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58571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电筒。
背景技术
:手电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生活工具。不同场景下使用,对其光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其功能也日渐丰富。例如,现在较为普遍的LED手电筒,不但仅仅只具备照明功能,通常还可以具备调光、调色、发出警示信号或求救信号、爆闪、低亮等功能中的至少一种。但是,另一方面,手电筒由于要考虑便携性,往往结构都较为简单,不具备复杂的电路以及多个按键。通常都是只采用一个按键实现各个功能之间的切换。例如,通过长按开关按钮或者循环按压开关按钮的方式实现功能切换。操作十分不方便。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更便于进行功能切换的手电筒。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电筒,其包括:头部,尾部,以及连接头部和尾部的筒身,以及一个控制电路;该头部、该尾部以及该筒身形成一个容置空间;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的该控制电路包括:灯、微控制器、至少两个功能开关、第一弹性导电件、第二弹性导电件以及电源开关;该第一弹性导电件、该第二弹性导电件、该电源开关以及该灯,串联连接;该第一弹性导电件与该第二弹性导电件之间用于接入提供电源的电池;该微控制器通过该第一弹性导电件以及该第二弹性导电件获取该电池的电源;至少两个该功能开关分别与该微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导通的该功能开关控制该微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该灯的发光方式;该头部包括:头部壳体,以及设置于该头部壳体外部的调节环和磁铁;该调节环环绕设置于该头部壳体外壁,并可在该头部壳体外壁上转动;该磁铁固定于该调节环内壁;该功能开关设置于该头部壳体内壁,且与该调节环的位置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手电筒的电源开关与功能开关区分开,且采用了调节环与功能开关配合的方式进行功能转换,使得手电筒在具备多功能的前提下,还可以保持较为直观、便捷的功能转换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电筒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电筒具体实施方式的组装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电筒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电筒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头部10头部壳体11凹槽111第一电路板12灯121微控制器122功能开关123第一弹性导电件124调节环14磁铁15筒身20尾部30第二电路板31第二弹性导电件311电源开关312电池组4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手电筒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手电筒包括:头部10,尾部30,以及连接头部10和尾部30的筒身20。该筒身20容纳电池组40。该筒身20与该头部10和该尾部20均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螺纹连接。该筒身20也可以与该头部10及该尾部20中的一个固定连接,与另一个可拆卸的连接。该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悉的,在此不一一赘述。该手电筒还包括:一个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设置于该头部10、尾部30、以及筒身20形成的容置空间中。该控制电路包括:灯121、微控制器122、至少两个功能开关123、第一弹性导电件124、第二弹性导电件311以及电源开关312。该第一弹性导电件124、该第二弹性导电件311、该电源开关312以及该灯121串联连接。该第一弹性导电件124与该第二弹性导电件311之间用于接入提供电源的电池40。该微控制器122通过该第一弹性导电件124以及该第二弹性导电件311获取该电池40的电源。至少两个该功能开关123分别与该微控制器122的输入端电连接,导通的该功能开关123,控制该微控制器122输出给该灯121的控制信号控制该等121的发光方式,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该头部包括:头部壳体11,以及设置于该头部壳体11外部的调节环14和磁铁15;该调节环14环绕设置于该头部壳体11外壁,并可在该头部壳体11外壁上转动;该磁铁15固定于该调节环14内壁;该功能开关123设置于该头部壳体11内壁,且与该调节环14的位置对应。由此,调节环14转动时,其内壁的磁铁15也随之一起转动,当该磁铁15转动到其中一个功能开关123对应的位置,该功能开关123在磁力作用下导通,由此控制该微控制器122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灯121的发光方式以实现不同功能。具体的,该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路板12,以及第二电路板31;该第二电路板12与该第一电路板之间电连接31。该第一电路板12设置于该头部壳体11内部;该灯121、该微控制器122、至少两个该功能123开关、该第一弹性导电件124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上12。该第二电路板31设置于该尾部30;该第二电路板31上设置有:该第二弹性导电件311以及该电源开关312。优化的,该功能开关123为磁控开关。优化的,环绕该头部壳体11外壁上设置有一环形的凹槽111,该调节环14容置于该凹槽111内,并可沿该凹槽111在该头部壳体11外壁上转动。该尾部30包括第二电路板31。该第二电路板31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导电件311以及电源开关312。该第二电路板31与该第一电路板32之间电连接,具体的电连接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该筒身20的内壁上设置一导线,导线的两端分别于第一电路板31与第二电路板32实现电连接;或者筒身20内部本身即由导电材料构成,该第一电路板31与第二电路板32通过该筒身20内壁实现电连接。使用时,该筒身中装入电池组40,电池组40的正极、负极分别与第一弹性导电件124、第二弹性导电件312电连接,第一电路板12与第二电路板31之间形成一个回路。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电筒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电路原路图。即,装入电池组40后,在第一电路板12与第二电路板31电连接之后形成的电路回路。该手电筒的电路包括:灯121,微控制器122,功能开关123,电源开关312。该电池组40的正极通过第一弹性导电件124、电源开关312连接至该微控制器122的电源端VCC以及灯121的电源输入端。该电池组40的负极通过第二弹性导电件312接地;该微控制器的接地端GND接地。该功能开关123分别连接至该微控制器122的一个输入端IN与地之间。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有6个功能开关,则分别连接至该微控制器122的输入端IN1,IN2,……IN6与地之间。该微控制器10的输出端OUT根据导通的该功能开关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该灯的灯光。如,当输入端IN1对应的开关导通时,微控制器122控制灯121的光亮程度,即,调光;当输入端IN2对应的开关导通时,微控制器122控制灯121的色彩或色温,即,调色;当输入端IN3对应的开关导通时,微控制器122控制灯121的闪烁方式,例如可以发出有特定含义的信号(如SOS求救信号)或爆闪等方式;当输入端IN4对应的开关导通时,微控制器122控制灯121进行爆闪;当输入端IN5对应的开关导通时,微控制器122控制灯121的发出低亮的光线,即,低亮。优化的,该手电筒的电路还包括:一个灯光控制元件Q1。该微控制器10的输出端OUT连接至该灯光控制元件Q1的控制端。该灯121与该灯光控制元件Q1串联连接。具体的,该灯光控制元件Q1可采用电子晶体管,如三极管或MOS管等,则该灯光控制元件Q1的控制端为该开关电子晶体管的栅极。该灯光控制元件Q1既可以工作在开关状态,也可以工作在线性状态。该灯是与该电子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连接,该电子晶体管的漏极或源极接地。当其中一个功能开关123导通,微控制器10则输出给该灯光控制元件Q1相应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以控制该灯光控制元件Q1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该灯的灯光。例如:当该灯光控制元件Q1工作在开关状态时,则灯121的灯光处于交替发光和熄灭的状态,即闪烁状态,在微控制器122中预设好该控制信号的高低电平长短时间,则该灯光也可以发出特定的信号,例如SOS的求救信号;当该灯光控制元件Q1工作在线性状态时,则通过控制该灯光控制元件Q1导通后的阻值大来控制灯光的亮度。工作时,在该手电筒中装入电池组40,用尾部的电源开关312导通或关闭手电筒灯光。导通后,转动头部的调节环14,磁铁15随之移动,当移至某个功能开关123对应位置时,该功能开关123在磁力作用下导通,微控制器122则发出与该功能开关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灯121的灯关。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手电筒,将手电筒的电源开关与功能开关区分开,使得手电筒在具备多功能的前提下,依然便于开启和关闭。进一步的,该功能开关又采用了调节环14与功能开关123配合的方式,进行功能转换,无需用同一个按键循环按依次调节出所需的功能。同时,还可避免在手电筒外表面设置多个按键,造成的不美观的问题。再进一步的,由于该调节环14的转动方向不受限制,即可顺时针旋转也可逆时针转,因此,用户可以选择最近的方向旋转至自己所需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手电筒操作更为直观、便捷。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设计出多个可代替实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对在没有违反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可对具体实现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修改等。因此,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任意修改和变化,均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