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眩光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06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防眩光面板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板灯,具体为一种防水防眩光面板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LED侧发光面板灯由至少一组LED灯带、导光板、扩散板、反射膜以及至少两个铝框组成,所述铝框为由侧板和底板组成的L形框,两个铝框对称设置,LED灯带设置在铝框侧板上,扩散板的两端分别安置在两个铝框的底板上,导光板安置在扩散板上,导光板上安装有反射膜。该种传统的LED侧发光面板灯的工作原理是:LED灯带发出光后,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光线遇到导光板中的散射物体后,光线从导光板出光面出射,一部分直接经扩散板混光后光线出射,另一部分经反射膜反射至扩散板后再由扩散板混光后光线出射,实现均匀照明。该种面板灯结构分别在导光板的下方和上方设置扩散板和反射膜,其反射膜在两端压紧状态情况下,会发生轻微变形,致使出光面易出现水波纹不良、眩光以及漏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结构牢固、防水、防眩光的防水防眩光面板灯。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水防眩光面板灯,包括边框和压条,所述边框的截面为L形形状,所述边框内侧安装有LED光源,所述边框内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防眩光层、导光板、反射层和背板,所述防眩光层通过防水胶安装在边框内,所述防眩光层、导光板、反射层和背板依次安装在边框内后由压条压紧,所述压条与边框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主要由边框、压条以及安装在边框内的防眩光层、导光板、反射层、背板以及LED光源构成,其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上述零部件均为常规零部件,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通过在导光板上部设置防眩光层,进行防眩光处理的防眩光层的设置,有效解决了传统面板灯易发生眩光的问题,具有很好的防眩光功能;所述防眩光层通过防水胶安装在边框内,其固定稳固,而且防水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防眩光层包括防眩光扩散板和防眩光扩散膜,所述防眩光扩散板的下部边缘处涂有防水胶,所述防眩光扩散板通过防水胶固定在边框内,所述防眩光扩散膜安装在防眩光扩散板上。防眩光层采用防眩光扩散板和防眩光扩散膜构成的一层板材一层膜材的结构设置,安装时,先将板材制成的防眩光扩散板下部通过防水胶固定在边框内,再将由膜材制成的防眩光扩散膜安装在防眩光扩散板上,其安装方便,结构牢固,而且防眩光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为由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构成的两层膜层结构。由第一反射膜和第二反射膜构成的两层膜层结构的反射层的设置,其LED源发出的光经导光板后,由反射层反射后经防眩光层均匀出光,其出光均匀,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LED光源为LED灯条,所述LED灯条通过导热胶粘贴在边框内侧,该种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快速,安装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的L形缺口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所述防眩光扩散板通过防水胶固定在边框上的L形缺口处,所述防水胶进入底板上的第一凹槽内。所述防眩光扩散板通过防水胶固定在边框上的L形缺口处,有效确保了防眩光扩散板与边框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水效果好;第一凹槽的设置,使防眩光扩散板与边框在胶封的过程中,多余的防水胶流入第一凹槽内,有效防止防水胶溢出,具有防溢胶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上表面边缘往里一端距离通过防水胶与压条粘接连接,具体地,是先在背板上表面涂防水胶,再将压条向下压紧背板使两者粘接连接。所述压条位于背板上方的部分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凹槽,所述边框上部位于背板的外侧设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背板上表面边缘往里一端涂防水胶后再将压条压在背板上进行粘接连接,有效确保了背板与压条之间的密封性能,具有防水效果;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设置,使背板与压条在胶封的过程中,多余的胶水一边流入压条上的第三凹槽内,另一边流入设置在边框顶部的第三凹槽和/或第四凹槽内,较好地防止了防水胶溢出,具有防溢胶功能。

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结构简单,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主要由边框、压条以及安装在边框内的防眩光层、导光板、反射层、背板以及LED光源构成,其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

第二、成本低,上述零部件均为常规零部件,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

第三、具有防眩光功能,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通过在导光板上部设置防眩光层,进行防眩光处理的防眩光层的设置,有效解决了传统面板灯易发生眩光的问题,具有很好的防眩光功能;

第四、具有防水功能,所述防眩光层通过防水胶安装在边框内,其固定稳固,而且防水效果好;

第五、结构牢固,所述背板一方面通过防水胶与压条粘接连接,另一方面压条通过紧固件将压条压紧在背板上进行加固;所述防眩光扩散板底部通过防水胶与边框粘接连接在边框上的L形缺口处,该种结构连接牢固、稳定,有效提升了面板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水防眩光面板灯,包括边框10和压条70,所述边框10的截面为L形形状,所述边框10内侧安装有LED光源20,所述LED光源20为LED灯条,所述LED灯条通过导热胶粘贴在边框10内侧,该种连接方式简单、连接快速,安装效率高。所述边框10内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有防眩光层30、导光板40、反射层50和背板60,所述防眩光层30通过防水胶安装在边框10内,所述防眩光层30、导光板40、反射层50和背板60依次安装在边框10内后由压条70压紧,所述压条70与边框10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主要由边框10、压条70以及安装在边框10内的防眩光层30、导光板40、反射层50、背板60以及LED光源20构成,其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上述零部件均为常规零部件,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防水防眩光面板灯通过在导光板40上部设置防眩光层30,进行防眩光处理的防眩光层30的设置,有效解决了传统面板灯易发生眩光的问题,具有很好的防眩光功能;所述防眩光层30通过防水胶安装在边框10内,其固定稳固,而且防水效果好。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防眩光层30包括防眩光扩散板31和防眩光扩散膜32,所述防眩光扩散板31的下部边缘处涂有防水胶,所述防眩光扩散板31通过防水胶固定在边框10内,所述防眩光扩散膜32安装在防眩光扩散板31上。防眩光层30采用防眩光扩散板31和防眩光扩散膜32构成的一层板材一层膜材的结构设置,安装时,先将板材制成的防眩光扩散板31下部通过防水胶固定在边框10内,再将由膜材制成的防眩光扩散膜32安装在防眩光扩散板31上,其安装方便,结构牢固,而且防眩光效果好。所述反射层50为由第一反射膜51和第二反射膜52构成的两层膜层结构。由第一反射膜51和第二反射膜52构成的两层膜层结构的反射层50的设置,其LED源发出的光经导光板40后,由反射层50反射后经防眩光层30均匀出光,其出光均匀,效果好。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边框10的L形缺口11处的底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12,所述防眩光扩散板31通过防水胶固定在边框10上的L形缺口11处,所述防水胶进入底板上的第一凹槽12内。所述防眩光扩散板31通过防水胶固定在边框10上的L形缺口11处,有效确保了防眩光扩散板31与边框10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水效果好;第一凹槽12的设置,使防眩光扩散板31与边框10在胶封的过程中,多余的防水胶流入第一凹槽12内,有效防止防水胶溢出,具有防溢胶功能。所述背板60上表面边缘往里一端距离通过防水胶与压条70粘接连接,具体地,是先在背板60上表面涂防水胶,再将压条70向下压紧背板60使两者粘接连接。所述压条70位于背板60上方的部分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凹槽71,所述边框10上部位于背板60的外侧设有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所述第四凹槽14位于第三凹槽13的外侧。所述背板60上表面边缘往里一端涂防水胶后再将压条70压在背板60上进行粘接连接,有效确保了背板60与压条70之间的密封性能,具有防水效果;第二凹槽71、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的设置,使背板60与压条70在胶封的过程中,多余的胶水一边流入压条70上的第三凹槽13内,另一边流入设置在边框10顶部的第三凹槽13和/或第四凹槽14内,较好地防止了防水胶溢出,使面板灯具有防溢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