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香烛台,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新颖的新型香烛台。
背景技术: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一种以天然芳香原料作为载体,融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的香的文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香道已是越来越多人所追棒的养生之道。作为燃香的载体,现有的香烛台,结构简单,一般没有残灰或残渣分离功能,不利于清洁和维护,熏香或点蜡烛都比较麻烦,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香烛台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取放方便、空间布局合理、耐用的新型香烛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方案是:一种新型香烛台,包括仿古艺术台座;其特征是:所述仿古艺术台座上设有龙门架,龙门架两边竖立设置在仿古艺术台座左右两侧,龙门架上在仿古艺术台座上方设有横杆,横杆下方设置有悬挂在横杆上的香烛台组件;香烛台组件包括挂架,挂架的顶部设有挂耳,挂架的底部设有下托板,挂架的中部设有上托板;上托板上设有放置熏香或蜡烛的杯盘,下托板上设有接收熏香或蜡烛的残灰和残渣的接烟盘杯。香烛台组件挂在龙门架上,取放更方便,摆放更美观。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上托板中间设有杯孔,杯盘置于该杯孔中,杯盘底部设有香烟倒流孔。香烟倒流孔具有倒流香功能,有些香料点燃时产生的烟会含有烟油,这部分烟比空气重,在自重的作用下,烟由杯盘的底部的香烟倒流孔缓缓向下自流到底下的接烟盘杯,由此产生一种烟柱视觉效果和香烟缭绕的意境。除了适用礼神祭祖,还可以美化环境,养生祛病,适用于居家用香、办公室用香、茶楼用香和会所用香等场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下托板中间设有杯孔,接烟盘杯置于该杯孔中。接烟盘杯用于接收杯盘“流”下来的香烟,产生奇妙意境外,还可用来盛装漏下来的香灰或残烛等物。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前述香烛台组件通过一个挂吊钩悬挂在龙门架在横杆上;龙门架在横杆上部的位置设有上拱的顶部,上拱的顶部下方设有下弯的弧形条,弧形条两端分别固定在龙门架上拱的顶部的下方,形成一个可以供挂吊钩挂靠的空间;挂吊钩上端设有挂钩,挂钩大小与弧形条的宽度相匹配;挂吊钩下端设有与挂架的挂耳匹配的吊钩。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前述挂吊钩的体表为方条形结构,弧形条和挂耳中间设有与挂吊钩的体表相匹配的方槽。方槽使得香烛台组件悬挂更为稳固,不易摇晃掉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前述龙门架在横杆的顶部设有禅意象征外观形状的禅意装饰顶,龙门架两侧面设有镂空花纹板。方便新型香烛台挂起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前述新型香烛台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使用时,将熏香或蜡烛放置于杯盘中即可。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有以下优点:新型香烛台结构科学、紧凑、新颖,层次分明,结构美观,空间充分利用;使用方便,而且用不锈钢制作,经久耐用,使用时能产生特殊的香烟缭绕的意境,除了适用礼神祭祖,还可以美化环境,养生祛病,适用于居家用香、办公室用香、茶楼用香和会所用香等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香烛台的主视图。
图2为图1左视图。
图3为图1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仿古艺术台座, 2-龙门架, 3-横杆, 4-烛台组件, 5-挂吊钩,6-挂架, 7-挂耳,8-下托板, 9-上托板;11-杯盘,12-接烟盘杯,13-杯孔; 14-香烟倒流孔,15-弧形条,16-方槽,17-禅意装饰顶,18-镂空花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新型香烛台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新型香烛台包括仿古艺术台座1;仿古艺术台座1上设有龙门架2,龙门架2两边竖立设置在仿古艺术台座1左右两侧,龙门架2上在仿古艺术台座1上方设有横杆2,横杆2下方设置有悬挂在横杆2上的香烛台组件4;香烛台组件4包括挂架6,挂架6的顶部设有挂耳7,挂架6的底部设有下托板8,挂架6的中部设有上托板9;上托板9上设有放置熏香或蜡烛的杯盘11,下托板8上设有接收熏香或蜡烛的残灰和残渣的接烟盘杯12。上托板9中间设有杯孔13,杯盘11置于该杯孔13中,杯盘11底部设有香烟倒流孔14。下托板9中间设有杯孔13,接烟盘杯12置于该杯孔13中。香烛台组件4通过一个挂吊钩5悬挂在龙门架2在横杆2上;龙门架2在横杆2上部的位置设有上拱的顶部,上拱的顶部下方设有下弯的弧形条15,弧形条15两端分别固定在龙门架2上拱的顶部的下方,形成一个可以供挂吊钩5挂靠的空间;挂吊钩5上端设有挂钩,挂钩大小与弧形条15的宽度相匹配;挂吊钩5下端设有与挂架6的挂耳7匹配的吊钩。挂吊钩5的体表为方条形结构,弧形条15和挂耳7中间设有与挂吊钩5的体表相匹配的方槽16。龙门架2在横杆2的顶部设有禅意象征外观形状的禅意装饰顶17,龙门架2两侧面设有镂空花纹板18。
根据上述说明书及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形,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