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80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LED灯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因LED具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以及无频闪能减少视觉疲劳等优势,LED灯具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通常,LED灯具分为直插直用和无线充电这两种情况,对于直插直用式LED灯具而言,其一般基于电导线而直接固定在电源驱动或控制器上,可以想象地,当LED灯具采用市电或其它有线电源驱动工作时,因电导线的长度有限,人们往往无法自由地挪动LED灯具,因而,使用的空间范围会受到限制;对于无线充电式LED灯具而言,通常,因无线充电对距离的要求极为苛刻,充电效率会受到严重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灯具不可挪动,以及充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可移动的灯本体和为所述灯本体提供电能的充电底座,所述灯本体包括灯座以及

设于所述灯座上的发光装置;

设于所述灯座上、能充电蓄电且为所述发光装置提供电能的蓄电装置;

设于所述灯座上、用以驱动所述蓄电装置蓄电的驱动装置;

设于所述灯座上且能与所述充电底座触点连接以触发所述驱动装置电导通的触点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灯座上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充电底座的第一容纳腔,所述蓄电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触点装置均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装置包括电路转接板和设于所述电路转接板上的导体连接件、第一正极触接件和第一负极触接件,所述导体连接件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上,所述第一正极触接件和所述第一负极触接件触点连接于所述充电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触点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用以安装所述电路转接板的第一底盖,所述第一底盖与所述灯座之间形成有密闭的空腔,且所述第一底盖上开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于所述蓄电装置充电时,所述充电底座完全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有所述导体连接件的驱动板和具有导电性能的驱动上盖,所述驱动上盖上开设有第三容纳腔和第四容纳腔,所述蓄电装置位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内且电连接于所述驱动上盖,所述驱动板设于所述第四容纳腔内且电连接于所述蓄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发光源和电连接于所述驱动上盖、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用以将所述发光源设于所述灯座上且实现所述发光源与所述蓄电装置电导通的固定底座。

具体地,所述发光源为LED芯片或LED灯珠。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底座包括面盖、固定板件和设于所述面盖上的触接组件,所述固定板件上设有用以触发所述驱动装置电导通的触发头;所述触接组件包括具有回弹性能且位于所述触发头上方的第二正极触接件和第二负极触接件,所述灯本体置于所述充电底座上时,所述第一负极触接件和所述第一正极触接件分别先后触接于所述第二负极触接件和所述第二正极触接件,并最终触接于所述触发头。

进一步地,所述面盖和所述固定板件之间设有用以确保所述第二正极触接件具有回弹性能的第一弹性件和用以确保所述第二负极触接件具有回弹性能的第二弹性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灯具包括灯本体和充电底座两个部分,其中,灯本体包括发光装置、蓄电装置、驱动装置和触点装置,当灯本体需充电时,可以将充电底座放置在电源附近,然后将灯本体置放于充电底座上,通过触点装置与充电底座的触点连接以触发驱动装置快速电导通,从而可以驱动蓄电装置蓄电以为发光装置的使用做准备,显然,该灯具对充电距离要求不高,由此充电效率高;当灯本体不需充电或在照明时,灯本体无需连接电导线,可以与充电底座分开使用,不受电导线的长度的限制,由此,人们可根据需要随意挪动该灯本体的位置。总之,该灯具可以随意挪动且充电效率高,方便使用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具处于未充电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具主要零部件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具的灯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具的充电底座的内部结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具的灯本体去掉灯座和发光装置一些零部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灯本体进一步去掉驱动上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灯座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底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上盖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灯本体、110-灯座、111-第一容纳腔、112-连接孔、113-安装槽;

120-发光装置、121-固定底座、122-固定件、123-灯杆、124-灯罩;130-蓄电装置;

140-驱动装置、141-驱动板、142-驱动上盖、1421-第三容纳腔、1422-第四容纳腔、143-驱动下盖;

150-触点装置、151-电路转接板、152-导体连接件、153-第一正极触接件、154-第一负极触接件、155-第一底盖、1551-第二容纳腔;

200-充电底座、210-面盖、211-槽孔、220-固定板件、221-触发头、230-触接组件、231-第二正极触接件、232-第二负极触接件、240-第一弹性件、250-第二弹性件、260-第二底盖、270-接线管;300-绝缘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灯具的实现进行详细地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灯具,包括灯本体100和充电底座200这两个部分,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灯本体100包括灯座110、发光装置120、蓄电装置130、驱动装置140和触点装置150,其中,发光装置120、蓄电装置130、驱动装置140和触点装置150均设于灯座110上,蓄电装置130能通过市电或其它电源进行充电蓄电,以为发光装置120提供电能,这样,在灯本体100独立于充电底座200根据需要随意挪动位置时,灯本体100可以正常照明,不会因远离电源而失去电力供应。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蓄电装置130为蓄电池,优选地,蓄电装置130为充电式锂电池。

对应地,驱动装置140主要用以驱动蓄电装置130进行蓄电,触点装置150能与充电底座200触点连接以触发驱动装置140电导通,可以理解地,当触点装置150与充电底座200触点连接后,即可触发驱动装置140电导通,驱动装置140被触发电导通后即可驱动蓄电装置130进行蓄电,通常,只需要将灯本体100置放于充电底座200上,即可快速地实现蓄电装置130的蓄电功能,且充电效率比较高。

还可进一步理解地,充电底座200主要用以为灯本体100提供电能。当灯本体100的蓄电装置130有电量储备时,如由充电底座200充好电后,灯本体100能独立于充电底座200实现照明功能,这样,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灯本体100放置在任何需要的位置上,而不受电导线长度的限制。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7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灯座110上开设有第一容纳腔111,为便于灯本体100与充电底座200实现触点连接,该第一容纳腔111的开口朝向充电底座200。在本实施例中,灯座110主体为一倒圆锥体,其中,第一容纳腔111的形状与灯座110主体的形状相似。如图3所示,蓄电装置130、驱动装置140和触点装置150均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内,这样,整个灯本体100的结构会比较紧凑,且利于日常的安全维护。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触点装置150包括电路转接板151、导体连接件152、第一正极触接件153和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其中,为使整个灯本体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导体连接件152、第一正极触接件153和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均设于电路转接板151上,具体地,导体连接件152设于电路转接板151的上表面上,第一正极触接件153和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均设于电路转接板151的下表面上。

为确保触点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通常,第一负极触接件154设有多个,且各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对称设于第一正极触接件153的周围。具体地,第一负极触接件154设有2个,第一正极触接件153设有1个,两个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和第一正极触接件153一字间隙排开。优选地,第一正极触接件153和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均为触点顶针。另外,为确保触接电路的安全性,通常,第一负极触接件154的长度大于第一正极触接件153。当然,反之,如第一正极触接件153设有多个,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只有一个也成立。

再如图2和图3所示,为实现触点装置150与充电底座200触点连接,以及触点连接后驱动装置140能被直接触发而电导通,导体连接件152连接于驱动装置140上,第一正极触接件153和第一负极触接件154触点连接于充电底座200上。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安装电路转接板151,触点装置150还包括第一底盖155,为使灯本体100的结构比较紧凑,该第一底盖155设于第一容纳腔111内,且为确保灯本体100的安全性能,第一底盖155与灯座110之间形成有密闭的空腔,其中,蓄电装置130、驱动装置140和触点装置150的主要部分均位于该密闭的空腔内。

如图3所示,可以理解地,于第一容纳腔111的开口端,也即灯座110的开口端,第一底盖155设于灯座110上。具体地,如图3和图7所示,灯座110的开口端上开设有安装槽113以方便与第一底盖155卡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盖155呈圆盘状。

再如图3和图8所示,为方便容纳充电底座200,保证触点装置150和充电底座200的充分触接,第一底盖155上开设有第二容纳腔1551,且第二容纳腔1551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容纳腔111的开口方向相同。

需说明的是,优选地,第二容纳腔1551的横截面为圆形,如图1所示,充电底座200的整体外观呈圆柱状,这样,当灯本体100需充电,将灯本体100置于充电底座200时,无需特意找准对位方向,而是直接随意地将灯本体100置于充电底座200上即可快速完成对位触接。

进一步地,为使该灯具的结构更加紧凑,于蓄电装置130充电时,充电底座200完全容纳于第二容纳腔1551内。另外,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为确保充电上的安全性,灯座110的底部设有绝缘片300,这样,即可防止充电底座200和灯本体100相结合的位置有电流漏出。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驱动装置140包括驱动板141和驱动上盖142,具体地,如图3和图9所示,驱动上盖142上开设有第三容纳腔1421和第四容纳腔1422,其中,蓄电装置130位于第三容纳腔1421内且电连接于驱动上盖142,这样,当灯本体100完成充电后,蓄电装置130即可通过驱动上盖142将电能输送给发光装置120,可以理解地,驱动上盖142具有导电性能。对应地,驱动板141设于第四容纳腔1422内、连接有导体连接件152且电连接于蓄电装置130。

需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40还包括驱动下盖143,其中,驱动下盖143电连接于驱动板141和蓄电装置130,由此,进一步理解地,驱动板141被触发后,通过驱动下盖143即可驱动蓄电装置130蓄电。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灯本体100在充电时,此时即使蓄电装置130无法工作,驱动下盖143也能直接有电流通过,因而此时,发光装置120仍然可以工作,起到照明作用。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容纳腔1421和第四容纳腔1422通过隔板(图未示)隔开,但两者的又相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发光装置120包括发光源(图未示)和固定底座121,其中,为实现发光源与蓄电装置130电导通,该固定底座121电连接于驱动上盖142,且为使灯本体100的结构更加紧凑,以及将发光源设于灯座110上,该固定底座121位于第一容纳腔111内。具体地,如图3和图7所示,灯座110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112,通过固定件122即可将发光装置120的其它部分连接在固定底座121上,更具体地,该发光装置120还包括灯杆123和设于灯杆123上的灯罩124,通过固定件122将灯杆123连接于固定底座121上,即可完成发光装置120与灯座110之间的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通过其它方式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灯杆123为柔性金属灯杆123,可沿任意角度弯曲,并固定位置,灯杆123的顶端连接有灯罩124和若干个发光源,优选地,各发光源为LED芯片或LED灯珠,或者由LED芯片或LED灯珠组成的LED灯体。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充电底座200包括面盖210、固定板件220和设于面盖210上的触接组件230,如图2所示,固定板件220上设有用以触发驱动装置140电导通的触发头221,面盖210上开设有槽孔211以安装触接组件230。再如图2和图4所示,触接组件230包括第二正极触接件231和第二负极触接件232,第二正极触接件231和第二负极触接件232均具有回弹性能且位于触发头221上方。

灯本体100置于充电底座200上时,为保证驱动板141的安全,在本实施例中,通常,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先触接于第二负极触接件232,第一正极触接件153后触接于第二正极触接件231,当在灯本体100的重力作用下,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和第一正极触接件153下移到一定位置能确保完全作用于对应的触接件时,即可第二负极触接件232即可触接于触发头221,由此瞬间触发驱动装置140中驱动板141的电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为与第一负极触接件154和第一正极触接件153相对应,通常,第二负极触接件232位于第二正极触接件231的周围,第二负极触接件232与第一负极触接件154一一对应,均为2个,同理,第二正极触接件231与第一正极触接件153一一对应,均为1个。具体地,第二负极触接件232和第二正极触接件231均为触接金属片。另外,为确保能实现先后触接,在本实施例中,面盖210的上端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凸形。

需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4所示,为确保安全性,充电底座200还包括第二底盖260,其中,面盖210和第二底盖260之间能形成密封的空腔,固定板件220设于该密封的空腔内。为使该充电底座200能连接上电源,充电底座200还包括有接线管270,具体地,该接线管270设于面盖210上。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确保第二正极触接件231具有回弹性能,面盖210和固定板件22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240。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第一弹性件240设于第二正极触接件231的下端面上,在第一正极触接件153的抵压下能顶在固定板件220上。优选地,第一弹性件240为弹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用具有导电性能的弹片来直接替换对应的触接件和弹性件,或者用其它合适的结构来替换。

同理,为确保第二负极触接件232具有回弹性能,面盖210和固定板件220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250。具体地,如图4所示,该第二弹性件250设于固定板件220上以直接顶住第一负极触接件154,这样,即可确保灯本体100置于充电底座200上时,先导通负极再导通正极,也即能保证先后导通,从而确保驱动板141的安全。优选地,第二弹性件250为弹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用具有导电性能的弹片来直接替换对应的触接件和弹性件,或者用其它合适的结构来替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