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0119阅读:1655来源:国知局
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



背景技术:

LED光源经几十年的技术改良,以其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性强和有利于环保等优点,成为了现代灯光照明的主流产品。由于LED发光体良好的聚光性能和高亮度,使得LED光源在重点照射领域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

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灯具功能也在不断地被完善。将微波感应功能运用到灯具中已成为较普通的技术。微波感应功能在感应区域内感应移动的物体,这样,利用微波感应技术可用于控制灯具的工作状态,即有人进入感应区域时,灯就被点亮;人离开感应区域时,灯就被熄灭。通过这种方式能实现自动控制灯具,使用更加方便且省电。但是,目前运用在灯具上的微波感应器都是露置在灯具壳体外,此种灯具存在以下缺陷:增大灯具的体积,微波感应器露置在壳体外在运输的过程中磕磕碰碰也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该LED灯的微波感应器内置在壳体内,减小LED灯的体积且在运输的过程中微波感应器不容易被磕碰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包括壳体、灯罩及微波感应器,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反光罩、光源及控制器,所述的反光罩位于所述的灯罩的内侧;所述的微波感应器设于所述的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的反光罩的内侧;所述的反光罩相对于微波感应器的位置处镂空;所述的灯罩相对于微波感应器的位置处设有透明窗口;所述的微波感应器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LED灯的微波感应器设于所述的壳体内,微波感应器内置在所述的壳体内,如此设计,可减小LED灯的体积,运输和包装都比较方便,使得LED灯的结构也较简单,较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所述的反光罩相对于微波感应器的位置处镂空,所述的灯罩相对于微波感应器的位置处设有透明窗口,这样不影响微波感应器收发信号,能使微波感应器正常工作。

作为改进,所述的微波感应器包括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所述的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均与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

作为改进,所述的接收模块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1和肖特基二极管D2;所述的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阳极与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的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阳极与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接地;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阳极与信号放大单元电连接,所述的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阳极还串联电容C2后接地;所述的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阴极串联电容C1后接地;所述的电容C1的正极和电容C2的正极之间通过导线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后,微波感应器接收模块采用肖特基进行混频,精度高。

作为改进,所述的发射模块包括三极管Q1,所述的三极管Q1的B极串联电容C3后与所述的信号放大单元电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E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的C极串联电阻R1和电阻R2后与电源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后,微波感应器采用射频发射高频管进行信号发射,频点集中。

作为改进,所述的微波感应器完全露置在所述的反光罩的镂空部分内。采用此种结构后,微波感应器收发信号的效果较好。

作为改进,所述的微波感应器设于所述的壳体的一侧内;所述的反光罩的边缘的一侧镂空;所述的灯罩的边缘与所述的壳体的边缘密封固定;所述的灯罩设有边框,所述的微波感应器和所述的反光罩的镂空部分隐藏在所述的边框内侧;所述的透明窗口设于所述的边框上。采用此种结构后,将微波感应器设于壳体的一侧,微波感应器位置设计较合理,边框可以用来隐藏微波感应器和反光罩镂空部分,使得LED灯的整体视觉效果较好。

作为改进,所述的灯罩的侧部涂有不透明涂层形成所述的边框。采用此种结构后,结构简单,实施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拿掉灯罩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反光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电路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微波感应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输出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所示:1、壳体,2、灯罩,2.1、透明窗口,2.2、边框,3、反光罩,3.1、镂空,4、光源,5、微波感应器,5.1、接收模块,5.2、发射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包括壳体、1灯罩2及微波感应器5,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反光罩3、光源4及控制器,所述的光源4为LED晶片光源。所述的反光罩3位于所述的灯罩2的内侧。所述的微波感应器5设于所述的壳体1内且位于所述的反光罩3的内侧。所述的反光罩3相对于所述的微波感应器5的位置处镂空3.1。所述的灯罩2相对于微波感应器5的位置处设有透明窗口2.1。所述的光源4和微波感应器5与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中,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为LED投光灯。

所述的微波感应器5完全露置在所述的反光罩3的镂空3.1部分内,即反光罩3不遮挡微波感应器5,使得微波感应器5收发信号较灵敏。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微波感应器5设于所述的壳体1的一侧内;所述的反光罩3的边缘的一侧镂空3.1;所述的灯罩2的边缘与所述的壳体1的边缘密封固定,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灯罩2的边缘与所述的壳体1的边缘通过胶水密封固定;所述的灯罩2设有边框2.2,所述的微波感应器5和所述的反光罩3的镂空3.1部分隐藏在所述的边框2.2内侧;所述的透明窗口2.1设于所述的边框2.2上。

所述的灯罩2的侧部涂有不透明涂层形成所述的边框2.2,不透明涂层避开微波感应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所述的透明窗口2.1,即灯罩2上微波感应器5相对应的位置处不涂不透明涂层。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LED投光灯的控制电路包括主控单元、信号放大单元及输出单元;所述的微波感应器5与所述的信号放大单元电连接,所述的信号放大单元与所述的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的主控单元与所述的输出单元电连接。所述的微波感应器5包括接收模块5.1和发射模块5.2,所述的接收模块5.1和所述的发射模块5.2均与所述的信号放大单元电连接。

所述的接收模块包括肖特基二极管D1和肖特基二极管D2;所述的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阳极与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的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阳极与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接地;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阳极与信号放大单元电连接,所述的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阳极还串联电容C2后接地;所述的肖特基二极管D1的阴极串联电容C1后接地;所述的电容C1的正极和电容C2的正极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的发射模块包括三极管Q1,所述的三极管Q1的B极串联电容C3后与所述的信号放大单元电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E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的C极串联电阻R1和电阻R2后与电源连接。

所述的输出单元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及三极管Q4;所述的三极管Q2的B极的串联电阻R3后与所述的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2的C极串联电阻R4后与三极管Q4的B极电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2的E极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4的E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4的C极串联电阻R5后与光源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3的B极串联电阻R7后与主控单元电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3的C极串联电阻R6后与光源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3的E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的发射模块应用普勒原因由高频三极管振荡产生一个小功率频率信号向四周辐射,当有移动物体的时候,信号被发射回来,经由接收模块接收,再经过二极管混频产生一个微弱的交流信号,此信号经过信号放大单元送入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控制LED点亮。主控单元每隔一定时间判断一次是否有移动物体进入感应区域,如有则执行点亮灯的指令。

本实用新型的带微波感应功能的LED灯的信号判断方法如下:

发射模块输出的微弱感应信号送到信号放大单元(信号放大单元为运放lm2904组成的交流二级放大电路),信号经放大之后送到主控单元的单片机的引脚上采集,单片机会每隔t时间段内采集一次电压(t为20ms,20ms采集一次可以滤除工频干扰和其他杂波),然后把采集到的电压相减进行累加(比如采集到10个数a0-a9;a0采集到000mV,a1采集到100mV,以此类推a9采集到900mV,将a0-a1作为第一次的数据,a1-a2作为第二次的数据……a8-a9作为第十次的数据,相邻的两个数据相减时首先会做比较,然后大的那个数据减去小的那个数据或者是两数相减之后取绝对值,再将这十次的数据进行相加),经过m(m为200ms)时间后判断累加的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值(预设的值为1500*0.00488,经过多次试验得出),如是就判定为人体移动,输出高电平点亮灯,反之,输出低电平灯不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