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579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



背景技术:

手电筒属于日常用品,为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求,手电筒往往需要有多种模式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手电筒包括发光部和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一控制引脚、蓄电池和接地片;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发光部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端口和第二控制端口;当所述第一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端口电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控制引脚与所述接地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执行模式一,所述发光部按照模式一发光;当所述第一控制引脚与所述第二控制端口电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控制引脚与所述接地片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执行模式二,所述发光部按照模式二发光;实现所述手电筒在所述模式一/模式二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有旋转柱;所述第一控制引脚包括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引脚设置有旋转孔;所述旋转孔与所述旋转柱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引脚能够绕所述旋转柱转动;所述第一导电柱与所述接地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柱与所述第一控制端口电连接;转动所述第一控制引脚,所述第一导电柱在所述接地片上滑动,所述第二导电柱与所述第二控制端口电连接;从而实现转动所述第一控制引脚,所述手电筒在模式一和模式二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引脚包括支撑座、导电片、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一滚动体;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柱电连接,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导电柱与所述第二导电柱电连接;所述支撑座设置有第一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孔贯通所述支撑座;所述导电片与所述支撑座固定,所述导电片正对应所述第一引导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引导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止抵于所述导电片;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远离所述导电片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一滚动体;所述第一滚动体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当所述第一滚动体止抵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时,所述第二导电柱与所述第一控制端口电连接;转动所述第一控制引脚,使所述第一滚动体止抵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导电柱与所述第二控制端口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手电筒能够满足光线调整需求,将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口/第二控制端口通过第一控制引脚接地的方式改变第一控制电路执行模式,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手电筒示意图;

图2为手电筒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控制盖示意图;

图4为控制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基座示意图;

图6为第一控制引脚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剖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支撑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手电筒100 包括发光部20和控制部30;所述控制部30控制所述发光部20发光状态和模式;

所述控制部30包括第一控制电路31、第一控制引脚32、蓄电池33和接地片34;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与所述蓄电池33电连接;所述发光部20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包括第一控制端口和第二控制端口,所述第一控制端口对应激发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按照模式一控制发光部20;所述第二控制端口对应激发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按照模式二控制发光部20,即所述手电筒100包括模式一和模式二发光,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实现所述手电筒100模式一和模式二切换;当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与所述第一控制端口电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与所述接地片34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执行模式一,所述发光部20按照模式一发光;当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与所述第二控制端口电连接,同时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与所述接地片34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执行模式二,所述发光部20按照模式二发光;实现所述手电筒100在所述模式一/模式二切换;所述手电筒10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控制部30 包括基座35;所述基座35设置有旋转柱351;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包括第一导电柱321和第二导电柱322,所述第一导电柱321与所述第二导电柱322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设置有旋转孔323;所述旋转孔323与所述旋转柱351 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能够绕所述旋转柱323转动;所述第一导电柱321 与所述接地片34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柱322与所述第一控制端口电连接;转动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所述第一导电柱321在所述接地片34上滑动,所述第二导电柱322与所述第二控制端口电连接;从而实现转动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所述手电筒100在模式一和模式二切换;采用所述旋转结构调节手电筒100发光模式取代传统按压式调光模式,增强所述手电筒100调光使用手感;所述手电筒包括模式一和模式二,但不限于所述模式一和模式二,所述手电筒根据发光部20的发光模式和发光强度还包括模式三,通过在所述第一控制电路31增加第三控制端口,当所述第二导电柱322与所述第三控制端口电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导电柱321与所述接地片34电连接,所述手电筒100模式三发光。

如图1、图2、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 包括支撑座324、导电片327、第一弹性元件325和第一滚动体326;所述基座35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52和第二限位槽353;所述导电片327与所述第一导电柱321电连接,所述导电片327与所述第二导电柱322电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导电柱321与所述第二导电柱322电连接;所述支撑座324设置有第一引导孔3241,所述第一引导孔3241贯通所述支撑座324;所述导电片327与所述支撑座324固定,所述导电片327正对应所述第一引导孔324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25容纳于所述第一引导孔324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25一端止抵于所述导电片327;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25远离所述导电片327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一滚动体326;所述第一滚动体326远离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25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52/第二限位槽353;当所述第一滚动体326止抵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52时,所述第二导电柱322与所述第一控制端口电连接;转动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使所述第一滚动体326止抵于所述第二限位槽353,所述第二导电柱322与所述第二控制端口电连接;增强所述手电筒100调光手感,当所述手电筒100位于模式一时,所述第一滚动体326止抵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52,从而增强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转动的阻力,防止所述手电筒100因振动造成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自动转动,从而影响所述手电筒100的使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

如图1、图2、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手电筒100包括控制盖36,所述控制盖36设置有第三限位槽361;所述控制盖36与所述旋转柱 351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容纳于所述第三限位槽361;从而通过旋转所述控制盖36实现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的旋转调节所述手电筒100的发光模式;所述控制盖36具有保护所述第一控制引脚32的作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认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所作的非创造性改变和变形,应当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