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照明监控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048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照明监控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照明监控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政建设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尤其是对路灯、监控等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传统的路灯和监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太阳能路灯也正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以无需敷设电缆、不消耗常规能源、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很多城市和乡村也开始以试验或示范的形式,在部分地区、部分道路推广使用太阳能路灯,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对路灯的照明要求较高的城市道路,太阳能路灯却存在缺点:光线覆盖范围窄,亮度也不够均匀,路灯损坏不能发光时无法自动获得故障信息。并且由于很多灯杆都埋设在到了两侧,道路车辆与灯杆发生刮擦碰撞的情况时有发生,灯杆因此倾倒或者断裂致使电力传输中断,因此也需要保护措施来避免此种情况,同时现有的路灯和监控需要独立设置,其增加了市政建设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照明监控一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照明监控一体装置,包括主杆、防撞筒、太阳能板、风电叶片、灯杆和保护箱,所述主杆竖直安装,其下端埋没在地面下方,主杆露出地面的一段包裹有两个半圆筒状的防撞筒,所述两个防撞筒相对扣接形成一个圆筒,防撞筒由混凝土浇筑,防撞筒的下平面与地面紧密接触,在防撞筒内部设置有铁丝网,在每个半圆筒状的防撞筒相连接边缘内部设有筒状耳,所述筒状耳为一段铁管,每个防撞筒上筒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撞筒上的筒状耳的上下位置错开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且相对应的筒状耳通过销轴穿接,在两个防撞筒的顶部均设置有凹槽,凹槽互相对称,在凹槽内配合设置两个对称的顶盖,在顶盖上设有半圆形缺口,在防撞筒内填充有缓冲填料;所述太阳能板倾斜安装在主杆顶部,在太阳能板上方设有风电叶片,在主杆侧面设有控制器,所述灯杆固定在主杆侧面,在灯杆前端设有灯头,灯头底部安装有灯泡,所述灯头的顶部还设有光传感器,所述灯杆上靠口灯头处设有摄像头,灯泡、光传感器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箱埋设在地下,保护箱位于灯头正下方,保护箱内设有微型计算机、蓄电池和存储器,控制器通过存储器与微型计算机电连接,微型计算机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板和风电叶片均与蓄电池相连接并为蓄电池提供电能;在保护箱顶部设有无线传输模块;微型计算机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远程数据管理中心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器包括整流器、DC/DC变换器A、DC/DC变换器B和单片机,所述风电叶片的输出电压经过整流器后传输给DC/DC变换器A,DC/DC变换器A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太阳能板的电压输出端连接DC/DC变换器B,DC/DC变换器B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给微型计算机、灯泡和摄像头供电,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DC/DC变换器A和DC/DC变换器B。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填料为沙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杆与主杆之间夹角为65°。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电叶片为螺旋式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市政照明监控一体装置将路灯和监控摄像头集成一体式设计,并且通过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相结合的新能源供电方式,有效节约电能,并且解决单一电源存在的弊端,同时还通过微型计算机连接与远程数据管理中心连接,构成路灯的远程物联网监控系统,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和维修,通过在主杆露出地面的一端包裹防撞筒,缓冲主杆在受到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主杆出现断裂,使得装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源箱的整体方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主杆,2-筒状耳,3-顶盖,4-防撞筒,5-缓冲填料,6-销轴,7-铁丝网,8-控制器,9-灯杆,10-太阳能板,11-风电叶片,12-保护箱,13-无线传输模块,14-微型计算机,15-蓄电池,16-存储器,17-摄像头,18-灯泡,19-光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市政照明监控一体装置,包括主杆1、防撞筒4、太阳能板10、风电叶片11、灯杆9和保护箱12,所述主杆1竖直安装,其下端埋没在地面下方,主杆1露出地面的一段包裹有两个半圆筒状的防撞筒4,所述两个防撞筒4相对扣接形成一个圆筒,防撞筒4由混凝土浇筑,防撞筒4的下平面与地面紧密接触,在防撞筒4内部设置有铁丝网7,所述铁丝网对混凝土起到支撑作用,加强防撞筒4的凝聚力防止在撞击下防撞筒4被撞散,在每个半圆筒状的防撞筒4相连接边缘内部设有筒状耳2,所述筒状耳2为一段铁管,每个防撞筒4上筒状耳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防撞筒4上的筒状耳2的上下位置错开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且相对应的筒状耳2通过销轴6穿接,在两个防撞筒4的顶部均设置有凹槽,凹槽互相对称,在凹槽内配合设置两个对称的顶盖3,在顶盖3上设有半圆形缺口,当两个顶盖3贴合时缺口呈圆形并恰好将主杆1围在中间,在防撞筒4内填充有缓冲填料5,所述缓冲填料5为沙子,沙子缓冲性能好、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通过在主杆1露出地面的一端包裹防撞筒4,缓冲主杆1在受到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主杆1出现断裂,使得装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所述太阳能板10倾斜安装在主杆1顶部,在太阳能板10上方设有风电叶片11,所述风电叶片11为螺旋式叶片,在主杆1侧面设有控制器8,所述灯杆9固定在主杆1侧面,灯杆9与主杆1之间夹角为65°,在灯杆1前端设有灯头,灯头底部安装有灯泡18,所述灯头前端还设有光传感器19,所述灯杆9上靠口灯头处设有摄像头17,灯泡18、光传感器19和摄像头17均与控制器8电连接;所述保护箱12埋设在地下,保护箱12位于灯头正下方,保护箱12内设有微型计算机14、蓄电池15和存储器16,控制器8通过存储器16与微型计算机14电连接,微型计算机14与蓄电池15电连接,所述太阳能板10和风电叶片11均与蓄电池15相连接并为蓄电池15提供电能;在保护箱12顶部设有无线传输模块13;微型计算机14具有无线信号接收发射模块与远程数据管理中心连接;通过太阳能板10和风电叶片11利用自然能源对蓄电池15进行充电作为装置的电力来源,摄像头17将采集到的画面信息经过控制器传输至微型计算机14,微型计算机14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数据管理中心连接,构成路灯以及摄像头的远程物联网监控系统,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和维修。

控制器的原理如图3所示,风电叶片的输出电压经过整流器后传输给DC/DC变换器A,DC/DC变换器A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太阳能板的电压输出端连接DC/DC变换器B,DC/DC变换器B的输出端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给微型计算机、灯泡和摄像头供电,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DC/DC变换器A和DC/DC变换器B,单片机控制器DC/DC变换器A和DC/DC变换器B达到调节电压的目的。蓄电池的电压供给微型计算机、灯泡和摄像头使用,同时单片机还连接光传感器和灯泡,光传感器由光敏电阻组成,其设置在灯头的背面,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灯泡发出的光或路上车辆发出的光对其造成的影响,光传感器检测环境光信号并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灯泡的开启的关断。

本实用新型市政照明监控一体装置将路灯和监控摄像头集成一体式设计,并且通过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相结合的新能源供电方式,有效节约电能,并且解决单一电源存在的弊端,同时还通过微型计算机连接与远程数据管理中心连接,构成路灯的远程物联网监控系统,方便工作人员控制和维修,通过在主杆露出地面的一端包裹防撞筒,缓冲主杆在受到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主杆出现断裂,使得装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