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控制调节光照强度及色彩的车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2881发布日期:2018-07-24 22:5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具,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控制调节光照强度及色彩的车用灯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对于夜间驾驶的汽车来说,车灯的照明效果直接影响到人们驾驶车辆的安全,在不同外部环境光照强度和/或不同的路况条件下驾驶汽车,人们对汽车车灯所需要的光照强度也不一样,假如外部环境的光照条件好时,可以将车灯亮度调低,以节省汽车电瓶的损耗而延长使用寿命;假如在乡间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可以将车灯亮度调到合适的强度以便于看清楚路况。目前,汽车上使用的灯具只有远光,近光,防雾灯等方式来控制车灯的亮度、远近、以及颜色,不能对车灯进行细微的个性化调节,比如防雾灯是通过黄色灯光增强对雾的穿透性以便让驾驶者看清路况,而天气状况的不同,大雾的能见度不一样,所需要的防雾灯强度不一样,目前汽车上的防雾灯不能进行光照强度调节,如果在雾的能见度高的状况下也使用光照强度大的防雾灯,刺眼的灯光容易导致对方车辆的驾驶者的眼部不适,对行车安全存在重大隐患。此外,现有的车灯只能通过驾驶室内的按钮进行手动控制,使用不方便,且车灯的颜色单一没有动态的变化效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调节光照强度及色彩的车用灯具,该灯具使用方便、调节灵活、且具有动态的彩色变化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便于控制调节光照强度及色彩的车用灯具,包括导热柱、安装于所述导热柱两侧的发光模组、以及安装于所述导热柱一端的散热装置,与所述发光模组信号连接的蓝牙模组,以及用于控制调节所述发光模组工作状态的APP。

优选地,所述发光模组包括电路板、电性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白色LED、彩色LED、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白色LED与所述彩色LED均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热柱一端两侧具有沿长度方向错开预设距离的挡持面。

优选地,还包括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壳体,设置于所述散热壳体内部的排热风扇,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壳体端面出风口处的散热罩,所述散热壳体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导热柱相配合安装的中心孔,散热壳体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散热罩。

优选地,所述导热柱的一端紧密配合地插置于中心孔内使得所述导热柱与所述散热壳体热量导通,所述导热柱伸入所述散热壳体内部空间的一端上安装有所述排热风扇。

优选地,所述散热罩的周边一体连接有出线板,所述散热壳体周壁开设有与所述出线板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出线板卡合于卡槽内,所述出线板上开设有出线孔,以供所述发光模组与排热风扇上的连接线从出线孔穿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灯具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行车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实现对灯光的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按钮控制,使用更方便,通过所述 APP的功能菜单来调节光照强度,使得调节更灵活,此外,本车用灯具的发光模组上的彩色LED在装有所述APP的智能电子设备的控制下,能发出多种单色光以及动态变化的彩色光,使得车灯极具个性和富有动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灯具的导热柱的局部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灯具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用灯具的APP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控制调节光照强度与色彩的车用灯具,其包括:导热柱1、安装于导热柱1两侧的发光模组2、安装于导热柱1一端的散热装置3、与发光模组2信号连接的蓝牙模组4、与发光模组2和散热装置3电性连接的电源适配器5、以及用于控制调节发光模组2工作状态的 APP。

导热柱1优选为航空铝,也可以选用铜等其他导热材料,用于传导发光模组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导热柱1是两侧形成有相对凹槽11的管体状,凹槽11 用于安装发光模组2,两凹槽11沿导热柱1轴向错开预设距离,使得在凹槽11 两端形成有错开预设距离的挡持面12,错开预设距离的挡持面用于配合汽车灯具总成内的反光杯以及透镜等光学器件从而可调节远光或近光。此外,导热柱1 也为其他形状,只需导热柱1远离散热装置3的另一端设置有沿导热柱1长度方向间隔预设距离的挡持面12即可,比如长方形腔体一端设置相应的挡持面12。

发光模组2设置于导热柱1的凹槽11内,其包括电路板21、分别与电路板 21电性焊接的白色LED 22、彩色LED 23、以及控制单元24。电路板21安装于导热柱1的凹槽11内,通过螺丝螺接于导热柱1的侧壁上。白色LED 22与彩色LED 23均与控制单元24电性连接,以便控制单元24对白色LED 22进行亮度以及远、近光灯切换,对彩色LED 23进行动态色彩变化、多种灯光颜色切换、以及亮度等多方面的调节。彩色LED 23通常为红、绿、蓝三色,通过三色任意几种的混合,发出所需的彩色光。

散热装置3用于对导热柱1传导过来的热量进行驱散。其包括散热壳体31,设置于散热壳体31内的排热风扇(图未示),以及设置于散热壳体31端面出风口处的散热罩33。散热壳体31一端开设有与导热柱1相配合安装的中心孔,连通至散热壳体31内部空间,散热壳体31另一端安装有所述散热罩33。请参阅图3,散热壳体31的外周开设有散热孔311,以及在外周壁上凸伸有散热片312。导热柱1的一端紧密地插置于中心孔内,使得导热柱1与散热壳体31热量导通,导热柱1伸入散热壳体31内部空间的一端上安装有所述排热风扇,发光模组2 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壳体31,通过排热风扇排风,可将热量快速驱散,从而有效降低发光模组2的温度。散热罩33的周边一体连接有出线板331,散热壳体31周壁开设有与出线板331相配合的卡槽,出线板331卡合于卡槽内。出线板331上开设有出线孔,以供发光模组2与排热风扇上的连接线从出线孔穿出。通过设置出线板331嵌设在散热壳体31的周壁上,更加有利于电线的布局与结构稳定。

蓝牙模组4通过通信线41与发光模组2的控制单元24信号连接,用于接收通过APP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发光模组2的控制单元24。

电源适配器5通过电源线51分别与发光模组2的电路板21以及排热风扇电性连接,用以将车上电源转换成与发光模组2和排热风扇相适应的电源。

本车用灯具还包括套设于导热柱1上且位于发光模组2与散热装置3之间的卡套(图未示),用于将车用灯具卡合安装于汽车灯座上。

APP通过网上下载并安装于手机、平板电脑、或行车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上,电子设备通过开通蓝牙功能实现与蓝牙模组4的无线信号传输,蓝牙模组4将接收到的指令信号通过通信线41传输给发光模组2的控制单元24,控制单元 24通过电路板21的集成电路将接收到的指令信号传送给电路板21上的白色 LED 22和/或彩色LED 23,从而使得白色LED 22和/或彩色LED 23执行相应指令的动作。

请结合参阅图4,APP的工作界面包括调节菜单40、音乐菜单42、模式菜单43、以及律动菜单44。

调节菜单40界面设置有亮度调节选项、常用颜色选项、以及自定义颜色选项。亮度调节选项包括一个可拖曳滑动的调节块,通过拖曳滑动此调节块可以灵活细微地调节发光模组2的光照强度。常用颜色选项设置有常用的各种颜色的色块,比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等,点击相应颜色的色块,发光模组2 就发出相应指令的灯光颜色。自定义颜色选项包括一个彩色渐变的环形,位于此环形中心位置且显示与选择颜色一致的圆面,以及位于此环形外周且可绕此环形的圆心旋转拖曳的滑点,与此滑点最靠近的环形区域上的颜色即是所选择的颜色。

音乐菜单42界面设置有音乐播放区,可选择某一首歌曲播放,灯光的就会根据音乐的曲调进行动态彩色渐变以及亮度等动态变化。

模式菜单43包括滚动选择区以及速度调节区。滚动选择区设置有七彩跳变、七彩渐变、以及单色变化等选项,选择相应的选项,发光模组2就会发出相应的灯光效果。速度调节区设置有拖曳调节方式和单击调节方式两种,用以调节灯光动态变化的速度。

律动菜单44界面设置有话筒形图标,在此状态下启用电子设备的话筒功能,通过接收到的外部环境的声音来调节发光模组2的工作状态,以使发光模组2 的灯光的氛围适合所处环境的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将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灯具通过卡套卡合安装于汽车灯座内,将电源适配器5 输入端的电源线电性连接汽车电源,固定好蓝牙模组4的位置。启动汽车发动机,打开车灯。开启电子设备的蓝牙功能,在电子设备上打开APP软件,选择相应功能的菜单,在相应菜单界面上显示有相关调节选项,通过调节和/或选择对应的选项,选项的信号通过蓝牙传输给蓝牙模组4,蓝牙模组4通过通信线 41传输给发光模组2,发光模组2就会执行相应的指令动作,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譬如,通过单击调节菜单40,在常用颜色选项中选择黄色,车灯就随即发出黄光,通过拖曳滑动亮度调节选项的调节块可以灵活细微地调节黄光的光照强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灯具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行车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实现对灯光的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按钮控制,使用更方便,通过拖曳滑动亮度调节选项的调节块的方式来控制光照强度,使得调节更灵活,通过调节合适的亮度,从而保证行车的安全;此外,本车用灯具的发光模组上的彩色LED 23在装有所述APP的智能电子设备的控制下,能发出多种单色光以及动态变化的彩色光,使得车灯极具个性和富有动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