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合灯头和与之配合的灯具及电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249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合灯头和与之配合的灯具及电源转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专利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合灯头和与之配合的灯具及电源转接器。



背景技术:

灯头是灯具与输电线之间进行电能对接的转接和固定装置,常见的灯头包括螺口和挂口(又称插口)两种。挂口灯头,在灯头上设有卡槽,通过卡槽与灯具上端的卡爪相卡扣形成与灯具的电性连接关系。挂口灯头在现在灯具的应用中已经比较少,原因在于:在卡扣的过程中,如果提前没有关闭开关的话,灯具与灯头的突然电接触很容易出现火花,操作安全系数较低,也很容易烧坏灯具。

螺口灯头是通过在灯头内设置金属螺套,在底部设置金属凸,金属螺套与金属凸分别与输电线电性连接,灯具上设有与灯头内金属螺套和金属凸相对应的金属螺头和金属凸,通过旋合形成灯具与灯头的电性连接。螺口灯头因为其相对挂口灯头使用较为安全的缘故,在现在的灯具行业中得到很广泛的应用。然而,螺口灯头依然存在它自身的缺陷,主要在于:一、在灯头上旋合灯具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旋转很多圈,安装灯具较慢;二、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装饰越来越重视,顶灯、飞碟灯等较大的灯具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酒店、会所、办公室甚至家庭中,传统的螺口灯头连接牢固性逐渐无法满足使用需要。

鉴于以上原因,研究一种即能快捷地安装灯具又能使灯具与灯头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旋合灯头和与之配合的灯具及电源转接器。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旋合灯头,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有静触片,壳体的后面设有市电连接端,市电连接端与静触片对应电性连接,壳体的前面开设矩形孔;

所述壳体的形状与86底盒相适应,壳体可通过螺钉固定于86底盒中(使壳体的前面与墙壁基本平齐,从而保证室内装饰的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片包括火线静触片和零线静触片,所述市电连接端包括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市电连接端与静触片对应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片为弧形或条形。

进一步的,所述静触片包括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部分之间形成用电器的动触片插入间隙。

与旋合灯头相配合的灯具,灯具的电能输入端包括固定轴一和动触片一,动触片一垂直固定于固定轴一的侧面上,固定轴一固定于灯具的上方,动触片一通过固定轴一内部的导体与灯具内的发光元件电连接;固定轴一和动触片一可通过壳体的前面开设的矩形孔插入到旋合灯头中,绕固定轴一旋转可使动触片一对应接触到静触片,形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灯具上还设有旋转块一,旋转块一可绕固定轴一旋转地设于灯具上,旋转块一上设有容纳动触片一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块一,其上方与固定轴一的顶端可转动连接,其中部开设容纳固定轴一的空缺,其下部固定于转盘上,转盘可绕固定轴一的轴心转动地设于灯具上,所述转盘的圆周处设有凹缺;

灯具上设有按钮,按钮的下端连接导杆,导杆的下端铰接翘杆的一端,翘杆的中部铰接在灯具上,翘杆与灯具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翘杆的另一端弯曲呈勾状;使翘杆在扭力弹簧的弹性扭力的作用下,其呈勾状的一端能够自动插入到转盘的凹缺中锁定转盘;

所述凹缺在转盘上的设置位置,使转盘被锁定时,旋转块一与动触片一的夹角为90°。

与旋合灯头相配合的电源转接器包括外壳、固定轴二、动触片二和旋转块二;外壳上设有电源插孔,外壳内设有与电源插孔相对的插接片,固定轴二设于外壳下方,动触片二垂直固定于固定轴二的侧面上,动触片二通过固定轴二内部的导体与外壳内的插接片电性连接;旋转块二可旋转地设于固定轴二上,旋转块二上设有容纳动触片二的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灯头与灯具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承重能力更强,能够满足较大的灯具的快速安装固定;从灯具的连接到拆卸取下的整个过程,所有导电部分完全处于隐藏空间内,不会被人手接触,使用更加安全;导电接触性好,使灯具的电力供应更加稳定;

2、使用更加方便,灯具连接更加快捷,仅需插入后旋转1/4周就可以形成稳固可靠的连接,改变传统灯具与灯头的连接固定方式,为照明灯具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3、旋合灯头暗装于86底盒中,与天花板或墙面平齐,有效避免灯具接入后与天花板或墙面之间产生间隙,使室内灯具装饰更加紧凑美观,减少室内空间占用;

4、与旋合灯头相配合的电源转接器能够借用灯头的电路线为多种家用电器等提供电能,简约多能,别出心裁。

附图说明

图1是旋合灯头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静触片在壳体内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是静触片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静触片在壳体内的侧视结构布置图;

图5是本发明应用于筒灯旋转块旋转至与动触片垂直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应用于飞碟灯旋转块旋转至与动触片处于同一角度示意图;

图7是动触片一与固定轴一的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8是动触片一与静触片接触状态的平面结构图;

图9是锁定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10是电源转接器立体结构图;

主要构件符号说明:

1、壳体11、矩形孔

2、静触片3、市电连接端

4、灯具41、固定轴一

42、动触片一43、旋转块一

44、转盘441、凹缺

45、按钮46、导杆

47、翘杆48、扭力弹簧

5、电源转接器51、外壳

52、固定轴二53、动触片二

54、旋转块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旋合灯头和与之配合的灯具及电源转接器,如图1~4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设有静触片2,壳体1的后面设有市电连接端3,市电连接端3与静触片2对应电性连接,壳体1的前面开设矩形孔11。壳体1的形状与86底盒相适应,壳体1可通过螺钉固定于86底盒中,使壳体的前面与墙壁基本平齐,从而保证室内装饰的美观。

静触片2包括火线静触片和零线静触片,市电连接端3包括火线连接端和零线连接端,市电连接端与静触片2对应电性连接。静触片2为弧形或条形(如图2所示),包括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部分之间形成用电器的动触片插入间隙(如图3所示)。市电连接端3为螺钉固定式线柱插槽,在线柱插槽的末端设有挡块,可以有效避免插入的裸线伸出线柱插槽太长而造成的零线与火线的接触等安全隐患。

如图5~9所示,与旋合灯头相配合的灯具(可以是筒灯、飞碟灯等),灯具4的电能输入端包括固定轴一41和动触片一42,动触片一42垂直固定于固定轴一41的侧面上,固定轴一41固定于灯具4的上方,动触片一42通过固定轴一41内部的导体与灯具4内的发光元件电连接。固定轴一41和动触片一42可通过壳体1的前面开设的矩形孔11插入到旋合灯头中,绕固定轴一41旋转可使动触片一42对应接触到静触片2,形成电性连接。

灯具4上还设有旋转块一43,旋转块一43可绕固定轴一41旋转地设于灯具4上,旋转块一43上设有容纳动触片一42的凹槽(非通孔)。旋转块一43的上方与固定轴一41的顶端可转动连接,旋转块一43的中部开设容纳固定轴一41的空缺,其下部固定于转盘44上,转盘44可绕固定轴一41的轴心转动地设于灯具4上,转盘44的圆周处设有凹缺441,如图9所示。灯具4上设有按钮45,按钮45的下端连接导杆46,导杆46的下端铰接翘杆47的一端,翘杆47的中部铰接在灯具4上,翘杆47与灯具4的铰接处设有扭力弹簧48,翘杆47的另一端弯曲呈勾状。使翘杆47在扭力弹簧48的弹性扭力的作用下,其呈勾状的一端能够自动插入到转盘44的凹缺441中锁定转盘44。凹缺441在转盘44上的设置位置,使转盘44被锁定时,旋转块一43与动触片一42的夹角为90°。

本发明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

灯具4在不用的时候,将旋转块一43旋转至与动触片一42同一角度位置处,使动触片一42隐藏于旋转块一43上的凹槽中,避免动触片一42受到碰撞、损坏。灯具4安装使用十分快捷,将旋转块一43插入到灯头壳体的矩形孔11中,按设定方向将灯具旋转90°。旋转块一43(及与其固定的转盘44)在矩形孔11的夹持下,方位保持不变。动触片一42(及与其固定的固定轴一41)则随灯具4旋转90°,使动触片一42与旋转块一43处于垂直状态并接触静触片2(插入到静触片2的上下两部分构成的间隙中),构成动触片一42与静触片2的电性连接。此时,翘杆47在扭力弹簧48的弹性扭力的作用下,其呈勾状的一端自动插入到转盘44的凹缺441中,锁定转盘44和旋转块一43,使之不能再自由转动。从而通过动触片一42与静触片2以及旋转块一43与矩形孔11的接触卡合构成稳固的十字连接。仅需插入并旋转1/4圈就能形成良好的电性和物理连接,安装使用相对于传统的螺口和挂口灯头方便很多,连接也更加稳固可靠。

拆卸或更换时,按压按钮45,使翘杆47的勾状端翘起,从而脱离转盘44的凹缺441。然后,反向旋转灯具92°,使动触片一42与旋转块一43旋转至同一角度(与壳体1的矩形孔11同一角度位置),即可从灯头上(矩形孔11中)取下灯具。

本发明适用于筒灯、飞碟灯等灯具,特别是用于飞碟灯。由于旋合灯头安装于86底盒中,飞碟灯按以上方案连接固定到旋合灯头上后,能够使飞碟灯紧贴天花板或墙壁,避免飞碟灯与天花板或墙壁间存在间隙,使室内灯具装饰更加紧凑美观,减少室内空间占用。

利用以上灯具与旋合灯头的连接原理还可以设计出一种与该灯头相配合的电源转接器5,如图10所示。与旋合灯头相配合的电源转接器5包括外壳51、固定轴二52、动触片二53和旋转块二54。外壳51上设有电源插孔,外壳51内设有与电源插孔相对的插接片,固定轴二52设于外壳51下方,动触片二53垂直固定于固定轴二52的侧面上,动触片二53通过固定轴二52内部的导体与外壳51内的插接片电性连接。旋转块二54可旋转地设于固定轴二52上,旋转块二54上设有容纳动触片二53的凹槽。其中,电源插孔可以为与常用电器插头相配合的三孔或两孔插孔等,也可以是经过变压或整流的usb插孔,从而满足给家庭、办公常用电器供应电能,或为低功率电子产品、智能设备供电或充电。

本发明未详细阐述部分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