壁的形式来说,坡面的设置使得光线更容易穿过坡面发散出去。坡面可以包括平面或弧面,本实施例中采用平面,且该平面的坡度约在30度~60度之间。也就是说,平面与凹槽202a的底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度~150度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平面的坡度还可以约在15度~75度之间,也就是说,平面与凹槽202a的底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5度~165度之间。或者,坡面可以是平面和弧面的结合体。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光源202为多列,且沿灯管1的轴向方向(Y方向)排布,仅要最外侧二列光源202(即邻近灯管管壁的两列光源202)的支架202b具有沿灯管1长度方向(Y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一侧壁15以及沿灯管1宽度方向(X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二侧壁16,也就是说,最外侧二列光源202的支架202b具有沿灯管1的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5,以及沿灯管1的长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16即可,于此二列光源202之间的其他列光源202的支架202b排列方向则不限定,例如,中间列(第三列)光源202的支架202b,每个支架202b可具有沿灯管1长度方向(Y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一侧壁15以及沿灯管1宽度方向(X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二侧壁16、或每个支架202b可具有沿灯管1宽度方向(X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一侧壁15以及沿灯管1长度方向(Y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二侧壁16、或交错排列等等,只要当用户从灯管的侧面,例如沿X方向观察灯管时,最外侧二列光源202中支架202b的第二侧壁16可以阻挡用户的视线直接看到光源202,即可降低颗粒的不舒适感。与本实施例相同的,对于最外侧的两列光源,允许其中有一个或多个光源的支架的侧壁采用其他的排布或延伸方式。由此可见,当多个光源202排布成沿灯管长度方向的一列时,多个光源202的支架202b中,沿灯管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有第二侧壁16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同侧的第二侧壁16形成类似于一面墙的结构,以阻挡用户的实现直接看到光源202。当多个光源202排布成沿灯管长度方向的多列时,多列光源202沿灯管的宽度方向分布,且针对位于沿灯管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两列光源,每列的多个光源202的支架202b中,沿灯管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有第二侧壁16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因为:用户沿宽度方向从侧面观察灯管时,只要最外侧的两列光源202中支架202b的第二侧壁16能够阻挡用户视线直接看到光源202,则就能够达到降低颗粒的不是舒适感的目的。而对于中间的一列或几列光源202,其侧壁的排布、延伸方式不作要求,可以与最外侧的两列光源202相同,也可以采用其他排布方式。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同一根LED日光灯而言,在“灯管具有强化部结构”、“灯板采用柔性基板”、“灯管内周面涂有粘接膜”、“灯管内周面涂有扩散层”、“光源外罩有扩散膜片”、“灯管内壁涂有反射层”、“灯头为包括导热部的灯头”、“灯头为包括导磁金属片的灯头”、“光源具有支架”等特征中,可以只包括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在灯管具有强化部结构中,所述灯管包括主体和分别位于所述主体两端的端部,所述端部各套设于一灯头,至少一个所述端部的外径小于所述主体的外径,且对应所述外径小于所述主体外径端部的灯头,其外径与所述主体的外径相等。在灯板采用柔性基板中,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之间通过导线打线连接或所述柔性基板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之间焊接。此外,所述柔性基板包括一介电层与至少一导电层的堆栈。在灯管内周面涂有扩散层中,所述扩散涂层的组成成分包括碳酸钙、磷酸锶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增稠剂和陶瓷活性炭。此外,所述扩散层亦可为扩散膜片且罩在光源外。在灯管内壁涂有反射层中,所述光源可设置于反射层上、设置于所述反射层开孔中、或在所述反射层之侧边。在灯头设计中,灯头包括绝缘管与导磁金属件;另,灯头包括结缘管与导热件。在光源设计中,所述光源包括具有凹槽的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凹槽中的LED晶粒;所述支架具有沿所述灯管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侧壁,以及沿所述灯管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低于所述第二侧壁。也就是说,可以将上述特征作任意的排列组合,并用于LED日光灯的改进。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