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小夜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058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小夜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尤其是一种带插座的小夜灯。



背景技术:

市场上很多小夜灯都只有照明的功能,由于小夜灯面积比较大,当我们把小夜灯插在电源插座上时会把插座的部分的位置占用,如果插其它冲电器的插头时插孔往往不够用。另外,夜间需要插电又由于一些原因,比如床上睡有婴儿,不能打开床头灯或天花板上灯的时候,插电比较麻烦,也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LED小夜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小夜灯,包括凸字形外壳,所述凸字形外壳的头部底面铰接设置插脚,所述头部底面设置供所述插脚折叠卡入的容置槽,所述凸字形外壳的中部上表面分别设置至少一组两孔插座、至少一组三孔插座以及至少一个USB插座,所述两孔插座、所述三孔插座以及所述USB插座并联设置且均与所述插脚连接,所述凸字形外壳的尾部上表面设置透光窗口,凸字形外壳尾部内设具有LED灯的PCB板以及与所述PCB板平行设置的导光板,所述PCB板与所述插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凸字形外壳的头部中设置光线感应开关,所述光线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LED灯的回路上。

优选的,所述光线感应开关上设有控制该光线感应开关电源通断的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位于所述凸字形外壳的头部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插脚设置在凸字形外壳的头部,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对现有插座的覆盖,减少对现有插座功能的影响,在凸字形外壳的中部上表面分别设置至少一组两孔插座、至少一组三孔插座以及至少一个USB插座,能够对现有插座进行扩展,且三种形式的插座使得使用更加灵活和便利,凸字形外壳的尾部上表面设置透光窗口,凸字形外壳尾部内设具有LED灯的PCB板,能够保留小夜灯的基本功能,与PCB板平行设置导光板,能够使得光线柔和并节省能量,综上,本实用新型的LED小夜灯,功能多样,使用灵活,不但减少对现有插座的覆盖,而且还有扩展,使用非常便利。

更进一步的,凸字形外壳的头部中设置光线感应开关,光线感应开关设置在LED灯的回路上,设置光线感应开关,当光线不足的时候,小夜灯能够自动点亮。

更进一步的,光线感应开关上设有控制该光线感应开关电源通断的手动开关,手动开关位于凸字形外壳的头部上表面,这样可以根据使用人的意愿决定是否开启光线感应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ED小夜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ED小夜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ED小夜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LED小夜灯的实施例,如图1-3所示,包括凸字形外壳1,凸字形外壳1的头部底面铰接设置插脚6,头部底面设置供插脚折叠卡入的容置槽7,凸字形外壳1的中部上表面分别设置至少一组两孔插座2、至少一组三孔插座5以及至少一个USB插座3,本实施例中均为一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情况添加,两孔插座2、三孔插座5以及USB插座3并联设置且均与插脚6连接,凸字形外壳1的尾部上表面设置透光窗口4,凸字形外壳尾部内设具有LED灯的PCB板10以及与PCB板10平行设置的导光板11, PCB板10与插脚6连接,凸字形外壳1的头部中设置光线感应开关,光线感应开关设置在LED灯的回路上,光线感应开关上设有控制该光线感应开关电源通断的手动开关9,手动开关9位于凸字形外壳1的头部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插脚设置在凸字形外壳的头部,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对现有插座的覆盖,减少对现有插座功能的影响,在凸字形外壳的中部上表面分别设置至少一组两孔插座、至少一组三孔插座以及至少一个USB插座,能够对现有插座进行扩展,且三种形式的插座使得使用更加灵活和便利,凸字形外壳的尾部上表面设置透光窗口,凸字形外壳尾部内设具有LED灯的PCB板,能够保留小夜灯的基本功能,与PCB板平行设置导光板,能够使得光线柔和并节省能量,综上,本实用新型的LED小夜灯,功能多样,使用灵活,不但减少对现有插座的覆盖,而且还有扩展,使用非常便利。凸字形外壳的头部中设置光线感应开关,光线感应开关设置在LED灯的回路上,设置光线感应开关,当光感应元件8感应到光线不足的时候,光线感应开关接通LED灯回路,小夜灯能够自动点亮。光线感应开关上设有控制该光线感应开关电源通断的手动开关,手动开关位于凸字形外壳的头部上表面,这样可以根据使用人的意愿决定是否开启光线感应开关。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光线感应开关,直接设置手动开关,将手动开关直接设置在LED灯的回路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