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一体化路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311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一体化路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一体化路灯,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路灯依靠外接电源供电,通过地下布线,使电力线顺着灯杆内部向上直至与灯具相连,而对于城市照明而言,每天的路灯照明耗能甚为巨大。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贫乏,基础能源的投资成本日益攀高,各种安全和污染隐患可谓是无处不在。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安全、环保新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太阳能路灯。

现有太阳能路灯的结构通常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灯具构成。其中,现有太阳能路灯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蓄电池靠自身散热,在高温环境下很难保证蓄电池的工作温度在允许范围内。

(2)现有太阳能电池板的旋转机构与灯壳连接复杂;且旋转机构与灯壳的接触面上易积水腐蚀。

(3)路灯的线缆等暴露于风吹、日晒、雨淋、及强紫外线的环境下,导致线缆使用寿命缩短。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太阳能路灯进行改进,使其便于安装与维护,并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一体化路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一体化路灯,包括依次连接的灯壳、水平旋转轴、仰角支架;

所述灯壳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拼装而成;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感应装置及多个光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盘,所述水平旋转轴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刻度盘设置有第二刻度盘,所述第一刻度盘和所述第二刻度盘用于控制所述仰角支架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所述水平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三刻度盘,用于控制所述仰角支架垂直方向的旋转角度;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及所述散热装置组成所述路灯的散热通道;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蓄电池,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装置、所述光源、所述蓄电池电气连接。

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取出/放入所述蓄电池和所述控制装置,所述开口通过端盖密封。

其中较优地,所述水平旋转轴顶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旋转轴齿结构和第二旋转轴齿结构,所述连接槽的底部与所述水平旋转轴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孔,所述水平旋转轴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齿,所述第一定位齿上方设置有伞状凸部,所述凸部外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刻度盘相匹配的所述第二刻度盘,所述第一定位齿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安装部上的第五连接孔。

其中较优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水平旋转轴相连接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齿,所述第二定位齿与所述水平旋转轴上的第一定位齿啮合,使所述仰角支架沿水平方向旋转预设角度。

其中较优地,所述仰角支架的两侧对应于所述水平旋转轴的第一旋转轴齿结构和第二旋转轴齿结构设置有第三旋转轴齿结构和第四旋转轴齿结构;将所述第三旋转轴齿结构和所述第四旋转轴齿结构对应与所述第一旋转轴齿结构和所述第二旋转轴齿结构啮合,使所述仰角支架沿垂直方向旋转预设角度。

其中较优地,所述仰角支架的两侧设置有刻度标,根据所述刻度标所指向的第三刻度盘上的位置确定所述仰角支架沿垂直方向旋转的预设角度值。

其中较优地,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灯壳的第一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空气对流风孔,所述空气对流风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前端,所述空气对流风孔与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组成所述路灯的散热通道。

其中较优地,当所述仰角支架上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时,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蓄电池连接。

其中较优地,当所述仰角支架上安装有风力发电装置时,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组、与所述发电机组的轴承连接的风轮、与所述发电机组轴向的尾部连接的尾舵;其中,所述发电机组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发电机组完成所述蓄电池的充电过程。

其中较优地,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为微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亮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一方面采用拼接式结构,并在路灯上设置散热装置及散热孔,组成散热通道,解决了光源及蓄电池的散热问题,而且还便于路灯的模块化生产。另一方面,在本路灯上设置多个刻度盘,方便路灯的安装调试,工程一致性好;并且本路灯的水平旋转轴与灯壳安装部的连接处采用伞状凸部,解决了易积水的问题。同时,本路灯的所有电气走线均隐藏于路灯内部,防止了线缆暴露于恶劣环境而使其使用寿命缩短。另外,在本路灯的仰角支架上可以设置太阳能和/或风力发电装置,使该路灯能够自动为蓄电池充电,在实现照明的同时,还满足了节能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中,仰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中,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中,灯壳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中,水平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中,灯壳的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中,蓄电池的前固定条和后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以下简称路灯)包括灯壳1、水平旋转轴2、仰角支架3;其中,灯壳1、水平旋转轴2、仰角支架3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灯壳由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1拼装而成。在第一连接部12的前端设置有散热装置6,散热装置6上设置有第一感应装置4及多个光源5;在第一连接部12的安装部121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盘122,在水平旋转轴2上对应于第一刻度盘122设置有第二刻度盘25,第一刻度盘122和第二刻度盘25用于精准控制仰角支架3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在第二连接部11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散热孔(如图7所示第一散热孔113)和第二散热孔;在第二连接部11的前端设置有开口,该开口通过端盖13进行密封。在第二连接部11内部设置有控制装置7、蓄电池8,控制装置7分别与第一感应装置4、光源5、蓄电池8电气连接。在水平旋转轴2上设置有第三刻度盘24,用于实现精准控制仰角支架3垂直方向的旋转角度。

本路灯通过控制装置7不仅能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还能根据第一感应装置4实时监测的数据控制光源5的亮灭。本路灯通过设置第一刻度盘122和第二刻度盘25及第三刻度盘24,使本路灯的仰角支架3的安装位置更加容易确定,并解决了多个路灯的仰角支架3安装位置很难达到一致的问题。同时,本路灯设置散热装置6、第一散热孔113及第二散热孔组成了本路灯的散热通道,有效解决了光源5及蓄电池8的散热问题,并且本路灯采用将全部的线缆隐藏于路灯内部,有效防止线缆因暴露于风吹、日晒、雨淋、及强紫外线的环境下,提高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6所示,在本路灯中,水平旋转轴2顶部设置有连接槽(图中未示出),在连接槽的侧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旋转轴齿结构和第二旋转轴齿结构,第一旋转轴齿结构和第二旋转轴齿结构的位置对称。在连接槽上,且位于第一旋转轴齿结构和第二旋转轴齿结构的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3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23和第二连接孔的位置对称,并且第一连接孔23和第二连接孔与水平旋转轴2的外部连通。连接槽的底部到水平旋转轴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连通孔,用于方便各连接线缆的通过。在水平旋转轴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齿21,在第一定位齿21下方设置有定位槽22;在第一定位齿21上方设置有伞状凸部26,凸部26外围设置有与安装部121上的第一刻度盘122相匹配的第二刻度盘25,通过旋拧水平旋转轴2,以第一刻度盘122上的刻度标所在的位置为基准(第一刻度盘122的位置固定不会发生移动),根据第二刻度盘25上的刻度标对准于第一刻度盘122上的位置,从而可以确定出水平旋转轴2沿水平方向旋转的具体角度值。当需要使多个安装后的路灯的仰角支架3沿水平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时,可以根据第一刻度盘122和第二刻度盘25配合,不仅可以使多个安装后的路灯的仰角支架3沿水平方向旋转的角度更精确,而且也使仰角支架3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更容易实现使每个路灯的仰角支架3沿水平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水平旋转轴2与安装部121连接后,由于水平旋转轴2的凸部26为伞状,即使得水平旋转轴2与安装部121之间具有预设角度,解决了路灯的水平旋转轴2与安装部121的接触面易积水腐蚀的问题。

在本路灯的灯壳1中,如图5所示,位于第一连接部12顶部的安装部121的形状和尺寸与水平旋转轴2相匹配,并且在安装部121与水平旋转轴2相连接的端面(安装部12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齿124,该第二定位齿124用于使仰角支架3沿水平方向旋转预设角度。在安装部121上对应于水平旋转轴2上的定位槽22设置有多个第五连接孔123。当水平旋转轴2的第一定位齿21与安装部121的第二定位齿124装配在一起后,可以旋拧水平旋转轴2,并通过第一定位齿21与第二定位齿124之间的啮合作用实现使水平旋转轴2沿水平方向旋转到预设角度;此时,通过采用与第五连接孔123相匹配的固定销,该固定销从第五连接孔123插入,并卡接在定位槽22上,实现使水平旋转轴2固定于安装座121上。在第一连接部12两侧并靠近边缘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七连接孔125,该第七连接孔用于使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11拼装在一起。

在本路灯的灯壳1中,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部11上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2上的多个第七连接孔125设置有多个第八连接孔111,将第七连接孔125对准于第八连接孔111,采用与第七连接孔125和第八连接孔111相匹配的螺钉,可以实现使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1固定在一起。在第二连接部11内部设置有固定柱112,该固定柱112用于放置蓄电池8。在第二连接部11上还设置有第九连接孔115及第十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如图8所示,由于在端盖13上分别对应于第九连接孔115及第十连接孔设置有第十一连接孔132和第十二连接孔133,同样通过将与第九连接孔115、第十连接孔、第十一连接孔132和第十二连接孔133相匹配的螺丝,使端盖13固定于第二连接部11的前端的开口位置,并且可以采用多个松不脱螺钉紧固端盖13与第二连接部11之间的位置。

如图7所示,在第二连接部11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6,第一固定孔116用于固定蓄电池的后固定条(如图10示出的后固定条81),通过将后固定条上的连接孔(如图10示出的后固定条81上的连接孔811)对准第一固定孔116,并采用匹配的螺丝实现使后固定条固定于第二连接部11上。并且在第二连接部11底部设置有多个第十三连接孔114,用于固定控制装置7。

当将蓄电池8放置在固定柱112上后,不仅要安装蓄电池8的后固定条81,还要安装蓄电池8的前固定条,才能使蓄电池8固定于第二连接部11内部。如图9所示,可以将前固定条82的连接孔821对准端盖13上的第二固定孔131(如图8所示),并采用匹配的螺丝实现使前固定条82固定于端盖13上。由于蓄电池8与第二连接部11之间形成空腔间隙,有利用使蓄电池8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连接部11上的第一散热孔113和第二散热孔散至灯壳外部。需要强调的是,本路灯采用在第二连接部11的前端设置开口,是为了方便取出和放入蓄电池8和控制装置7,便于更换和维修蓄电池与控制器。

在本路灯的灯壳1中,如图2和图7所示,在第二连接部11上并与灯杆接触的位置对称设置有第三固定孔117和第四固定孔(图中未示出),同样为了使灯壳与灯杆连接的更牢固,优选第三固定孔117和第四固定孔之间的连线位于同一直径上。组装完本路灯后,只需将本路灯的第二连接部11的底部置于不同的灯杆上,并通过螺丝使本路灯更牢固的安装于灯杆上,使本路灯的重量作用于灯杆上。

在本路灯中,如图2和图4所示,散热装置6上设置有安装孔62,该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一感应装置4。第一感应装置4可以采用微波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亮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中任意一种,例如,当天色暗淡,路面需要照明时,可以采用光敏传感器或亮度传感器将检测的暗淡的光线转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控制蓄电池为光源5供电,使光源5实现照明;当天色渐亮无需照明时,光敏传感器或亮度传感器将检测的该光线转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控制蓄电池停止为光源5供电,使光源5实现停止照明。

当深夜人员活动少时,可以采用微波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使控制装置7控制路灯降功率工作;当有人员活动时微波传感器(受环境和温度干扰最小)或红外传感器将该信号反馈到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控制光源5全功率工作。其中,光源5安装于散热装置6的中间位置64,光源5与控制装置7之间的连接线缆穿过线孔63及安装于线孔63上的防水堵头61。为了利于光源的散热,在散热装置6与第一连接部12之间设置有空气对流风孔(图中未示出),该空气对流风孔位于第一连接部12的最前端。空气对流风孔与第一散热孔113和第二散热孔构成散热通道,冷空气从第一散热孔113和第二散热孔进入,热空气从空气对流风孔排出。

在本路灯中,如图2和图3所示,仰角支架3的两侧对应于第一旋转轴齿结构和第二旋转轴齿结构设置有第三旋转轴齿结构32和第四旋转轴齿结构(图中未示出),在第三旋转轴齿结构32和第四旋转轴齿结构下方对应于第一连接孔23和第二连接孔设置有第十五连接孔31和第十六连接孔(图中未示出);通过将第三旋转轴齿结构32和第四旋转轴齿结构对应与第一旋转轴齿结构和第二旋转轴齿结构啮合;此时,第十五连接孔31和第十六连接孔对应于第一连接孔23和第二连接孔,将转动轴穿过第一连接孔23、第二连接孔、第十五连接孔31和第十六连接孔,实现使仰角支架3沿垂直方向旋转预设角度。为了更容易、更精准控制仰角支架3沿垂直方向旋转的预设角度,可以在仰角支架3的中间位置对应于第三刻度盘24设置有刻度标,根据刻度标所指向的第三刻度盘24上的位置确定仰角支架3沿垂直方向旋转的预设角度值。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在仰角支架3上安装不同的功能设备。例如可以在仰角支架3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控制装置7和蓄电池8连接,并且太阳能电池板与控制装置7之间的连接线缆穿过仰角支架3上设置的线孔33及安装于线孔33上的防水堵头27。为了实现使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追踪太阳光,可以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设置太阳光传感器,并将太阳光传感器与控制装置7连接,控制装置7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通过驱动杆与仰角支架3连接。其中,太阳光传感器与控制装置7之间的连接线缆穿过仰角支架3上设置的线孔33及安装于线孔33上的防水堵头27。

当太阳光位置发生变化时,太阳光传感器将追踪的太阳光位置传输给控制装置7,控制装置7控制驱动电机动作,使太阳能电池板能够跟踪太阳光位置调整自身方位和角度,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最大化。通过控制装置7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即当蓄电池8充满电时,控制装置7控制太阳能电池板停止为蓄电池8进行充电,有效防止蓄电池8因充电时间过长而损坏蓄电池8的使用寿命;当蓄电池8电量不足时,控制装置7控制太阳能电池板为蓄电池8进行充电。

在仰角支架3上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发电机组、与发电机组的轴承连接的风轮、与发电机组轴向的尾部连接的尾舵。发电机组与控制装置7连接,并且发电机组与控制装置7之间的连接线缆穿过仰角支架3上设置的线孔33及安装于线孔33上的防水堵头27。通过设置风力发电装置可以为蓄电池8进行充电。当蓄电池8充满电时,控制装置7控制发电机组停止为蓄电池8进行充电,有效防止蓄电池8因充电时间过长而损坏蓄电池8的使用寿命;当蓄电池8电量不足时,控制装置7控制发电机组为蓄电池8进行充电。

本路灯还可以在仰角支架3上既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又安装风力发电装置,这样可以解决单一的太阳能路灯发电不足的问题,能够在阳光不足的天气通过风力发电装置给蓄电池进行充电。

需要强调的是,本路灯的控制装置7可以采用单片机,该单片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以控制蓄电池8的充放电过程,还可以控制光源的亮灭及仰角支架3的旋转过程。并且,与单片机连接的各设备通过相应的防水接头(如图2所示的防水接头71)实现和单片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路灯,一方面采用拼接式结构,并在路灯上设置散热装置及散热孔,组成散热通道,解决了光源及蓄电池的散热问题,而且还便于路灯的模块化生产。另一方面,在本路灯上设置多个刻度盘,方便路灯的安装调试,工程一致性好;并且本路灯的水平旋转轴与灯壳安装部的连接处采用伞状凸部,解决了易积水的问题。同时,本路灯的所有电气走线均隐藏于路灯内部,防止了线缆暴露于恶劣环境而使其使用寿命缩短。另外,在本路灯的仰角支架上可以设置太阳能和/或风力发电装置,使该路灯能够自动为蓄电池充电,在实现照明的同时,还满足了节能环保的要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一体化路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