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卡合结构的灯泡及其专用的非接触式拆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4508发布日期:2018-07-20 20:5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泡,具体为一种带卡合结构的灯泡及其专用的非接触式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

灯泡是现代照明必备的配件之一,其不管质量好坏,总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而在其使用损坏之后,为保证光照亮度,必须人工进行更换。

传统的灯泡上都没有设置方便拆装的结构及配备专用的拆装工具,在更换时,作业者直接用手握住灯泡进行操作。

而在实际中,因灯泡损坏后,人们很难确认其开关是否关闭,当用手进行灯泡更换时,手很容易接触到灯泡的金属部分而发生触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如图1所示的灯泡,人们更换时手抓住主要受力部分是下部的灯壳1′,在换装时很容易使其与灯座2′发生松动而使灯泡损坏。

另外,以上接触式的灯泡换装使得作业者必须能够接触到灯泡,在近距离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但在实际中,因受建筑结构的限制,灯泡的安装位置没有一个标准高度和距离,特别是一些厂房照明或路灯照明,其中的灯泡安装高度起码有好几米,在换装时必须借助云梯等设备进行操作,不仅操作不便,养护成本高,最主要是拆装效率低,且高空作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卡合结构的灯泡及其专用的非接触式拆装工具,其直接在灯泡结构上设有便于拆装的卡合结构,以便在更换时结合专门的拆装工具,可实现灯泡的非接触式或远距离拆装,具有拆装安全、结构简单实用、养护成本低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卡合结构的灯泡,包括灯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泡本体外轮廓设置成多边形或椭圆形或灯泡本体上设置有多边形或椭圆形的卡合凸起。

进一步的,上述卡合凸起与灯泡本体一体成型或分体组合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卡合凸起设置在灯泡本体的外圆周或灯泡本体顶部。

进一步的,上述灯泡的专用的非接触式拆装工具,其包括一连接套,连接套中设有一上开口的卡合槽,卡合槽的槽形为与所述灯泡本体外轮廓或卡合凸起对应的多边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套的槽壁内侧间隔布局设置有若干观察孔。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套卡合槽的内壁上间隔布局设有若干限位凸起。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套的相邻槽壁之间设置有缺口。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套下方设有一连接头,连接头通过直插结构或快接头或多面球接头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为若干根,各连接杆之间通过直插结构或快接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头与连接杆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扭矩过大时的打滑结构,所述打滑结构包括一带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的转接头,所述连接头外壁绕周向间隔布局设置有三角形的内棘齿,所述转接头的上连接孔壁设置成分瓣结构,并在每瓣孔壁的内侧绕周向间隔布局设置有若干三角形的外棘齿,所述外棘齿在圆周上朝向和内棘齿在圆周上的朝向刚好相反,且外棘齿所在圆周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内棘齿所在圆周的最大外径。

进一步的,上述转接头的上连接孔底部设有一内环凸起,内环凸起顶部外圆周上绕周向间隔布局设置有若干带锥形斜面的卡舌,所述卡舌可与连接头内孔中的环形卡圈卡合连接;所述转接头的下连接孔通过直插结构或快接头或多面球接头与连接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灯泡本体外轮廓直接设置成多边形或椭圆形或灯泡本体上设置有多边形或椭圆形的卡合凸起,使得灯泡本体或卡合凸起可与专门拆装工具上的卡合槽卡合,以实现两者的有效连接。在灯泡换装时,通过拆装工具的旋转带动灯泡同步转动来实现,整个拆装过程中作业者的人不会接触到灯泡,为非接触式换装,不仅可避免因用力过大对灯泡造成的损伤,同时也可从根本上杜绝触电现象的发生,具有换装安全方便的特点。

此外,考虑到一些远距离灯泡的换装需要,所述拆装工具下部可连接若干连接杆,以使连接套可远距离接触到灯泡,实现非接触式的远距离换装灯泡,其不仅杜绝了触电风险,同时省略了云梯等操作工具,具有养护方便,养护成本低的特点,并避免了高空作业带来的作业风险。

附图说明

图1、现有节能灯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灯泡本体外轮廓为多边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四边形外轮廓的框架灯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六边形外轮廓的大面板式灯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灯泡本体为椭圆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灯泡本体上设置多边形卡合凸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多边形卡合凸起设置在灯泡本体顶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专用的非接触式拆装工具连接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连接套的连接头通过多面球接头与连接杆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六边形槽型的连接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连接套连接头与连接杆之间的打滑结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一种带卡合结构的灯泡,包括灯泡本体1,所述灯泡本体1外轮廓直接设置成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灯泡本体1外轮廓设置成四边形结构,在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设定为三边形或五边形的其他多边形结构,而灯泡本体1的形态也具有多种多样。

例如,如图3所示,是一种灯泡本体1为四边形外轮廓的框架灯泡;而如图4所示,是一种灯泡本体1为六边形外轮廓的大面板式灯泡。

如图5所示,为一种带卡合结构的灯泡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包括灯泡本体1,所述灯泡本体1外轮廓直接设置成椭圆形。

如图6所示,为一种带卡合结构的灯泡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其包括灯泡本体1,灯泡本体1上设置有多边形的卡合凸起11,在实际中也可将卡合凸起11设置成椭圆形。在本图示中,卡合凸起11设置在灯泡本体1的周边,在实际中,也可将卡合凸起设置在灯泡本体顶部,其结构如图7所示。

所述的卡合凸起11与灯泡本体1一体成型或两者分体组合连接。

如图8所示,为所述灯泡的一种专用的非接触式拆装工具,其包括一连接套2,连接套2中设有一上开口的卡合槽21,卡合槽21的槽形为与所述灯泡本体1外轮廓或卡合凸起11对应的多边形或椭圆形。在本图示中的卡合槽21为四边形的槽形,在实际中应对应灯泡本体1外轮廓或卡合凸起11的形状设置成对应的多边形或椭圆形槽形。

在使用中,将连接套2的卡合槽21正对灯泡本体1底部并调整角度后朝上插入即可实现灯泡本体1的卡合连接,而后只需转动连接套2即可带动灯泡同步转动,以此来实现灯泡的拆卸或安装,整个拆装过程中作业者的手不会接触到灯泡,为非接触式换装,不仅可避免因用力过大对灯泡造成的损伤,同时也可从根本上杜绝触电现象的发生,具有换装安全方便的特点。

在此,考虑到换装灯泡时的观察需要,所述连接套2的侧壁间隔布局设置有若干观察孔22。同时该观察孔22的设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连接套2的用料,以节省成本。

此外,为避免灯泡和连接套2卡合连接后再次沿轴向滑出,所述连接套2在卡合槽21的内壁上间隔布局设有若干限位凸起211。在连接套2与灯泡本体1的插入过程中,利用硬挤压的方式使限位凸起211所在部位的连接套2侧壁外凸而使灯泡本体1越过这些限位凸起211,一旦灯泡本体1完全进入到卡合槽21中,这些限位凸起22就会在连接套2侧壁复位作用下复位并约束住灯泡本体1,以避免灯泡本体1的自由滑出。而一当完成灯泡安装,只要稍微用力下拉连接套2即可解除这些限位凸起22对灯泡本体1的约束作用,以实现灯泡本体1和连接套2的正常分离。

为能使连接套2侧壁在卡合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外凸变形能力,所述连接套2的相邻槽壁之间设置有缺口24,同时连接套2的材质采用塑料,以此来保证卡合槽槽壁具有更好的弹性和塑形变形能力。

再者,考虑到一些远距离灯泡的换装需要,所述连接套2下方设有一连接头23,连接头23通过直插结构或快接头或多面球接头与连接杆3连接。所述连接杆3为若干根,各连接杆3之间通过直插结构或快接头连接在一起。

以上图示中连接头23仅就通过直插结构与连接杆3连接进行说明。而如图9所示,为一种多面球接头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3顶部设有一多面球接头31,多面球接头31与连接套2的连接头23底部多边形孔231过盈配合连接,使得整个连接套2可相对多面球接头31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转动,以满足实际灯泡拆装过程中的多角度安装需要。而快接头的结构在连接杆3连接上的技术很成熟,在此就不在累述。

在远距离或高空作业时,利用连接杆3的连接实现延伸,以使连接套2可远距离地接触到灯泡,实现非接触式的远距离换装灯泡,其不仅杜绝了触电风险,同时省略了云梯等操作工具,具有养护方便,养护成本低的特点,并避免了高空作业带来的作业风险。

在此,以上仅就四边形槽型的连接套2进行了说明,而如图10所示为六边形槽型的连接套2结构示意图,两者结构原理一样,在此就不在累述。

在此,考虑到实际中的灯泡安装需要,所述连接头23与连接杆3的连接部位设置有扭矩过大时的打滑结构,该打滑结构的设置,可使安装过程中,一旦旋转的扭矩大于设定值整个连接杆3就会相对连接套2打滑,以避免灯泡安装旋转过紧而损坏灯泡或插座。

如图11、12所示,所述打滑结构包括一带上连接孔41和下连接孔42的转接头4。所述连接套2的连接头23外壁绕周向间隔布局设置有三角形的内棘齿232,所述转接头4的上连接孔41孔壁411设置成分瓣结构,并在每瓣孔壁411的内侧绕周向间隔布局设置有若干三角形的外棘齿412,所述外棘齿412在圆周上的朝向和内棘齿232在圆周上的朝向刚好相反,在此,实际中灯泡的旋转安装都为顺时针,因此所述内棘齿232在圆周上的朝向设置成顺时针,而外棘齿412在圆周上的朝向设置成逆时针。同时为了保证内外棘齿的有效连接,所述外棘齿412所在圆周的最小内径小于所述内棘齿232所在圆周的最大外径。

在灯泡安装过程中,转接头4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来带动连接套2转动,此时的内外棘齿通过两者斜面相抵的摩擦阻力来实现联动,在灯泡没有旋紧时,因旋转扭矩很小,其不足以克服所述摩擦阻力,转接头4将带着连接套2同步转动,而一旦灯泡旋转到位,转接头4相对连接套2的连接头23的旋转扭矩就会增大,且当该旋转扭矩足够大时,就会使转接头4的分瓣式上连接孔孔壁411朝外撑开,从而使得内外棘齿斜面之间的摩擦阻力急剧减少并发生相对打滑现象,使得即使再次转动转接头4也不会带动连接套2同步转动,以避免灯泡的过度旋紧,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灯泡和灯座。而当转接头4以逆时针方向相对连接套2的连接头23转动时,此时内外棘齿的头部相抵而实现完全卡合,转接头4的逆时针转动将带动连接套2实现同步的逆时针转动,并以此实现灯泡的快速拆卸。

在此,为保证转接头4与连接头23的准确定位连接,所述转接头4的上连接孔41底部设有一内环凸起413,内环凸起413顶部外圆周上绕周向间隔布局设置有若干带锥形斜面的卡舌4131,所述卡舌4131可与连接头23内孔中的环形卡圈233卡合连接。在使用中,一旦卡舌4131利用其锥形斜面越过环形卡圈233即可实现两者的有效卡合连接。所述转接头4的下连接孔42通过直插结构或快接头或多面球接头与连接杆连接,不图示仅设置了直插孔结构,在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设定为快接头或多面球接头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