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3019发布日期:2018-06-28 03:51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电筒。



背景技术:

手电筒是家庭必备的应急工具,现有手电筒虽然能大致满足使用要求,但由于传统手电的结构设计的限制,在一些复杂环境下,使得手电筒应用受限。

如,现有手电筒的镜片大多使用O型或L型密封圈,使得镜片的一端与密封圈接触,而另一端直接与压圈硬接触,导致镜片的防水和抗冲击性能较差;并且现有的手电筒在需要固定使用的时候,大都无法快速固定,且固定效果不理想。

再如,现有的具有背带的手电筒,其背带与开关的位置设置不够人性化,开关手电筒时,会因为背带的干涉使得操作很不方便,而且会产生误触发;且其背带多采用挂钩或挂环与手电筒连接,这种硬连接结构会与手电筒产生摩擦和碰撞导致照明装置挂环孔露白或损坏。

另外,现有侧按手电筒安装时,需将头盖与筒身螺纹连接,在螺纹连接的情况下,开关接线孔和开关按压的孔位角度不可控,导致接线不好穿,光杯安装的时候很可能会压到线上,需要反复的调试,影响组装效率,并且在一不小心还会压坏线或压破线皮。故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安装难度大,不利于标准化生产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电筒,解决传统手电筒镜片抗冲击性、防水性能弱的问题;进一步的,还解决了侧按手电筒的零部件加工工序繁琐,组装时候开关的接线孔与接线之间的位置以及角度无法控制,同时不利于热量发散及防水的问题;进一步的,还解决了现有背带手电筒操作开关时与背带干涉等问题;进一步的,还解决了现有具有背带的手电筒与背带硬连接导致损坏等问题;进一步的,还解决了手电筒固定与拆卸不够方便快捷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手电筒,包括筒身2、头盖1、位于头盖1内部的光杯11、位于光杯11上的镜片12及压圈13;上述筒身2与头盖1连接,其特别之处在于:

还包括U型密封圈14,上述U型密封圈14从周向包裹镜片12边缘,上述压圈13与头盖1内壁螺纹连接,压圈13的端面压紧U型密封圈14,U型密封圈14的周向外壁与头盖1内壁紧密接触,被U型密封圈14包裹的镜片12与光杯11和压圈13之间均具有间隙。

优选地,为了提升防水性能,上述U型密封圈14的侧壁下部设置有锥度141;上述头盖1与U型密封圈14配合处设置有与锥度141配合的锥角142。

优选地,为了避免压圈13与筒身2装配时,压圈13的旋转对U型密封圈14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手电筒还包括垫圈15,上述垫圈15设置在U型密封圈14与压圈13之间。

优选地,为了能很好的控制接线孔24与接线23之间的位置以及角度,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灯架组件21与筒身2螺纹连接为筒身组件,头盖1上具有使灯架组件21中的接线23穿过的接线孔24,接线23穿过接线孔24与开关22连接,筒身组件穿过头盖1的大径端25与头盖1的小径端26过盈配合。

优选地,为了保证头盖1与筒身2紧密配合的同时不会对筒身2造成损伤,筒身组件与头盖1的小径端26过盈配合的过盈量为0.01-0.05mm。

优选地,为了防止背带对开关的干扰,本实用新型手电筒还包括设置在头盖1上的支撑部,上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三个凸台,开关22位于相邻两个凸台之间形成的凹坑内,定义凹坑两侧的凸台分别为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第三凸台33上开设有背带安装孔36,上述背带安装孔36与开关22呈30-60°夹角。

根据人们背带物品的常规的习惯,一般采用右肩,当人们用右手去按压开关时,由于手掌自然张开时,大拇指位于其余四指的左侧,因此,优选地,为了按压方便,凹坑位于背带安装孔36的左旁侧,开关22与背带安装孔36之间的夹角为45°。

优选地,由于大型手电筒体积大、重量高,如果发生滚落等现象,会对手电筒自身产生比较严重的损害,为缩短滚落的距离,上述支撑部还包括第四凸台34和第五凸台35,上述第四凸台34与第五凸台35分别与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关于手电筒身2对称设置;

优选地,为便于手电筒能够依靠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或第四凸台34和第五凸台35放置于地面,上述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第四凸台34及第五凸台35的外缘位于同一圆周,当手电筒依靠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放置于放置平面37时,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及手电筒尾部处于同一平面,此时手电筒头部会和放置平面37有一定距离;

当手电筒依靠第四凸台34和第五凸台35放置于放置平面37时,第四凸台34和第五凸台35及手电筒尾部处于同一平面,此时手电筒头部会和放置平面37有一定距离。

优选地,为了解决现有手电筒与背带硬连接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手电筒还包括背带41与第二绳环42;

尾盖3与筒身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43,上述第二绳环42的内径比密封圈43外径小,上述密封圈43有一定的形变量,上述第二绳环42越过密封圈43套紧在筒身2上;

上述第二绳环42上开设有第二背带安装孔44;

上述背带41包括背带本体45、第一连接绳46、第二连接绳47;

上述第一连接绳46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本体45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绳46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

上述第一连接绳46的闭合端穿过背带安装孔36回套从而系在背带安装孔36处;

上述第二连接绳47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本体4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绳47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

上述第二连接绳47的闭合端穿过第二背带安装孔44后回套从而系在第二背带安装孔44处。

优选地,第一连接绳46与第二连接绳47为伞绳。

优选地,为了在特殊情况下能够托收使用手电筒,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尾盖3上还设置有与尾盖同轴的云台螺丝孔51,该云台螺丝孔51可以与三角架等固定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U型密封硅胶圈将镜片进行包裹,同时通过压圈、光杯及头盖的结构设置,使得镜片避免了和其他部件的直接接触,镜片具有了全方位抗冲击的效果,同时密封防水性能也有极大的提升;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通过密封圈形式的改变,使得镜片兼具了防水和抗冲击的优良性能,具有显著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筒身组件从头盖的大径端穿入,调整好接线孔与灯架组件接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角度,再用压力机挤压筒身组件与头盖,开关的接线孔与接线之间的相对位置、角度可以调整对齐后再组装;内部灯架组件与头盖挤压后固定在一起,省时省力;

3、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设置在背带安装孔的旁侧,避免了与背带之间的干涉;同时开关设置为下沉式结构,能够避免误触发;再者两侧凸台的设置能够增加开关的触感;同时有防止装置滚动的作用;通过简单的结构改造,而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效果显著;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的背带与手电连接结构的改变,使用连接绳的回套的软连接结构代替现有的挂钩或挂环的硬连接结构,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照明装置与背带硬连接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需要对现有的手电照明装置做大的改动,易于实现;

5、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尾盖上的云台螺丝孔,通过云台螺丝孔与三脚架等固定装置连接,提高了固定使用时候的稳定性,在需要固定手电筒的时候解放双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a为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3b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a为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4b为图4a的剖视图;

图4c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5a为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图5b为实施例三平放时的主视图;

图6a为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图6c为实施例四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6d为实施例四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7为实施例五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头盖,2-筒身,3-尾盖;

11-光杯,12-镜片,13-压圈,14-U型密封圈,15-垫圈,141-锥度,142-锥角;

21-灯架组件,22-开关,23-接线,24-接线孔,25-大径端,26-小径端;

31-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第三凸台,34-第四凸台,35-第五凸台,36-背带安装孔,37-放置平面;

41-背带,42-第二绳环,43-密封圈,44-第二背带安装孔,45-背带本体,46-第一连接绳,47-第二连接绳;

51-云台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及图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手电筒包括头盖1、筒身2及尾盖3,本实用新型对头盖1、筒身2及尾盖3相应部位都作了改进。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U型密封硅胶圈将手电筒镜片12进行包裹,同时通过压圈13、光杯11及头盖1的结构设置,使得镜片12避免了和其他部件的直接接触,镜片12具有了全方位抗冲击的效果,同时密封防水性能也有极大的提升;

具体请参阅附图3a及3b,包括头盖1、放置于头盖1内部的光杯11、放置于光杯11上面的镜片12以及包覆镜片12的U型密封圈14、放置于U型密封圈14上面的垫圈15及与头盖1通过螺纹连接的压圈13。

在手电筒组装的时候,将头盖1安装位垂直向上,待内部组件安装好之后,将光杯11放置于头盖1内部的既定位置上,然后将包覆着U型密封圈14的镜片12放置于光杯11上,之后将垫圈15放置于U型密封圈14上,最后将压圈13通过螺纹连接的结构按照设计好的位置旋拧进头盖1,形成的结构如附图3b所示。

在图3b中,U型密封圈14的材质为硅胶,将镜片12进行包裹,压圈13与头盖1螺纹连接,压圈13的端面压紧U型密封圈14,U型密封圈14的周向与头盖1紧密接触,使得镜片12具有防水功能。图3a中,U型密封圈14的侧壁下部设置的锥度141有助于U型密封圈14与头盖1及光杯11之间的密封,头盖1与U型密封圈14配合处也设置有与锥度141配合的锥角142,以起到越压越紧的功效,提升镜片12的防水性能。

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压圈13、光杯11及头盖1的结构设置,使得镜片12避免了和其他部件的直接接触,镜片12与光杯11和压圈13之间均具有间隙,外部的冲击不会直接作用于镜片12,镜片12具有了全方位抗冲击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筒身2与头盖1的配合及安装过程进行改进,具体请参阅附图4a、4b及4c,具体包括内部灯架组件21、筒身2和头盖1,头盖1的侧面设有开关接线孔24,灯架组件21内的接线23穿过开关接线孔24与开关22连接,内部灯架组件21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筒身2内壁设有内螺纹,筒身2与内部灯架组件21螺纹连接在一起形成筒身组件;筒身组件依次穿过头盖1的大径端25与头盖1的小径端26过盈挤压配合,筒身2组件与头盖1的小径端26过盈配合的过盈量为0.01-0.05mm。与头盖1配合的筒身2外表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O”形弹性密封圈43,有利于提高筒身组件与灯头的密封性能。

该实施例手电筒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筒身2垂直向上,通过内部灯架组件21外壁的外螺纹与筒身2内壁的内螺纹将内部灯架组件21与筒身2连接在一起形成筒身组件;

2)将筒身组件从头盖1的大径端25穿入,调整好开关接线孔24与灯架组件21组件接线23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角度;

3)用压力机挤压筒身2组件与头盖1,使二者紧密配合在一起。

只要对正开关接线孔24和开关22的孔位角度,挤压安装之后,用镊子把接线23挑出开关接线孔24,然后安装光杯11,这样光杯11就不会压到线,方便快捷,有利于标准化生产作业。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和/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主要对手电筒的背带安装孔36与开关22位置进行了调节,避免了开关22与背带之间的干涉;同时增加防止装置滚动的部件;具体请参阅附图5a及图5b,包括手电筒头盖1、开关22,手电筒头盖1上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包括多个凸台,在其中一个凸台上设置有背带安装孔36,背带安装孔36位于第三凸台33上,在背带安装孔36的左侧与背带41成45°的部位设置有凹坑,开关22位于凹坑内,凹坑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在一凸台和第二凸台32关于筒身2的对称处设置有第四凸台34和第五凸台35,第一凸台31、第二凸台32、第四凸台34及第五凸台35的外缘位于同一圆周,当手电筒依靠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放置于放置平面37时,第一凸台31和第二凸台32及尾部处于同一平面,此时头部会和放置平面37有一定距离;当手电筒依靠第四凸台34和第五凸台35放置于放置平面37时,第四凸台34和第五凸台35及尾部处于同一平面,此时头部会和放置平面37有一定距离(图5b)。

背带安装孔36设置在手电筒头部靠近筒身2的部分,手电筒为铝合金材质。手电筒的筒身2及尾盖3部位均设置有带图案的胶套,以增加手握时的触感。

本实施例的手电筒肩挂方式使用时,开关22在背带41内侧,开关22操作时不会与背带41产生干涉。如图5b所示,手电筒平放时,两侧凸台形成两个凸点与地面接触,照明装置可稳稳放在地面上。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现有的背带与手电筒连接结构的改变,有效解决了现有照明装置与背带硬连接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具体请参阅附图6a、6b、6c及6d,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在筒身2上增加第二绳环42,第二绳环42上设有第二背带安装孔44,筒身2的后端设置有外螺纹,尾盖与筒身2的后端螺纹连接,该手电筒还包括背带41,背带41包括背带本体45、第一连接绳46、第二连接绳47,第一连接绳46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41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绳46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背带安装孔36设置在筒身2靠近手电筒头部的位置,第一连接绳46的闭合端穿过背带安装孔36回套从而系在第一连接绳46安装孔处,第二连接绳47对折后的一端与背带本体4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绳47对折后的另一端形成了闭合端,第二连接绳47的闭合端穿过第二绳环42上设置的第二绳环42安装孔后回套第二绳环42,尾盖与筒身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43,第二绳环42的内径比密封圈43外径小,密封圈43有一定的形变量,第二绳环42越过密封圈43套紧在筒身2上。

使用时,背带41安装好后,将第二绳环42装入照明装置筒身2越过密封圈43到达第二绳环42位,最后装入尾盖3组件。第二绳环42内径比密封圈43外径略小,密封圈43为硅胶材质有一定的形变量允许绳环越过密封圈43,装配后即使不装尾盖3组件,第二绳环42也不易脱出且可人为取出。第一连接绳46和第二连接绳47均可采用绳。

第二绳环42可自由旋转,从而保证了两个绳孔的方向一致性。绳采用闭合方式,套装过绳孔后绳为双根与照明装置连接,更结实可靠。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手电筒的尾盖3进行了改进,主要包括尾盖3及加工在尾盖3之上的云台螺丝孔51,该云台螺丝孔51与尾盖3同轴,在手电筒需要按照既定的要求固定使用的时候,将具有云台的三脚架之类的固定装置调节好之后,将手电筒的尾盖3部分靠近云台,然后将云台螺丝孔51与云台上的螺丝旋转拧紧,这样,就可以达到既定的要求固定手电筒了。使用完毕之后直接从云台上反向旋转,即可快速便捷的取下手电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