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571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激光诱导荧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因其高亮度、低损耗、响应时间快等优点在照明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按激光入射方式,把荧光片又分为反射式荧光和透射式荧光片,透射式荧光片有散热不足和较强激光透过直射的风险,在商用等领域存在隐患。反射式荧光片没有透射式的这些缺点,但是目前只使用由全反射棱镜和补偿棱镜组成的复合棱镜,由于棱镜接受光线的发散角度过大,导致边缘光线的利用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缩小发散角,有效提高荧光利用率的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包括聚光组件、全反射组件、第二凸透镜、补偿组件和反射式荧光片;

激光经过所述聚光组件后汇聚,然后进入所述全反射组件并发生全反射,接着进入所述第二凸透镜,并汇聚照射到所述反射式荧光片,激发所述反射式荧光片产生荧光,所述荧光经过所述第二凸透镜后进入所述全反射组件,然后进入所述补偿组件并从所述补偿组件出射,其中,所述荧光边缘光线在所述补偿组件的入射角小于全反射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光组件为第一凸透镜,所述全反射组件为全反射棱镜,所述补偿组件为补偿棱镜,所述第一凸透镜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全反射棱镜包括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所述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五面为平面,所述第三面和第四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全反射角,所述第二凸透镜包括第六面和第七面,所述补偿棱镜包括第八面和第九面,所述第八面和第九面为平面,所述第七面与所述反射式荧光片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八面之间设有第三间隙;

具体的,激光由所述第一面入射进入所述第一凸透镜,从所述第二面出射,接着从所述第三面进入所述全反射棱镜,并在所述第四面发生全反射,然后在所述第五面出射后,由所述第六面进入所述第二凸透镜,从所述第七面出射进入所述第二间隙,并汇聚照射到所述反射式荧光片上诱导所述反射式荧光片产生荧光,所述荧光经过所述第二间隙由所述第七面进入所述第二凸透镜,从所述第六面出射并由所述第五面进入所述全反射棱镜,接着从所述第四面出射并经过所述第三间隙从所述第八面进入所述补偿棱镜,最后从所述第九面出射;

其中,调节所述第二凸透镜的折射率,调节所述第二间隙的大小,调节所述第六面和第七面的弧度,使所述荧光边缘光线在所述第四面上的入射角小于全反射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六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有第十面,所述第十面为平面,所述激光由所述第十面进入所述第二凸透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十面与所述第五面平行且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六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十面,所述第十面为平面,所述激光由所述第十面进入所述第二凸透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十面与所述第五面平行且之间设有第一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面和所述第八面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面与所述第九面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面与所述反射式荧光片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面与第四面的夹角为35°至55°,所述第四面和第五面的夹角为1°至41°。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由于在所述全反射棱镜和所述反射式荧光片之间加入第二凸透镜,缩小了荧光的发散角,提高了荧光边缘光线的利用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激光诱导荧光的光线反射复合棱镜的示意图。

标记说明:10、第一凸透镜;11、第一面;12、第二面;20、全反射棱镜;21、第三面;22、第四面;23、第五面;30、第二凸透镜;31、第六面;32、第七面;33、第十面;40、反射式荧光片;41、第八面;42、第九面;50、反射式荧光片;60、第一间隙;70、第二间隙;80、第三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所述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包括:第一凸透镜10、全反射棱镜20、第二凸透镜30、补偿棱镜40和反射式荧光片50,优选的,所述全反射棱镜20和补偿棱镜40材料相同,材料折射率为1.45至2,所述第一凸透镜10的焦距为20mm至50mm,所述第一凸透镜10包括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所述全反射棱镜20上包括第三面21、第四面22和第五面23,所述第一面11为凸面,所述第二面12为平面,所述第三面21为平面,所述第二平面12固定于所述第三平面21,第三面21和第四面2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全反射角,优选的,所述第三面21与第四面22的夹角为35°至55°,所述第四面22和第五面23的夹角为1°至41°,所述第四面22和第五面23为平面,第二凸透镜30包括第六面31和第七面32,所述补偿棱镜40设有第八面41和第九面42,所述第八面41和第九面42为平面,所述第五面23与所述反射式荧光片50平行,所述第五面23与所述第九面42平行,所述第二凸透镜30与所述反射式荧光片50之间设有第二间隙70,所述第四面22与所述第八面41平行且之间设有第三间隙80,其中,所述第二凸透镜30缩小了荧光的发散角,提高了荧光边缘光线的利用率。

其中,调节所述第二凸透镜30的折射率,调节所述第二间隙50的大小,调节所述第六面31和第七面32的弧度,可以使所述荧光边缘光线在所述第四面22上的入射角小于全反射角。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面31上设有凸起,凸起设有第十面33,第十面33为平面,第十面33与第五面23平行且之间设有第一间隙60,所述激光经过第一间隙60由第十面33进入第二凸透镜30,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六面31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十面33,第十面33为平面,第十面33与第五面23平行且之间设有第一间隙60,所述激光经过第一间隙60由第十面33进入所述第二凸透镜30,其中,第十面33减小了所述激光在第二凸透镜30上的入射角,使激光汇聚在所述反射式荧光片50上的光斑更小,优选的,所述第一间隙60、第二间隙70和第三空隙80为空气隙,所述第一间隙60、第二间隙70和第三空隙80大于0.001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七面32为平面,所述第七面32与所述反射式荧光片50平行,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七面32可以为凹面或凸面。

具体的,激光由所述第一面11入射进入所述第一凸透镜10,从所述第二面12出射,接着从所述第三面21进入所述全反射棱镜20,并在所述第四面22发生全反射,然后在所述第五面23发生折射后进入所述第一间隙60,由所述第九面33进入所述第二凸透镜30,从所述第七面32出射进入所述第二间隙70,并汇聚照射到所述反射式荧光片50上诱导所述反射式荧光片50产生荧光,所述荧光经过所述第二间隙70由所述第七面32进入所述第二凸透镜30,从所述第六面31出射并由所述第五面23进入所述全反射棱镜20,接着从所述第四面22出射并经过所述第三间隙80从所述第八面41进入所述补偿棱镜40,最后从所述第九面42出射,其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凸透镜30的折射率,调节所述第二间隙70的大小,调节所述第六面31和第七面32的弧度,使所述荧光在所述第四面上的入射角小于全反射角。

首先确定所述全反射棱镜20与补偿棱镜30的折射率,然后计算与空气介质之间的全反射角,例如,若所述全反射棱镜20与补偿棱镜30的折射率n=1.517,所述第一间隙60、第二间隙70和第三空隙80为空气隙,则利用全反射公式得到全反射角为41.2°,假设所述荧光边缘光线在第五面23的入射角为23°,则根据折射定律得到所述荧光边缘光线在第五面23的出射角为15°,所述激光在第四面22全反射,则激光在第四面22的入射角大于等于全反射角41.2度,假如激光在第四面22的入射角恰好是41.2°,即第三面21和第四面22的夹角是41.2°,则第四面22和第五面23的夹角为41.2°-15°=26.2°。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利用激光诱导荧光的照明系统由于在所述全反射棱镜和所述反射式荧光片之间加入第二凸透镜,缩小了荧光的发散角,提高了荧光边缘光线的利用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