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301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



背景技术:

景观照明是指既有照明功能,又兼有艺术装饰和美化环境功能的户外照明工程。景观照明通常涵盖范围广、门类多,需要整体规划性思考,同时兼顾其中关键节点,如小景、建筑等个体的重点照明,因此,照明手法多样,照明器的选择也复杂,对照明设计师的整体能力要求较高。

目前,景观照明多用到LED灯具,目前市场上LED户外标识照明灯具为节省成本,往往采用单个灯头设计,无法保证对标识和环境照明效果的均匀性。抗风能力薄弱,灯杆主体采用单根结构,如有强台风,容易造成弯曲、摇摆等危险因素。目前市场产品的不足之处:整灯主体结构为不可拆装设计,生产时极大影响效率,只能按部就班生产,并且运输成本相应增加。灯头功率固定不变,不管周边环境如何,始终维持全功率输出照明,能源极大浪费。需手动控制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个灯头,能有效降低风阻的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包括灯杆座、灯杆主体、多个灯头、灯头安装臂及安装于灯杆主体内的智控电源模块,所述的灯杆主体安装于灯杆座上,多个灯头安装于所述的灯头安装臂上,所述的灯杆主体支撑所述的灯头安装臂,所述的灯杆主体为双主杆平行结构,中间镂空,所述的灯头安装臂具有牛角式扁平带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的高度为4~5米,所述的灯杆主体距离所述的灯杆座2米处具有用于安装标识牌的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个灯头直线排列,与所述的标识牌平行,所述的标识牌的边框具有上下镂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灯头之间电路并联。

进一步地,所述的智控电源模块安装于所述的灯杆座内,所述的灯头具有防水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的灯头安装臂具有与所述的智控电源模块相连接的实现红外智能变光的感应探头。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及有益的技术效果:

灯杆主体采用双主杆平行设计,中间镂空,极大的减小了风阻,增加结构强度,抗风能力强,灯杆主体采用双主杆平行设计,中间镂空;双主杆增加结构强度的同时中间镂空也减小了风阻;标识牌边框采用上下镂、灯头安装臂为牛角扁平带尖结构,此设计有效降低了风阻,提高台风天气产品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智控电源模块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一种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1,包括灯杆座2、灯杆主体3、多个灯头5、灯头安装臂6及安装于灯杆主体3内的智控电源模块7,灯杆主体3安装于灯杆座2上,多个灯头5安装于灯头安装臂6上,灯杆主体3支撑灯头安装臂6,灯杆主体3为双主杆平行结构,中间镂空,灯头安装臂6具有牛角式扁平带尖结构。

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1的高度为4~5米,灯杆主体3距离灯杆座2两米处具有标识牌安装部。

多个灯头5直线排列,与标识牌71平行,标识牌71边框具有上下镂空结构。

灯头5之间电路并联。

智控电源模块7安装于灯杆座2内,灯头5具有防水接头。

灯头安装臂6具有与智控电源模块7相连接的实现红外智能变光的感应探头8。

请参阅图3,智控电源模块7包括智能感应变光系统100,智能感应变光系统100包括光照采集模块10、驱动电源20以及电路控制器件30,光照采集模块10及驱动电源20均与电路控制器件30相连接,驱动电源20与灯头5相连接,电路控制器件30包括:

接受信号模块301,用于接收光照采集模块10采集的光照信号;

比较电路模块302,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照信号与预设的参考值进行比较,获得对比结果;

第一触发电路模块303,根据对比结果,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给驱动电源20以实现第一照明模式。

较佳地,电路控制器件30还包括与比较电路模块302连接的第二触发电路模块60,智能感应变光系统100还包括与第二触发电路模块302相连接的红外感应模块50,当红外感应模块50接收到环境中具有移动信号时,第二触发电路模块60发送第二驱动信号给驱动电源模块20以启动其工作,以实现第二照明模式。

即:第一照明模式,具体是:

第一休眠模式,光照采集模块未启动时,驱动电源默认为休眠状态,仅有待机电源功耗,其他所有电路完全断开,零功耗;

第一半开模式:日落后光线不足时,光照采集模块启动,唤醒休眠状态的驱动电源;驱动电源由休眠状态唤醒后转为待机工作状态,红外感应模块无信号时电源半功率输出,LED灯具(灯头5)处于半亮状态,低碳照明;

所述的第二照明模式,具体是:

全开模式:当红外感应装置感应到有行人、车辆等移动物体进入探测区域内,灯具即转为全亮工作,为周边环境提供充足的灯光照明;

第二半开模式:单位时间内红外感应装置无探测信号时,LED灯具转为半亮工作;

第二休眠模式:日出后光线增强,光敏感应器无信号输出,LED灯具转为休眠状态,断开电路。

较佳地,灯头5具有与红外感应模块50相连接的旋转座以实现远光照明,具体为:旋转座连接能感知移动物体的速度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当感知移动物体距离高于距离预设值,而移动的速度及位移均低于移动预设值,旋转座带动LED灯具实现照明角度的调整,将照明方向移向移动物体以实现人性化的照明。

光照采集模块10为光敏感应器。

下面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通过红外感应和光线感应进行智能变光的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通过光线强弱的变化控制灯具开关装态,开灯后通过红外感应装置控制灯光亮度的变化;从而达到无人状态时灯具处于半亮状态,以节省能源,周围有人活动时灯具全亮照明。较佳地,整灯高度4.5米,距离地面两米位置提供两侧各1.7×1米标识牌安装位置,采用超薄设计,标识牌厚度仅为50mm,不影响灯光照明效果,同时灯具也为标识牌提供灯光照明。

灯光系统采用8个灯头,与标识牌呈直线平行排列,灯光照明效果及其均匀,同时也保证了标识牌照明的均匀性。

整灯驱动系统为一个电源驱动八个灯头,灯头之间电路并联;有别于常规一个灯头一个驱动电源设计,极大的节省了成本,其中一个灯头故障时并不影响其他灯头工作。

除灯头与感应装置外,驱动和电路系统为隐藏式设计,驱动电源安装于底部维修口,整套电路采用防水接头拔插式连接,维修任何部位时,可徒手拆装更换,无需工具。

本项目特点:

该产品采用组装式结构设计,零部件生产时可分别独立生产;预留组装结构,方便运输和灵活生产;安装时组装即可,极大的节省了运输成本和生产人工浪费。

灯具无需安装开关,内置光敏感应装置。由光敏感应器执行灯具开关功能,可实现日落而亮、日出而灭的工作状态,灵敏度由3~2000LUX可调节设置。

驱动电源可休眠功能,光敏感应器未启动时,驱动电源默认为休眠状态,仅有待机电源功耗,其他所有电路完全断开,零功耗。

可智能调节灯光亮度:日落后光线不足时,光敏感应器启动,唤醒休眠状态驱动电源;驱动电源由休眠状态唤醒后转为待机工作状态,红外感应装置无信号时电源半功率输出,LED灯具处于半亮状态,低碳照明;当红外感应装置感应到有行人、车辆等移动物体进入探测区域内,灯具即转为全亮工作,为周边环境提供充足的灯光照明。单位时间内红外感应装置无探测信号时灯具转为半亮工作;日出后光线增强,光敏感应器无信号输出,灯具转为休眠状态,断开电路。

该产品在一个工作日内可降低50%以上电能消耗,有效的降低了能源浪费;在需要照明时能即时提供全功率输出照明,保证周边环境照明效果。

抗风能力强,灯杆主体采用双主杆平行设计,中间镂空;双主杆增加结构强度的同时中间镂空也减小了风阻;标识牌边框采用上下镂、灯头安装臂为牛角扁平带尖结构,此设计有效降低了风阻,提高台风天气产品稳定性。

该产品电路系统为隐藏式安装,除了灯头与感应装之外其他部件都安装于灯杆主体内部,保护电路系统的稳定性;整套电路系统防水设计,即使灯杆主体损坏导致内部进水也不会影响灯具正常工作,不会产生漏电等危险因素。

维修便捷,整套电路系统采用防水接头连接,维修任何部位时,可徒手拆装更换无需工具,驱动电源与其他部分分别安装于灯杆主体或牛角臂,单独维护时不影响其他部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ED标识光控与感应照明灯,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及有益的技术效果:

灯杆主体采用双主杆平行设计,中间镂空,极大的减小了风阻,增加结构强度,抗风能力强,灯杆主体采用双主杆平行设计,中间镂空;双主杆增加结构强度的同时中间镂空也减小了风阻;标识牌边框采用上下镂、灯头安装臂为牛角扁平带尖结构,此设计有效降低了风阻,提高台风天气产品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