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光线指向的膜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5379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变光线指向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状本体;

所述层状本体的一面具有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出射平面且所述出射平面所在平面和所述层状本体的出光面所在平面斜交;

其中,所述层状本体的出光面是层状本体具有凸起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变光线指向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表面仅包括一个所述出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变光线指向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是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起且所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所述层状本体固定;

或所述凸起是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凸起且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边与所述层状本体固定。

4.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形成在所述基板一侧表面的发光层;

形成在所述发光层表面的封装及指向层;所述封装及指向层包括层状本体,所述层状本体的一面具有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出射平面且所述出射平面所在平面和所述层状本体的出光面所在平面斜交;

其中,所述层状本体用于进行封装,所述层状本体的出光面是层状本体具有凸起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表面仅包括一个所述出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是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凸起且所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所述层状本体固定;

或所述凸起是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凸起且所述直角梯形的直角边与所述层状本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且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具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点光源;每一个点光源之上具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所述凸起,或每一列点光源之上具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所述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且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具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点光源;相邻两个或相邻三个点光源之上具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所述凸起,或者,相邻两列或相邻三列点光源具有一个与之对应所述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是矩形,凸起在矩形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较长的边首尾相连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自矩形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较长的边一端到中间,对应的凸起依次用第1凸起,第2凸起,……,第m凸起表示;

第i凸起的出射平面所在平面和所述层状本体的出光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αi为:第i凸起最高处的高度hi为:hi=p×tanαi

其中,θi为从与所述层状本体的入光面垂直入射的光线经第i凸起折射的偏折角度,L为矩形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较长的边宽度的一半,R为预设的最佳观看距离,p为凸起的宽度,n是凸起材料的折射率,m是大于3的正整数,i是1,2,……,m中的任一值;

凸起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较长的两个边的中点连线为轴对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起的出射平面所在平面和所述层状本体的出光面所成的锐角朝向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较长的两个边的中点连线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层且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层具有阵列分布的多个点光源;每个点光源之上具有至少两个与之对应的所述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点光源之上的凸起是两个,两个所述凸起同向平行设置且首尾相连;或者,两个所述凸起背向平行设置且首尾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凸起的出射平面所在平面和所述层状本体的出光面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α为:

凸起最高处的高度h为:

其中,p为凸起的宽度,θ为从与所述层状本体的入光面垂直入射的光线经凸起折射的偏折角度,n是凸起材料的折射率。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