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面霓虹灯带的三维坐标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391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弧面霓虹灯带的三维坐标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霓虹灯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弧面霓虹灯带的三维坐标接头。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三条霓虹灯带两两垂直电连接,有必要使用T型接头。现有的弧面霓虹灯带,由于灯体粗大,为了实现安全可靠及防水,一般采用上下贝壳灌胶加螺钉结构的T型接头,或采用立式注塑机模注灯体T型接头的方式,这样的T型接头在生产操作和现场使用上都不方便,不能满足特定安装的装饰照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能够满足特定安装的装饰照明需求的弧面霓虹灯带的三维坐标接头。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弧面霓虹灯带的三维坐标接头,包括一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包括:

主盒体,所述主盒体上设置有三条交叉在一处的半通槽,三条半通槽分别为第一半通槽、第二半通槽和第三半通槽,所述第一半通槽贯穿了主盒体的前壁,所述第二半通槽贯穿了主盒体的右壁,所述第三半通槽贯穿了主盒体的下壁;

中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半通槽、第二半通槽和第三半通槽的交叉处,用于将分别插设在三条半通槽的三条灯带电连接;

压紧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主盒体上,所述压紧装置可盖合在主盒体上以配合主盒体将插设在各半通槽中的灯带夹紧。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装置包括:

第一压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主盒体上,所述第一压盖可盖合在主盒体上以配合主盒体将插设在第一半通槽中的灯带夹紧;

第二压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主盒体上,所述第二压盖可盖合在主盒体上以配合主盒体将插设在第二半通槽中的灯带夹紧;

第三压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主盒体上,所述第三压盖可盖合在主盒体上以配合主盒体将插设在第三半通槽中的灯带夹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通槽的底部和/或第一压盖上设置有用于将插设在第一半通槽中的灯带压紧的第一凸起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盖上,所述第一凸起部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半通槽的底部设置有沿着第一半通槽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纵向突筋,所述第一纵向突筋可与第一凸起部配合使用以将插设在第一半通槽中的灯带压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通槽的底部和/或第一压盖上设置有沿着第一半通槽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横向突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盖与主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压盖可通过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盖合在主盒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压盖上的第一扣孔和设置在主盒体上的第一扣台。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半通槽的底部和/或第二压盖上设置有用于将插设在第二半通槽中的灯带压紧的第二凸起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盖上,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二半通槽的底部设置有沿着第二半通槽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纵向突筋,所述第二纵向突筋可与第二凸起部配合使用以将插设在第二半通槽中的灯带压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半通槽的底部和/或第二压盖上设置有沿着第二半通槽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横向突筋。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压盖与主盒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压盖可通过所述第二卡扣结构盖合在主盒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压盖上的第二扣孔和设置在主盒体上的第二扣台。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半通槽的底部和/或第三压盖上设置有用于将插设在第三半通槽中的灯带压紧的第三凸起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盖上,所述第三凸起部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三半通槽的底部设置有沿着第三半通槽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三纵向突筋,所述第三纵向突筋可与第三凸起部配合使用以将插设在第三半通槽中的灯带压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半通槽的底部和/或第三压盖上设置有沿着第三半通槽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三横向突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压盖与主盒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卡扣结构,所述第三压盖可通过所述第三卡扣结构盖合在主盒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三压盖上的第三扣孔和设置在主盒体上的第三扣台。

作为优选,所述主盒体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固定盒和第二固定盒,所述的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盒上,所述的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盒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盒和第二固定盒之间设置有第四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盒和第二固定盒通过所述第四卡扣结构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盒上的第四扣孔和设置在第一固定盒上的第四扣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新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三条灯带分别插设在第一半通槽、第二半通槽和第三半通槽中并分别与设置在各半通槽的交叉处的中接件电连接,将压紧装置盖合在主盒体上后,压紧装置与主盒体一起将插设在各半通槽中的灯带夹紧以提高中接件与灯带的连接强度,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与图2(图1中X方向即为本文中的前方,Y方向即为本文中的右方,Z方向即为本文中的下方),一种弧面霓虹灯带的三维坐标接头,包括一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包括:主盒体、中接件20和压紧装置,所述主盒体上设置有三条交叉在一处的半通槽,三条半通槽分别为第一半通槽111、第二半通槽121和第三半通槽122,所述第一半通槽111贯穿了主盒体的前壁,所述第二半通槽121贯穿了主盒体的右壁,所述第三半通槽122贯穿了主盒体的下壁;中接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半通槽111、第二半通槽121和第三半通槽122的交叉处,用于将分别插设在三条半通槽的三条灯带电连接;压紧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主盒体上,所述压紧装置可盖合在主盒体上以配合主盒体将插设在各半通槽中的灯带30夹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新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三条灯带30分别插设在第一半通槽111、第二半通槽121和第三半通槽122中并分别与设置在各半通槽的交叉处的中接件20电连接,将压紧装置盖合在主盒体上后,压紧装置与主盒体一起将插设在各半通槽中的灯带30夹紧以提高中接件20与灯带30的连接强度,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灯带30夹紧在压紧装置和主盒体之间后,可通过胶水将灯带30与压紧装置之间的间隙和灯带30与主盒体之间的间隙封住,以达到防水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压盖40、第二压盖50和第三压盖60。所述第一压盖40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主盒体上,所述第一压盖40可盖合在主盒体上以配合主盒体将插设在第一半通槽111中的灯带30夹紧;所述第二压盖50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主盒体上,所述第二压盖50可盖合在主盒体上以配合主盒体将插设在第二半通槽121中的灯带30夹紧;所述第三压盖60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主盒体上,所述第三压盖60可盖合在主盒体上以配合主盒体将插设在第三半通槽122中的灯带30夹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盖40、第二压盖50和第三压盖60均为设置在主盒体上的翻盖,翻盖与主盒体一直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设计可防止第一压盖40、第二压盖50和第三压盖60丢失。第一压盖40、第二压盖50和第三压盖60一般为三个独立的结构以便于将三条灯带30分别压紧,此外,第一压盖40、第二压盖50和第三压盖60也可以使一体式的结构。

参照图2,所述第一半通槽111的底部和/或第一压盖40上设置有用于将插设在第一半通槽111中的灯带30压紧的第一凸起部40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401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盖40上,所述第一凸起部40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半通槽111的底部设置有沿着第一半通槽11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纵向突筋1110,所述第一纵向突筋1110可与第一凸起部401配合使用以将插设在第一半通槽111中的灯带30压紧。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对弧面霓虹灯带的压紧效果,第一纵向突筋1110的数量为两条,第一纵向突筋1110相互平行,第一压盖40上沿着第一半通槽11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设置有至少两列的第一凸起部401,其中每一列中至少有两个第一凸起部40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通槽111的底部和/或第一压盖40上设置有沿着第一半通槽111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横向突筋402。第一横向突筋402用以压紧灯带30以使灯带30和本实用新型之间能承受足够的拉力。

参照图2,所述第一压盖40与主盒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压盖40可通过所述第一卡扣结构盖合在主盒体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压盖40上的第一扣孔403和设置在主盒体上的第一扣台112。通过将第一扣台112扣合在第一扣孔403中以将第一卡扣结构盖合在主盒体上。

参照图2,所述第二半通槽121的底部和/或第二压盖50上设置有用于将插设在第二半通槽121中的灯带30压紧的第二凸起部50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部501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盖50上,所述第二凸起部50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二半通槽121的底部设置有沿着第二半通槽12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纵向突筋1210,所述第二纵向突筋1210可与第二凸起部501配合使用以将插设在第二半通槽121中的灯带30压紧。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对弧面霓虹灯带的压紧效果,第二纵向突筋1210的数量为两条,第二纵向突筋1210相互平行,第二压盖50上沿着第二半通槽12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设置有至少两列的第二凸起部501,其中每一列中至少有两个第二凸起部50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半通槽121的底部和/或第二压盖50上设置有沿着第二半通槽121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二横向突筋502。第二横向突筋502用以压紧灯带30以使灯带30和本实用新型之间能承受足够的拉力。

参照图2,所述第二压盖50与主盒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压盖50可通过所述第二卡扣结构盖合在主盒体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压盖50上的第二扣孔503和设置在主盒体上的第二扣台123。通过将第二扣台123扣合在第二扣孔503中以将第二卡扣结构盖合在主盒体上。

参照图2,所述第三半通槽122的底部和/或第三压盖60上设置有用于将插设在第三半通槽122中的灯带30压紧的第三凸起部60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起部601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盖60上,所述第三凸起部601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三半通槽122的底部设置有沿着第三半通槽122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三纵向突筋1220,所述第三纵向突筋1220可与第三凸起部601配合使用以将插设在第三半通槽122中的灯带30压紧。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对弧面霓虹灯带的压紧效果,第三纵向突筋1220的数量为两条,第三纵向突筋1220相互平行,第三压盖60上沿着第三半通槽12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设置有至少两列的第三凸起部601,其中每一列中至少有两个第三凸起部60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半通槽122的底部和/或第三压盖60上设置有沿着第三半通槽122的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三横向突筋602。第三横向突筋602用以压紧灯带30以使灯带30和本实用新型之间能承受足够的拉力。

参照图2,所述第三压盖60与主盒体之间设置有第三卡扣结构,所述第三压盖60可通过所述第三卡扣结构盖合在主盒体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三压盖60上的第三扣孔603和设置在主盒体上的第三扣台124。通过将第三扣台124扣合在第三扣孔603中以将第三卡扣结构盖合在主盒体上。

参照图1与图2,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主盒体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固定盒11和第二固定盒12,其中,所述的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盒11上,所述的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盒12上。第一压盖40可开合的设置在第一固定盒11上,第二压盖50和第三压盖60可开合的设置在第二固定盒1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盒11和第二固定盒12之间设置有第四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盒11和第二固定盒12通过所述第四卡扣结构卡接。所述第四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盒12上的第四扣孔125和设置在第一固定盒11上的第四扣台113,通过将第四扣台113扣合在第四扣孔125中以将第一固定盒11和第二固定盒12卡接。当然,第一固定盒11和第二固定盒12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本文中的“下方”、“右方”、“前方”等用于表示方向的用语仅为方便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文内容的限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