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590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景观控制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景观灯是现代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还强调艺术灯的景观与景区历史文化、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景观灯利用不同的造型、相异的光色与亮度来造景。目前,城市中的公共区域(公园、景点、道路等)都使用景观灯作为夜晚的照明,景观灯美丽的造型在灯光的衬托下再结合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是,现有的景观灯均为固定设置,形态单一,缺乏趣味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真实的模拟出动物眯眼或眨眼等多种眼部神态,增加趣味性的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所述动物景观的眼睛包括内凹设置的眼窝以及靠近眼窝内凹口设置的眼白,所述眼窝内设有灯座,所述灯座上设有LED以及以LED为中心朝向眼白方向发散设置的锥形灯罩,所述灯座与一旋转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眼窝内凹口分别设有上、下眼帘,所述上、下眼帘相对设置的帘边上分别连接有上帘引线、下帘引线,所述上帘引线、下帘引线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在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组件与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通过上帘引线、下帘引线带动上、下眼帘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动物景观的两个眼窝之间设有一双轴旋转驱动电机,左、右眼窝内的灯座分别通过连杆与双轴旋转驱动电机的左、右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眼窝内凹口分别设有上、下眼帘,所述上、下眼帘相对设置的帘边上分别连接有上帘引线、下帘引线,所述上帘引线、下帘引线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在上帘驱动电机、下帘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上帘驱动电机、下帘驱动电机均设置在眼窝上方。

优选的,所述上帘引线、下帘引线的另一端均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其中,所述上帘引线顺时针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下帘引线逆时针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

优选的,所述灯罩发散口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支承杆和下支承杆,所述眼窝一侧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眼帘驱动电机,所述上帘引线包括上帘上拉引线和上帘下拉引线,所述下帘引线包括下帘上拉引线和下帘下拉引线,所述上帘上拉引线与下帘上拉引线经过上支承杆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上帘下拉引线与下帘下拉引线经过下支承杆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

优选的,所述眼窝内设有灯座,所述灯座上设有LED以及以LED为中心朝向眼白方向发散设置的锥形灯罩,所述灯座与一旋转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其通过将灯座、LED以及锥形灯罩组成的瞳孔设置在旋转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而实现瞳孔的上下转动,同时通过在上、下眼帘相对设置的帘边上分别设置上帘引线、下帘引线,并使上帘引线、下帘引线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在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轴上,由驱动组件通过上帘引线、下帘引线带动上、下眼帘上下运动,从而真实的模拟出动物眯眼或眨眼等多种眼部神态,增加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中瞳孔的结构控制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中眼帘的结构控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中眼帘的另一结构控制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中眼帘的又一结构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动物景观的眼睛包括内凹设置的眼窝10以及设置于眼窝内凹口的眼白20,所述眼窝10内设有灯座31,所述灯座31上设有与电源连接的LED32以及以LED32为中心朝向眼白20方向发散设置的锥形灯罩33,所述锥形灯罩33对LED32的灯光进行聚集,从而在眼白20上形成圆形瞳孔30,所述灯座31与一旋转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动物景观的两个眼窝10之间设有一双轴旋转驱动电机34,左、右眼窝10内的灯座31分别通过连杆与双轴旋转驱动电机34的左、右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

当所述双轴旋转驱动电机34顺时针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灯座31以连杆为中心轴向上转动,则人们观察到动物景观的眼睛的瞳孔30向上转动;当所述双轴旋转驱动电机34逆时针转动时,通过连杆带动灯座31以连杆为中心轴向下转动,则人们观察到动物景观的眼睛的瞳孔30向下转动。

所述眼睛设有眼帘40,所述眼窝内凹口分别设有上、下眼帘41、42,所述上、下眼帘41、42相对设置的帘边上分别连接有上帘引线411、下帘引线421,所述上帘引线411、下帘引线421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在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驱动组件与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当需要控制眼睛变化时,则中央控制模块接收到相应指令后,分别控制上帘驱动电机412、下帘驱动电机422旋转,对上帘引线411、下帘引线421进行收线放线动作,从而带动上、下眼帘41、42上下运动。

具体如图2所示,所述眼窝内凹口分别设有上、下眼帘41、42,所述上、下眼帘41、42相对设置的帘边上分别连接有上帘引线411、下帘引线421,所述上帘引线411、下帘引线421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在上帘驱动电机412、下帘驱动电机422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上帘驱动电机412、下帘驱动电机422均设置在眼睛上方。

当需要实现眼睛呈现半眯状态时,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上帘驱动电机412顺时针转动,对上帘引线411进行放线,使上眼帘41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小于眼窝内凹口半径的距离,并控制下帘驱动电机422逆时针转动,对下帘引线421进行收线,将下眼帘42上提小于眼窝内凹口半径的距离,于是,所述上眼帘41和下眼帘42之间形成一条长条缝隙,使动物景观看起来像半眯着的神情。

当需要恢复睁眼状态时,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上帘驱动电机412逆时针转动,对上帘引线411进行收线,对上眼帘41上提,并控制下帘驱动电机422顺时针转动,对下帘引线421进行放线,使下眼帘42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直至眼白20完全露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控制眼睛变化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上帘引线411、下帘引线421的另一端均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401的动力输出轴上,其中,所述上帘引线411顺时针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401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下帘引线421逆时针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401的动力输出轴上。

当需要实现眼睛呈现半眯状态时,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眼帘驱动电机401顺时针转动,对上帘引线411进行放线,使上眼帘41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小于眼窝内凹口半径的距离,同时对下帘引线421进行收线,将下眼帘42上提小于眼窝内凹口半径的距离,于是,所述上眼帘41和下眼帘42之间形成一条长条缝隙,使动物景观看起来像半眯着的神情。

当需要恢复睁眼状态时,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眼帘驱动电机401逆时针转动,对上帘引线411进行收线,对上眼帘41上提,同时对下帘引线421进行放线,使下眼帘42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直至眼白20完全露出。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眼睛变化的实现方式还可以如图4所示,所述灯罩33发散口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支承杆402和下支承杆403,所述眼睛一侧设有一竖直设置的眼帘驱动电机401,所述眼帘驱动电机401具有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上侧动力输出轴401a、下侧动力输出轴401b,所述上帘引线411包括上帘上拉引线411a和上帘下拉引线411b,所述下帘引线421包括下帘上拉引线421a和下帘下拉引线421b,所述上帘上拉引线411a与下帘上拉引线421a经过上支承杆402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401的上侧动力输出轴401a上;所述上帘下拉引线411b与下帘下拉引线421b经过下支承杆403缠绕在眼帘驱动电机401的下侧动力输出轴401b上。

当需要实现眼睛呈现半眯状态时,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眼帘驱动电机401顺时针转动,对上帘上拉引线411a和下帘下拉引线421b进行放线,对上帘下拉引线411b和下帘上拉引线421a进行收线,使上眼帘41下落小于眼窝内凹口半径的距离,并将下眼帘42上提小于眼窝内凹口半径的距离,于是,所述上眼帘41和下眼帘42之间形成一条长条缝隙,使动物景观看起来像半眯着的神情。

当需要恢复睁眼状态时,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眼帘驱动电机401逆时针转动,对上帘上拉引线411a和下帘下拉引线421b进行收线,对上帘下拉引线411b和下帘上拉引线421a进行放线,将上眼帘41上提,并将下眼帘42下拉,直至眼白20完全露出。

上述几个眼帘的控制方式中,通过调整驱动电机的旋转圈数,从而调整上眼帘41和下眼帘42的上下运动行程,进而实现更多眼部神态。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物景观的眼睛动态控制机构,其通过将灯座31、LED32以及锥形灯罩33组成的瞳孔30设置在旋转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而实现瞳孔30的上下转动,同时通过在上、下眼帘41、42相对设置的帘边上分别设置上帘引线411、下帘引线421,并使上帘引线411、下帘引线421的另一端分别缠绕在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轴上,由驱动组件通过上帘引线411、下帘引线421带动上、下眼帘41、42上下运动,从而真实的模拟出动物眯眼或眨眼等多种眼部神态,增加趣味性。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