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2901发布日期:2019-06-18 23:1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该建材被用作建筑物的建材。



背景技术:

申请人开发一种照明器具,其构成是将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板安装于铝的挤制型材(extrudedshape)的壳体(case),并且也针对将该照明器具应用于建材上的应用例进行研究和开发。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建材,其将led板配置于型材本体并从该led板之上填充覆材(coatingmaterial)来构成照明器具,并将该照明器具作为内壳体且将该内壳体组装进外壳体中。

该建材,其被安装于建筑物的门框侧柱(doorjamb)、横档(transom)、踢脚板(baseboard)、下框(lowerframe)等,在室内则被安装于壁面的踢脚板等,能够作为建筑物的出入口、通道等的脚前灯、引导灯的照明,给予通行者等安全和安心感,又谋求建筑物的照亮(lightup)(专利文献1的[0041]段)。

进一步,申请人不仅进行建材和前述照明器具的组合使用(collaboration),还在其之外进行一种建材的开发,其能够广泛地谋求建材和照明的组合使用(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5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愿2016-22625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在该开发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下述的技术问题。

前述建材,在长形的框架具备照明器具及用以反射前述照明器具的照明光的反射器构件,但是此反射器构件会引起被称为“眩光(glare)”的现象。

此“眩光”,是指强烈和刺眼的光。

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不可缺少适当的照明,但是“眩光”的现象是:当照明器具的辉度太高而使得光过多时,因该光进入眼睛而产生不舒服感的情况。

此现象,不仅是由来自光源的直接光所引起,来自镜面等的反射光等的间接光也会引起,产生不舒服感的原因被认为是心理因素。

“眩光”也被认为是与眼睛的适应状态有关,例如当相同的高辉度的照明器具被设置在屋外时,存在虽然在夜间时显得刺眼而让人感受到“不舒服感”、但是在白天时却没有让人感受到“不舒服感”的情况。

减低该“眩光”,是在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的照明设计中所应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接着,为了避开雨水等来保护照明器具等,要采用怎样的构造也成为技术问题。

接着,如果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光,照射到在照明器具等的安装和拆卸中使用的螺纹件等的安装固定构件,则会妨碍到照射光的整齐的照射和反射,无法满意地谋求建材和照明的组合使用也成为技术问题。

于是,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以下,称为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a),其能够减低“眩光”。

接着,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以下,称为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b),其在主要被作为外装材使用的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中,能够减低“眩光”,又能够避开雨水等来保护照明器具等。

接着,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以下,称为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c),其在主要被作为外装材使用的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中,能够减低“眩光”,又能够避开雨水等来保护照明器具等,进一步能够不妨碍到照射光的整齐的反射地谋求建材和照明的组合使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a(以下,也仅称为建材a),其特征在于,具备:框架;反射器构件,其安装于此框架;及照明器具,其照射在此反射器构件反射的光;并且,设置有罩构件,该罩构件能够减低在前述反射器构件产生的眩光(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其特征在于,前述罩构件,具有自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面起沿着其照射光的行进方向的遮蔽高度(遮蔽幅度)的遮蔽部(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其特征在于,对应于前述照明器具被配置的高度位置,来选择前述罩构件的遮蔽高度(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罩构件的开口部,安装有覆盖该开口部的封盖(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其特征在于,前述照明器具,相对于前述框架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配置(权利要求5记载的发明)。

本发明的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b(以下,也仅称为建材b),其特征在于,具备:框架;反射器构件,其安装于此框架;照明器具,其照射在此反射器构件反射的光;及罩构件,其能够减低在前述反射器构件产生的眩光;并且,形成有使前述照明器具的外周与前述罩构件的内周隔离的空间(以下,称为隔离空间)(权利要求6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b,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建材b的罩构件的内周,具备朝向前述照明器具的外周而形成的引导片(权利要求7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b,其特征在于,前述建材b的罩构件具备遮蔽部,该遮蔽部具有自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面起沿着其照射光的行进方向的遮蔽高度(遮蔽幅度)(权利要求8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b,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建材b的罩构件的开口部,安装有覆盖该开口部的封盖(权利要求9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其特征在于,前述建材b的照明器具和罩构件组装入前述反射器构件中,并且前述反射器构件相对于前述框架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配置(权利要求10记载的发明)。

本发明的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c(以下,也仅称为建材c),其特征在于,具备:框架;第一反射器构件,其安装于前述框架;照明器具,其照射在前述第一反射器构件反射的光;罩构件,其覆盖前述照明器具;第二反射器构件,其与前述第一反射器构件连续且安装于前述框架;及装配(mount)构件,其形成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将前述罩构件通过前述第二反射器构件固定于前述框架;并且,前述固定部位于不会影响到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光的位置(权利要求11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c,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前述建材c的第二反射器构件,第一反射器构件是能选择成形成一体或是独立的构成(权利要求12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c,其特征在于,前述建材c的罩构件具备遮蔽部,该遮蔽部具有自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面起沿着其照射光的行进方向的遮蔽高度(遮蔽幅度)(权利要求13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c,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建材c的照明器具的外周与前述罩构件的内周之间,形成有隔离空间(权利要求14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c,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建材c的前述罩构件的开口部,安装有覆盖该开口部的封盖(权利要求15记载的发明)。

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c,其特征在于,前述建材c的前述第二反射器构件相对于前述框架以安装拆卸自如的方式配置(权利要求16记载的发明)。

[发明的效果]

前述建材a,具备前述罩构件,结果是,即便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光在前述反射器构件产生高辉度的眩光,来自该处的光也藉由前述罩构件而形成规定角度的光束。在此光束的范围之外,能够将眩光减低至不会感受到眩光的程度。并且,在前述光束的范围之外,减低使人感受到不舒服感的高辉度的刺眼(sharp)光,而能够感受到柔和的光。

藉此,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其能够减低“眩光”。

前述建材b,具备前述罩构件,结果是,即便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光在前述反射器构件产生高辉度的眩光,来自该处的光也藉由前述罩构件而形成规定角度的光束。在此光束的范围之外,能够将眩光减低至不会感受到眩光的程度。并且,在前述光束的范围之外,减低使人感受到不舒服感的高辉度的刺眼光,而能够感受到柔和的光。

并且,在前述照明器具的外周与前述罩构件的内周之间形成有隔离空间,所以渗入到前述罩构件的内周侧的雨水等可以经由前述隔离空间而被排出。

藉此,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其能够减低“眩光”,并且,能够避开雨水等来保护照明器具等。

当将前述照明器具组装入前述罩构件的内侧时,前述建材b,藉由前述隔离空间,使得前述照明器具的外周没有接触至前述罩构件的内周,并利用在前述罩构件的内周形成的引导片而能够顺利地将前述照明器具收纳在前述罩构件内。

前述建材c,具备前述罩构件,结果是,即便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光产生高辉度的眩光,来自该处的光也藉由前述罩构件而形成预定角度的光束。在此光束的范围之外,能够将眩光减低至不会感受到眩光的程度。并且,在前述光束的范围之外,减低使人感受到不舒服感的高辉度的刺眼光,而能够感受到柔和的光。

并且,在前述照明器具的外周与前述罩构件的内周之间形成有隔离空间,所以渗入到前述罩构件的内周侧的雨水等,可以经由前述隔离空间而被排出。

具备形成有固定部的装配构件,该固定部将前述罩构件通过前述第二反射器构件固定在前述框架,并且前述固定部位于不会影响到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光的位置,所以不会因固定部而妨碍到照射光的整齐的照射和反射,能谋求建材和照明的组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建材a的立体图。

图2是将建材a的重要部分剖切后的立体图。

图3是建材a的横剖面图。

图4是建材a的照明器具的纵剖面图。

图5是建材a的配置图。

图6是建材a的作用说明图。

图7是建材a的作用说明图。

图8是建材a的作用说明图。

图9是建材a的作用说明图。

图10是建材b的立体图。

图11是将建材b的重要部分剖切并图示的建材b的立体图。

图12是建材b的主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a-a线的建材b的端面图。

图14是建材b的横剖面图。

图15是表示建材b的封盖的收纳的建材b的俯视图。

图16是构成建材b的照明器具的纵剖面图。

图17是建材b的其他例子的配置图。

图18是建材b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建材b的作用说明图。

图20是建材b的作用说明图。

图21是建材b的作用说明图。

图22是建材b的作用说明图。

图23是建材c的主视图。

图24是将建材c剖切来图示重要部分的建材c的立体图。

图25是建材c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沿着图23的a-a线的建材c的剖面图。

图27是沿着图23的b-b线的建材c的剖面图。

图28是沿着图23的c-c线的建材c的剖面图。

图29是沿着图23的d-d线的建材c的剖面图。

图30是沿着图23的e-e线的建材c的剖面图。

图31是沿着图23的f-f线的建材c的剖面图。

图32是沿着图23的g-g线的建材c的剖面图。

图33是沿着图23的h-h线的建材c的剖面图。

图34是沿着图23的i-i线的建材c的剖面图。

图35是构成建材c的照明器具的纵剖面图。

图36是建材c的作用说明图。

图37是建材c的作用说明图。

图38是建材c的作用说明图。

图39是建材c的作用说明图。

图40是建材d的俯视图。

图41(a)是沿着图40的a-a’线的剖面图;图41(b)是沿着图40的b-b’线的剖面图。

图42(a)是组装入了建材d的建筑物的外观的主视图;图42(b)是沿着图42(a)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3是在型材中组装入发光单元的照明器具的俯视图。

图44是沿着图43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5是当将照明器具作为内壳体时的外壳体的剖面图。

图46是安装有建材d的建筑物出入口的外观主视图,该建材d由图45的外壳体和照明器具所构成。

图47是建材d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48是安装有建材d的建筑物出入口和其周围外壁的外观主视图,该建材d由图45的外壳体和照明器具所构成。

图49是建材d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50是建材d的其他例子的外壳体的侧视图。

图51是建材d的其他例子的收纳构件的侧视图。

图52是构成建材e的框架的横剖面图。

图53是构成建材e的安装构件的横剖面图。

图54是构成建材e的其他例子的安装构件的横剖面图。

图55是构成建材e的反射器构件的横剖面图。

图56是构成建材e的其他例子的反射器构件的横剖面图。

图57是构成建材e的填塞构件的横剖面图。

图58(1)是建材e的主视图;图58(2)是省略照明器具的内部机构后的沿着图58(1)的a-a线的剖面图;图58(3)是沿着图58(1)的b-b线的剖面图。

图59是使用图58的建材e进行施工后的室内的立体图。

图60(1)是建材e的主视图;图60(2)是省略照明器具的内部机构后的沿着图60(1)的下方的c-c线的剖面图;图60(3)是省略照明器具的内部机构后的沿着图60(1)的上方的c-c线的剖面图;图60(4)是沿着图60(1)的d-d线的剖面图。

图61是图60的建材e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2是使用图60的建材e进行施工后的室内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3(1)是建材e的主视图;图63(2)是省略照明器具的内部机构后的沿着图63(1)的下方的f-f线的剖面图;图63(3)是省略照明器具的内部机构后的沿着图63(1)的上方的f-f线的剖面图;图63(4)是沿着图63(1)的e-e线的剖面图。

图64是图63的建材e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5是使用图63的建材e进行施工后的室内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6(1)是建材e的主视图;图66(2)是沿着图66(1)的下方的g-g线的剖面图;图66(3)是沿着图66(1)的上方的g-g线的剖面图;图66(4)是省略照明器具的内部机构后的沿着图66(1)的h-h线的剖面图。

图67是使用图66的建材e进行施工后的室内的重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8(1)是建材e的主视图;图68(2)是沿着图68(1)的k-k线的剖面图;图68(3)是沿着图68(1)的j-j线的剖面图;图68(4)是沿着图68(1)的i-i线的剖面图。

图69是使用图68的建材e进行施工后的室内的立体图。

图70(1)是固定有led灯的安装构件的俯视图;图70(2)是固定有led灯的安装构件的侧视图。

图71是表示端部填塞构件的安装状态的说明图。

图72是防止脱落构件的横剖面图和主视图。

图73是建材e的立体图。

图74是建材e的立体图。

图75是建材e的立体图。

图76是建材e的立体图。

图77是建材e的立体图。

图78是建材e的立体图。

图79是建材f涉及的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反射型材)的立体图。

图80是反射型材的横剖面图。

图81是以内照式安装的反射型材的横剖面图。

图82是以外照式安装的反射型材的横剖面图。

图83是用以将反射型材组装入(组装进来)的门框侧柱的横剖面图。

图84是用以将反射型材组装入的其他例子的门框侧柱的横剖面图。

图85是安装反射型材的门框侧柱的横剖面图。

图86是用以将反射型材组装入的纵框的横剖面图。

图87是用以将反射型材组装入的上框(upperframe)的纵剖面图。

图88是用以将反射型材组装入的横档的纵剖面图。

图89是用以将反射型材组装入的下框的纵剖面图。

图90是用以将反射型材组装入的踢脚板的纵剖面图。

图91是安装有填塞构件的门框侧柱的横剖面图。

图92是为了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图85所示的门框侧柱中而使用的型材的横剖面图。

图93是为了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图85所示的门框侧柱中而使用的型材及门框侧柱的横剖面图。

图94是相应于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中的系统来构成的建筑物的主视图。

图95是相应于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中的系统来构成的建筑物的主视图。

图96是相应于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中的系统来构成的建筑物的主视图。

图97是沿着图94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

图98是沿着图94所示的b-b线的剖面图。

图99是沿着图94所示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00是图99所示的填塞构件的构成例的图。

图101是沿着图95所示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02是沿着图95所示的e-e线的剖面图。

图103是沿着图96所示的f-f线的剖面图。

图104是沿着图96所示的g-g线的剖面图。

图105是沿着图96所示的h-h线的剖面图。

图106是相应于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中的系统来构成的建筑物的主视图。

图107是沿着图106所示的i-i线的剖面图。

图108是相应于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中的系统来构成的建筑物的主视图。

图109是沿着图108所示的j-j线的剖面图。

图110是沿着图108所示的k-k线的剖面图。

图111是当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时的配线路径图。

图112是当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时的配线路径图。

图113是当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时的配线路径图。

图114是相应于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中的系统来构成的建筑物的主视图。

图115是图114所示的重要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116是相应于将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中的系统来构成的建筑物的开口的重要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建材a]

建材a,如图1~图3所示,具备:长形的框架1;照明器具2,其被安装于安装构件3,该安装构件3被固定于此框架1;反射器构件4,其反射由此照明器具2所照射的光;以及罩构件6,其能够减低在此反射器构件4产生的“眩光”。

前述框架1,如图3所示,其与型材的长度方向交叉的面的剖面形状被构成“ㄇ”形,并由第一空间12和第二空间14构成,在该第一空间12中能够安装照明器具2、安装构件3、反射器构件4,在该第二空间14中能够收纳照明器具2的配线等。

在这些空间12、14的边界,形成有安装翼片(finpart)13,该安装翼片13由立起片130、130构成。

前述照明器具2,如图4所示,在本体20搭载有led模块24,在输入线25的端部具备输入侧连接器26,在输出线27的端部具备输出侧连接器28,且这些输入线25、输入侧连接器26、输出线27及输出侧连接器28被配置在前述第二空间14中。

前述led模块24的照射面29,以使得来自该照射面29的光在前述反射器构件4处被反射的方式,被配置成朝向前述反射器构件4侧倾斜。

前述安装构件3,具备:立起卡止片32、32,其被卡止并且被固定于前述框架1的立起片130、130;及弯曲状的配置片34,其在这些立起卡止片32、32之间沿着照明器具2的本体20的外形地呈弯曲状。

前述反射器构件4,其与前述安装构件3同样地具备:立起卡止片42、42,该立起卡止片42、42被卡合于前述框架1的安装翼片13;及弯曲状的反射面45,其在这些立起卡止片42、42之间沿着照明器具2的本体20的外形地呈弯曲状。

另外,在此实施方式中,反射器构件4和安装构件3具有相同形状。

前述罩构件6,具备:抵接部60,其抵接至前述框架1的一方的安装翼片13的立起片130;固定部61,其被固定至前述框架1的另一方的安装翼片13的立起片130;及筒部62,其在这些抵接部60与固定部61之间沿着照明器具2的本体20的圆筒状的外形而构成。

这样构成的前述罩构件6,被区分为基部63和遮蔽部64,并且在遮蔽部64的端部形成开口部65,该基部63在前述罩构件6的长度方向上包围前述本体20,该遮蔽部64被形成在前述照明器具2的照射面29的上方。

藉由前述遮蔽部64实现的、前述照明器具2的照射面29的上方的遮蔽幅度(也称为遮蔽高度)l,如后述能够对应于前述照明器具2被配置的高度位置(阶梯高度)来调整。

在前述开口部65,为了防止垃圾堆积等,也可以安装有覆盖该开口部65的具有透光性的封盖(未图示)。

如上述的照明器具2、安装构件3、反射器构件4及罩构件6,如图5所示,照明器具2通过安装构件3被固定于前述框架1;在前述框架1的长度方向的前后,与该安装构件3连续而固定有前述反射器构件4,并能够串联地配置多个照明器具2。

并且,前述照明器具2,通过安装构件3相对于前述框架1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配置,而可以谋求照明器具2的维修的方便性。也就是说,当更换照明器具2时,仅需要拆卸安装构件3,不需要拆卸长形的反射器构件4,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

在上述构成的建材a中,当前述照明器具2的照射光造成在前述反射器构件4产生高辉度的眩光时,来自该处等的光,自前述罩构件6的开口部65,形成相对于前述反射器构件4(或前述框架1,以下相同)的长度方向为预定角度的光束b。藉此,在此光束的范围之外,能够将眩光减低至不会感受到眩光的程度,并能感受到柔和的光。

依据图6~图9,将这种建材a的作用效果说明如下。

在图6和图7中,都是将前述照明器具2的配置高度h1设定为4米且朝向下方进行照射(以下,也称为朝下照射),图6是将前述罩构件6的遮蔽部64的遮蔽幅度l设定为约20mm的情况下的图示,图7是将该遮蔽部64的遮蔽幅度l设定为约100mm的情况下的图示。

在图8和图9中,都是将前述照明器具2的配置高度h2设定为0.5米且朝向上方进行照射(以下,也称为朝上照射),图8是将前述罩构件6的遮蔽部64的遮蔽幅度l设定为约20mm的情况下的图示,图9是将该遮蔽部64的遮蔽幅度l设定为约100mm的情况下的图示。

亦即,如图6和图8所示,当由前述罩构件6的遮蔽部64造成的遮蔽高度l是约20mm时,自前述罩构件6的开口部65,形成相对于前述反射器构件4的长度方向为约45度的光束b,得到约45度的眩光的遮光角(glarecutangle)来作为能够减低眩光的角度。

另一方面,如图7和图9所示,当前述遮蔽高度l是约100mm时,自前述罩构件6的开口部65,形成相对于前述反射器构件4的长度方向为约10度的光束b,得到约80度的眩光的遮光角来作为能够减低眩光的角度。

当眩光的遮光角是如图6和图8所示的约45度时,步行者p在距离前述框架1约0.5米时就会感受到眩光。

但是,当眩光的遮光角是如图7和图9所示的约80度时,前述步行者p都不会感受到眩光。并且,在光束b的范围r之外,不会感受到高辉度的刺眼光,而能够感受到柔和的光。

也能够预料到会以与前述照明器具2被配置的高度成比例的方式减轻由眩光造成的不舒服感,所以也可以对应于前述照明器具2被配置的高度位置(阶梯高度),来选择前述罩构件6的遮蔽部64的遮蔽高度l。

此时,在被配置在靠近人的范围(例如,在第1阶梯等处,朝下照射和朝上照射)的情况下,可以设定较大的遮蔽高度l,不是这样的情况(例如,设置在第2阶梯以上,并朝上照射)下,也可以设定较小的遮蔽高度l。另外,不仅是如图6~图9所示地只有朝上照射地配置、或只有朝下照射地配置,也可以配置成朝上照射和朝下照射这两方。

[建材b]

建材b,如图10~图18的各图所示,具备:长形的框架1,其例如是门框侧柱;反射器构件2,其被安装于此框架1;照明器具3,其照射在此反射器构件2反射的光;及罩构件4,其能够减低在前述反射器构件2产生的眩光。

前述照明器具3,被配置在藉由前述反射器构件2和罩构件4所形成的空间s1中,且在前述照明器具3的外周300与前述罩构件4的内周420之间形成隔离空间s2。

前述框架1,如图10~图15所示,其与型材的长度方向交叉的面的剖面形状被构成“ㄇ”形,并由第一空间10和第二空间11所构成,在该第一空间10中能够安装反射器构件2、照明器具3及罩构件4,在该第二空间11中能够收纳照明器具3的配线等。

在这些空间10、11的边界,在框架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左立起片12和右立起片13,其用以安装前述反射器构件2和罩构件4。

另外,在图12等中的符号“6”表示填塞前述框架1的上端和下端的“填塞构件”。当如后述的图17所示的框架1、1在上下方向上连续地设置时,仅在最上部的框架1的上端部和最下部的框架1的下端部安装填塞构件6,在中间不安装填塞构件6。

前述反射器构件2,如图10~图15所示,具备:左立起卡止片20和右立起卡止片21,其沿着前述反射器构件2的长度方向分别地被形成为长形,并被卡止于前述框架1的左立起片12和右立起片13;及弯曲状的反射面22,其在这些左立起卡止片20与右立起卡止片21之间呈弯曲状并被形成为长形。

前述反射器构件2的反射面22的形状,不限于弯曲状,例如也可以是平面状的反射面或波纹板状的反射面。

前述照明器具3,如图16所示,在本体30搭载有led模块31,在输入线32的端部具备输入侧连接器33,在输出线34的端部具备输出侧连接器35,且这些输入线32、输入侧连接器33、输出线34及输出侧连接器35被配置在前述第二空间11中。

前述led模块31及其照射面36,以使得来自该照射面36的光在前述反射器构件2处被反射的方式,被配置成朝向前述反射器构件2侧倾斜,且如图14所示,照明器具3的本体30被固定于前述反射器构件2的反射面22。

另外,前述照明器具3的led模块31的发光色,能够任意地选择“蓝色”、“白色”、“蓝白色”等的led。

前述罩构件4,如图14所示,具备:抵接部40,其抵接至前述框架1的左立起片12;固定部41,其被固定至前述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合片21;及筒部42,其在这些抵接部40与固定部41之间覆盖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抵接部40、固定部41和筒部42分别被形成为长形。

在前述筒部42的内周420与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之间形成有隔离空间s2,该隔离空间s2,沿着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所以渗入到前述罩构件4的内侧的雨水等可以经由隔离空间s2而到达前述罩构件4的下方的端部或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下方的端部并被排水。

并且,进入前述罩构件4的内侧的垃圾、尘土也可以朝向下方掉落。

进一步,也能够使空气循环而使得由前述照明器具3产生的热不会滞留在罩构件4的空间s1中。

在前述筒部42的内周420,沿着前述筒部42的长度方向,且在每隔约90度的3处形成引导片43。

前述隔离空间s2的存在,使得前述照明器具3的外周300不接触到前述罩构件4的内周420,并利用前述引导片43的翼片来极小范围地(pinpoint)推压前述照明器具3,藉此能够顺利地将照明器具3收纳在前述罩构件4中。

前述引导片43分别由2条翼片形成,如后述,将封盖的脚部插入2条翼片之间。

此引导片43,可以沿着该罩构件4的长度方向并形成为长形,并且,也可以形成为片(piece,块)状。

另外,在前述筒部42的外周421形成有凹部44,该凹部44和前述引导片43一起固定封盖5的脚部。

这种构成的前述罩构件4,如图11所示,被分成基部45和遮蔽部46,并且在遮蔽部46的端部形成开口部47;该基部45在前述罩构件4的长度方向上包围前述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该遮蔽部46被形成在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面36的上方。

藉由前述遮蔽部46实现的、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面36的上方的遮蔽幅度(也称为遮蔽高度)l,如后述能够对应于前述照明器具3被配置的高度位置(阶梯高度)来选择。

在前述开口部47,为了防止垃圾堆积等,也可以安装有覆盖该开口部47的具有透光性的封盖5。

前述封盖5,如图18所示由表面部50、安装片51及定位片52所构成;该表面部50,其能够覆盖前述开口部47;该安装片51,其自此表面部50的端部起在大致铅垂方向上形成,且由能够在前述凹部44被固定的脚部构成;该定位片52,其同样地能够在前述引导片43的2条翼片之间滑动。

如上述构成的相对于前述框架1的反射器构件2、照明器具3及罩构件4的安装构造,如下所述。

如图18所示,在要安装罩构件4的位置,将反射器构件2分割成上下两方,在下方的反射器构件(以下,称为下反射器构件)2以成为一体的方式预先组装入并固定有照明器具3和罩构件4。

在上方的反射器构件(以下,称为上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下端,形成有第一缺口23,并在下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上端,形成有与该第一缺口23嵌合地对应的缺口嵌合片24。

并且,在下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下端,形成有可以被固定于前述框架1的右立起片13的固定片25。

再者,如图14所示,下反射器构件2的前述右立起卡止片21,其长形的头端部210被插入前述框架1的右立起片13与右立起片14之间,前述缺口嵌合片24和固定片25,分别地被螺纹固定于前述框架1的右立起片13。

当将被一体化后的下反射器构件2、照明器具3及罩构件4,自前述框架1上拆卸并分离时,要拆卸螺纹件并解除上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第一缺口23与前述缺口嵌合片24的嵌合状态,所以要使下反射器构件2朝向下方滑动。另外,为了使下反射器构件2可以朝向其下方滑动,而在下反射器构件2的下方设置预定的间隙c1(参照图12)。

接着,为了解除下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头端部210被插入在前述框架1的右立起片13与右立起片14之间的状态,而使下反射器构件2在横方向(在图14的纸面上为左侧)上滑动。

这种拆卸作业,因为是在下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前述头端部210插入在前述框架1的右立起片13与右立起片14之间的状态下进行,所以反射器构件2、照明器具3及罩构件4,不会自前述框架1骤然分离、落下,而能够谋求维修的容易性。

最后,拉出罩构件4并拆卸输入侧连接器33和输出侧连接器35而自前述框架1拆卸即可。

如图17所示,也可以在前述框架1的长度方向的上方或/及下方,藉由连结构件(未图标)来相对于前述框架1连结其他的框架1,并串联地配置多个照明器具3。此时,上方的框架1与下方的框架1之间,设置预定的间隙c2(约前述间隙c1的1/2),可以提升在正面观看时的设计性,可以作为框架1的遇热延伸(热膨胀)对策,并当维修时下反射器构件2可以朝向下方滑动。

此处,利用间隙c2来进行的维修方法,如下所述。

为了协同此间隙c2并发挥作用,能够在上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下端以与前述第一缺口23相邻的方式形成第二缺口26(参照图18等)。

亦即,当将被一体化后的下反射器构件2、照明器具3及罩构件4自前述框架1拆卸时,在拆卸螺纹件之后,对应于与前述上反射器构件2的重叠幅度,利用间隙c2使下反射器构件2朝向下方稍微滑动,该重叠幅度对应于被固定在前述下反射器构件2的封盖5的板厚的量。另外,当封盖5没有被固定时,也可以使下反射器构件2朝向下方稍微滑动,藉此容易进行下述作业。

接着,为了解除下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头端部210被插入在框架1的右立起片13与右立起片14之间的状态,利用第二缺口26而使前述下反射器构件2在横方向(在图14的纸面上为左侧)上滑动,然后,将下反射器构件2朝向跟前拉起后,使前述下反射器构件2在横方向(在图14的纸面上为右侧)上滑动,使前述头端部210在右立起片14的上方越过。

接着,只要拉出罩构件4等并如上述那样拆卸输入侧连接器33和输出侧连接器35而自前述框架1拆卸即可。

在这种维修方法中,因为是在下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前述头端部210插入在前述框架1的右立起片13与右立起片14之间的状态下进行,所以反射器构件2、照明器具3及罩构件4不会自前述框架1骤然分离、落下,而能够谋求维修的容易性。

另外,如图13所示,藉由埋头螺纹件(countersunkheadscrew)来将前述反射器构件2安装并固定于前述框架1,能够避免照明器具3的照射光照射到螺纹件头而能够避免螺纹件头的立体形状变得显眼。

将以上构成的建材b的作用效果,总结如下。

<眩光的减低>

当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光造成在前述反射器构件2产生高辉度的眩光时,来自该处等的光,自前述罩构件4的开口部47,形成相对于前述反射器构件2(或前述框架1,以下相同)的长度方向为预定角度的光束b。藉此,在此光束的范围之外,能够将眩光减低至不会感受到眩光的程度,而能够感受到柔和的光。

这种建材b的作用效果,图示在图19~图22中,但是该作用效果与在图6~图9中所示的建材a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隔离空间的作用>

前述隔离空间s2,沿着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所以渗入到前述罩构件4的内侧的雨水等可以经由隔离空间s2而落下并自前述罩构件4的下端被排水。藉此,罩构件4的空间s1(特别是遮蔽部46的内侧)不会积水而能够防止照明器具3的浸水。并且,进入前述罩构件4的内侧的垃圾、尘土也可以朝向下方掉落。此时,通过设置间隙c(间隙c1或间隙c2),能够提高雨水等的排出效率。

进一步,也能够使空气循环而使得由照明器具产生的热不会滞留在罩构件4的空间s1(特别是在安装有封盖5的情况下)。

<组装入的容易性>

前述隔离空间s2的存在,使得前述照明器具3的外周300不接触到前述罩构件4的内周420,并利用前述引导片43的翼片来极小范围地推压前述照明器具3,藉此能够顺利地将前述照明器具3收纳在前述罩构件4中。

<维修的容易性>

将被一体化后的反射器构件2、照明器具3及罩构件4自前述框架1拆卸的作业,是在反射器构件2的右立起卡止片21的前述头端部210插入在前述框架1的右立起片13与右立起片14之间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反射器构件2、照明器具3及罩构件4不会自前述框架1骤然分离、落下,而能够谋求维修的容易性。

在将已组装入前述照明器具和罩构件的前述反射器构件固定于前述框架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亦即,前述照明器具3和罩构件4被组装入前述反射器构件2中,并且前述反射器构件2相对于前述框架1卡合脱离自如地配置,而能够谋求维修的容易性。

[建材c]

建材c,如图23~图25的各图所示,具备:长形的框架1,其例如是门框侧柱;第一反射器构件2(以下,称为反射器构件2),其被安装于此框架1;照明器具3,其照射在此反射器构件2反射的光;及罩构件4,其罩住此照明器具3并且被收容在前述框架1中;第二反射器构件5(以下,称为反射器构件5),其与前述反射器构件2连续且以安装拆卸自如的方式被安装于前述框架1;及装配构件6,其形成有固定部60并且反射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光,该固定部60用以将前述罩构件4通过此反射器构件5以安装拆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前述框架1。

在前述罩构件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地安装有封盖7、7。

前述罩构件4,如图24所示,具备遮蔽部46,其具有自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面36起沿着其照射光的行进方向的遮蔽高度(遮蔽幅度)l,所以能够使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光形成预定角度的光束。

藉此,即便产生高辉度的眩光,在该光束的范围之外也能够将眩光减低至不会感受到眩光的程度。并且,在前述光束的范围之外,能够减低使人感到不舒服的高辉度的刺眼光而感受到柔和的光。

前述照明器具3,被配置在藉由前述装配构件6和罩构件4所形成的空间s1中,且在前述照明器具3的外周300与前述罩构件4的内周420之间形成隔离空间s2,所以渗入到前述罩构件4的内周侧的雨水等可以经由前述隔离空间s2而被排出。

前述固定部60,未形成在来自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面36的照射光的行进方向d上,并位于不会影响到照明器具3的照射光的位置,所以不会因固定部60妨碍到照射光的整齐的照射和反射而能够谋求建材和照明的组合使用。

前述框架1,如图23~图34所示,其与型材的长度方向交叉的面的剖面形状被构成为“コ”形,并由第一空间10和第二空间11所构成,在该第一空间10中能够收容反射器构件2、照明器具3、罩构件4、反射器构件5及装配构件6,在该第二空间11中能够收纳照明器具3的配线等。

在这些空间10、11的边界,在框架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左立起片12和右立起片13,该左立起片12和右立起片13用以安装前述反射器构件2和前述反射器构件5。

相同地,在前述框架1分别地形成左卡止片14和右卡止片15,该左卡止片14用以卡止前述反射器构件2和前述反射器构件5,该右卡止片15用以将前述罩构件4卡止于前述反射器构件5。

前述反射器构件2,如图23~图25及图32~图34所示,由长形的平板部23所构成,该平板部23在背面(空间11侧)形成有要被安装固定于框架1的前述左立起片12和前述右立起片13的左立起安装固定片20和右立起安装固定片21,在表面(空间10侧)形成弯曲状的反射面22。

前述反射器构件2和前述反射器构件5,各自独立地构成,前述反射器构件2,也能够选择是与前述反射器构件5连续的构成。

能够选择具备平面状的反射面作为前述反射器构件2的反射面22的替代品的前述反射器构件5,也可以选择具备波纹板状的反射面的反射器(未图示)等。

前述照明器具3,如图35所示,在本体30搭载有led模块31,在输入线32的端部具备输入侧连接器33,在输出线34的端部具备输出侧连接器35,且这些输入线32、输入侧连接器33、输出线34及输出侧连接器35被配置在前述第二空间11中。

前述led模块31及其照射面36,以使得来自该照射面36的光在前述装配构件6的反射面63(参照图25)等处被反射的方式,被配置成朝向前述装配构件6侧倾斜,且照明器具3的本体30被固定于前述装配构件6的反射面63。

另外,前述照明器具3的led模块31的发光色,能够任意地选择“蓝色”、“白色”、“暖色”等的led。

前述罩构件4,如图23~图31所示,具备左抵接片40和右抵接片41,其抵接并被固定至前述装配构件6的左安装片61和右安装片62,且在这些左抵接片40与右抵接片41之间,形成有覆盖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的筒部42,左抵接片40、右抵接片41和筒部42分别被形成为长形。

在前述筒部42的内周420与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之间形成有隔离空间s2,该隔离空间s2,沿着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所以即便雨水等自前述封盖7的空隙等渗入到罩构件4的内侧,该雨水等可以经由隔离空间s2而到达前述罩构件4的下方的端部或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下方的端部并被排水。

另外,在安装于前述罩构件4的下端(开口部48)的前述封盖7,形成有排水用的缺口(未图示)。

并且,进入前述罩构件4的内侧的垃圾、尘土也可以朝向下方掉落。

进一步,也能够使空气循环而使得由前述照明器具3产生的热不会滞留在罩构件4的空间s1。

在前述筒部42的内周420,如图26等所示,沿着前述筒部42的长度方向,且在每隔约90度的3处形成引导片43。

前述隔离空间s2的存在,使得前述照明器具3的外周300不会接触至前述罩构件4的内周420,并利用前述引导片43的翼片来极小范围地推压前述照明器具3,藉此能够顺利地将前述照明器具3收纳在前述罩构件4中。

此引导片43,可以沿着该罩构件4的长度方向形成为长形,也可以形成为片(piece,块)状。

另外,在前述筒部42的外周421形成有凹部44,该凹部44用以固定前述封盖7的脚部。

这种构成的前述罩构件4,如图24所示,被分成基部45和遮蔽部46,并且在基部45的下部和遮蔽部46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47和开口部48;该基部45,其在该罩构件4的长度方向上包围前述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该遮蔽部46,其被形成在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面36的上方。

藉由前述遮蔽部46实现的、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面36的上方的遮蔽幅度(也称为遮蔽高度)l,如后述能够对应于前述照明器具3被配置的高度位置(阶梯高度)来选择。

如上述,在前述开口部47,安装有覆盖该开口部47的具有透光性的封盖7,在前述开口部48也设置相同的具有透光性的封盖7。

前述封盖7,如图25所示是由表面部70和安装片71所构成;该表面部70,其能够覆盖前述开口部47和开口部48;该安装片71,其自此表面部70的端部起在大致铅垂方向上被形成,并由可以在前述凹部44被固定的脚部构成。

为了将前述照明器具3安装于框架1及进行前述照明器具3的维修,使用前述反射器构件5来固定前述罩构件4,该反射器构件5,如图23~图31所示,由长形的平板部52所构成;该长形的平板部52在背面(空间11侧)形成有要安装固定于前述框架1的左立起片12和右立起片13的左立起安装固定片50和右立起安装固定片51。

如上述,前述反射器构件2和前述反射器构件5各自独立地构成;也能够选择前述反射器构件5来作为反射器以取代前述反射器构件2。

在前述平板部52,形成有缺口53。该缺口53,用以进行照明器具3的安装和维修,并藉由使前述缺口53面向前述第二空间11来谋求方便进行前述输入连接器33和输出连接器35等的接线及拆线。

前述装配构件6,如图23~图31所示,具备:左安装片61和右安装片62、弯曲状的反射面63;该左安装片61和右安装片62,其被固定于前述反射器构件5的平板部52;该反射面63,其形成于前述这些安装片之间并反射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光。用以将前述罩构件4以安装拆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前述反射器构件5的固定部60,被设置在前述左安装片61和右安装片62的下部。

另外,前述框架1、前述反射器构件2、前述罩构件4、前述反射器构件5或前述装配构件6,也可以对应于该建材的配置环境而被构成为不同的颜色。

接着,基于图26~图34来说明建材的各构成构件的关系。

在图26~图31中,图示用以将前述照明器具3安装于前述框架1的构造。

如图28所示,前述照明器具3被固定于装配构件6;如图29所示,此装配构件6的左安装片61和右安装片62,被固定于罩构件4的左抵接片40和右抵接片41;如图26所示,与装配构件6的右安装片62成为一体的罩构件4的右抵接片41,卡止于框架1的右卡止片15,并且前述装配构件6的固定部60被安装固定于前述反射器构件5;如图29所示,此反射器构件5被固定于前述框架1。

并且,如图27所示,下方的前述封盖7被固定于前述罩构件4;如图31所示,上方的前述封盖7被固定于前述罩构件4。

即,藉由前述装配构件6,来将前述照明器具3、罩构件4及上方的前述封盖7和下方的前述封盖7固定成一体,被设置在前述装配构件6的下部的固定部60在固定于反射器构件5的平板部52的背板8被安装固定,使得该装配构件6以安装拆卸自如的方式被安装于前述框架1。

藉此,当进行前述照明器具3的更换等时,只要将前述装配构件6自前述反射器构件5拆卸即可。

另外,为了进行照明器具3的维修,考虑到即便将前述装配构件6自前述反射器构件5拆卸也不能够顺利地连接、解除前述照明器具3的配线的情况,所以为了使前述框架1的空间11露出,如图29所示,前述反射器构件5的左立起安装固定片50和右立起安装固定片51,在固定于框架1的左立起片12和右立起片13的背板8被安装固定,使得该反射器构件5以安装拆卸自如的方式被安装于前述框架1。

在图32~图34中,图示将前述反射器构件2安装在前述框架1的构造。

如图32所示,前述反射器构件2的左立起安装固定片20被卡止于框架1的左卡止片14,并且左立起安装固定片20和右立起安装固定片21被固定于前述框架1的左立起片12和右立起片13。

另外,如图23和图34所示,背板8被固定于前述反射器构件2的左立起安装固定片20和右立起安装固定片21的上部侧,框架1的左立起片12和右立起片13,通过反射器构件2的左立起安装固定片20和右立起安装固定片21而被安装固定于背板8。

依据以上的建材的各构成构件的固定构造,仅前述固定部60在正面露出,该固定部60位于比照明器具的照明面36更靠下方且不会影响到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光的位置,所以该固定部60不扰乱前述照明器具的照射光。

以上构成的建材的组装步骤,叙述如下。

(1)将反射器构件2和反射器构件5固定于前述框架1。

(2)将前述照明器具3、罩构件4及装配构件6一体化并作为托架灯(bracketlight)。

(3)执行前述照明器具3与被收纳在框架1的第二空间11中的配线的连接,并且将前述托架灯通过前述反射器构件5而固定于前述框架1。

这些组装的大部分,原则上当工厂出货时已经完成,在现场组装的情况下,是执行上述的步骤(3)。

将以上构成的建材的作用效果,总结如下。

<眩光的减低>

当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光造成在前述反射器构件2产生高辉度的眩光时,来自该处等的光,自前述罩构件4的开口部47,形成相对于前述反射器构件2(或前述框架1,以下相同)的长度方向为预定角度的光束b。藉此,在此光束的范围之外,能够将眩光减低至不会感受到眩光的程度,而能够感受到柔和的光。

这种建材c的作用效果,图示在图36~图39中,但是该作用效果与在图6~图9中所示的建材a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隔离空间的作用>

前述隔离空间s2,沿着照明器具3的本体30的外周300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所以渗入到前述罩构件4的内侧的雨水等可以经由隔离空间s2而落下并自前述罩构件4的下端被排水。藉此,罩构件4的空间s1(特别是遮蔽部46的内侧)不会积水而能够防止照明器具3的浸水。并且,进入前述罩构件4的内侧的垃圾、尘土也可以朝向下方掉落。此时,通过设置间隙c,能够提高雨水等的排出效率。

进一步,也能够使空气循环而使得由照明器具产生的热不会滞留在罩构件4的空间s1(特别是在安装有封盖7的情况下)。

<组装入的容易性>

前述隔离空间s2的存在,使得前述照明器具3的外周300不接触至前述罩构件4的内周420,并利用前述引导片43的翼片来极小范围地推压前述照明器具3,藉此能够顺利地将前述照明器具3收纳在前述罩构件4中。

<维修的容易性及照射光的提升>

将被一体化后的装配构件6、照明器具3及罩构件4自前述反射器构件5拆卸的作业,藉由露出在正面的前述固定部60的安装拆卸来进行,而能够谋求维修的容易性。

该固定部60处于不会影响到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光的位置,所以该固定部60不会扰乱前述照明器具3的照射光。

前述照明器具3的接线的拆除等,藉由在前述反射器构件5设置缺口53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另外,在不能够顺利地连接或解除前述照明器具3的接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前述反射器构件5自前述框架1拆卸,并使前述框架1的空间11露出。

前述各建材a~建材c,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壁(也包含窗框(sash)和幕墙(curtainwall)等),该外壁例如是建筑物的门框侧柱、横档、踢脚板、下框等,在室内则被安装在壁面,但是也能够与下述的建材d~建材f组合,并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壁、室内的壁面。

另外,构成前述各建材a~建材c的各要素(构件)的附加符号,在各建材中各自独立,同一个构成要素并没有统一的附加符号。下述的建材d~建材f也是这样。

[建材d]

建材d的目的在于提供型材、照明器具以及新颖的建材,其中,该型材能够用以解决先前的日本特开2004-271734号公报等公开的“发光墙板(panel)”等具有的发光单元相关的散热、防水及漏电等问题,该照明器具是在该型材中组装入发光单元而构成的,该新颖的建材是进一步在建材中组装入此照明器具并一体化而构成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下述构成的型材。

一种型材,是剖面是大致c状且导热性良好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具备对置的自由端,其构成该型材的开口,前述自由端的端部成为填充到此型材中的覆材的填充基准。

导热性良好的型材,是铝、铜、铁等金属制的型材,典型的型材,是铝的挤制型材。

在这些型材中,由型材直接地接受来自发光单元(详细说明于后)的散热,并自该型材的全部表面朝向空气中等进行散热,藉此提高散热的效率。

剖面是大致c状的型材,其藉由c状的自由端来形成该型材的开口,并在该开口的内侧形成空间部。

在此空间部中配置发光单元,并填充覆材(填充材)。

发光单元的构成,提出下述的2种形态。

(1)预先制作发光单元并收纳到前述空间部中的形态,

(2)以型材本身作为基板并在其上作成发光单元的形态。

预先制作的发光单元,是由在基板上连续地配置多个led封装体(炮弹型led)而成的led模块、在描绘有电极图案的基板上直接地配置led芯片而成的模块(以下,称为led板(plate))所构成,该led封装体是密封有led芯片而成。

具体来说,led板,是由例如形成有布线图案和锚定部(anchorpart)的基板、及经由在前述布线图案上施加的辅助镀覆件和金属镀覆件而被连接到电极的led芯片所构成。

此处的led芯片存在:具有单一的发光色的芯片和由发光色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芯片排列而成的多型式(multi-type)的芯片等。

也可以是具备印刷层的led板,该印刷层被形成在除了前述电极的连接处之外的部分。

在前述led板中,也可以预先形成有覆层(coatinglayer),还可以具备荧光体,该荧光体被混入此覆层中并进行搅拌和脱泡(去泡沫),以改变前述led芯片的发光的波长,藉此例如该led板进行白色发光。

前述覆层,也能够以透镜状(凸状)的方式被形成在整个基板或led芯片的周围。

进一步,也可以将前述凸状的覆层设为第一覆层,进一步自第一覆层之上并在整个基板形成第二覆层。

以型材本身作为基板并在其上作成发光单元的形态,是由下述方式来构成:在型材的空间部的底部,隔着绝缘层来形成电极图案,将各种前述led芯片直接配置在该电极图案上,自该led芯片的上方形成各种前述覆层。

填充在型材中的覆材,是以自由端的端部来作为其填充的基准,所以可以均匀地充填在整个型材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可以提供下述构成的型材。

一种型材,是具备用以收纳发光单元及其上填充的覆材的空间部且导热性良好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具备受热部,该受热部藉由将收纳在前述空间部中的发光单元推压至型材的推压单元而接触该发光单元。

作为前述发光单元,能够使用前述led板等的预先作成发光单元并收纳在前述空间部中的形态的单元。

该发光单元,藉由前述推压单元而直接地接触型材,藉此能够提升散热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可以提供下述构成的型材。

一种型材,是剖面是大致c状且导热性良好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具备:空间部,其收纳发光单元及其上所填充的覆材;对向的自由端,其构成该型材的开口,前述自由端的端部,成为前述覆材的填充基准;及受热部,其藉由将被收纳在前述空间部中的发光单元推压至型材的推压单元而接触前述发光单元。

该型材,是上述各型材的各构成的组合,能够发挥与上述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下述构成的照明器具。

一种照明器具,具备:剖面是大致c状且导热性良好的型材;发光单元,其相对于该型材而被收纳在该型材的空间部中,且该发光单元的两端部藉由该型材的自由端而被推压;及覆层,是藉由被填充直到前述自由端的端部的覆材而形成的;该型材具备:该空间部,其收纳该发光单元及其上所填充的该覆材;及对向的该自由端,其构成该型材的开口,前述自由端的端部,成为前述覆材的填充基准。

前述照明器具的制造方法,如下述。

在前述型材的前述空间部中,收纳前述发光单元,并藉由前述自由端来推压此发光单元的两端部,将覆材填充直到前述自由端的端部,以进行照明器具的制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成下述构成的照明器具。

一种照明器具,具备:剖面是大致c状且导热性良好的型材;发光单元,其相对于该型材而被收纳在该型材的空间部中,且该发光单元的两端部藉由被配置在该型材的自由端与前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弹性体而被推压;及覆层,是藉由被填充直到前述自由端的端部的覆材而形成的;该型材具备:该空间部,其收纳该发光单元及其上所填充的该覆材;及对向的该自由端,其构成该型材的开口,前述自由端的端部成为前述覆材的填充基准。

前述照明器具的制造方法,如下述。

在前述型材的前述空间部中,收纳前述发光单元,并藉由被配置在此发光单元的两端部与前述自由端之间的弹性体来推压前述发光单元至型材,将覆材填充直到前述自由端的端部,以进行照明器具的制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成下述构成的建材。

一种建材,是由内壳体和外壳体所构成的建材,将上述各照明器具作为该内壳体,该外壳体收纳此内壳体。

一种建材,是由内壳体和外壳体所构成的建材,该内壳体,在构成上述各照明器具的型材的侧部的外侧,具备相对于该侧部的侧面垂直的翼片或凹陷部;在该外壳体,藉由该内壳体的翼片或凹陷部,以能够在预定的范围中自如改变角度的方式安装此内壳体。

依据以上的型材,型材的自由端的端部成为覆材的填充基准,所以在整个型材形成均匀厚度的覆层。

并且,藉由推压单元来将发光单元直接地推压至型材,而能够提升散热效率。

由该型材所构成的照明器具,能够提升防水性能和散热性能,并能够提升耐候性和耐久性。

并且,这样一来,由该照明器具所构成的建材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壁、室内的壁面等,并作为建筑物的出入口、通道等的脚下的照明而带来安全、安心感,也有益于建筑物的照亮。

[实施例1]

基于图40和图41来说明本发明的型材及使用该型材的照明器具的实施例1。

实施例1的型材1,是由型材本体10及被安装固定于该型材本体10的型材压边11、11所构成。

以下述方式来构成照明器具4:该型材本体10和型材压边11、11是铝的挤制型材,其剖面被构成大致c状;作为发光单元的led板2,藉由作为推压单元的前述型材压边11而被推压于型材本体10,并从该led板2之上填充覆材3。

前述型材本体10是长形的型材本体,其剖面形状如图41所示被形成为大致コ状并具备两侧部100和底部101,型材的整个表面成为散热部102。

在前述led板2被配置的区域中,在底部101设置有受热部107及卡合片103、103,该受热部107与前述led板2的接触面具有相同的形状(在实施例1中为平面状),该卡合片103、103在该受热部107的左右卡合至前述型材压边11、11。

前述受热部107,相较于型材本体10的其他各部,以约2倍程度的厚度被形成,而能够提高散热的效率。

前述型材压边11,其与前述型材本体10同样地呈长形,并被形成大致l状,其横向边110利用螺纹件等而被安装固定在前述本体10的侧部100、100,并且其纵向边111成为自由端112并构成型材10的开口104,并且分别形成有向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113、作为在此型材10中填充的覆材3的填充基准的第一倾斜面的端部114、自此端部114折返到内侧的第二倾斜面115、被形成在此第二倾斜面115的端部的压边片116、及被卡合至前述卡合片103的卡合槽117。

第一倾斜面113,以使得在覆层上被漫射的光的放射不会被自由端112限制的方式被形成,该覆层由被填充直到前述端部114的覆材3所形成。藉此,填充后,第一倾斜面113能够扩大光的放射范围。

第一倾斜面113的端部114,沿着长形的前述型材本体10,形成覆材3的填充线(line),所以在整个前述型材10形成有均匀厚度的覆层。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自由端112设置有第一倾斜面113,但是也能够不设置第一倾斜面113,而将自由端112的端部设为覆材3的填充线。

第二倾斜面115与通过前述端部114的铅直线所构成的角度,是为了防止覆层的剥落所需要的尺寸,另一方面,如果此角度太大,则当覆材3藉由紫外线照射而固化时,在该角度的附近的覆材3可能不会固化,并且发光单元容易从型材10脱离。

因此,前述角度的设定值,是必须兼顾防止覆层的剥落和防止发光单元的脱离的值(相对于前述铅直线朝向内侧倾斜0°以上的值)。

前述压边片116,压入led板2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部20、20,为了将led板2整体强力地推压于受热部107,而以缩小与led板2的接触面积的方式被形成。

前述卡合槽117,藉由卡合前述卡合片103的头端的突起,能够保持压入led板2的前述压边片116的位置。

这样形成的前述型材1,藉由前述型材压边11、前述卡合片103及受热部107所围成的空间,来形成收纳led板2并且填充覆材3的空间部105。

前述led板2,如图41的(a)所示,前述覆层是被形成在led芯片的周围的透镜状(凸状)的覆层,如图40所示,在该led板2的长度方向上连续地配置4片该led板2,并在各led板2的接缝处也形成有均匀的覆层(参照图41的(b))。

在此实施例1中,led板2在一片基板上配置有100个led芯片,但是不限于此,例如led芯片数也可以是48芯片,也可以是24芯片。

并且,也不限于此类型的led板,也可以是上述各类型的led板。

此外,也可以是一种led板,具备:基板,其形成用以整流交流电的桥式整流电路的布线图案;及裸芯片(barechip),其在前述布线图案上,以能够对应于交流电源的极性并点灯的范围的数量进行串联,且将对应于交流电源的极性并各自反相通电的裸芯片成对,分别地连接。

并且,实施例1的照明器具4的led板2,是无缝状(seamless)的连续的4块的led板2,但是也可以对应于其设置环境而在各led板2之间隔开间隔并调整其块数。

图中的符号“5”是被连接至电源侧的连接器,图中的符号“6”是防止被充填的覆材自型材中漏出的端部填塞构件,图中的符号“7”是连结铜线。

如以上构成的型材1和led板2所构成的照明器具4的组装方法,如下述。

在前述型材本体10收纳有4片的led板2,该4片的led板2被承载于前述受热部107,并且藉由连结铜线7来电连接各led板2。

接着,将前述型材压边11的压边片116沿着led板2的长度方向压抵至两端部20、20,使前述卡合槽117和前述卡合片103卡合,将前述型材压边11以螺纹固定于型材本体10。

接着,利用端部填塞构件6来填塞型材1的两端部,并将丙烯酸系树脂填充直到前述端部114以作为覆材3。

其结果,在整个型材1形成以前述端部114作为基准的均匀的覆层。

另外,组装的步骤,能够配合生产设备等而适当地改变。

以上构成的照明器具4,可以直接地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壁或室内的壁面、踢脚板、扶手等。

并且,如图42(a)和图42(b)所示,也可以将前述照明器具4作为内壳体40并组装入外壳体80中而作成建材8,并固定于建筑物的横档m。

另外,在图42(b)的内壳体40,设置有当被组装入外壳体80中时所使用的嵌合部41。

另外,在将这些照明器具4的电源设置在大规模的建筑物的情况下,从电源箱藉由电线束(wireharness)来连接至各照明器具,以供给电力。

另一方面,以照明器具4为单位的电源的供给,从电源插座藉由连接缆线来进行。

上述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如下述。

(1)led板2藉由型材1的型材压边11而被推压于型材本体10,而且led板2接触至厚壁的受热部107,所以能够提高散热的效率。

(2)自由端112的第一倾斜面113,不会妨碍到来自藉由覆材3形成的覆层的光的放射方向。

(3)第一倾斜面113的端部114,作为当在整个前述型材1形成均匀厚度的覆层时的基线,不仅藉由覆层的均匀厚度来提升防水性,也有益于来自覆层放射的光的强度的均匀性等。

(4)在整个前述型材1形成均匀厚度的覆层,所以即便在连续地设置多片的led板2的情况下,也能够提升各led板2之间的连接处的防水性。

(5)藉由第二倾斜面115的存在,能够防止覆层的剥落,并使得覆层稳定化。

(6)前述建材8,其被安装于建筑物的外壁的门框侧柱、横档、踢脚板及/或下框,在室内则被安装于壁面的踢脚板等,所以能够作为建筑物的出入口、通道等的脚前灯、引导灯的照明,给予通行者等安全和安心感,又谋求建筑物的照亮。

[实施例2]

基于图43和图4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型材和照明器具的构成例。

此实施例2的型材1a和照明器具4a,与实施例1的型材1和照明器具4的主要不同点如下述。

首先,在型材1a的构成中,并没有如实施例1那样使型材本体10和型材压边11分离,而形成剖面呈大致c状的型材本体10a。再者,在型材本体10a的对向的自由端112a,分别地具备朝向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面113a、作为在此型材1a中填充的覆材3a的填充的基准的第一倾斜面113a的端部114a、及自该端部114a折回到内侧的第二倾斜面115a,并且进一步在内侧形成有第三倾斜面118。

第二,在此型材本体10a的左侧部100a和右侧部100a的左侧面100b和右侧面100b,设置有大致呈垂直的翼片106。

第三,作为推压单元,使用作为弹形构件的尼龙丝线(nylongut)9来取代前述型材压边11。

前述型材本体10a的空间部105a,是由与前述led板2a接触的、与前述led板2a的接触面相同形状(在实施例2中是平面状)的受热部107a及两侧面108、108所构成,型材的全部表面成为散热部102a(整个型材成为散热体),藉此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受热部107a的厚度比实施例1的受热部薄,是因为实施例2的led板2a的芯片数较少造成的发热量不同,所以散热效率是相同的。

前述翼片106,当将此照明器具4a作为内壳体40a并安装于外壳体80a(参照图45和图46的(b))时,以照明器具4a可以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在该外壳体80a设置的角度调整用的凹凸部81(后述)的凹部82中。

另外,也能够将前述翼片106作成凹陷部(未图示),并以可以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前述凹凸部81的凸部。

前述尼龙丝线9,将被嵌入由受热部107a和两侧面108、108所形成的前述空间部105a中的led板2a的两端部面20a、20a,进一步地推压到该受热部107a侧,藉此能够谋求对于型材本体10a的绝缘性,并且提高散热性。

在图43的图中的符号“5a”是防水连接器(公件)和防水连接器(母件),在图43的图中的符号“6a”是端部填塞构件,在图43的图中的符号“7a”是连结板。

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的型材1和照明器具4共通,而省略详细说明。

以上的照明器具4a的制造方法,如下述。

将照明器具4a嵌入由受热部107a和两侧面108、108所形成的型材本体10a的空间部105a,并且收纳该照明器具4a。

接着,在此照明器具4a的两端20a、20a与前述第三倾斜面118、118之间,分别地压入前述丝线9。

接着,利用端部填塞构件6a来填塞型材1a的两端部,并将覆材3a填充直到前述端部114a。

将上述构成的照明器具4a作成内壳体40a,并以角度改变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外壳体80a,该外壳体80a与照明器具4a同样都是长形,如图45所示的该外壳体80a的剖面形状被形成为大致椅子型,在相当于该椅子型的脚部的壁面内侧形成有凹凸部81,前述照明器具4a的翼片106能够以在前后20度的范围中滑动的方式被安装于凹凸部81。

该照明器具4a被安装在外壳体80a中,藉此能够对应于设置环境来任意且简单地设定照明器具4a的照射方向。并且,在外壳体80a的开口部即自由端84、84之间设置有保护装饰板85,藉此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而构成新颖且崭新的建材8a。

另外,保护装饰板85,由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板等构成,其覆盖内壳体40a的外侧,可以选择任意的颜色、在表面上施加图案等,藉此也装饰光的照射部。

该建材8a,也可以被固定于例如图46和图47以及图48和图49所示的建筑物的外壁(也包含窗框和幕墙等)的横档m。

并且,该建材8a,如图46和图47以及图48和图49所示,也可以藉由收纳构件83以作为踢脚板h。

该收纳构件83,具备用以固定前述建材8a的本体部830及位于此本体部830的下方并朝向前方倾斜的倾斜面831,并能够形成使来自照明器具4a的光反射的反射面,以进行各种光的呈现。

此外,也可以在如图50所示的外壳体80b中安装前述照明器具4a,并在前述照明器具4a的外侧设置保护装饰板85,以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壁。也可以将相同构成的建材80c安装在如图51所示的收纳构件83a,并用作室内的踢脚板。

实施例2的型材1a及照明器具4a的其他构成,与实施例1共通并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还发挥下述的作用效果。

(7)前述尼龙丝线9,能够谋求相对于型材本体10a的绝缘性,并且将led板2a推压至型材1a的受热部107a,所以受热部107a能够直接地接受来自led板2a的散热,自型材的整个表面上散热,并提高散热性。

(8)将照明器具4a作为内壳体40a并组装入外壳体80a中,藉此能够对应于设置环境来任意且简单地设定照明器具4a的照射方向,而构成新颖且崭新的建材8a。

(9)将照明器具4a作为内壳体40a并组装入外壳体80a中,且在外壳体80a的开口部即自由端84、84之间设置保护装饰板85,藉此进一步提升防水性,也提高耐候性和耐久性。

(10)组合此建材8a和收纳构件83,并能够藉由反射来自照明器具4a的光的反射面,以进行各种光的呈现。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下在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进行各种的变形。

[建材e]

建材e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室内使用的建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材e,其不仅谋求建材和照明器具的组合使用,在此之外,也能广泛地谋求建材和照明的组合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材e,其特征在于,具备长形的コ状的框架,并且在前述框架的开口中设置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能够配置用以将照明器具安装于前述框架的安装构件、用以反射前述照明器具的照明光而安装于前述框架的反射器构件、及用以填塞前述框架的开口的填塞构件中的至少任一个构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材e,其特征在于,具备长形的コ状的框架,并且在前述框架的开口中设置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能够组合地配置照明器具、用以将此照明器具安装于前述框架的安装构件、用以反射前述照明器具的照明光而安装于前述框架的反射器构件、及用以填塞前述框架的开口的填塞构件。

前述照明器具,除了将前述led板作为光源的照明器具之外,也包含其他各种照明器具。

一种建材e,其中,前述反射器构件沿着前述照明器具的照明光的行进方向被配置。

一种建材e,其中,使用前述填塞构件来将前述照明器具安装于前述框架。

一种建材e,其中,前述安装构件、前述反射器构件及前述填塞构件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被配置于前述框架。

构成建材e的要素,能够使用框架、照明器具、用以将此照明器具安装于前述框架的安装构件、用以反射此照明器具的照明光而安装于前述框架的反射器构件、及用以填塞前述框架具备的开口的填塞构件,所以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多种多样的建材和照明的组合使用的建材。

并且,选择这些要素的组合,藉此可以进行变化丰富的光的呈现。

并且,前述反射器构件,沿着前述照明器具的照明光的行进方向被配置,所以能够发挥反射前述照明器具的照明光的反射器构件的机能,可以进行变化丰富的光的呈现。

并且,使用前述填塞构件来将前述照明器具安装于前述框架,所以前述填塞构件除了塞住框架的开口的机能以外,也能够附加作为安装构件的机能,而能够弹性地对应并作为各种照明器具的安装单元。

进一步,前述安装构件、前述反射器构件及前述填塞构件,以卡合脱离自如的方式被配置在前述框架,所以建材e的维修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弹性地对应方案的变化。

建材e的实施方式,如各图所示,由长形的コ状的型材即框架1、照明器具2、将此照明器具2安装于前述框架1的安装构件3、用以反射此照明器具2的照明光而安装于前述框架1的反射器构件4、及用以填塞前述框架1具备的开口10的填塞构件5所构成。

前述框架1的开口10,成为用以安装前述照明器具2、前述安装构件3、前述反射器构件4及前述填塞构件5的安装空间11。

能够在前述安装空间11中,将安装有照明器具2的前述安装构件3、前述反射器构件4及前述填塞构件5加以组合并作成建材e。

另外,在以下详述的本发明的建材e的共通构成中使用共通的用语,并且对于各图中的大致相同的图示省略详细说明,且当必要时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

前述框架1,如图52所示,其与型材的长度方向交叉的面的剖面形状被构成“コ”形,并具备开口10。

前述开口10,构成安装空间11,并由第一空间12、安装翼片13、及第二空间14所构成;在该第一空间12中能够收容照明器具2;该安装翼片13能够安装前述安装构件3、反射器构件4及前述填塞构件5;在该第二空间14中能够收纳照明器具2的配线等。

前述安装空间11,被框架1的两侧面15、16及背面17的边包围而构成。

前述第一空间12,可以构成为能够收容整个照明器具2的空间,也可以构成为仅能够收容该照明器具2的一部分的空间。

前述安装翼片13,具备:自两侧面15、16的内面18、18分别地立起的立起片130、130;以及,自各立起片130、130的端部倾斜成大致八字状的倾斜部131、131。这些倾斜部131、131当卡止前述安装构件3的立起卡止片32、32(后述)时,藉由被施加至该立起卡止片32、32的推压力,与立起卡止片32、32进行卡止。

如以上构成的框架1,以使前述开口10面向室内侧的方式,使前述背面17、侧面15及/或侧面16被固定于壁面等。

在本说明书中记载:前述照明器具2是将聚光灯(spotlight)、托架灯、led板设置成内壳体而构成的照明器具(以下,称为led灯),但是不限于这些。

前述led板,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是可知其由将led芯片直接地配置在描绘有电极图案的基板上而成的模块构成。具体来说,led板,是由例如形成有布线图案和锚定部的基板、及一方的电极被连接于前述布线图案上并且另一方的电极经由在前述布线图案上施加的辅助镀覆件和金属镀覆件而被连接的led芯片所构成。此处的led芯片存在:具有单一的发光色的芯片和由发光色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芯片排列而成的多型式的芯片等。在前述led芯片的周围,形成有透镜状(凸状)的覆层。

进一步,也可以是在设置成内壳体的led板中填充有覆层的构成。

以上构成的前述led板,对应于需要而能够以12芯片、16芯片或20芯片等任意的芯片数为单位来构成,并能够藉由底座连结部(未图示)来连接成长形。

这些照明器具2,除了藉由安装构件3之外,也可以藉由填塞构件5来安装在前述安装空间11中。

前述安装构件3,如图53所示,具备:抵接至前述框架1的立起片130、130,并且在第一空间12与第二空间14之间,用以塞住前述开口10(在此实施方式中是第二空间14)的薄板30;自该薄板30的背面31立起的立起卡止片32、32;及在前述薄板30的正面33用以配置前述照明器具2的配置片34。

在前述立起卡止片32、32的头端形成有平滑面(smoothplain)35、35,当推压前述安装构件3并将前述立起卡止片32、32卡止于前述安装翼片13的倾斜部131、131时,该平滑面35、35的头端抵接至倾斜部131、131。并且,在立起卡止片32、32以连续至前述平滑面35、35的方式形成有大致半圆状的卡止部36、36,使得当自前述框架1拆卸前述安装构件3时能够容易地拆卸。

藉此,能够谋求建材e的维修的容易性,并能够谋求能够对应方案的变化的安装构件3、后述相同构成的反射器构件4、及填塞构件5等的更换的容易性。

另外,为了使前述安装构件3与前述框架1的卡合脱离能够更加自如且容易,也可以在前述安装构件3的薄板30的上下方向的端部设置能够插入夹具(jig)的缺口(未图示)。

前述配置片34,具备能够稳定地载置照明器具2的“灯罩”部分等的曲面(curve),而成为这种具备“灯罩”的照明器具2的专用构件。

另外,在前述填塞构件5,能够固定并安装聚光灯等的照明器具2,所以填塞构件5能够兼用作为安装构件。

以上构成的安装构件3,与框架1同样地被构成为长形,可以对应于需要切断并使用,以调整该安装构件3的长度尺寸。

图54表示其他例子的安装构件3a的构成例,具备与前述安装构件3的薄板30和立起卡止片32、32同样的薄板30和立起卡止片32、32,并且在前述薄板30的正面33具备立起安装片37、37,该立起安装片37、37用以安装前述照明器具2的led灯。此立起安装片37、37,具备能够用以将漫射板6安装在led灯的外侧的安装框38、38。其他构成与前述安装构件3相同。

前述反射器构件4,如图55所示,具备与前述安装构件3的薄板30和立起卡止片32、32同样的薄板40和立起卡止片42、42,并且在前述薄板40的正面43具备反射片44,该反射片44用以反射来自前述照明器具2的照明光。

此反射片44,将圆筒沿着其直径分割成左右2个的半圆筒状的反射片44,圆筒的内面成为反射面45。其他构成与前述安装构件3相同。

图56表示其他例子的反射器构件4a的构成例,具备与前述安装构件3的薄板30和立起卡止片32、32同样的薄板40和立起卡止片42、42,并且在前述薄板40的正面43具备波纹板状的反射面46,该波纹板状的反射面46用以反射来自前述照明器具2的照明光。其他构成与前述安装构件3相同。

前述填塞构件5,如图57所示,具备与前述安装构件3的薄板30和立起卡止片32、32同样的薄板50和立起卡止片52、52,并且前述薄板50的正面53被构成为平面状。

这种构成的填塞构件5,是填塞前述框架1的开口10中的没有安装前述安装构件3、反射器构件4处来塞住该开口10的填塞构件5,并且在前述薄板50的正面53能够固定照明器具2。其他构成与前述安装构件3相同。

接着,说明在前述框架1的安装空间11中,组合前述照明器具2、前述安装构件3、前述反射器构件4及前述填塞构件5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

图58,表示在前述安装空间11中,从下方朝向上方依序地组合前述填塞构件5、固定有作为前述照明器具2的聚光灯2a的前述填塞构件5、前述填塞构件5、固定有前述聚光灯2a的前述填塞构件5及前述填塞构件5的实施方式。

前述聚光灯2a,藉由贯通前述填塞构件5的薄板50的正面53和背面51之间的孔54来螺纹固定聚光灯2a的臂部(arm)21并使该聚光灯2a的配线22从第一空间12朝向第二空间14延伸。

被安装于此聚光灯2a的臂部21的灯罩23,被构成为能够以被设置在两端的臂部21之间的旋转轴作为中心而旋转自如。

图59,将在图58所示的组合的实施方式中的在前述填塞构件5安装有多个聚光灯2a而成的建材e施工并安装到例如店铺的壁面等,藉此将照明光照射在展示用商品上,而能够使该商品变得显眼。

图60,表示在前述安装空间11中从下方朝向上方依序地组合固定有作为照明器具2的托架灯2b的安装构件3、前述反射器构件4a、固定有前述托架灯2b的安装构件3的实施方式。

前述托架灯2b,如图60和图61所示,被固定在其照明光可以朝向前述反射器构件4a放射的位置。亦即,托架灯2b的灯罩23的外周以紧密附着于前述安装构件3的配置片34的方式被载置,藉由贯通薄板30的正面33和背面31之间的孔来螺纹固定灯罩23,并藉由其他的贯通孔使该托架灯2b的配线延伸到第二空间14。

图62,表示在图60所示的组合的实施方式中由托架灯2b和在反射器构件4a的正面43形成的波纹型的反射面46所造成的光的作用效果,反射器构件4a的反射面46的凸起处和凹陷处的高低差由照射光强调,并呈现纵线的图案而成为独特的建材e。

图63,表示在前述框架1的安装空间11中从下方朝向上方依序地组合固定有作为照明器具2的托架灯2b的安装构件3、前述反射器构件4、固定有前述托架灯2b的安装构件3的实施方式。

前述托架灯2b,如图64所示,被固定于使其照明光可以朝向前述反射器构件4放射的位置。

如图65所示,呈现出前述托架灯2b的照明光从前述框架1的上端在前述反射器构件4的半圆筒形的反射面45反射而产生的光的浓淡的逐级变化、基于视线的方向的光的浓淡的逐级变化,而成为独特的建材e。

图66所示的组合例,是图63的组合例的变形,是在前述安装空间11中,从下方朝向上方依序地组合前述反射器构件4、固定有前述托架灯2b的安装构件3、前述反射器构件4的实施方式。

该组合例,如图67所示,托架灯2b的照明光在上下方向上被引导并反射。进一步,如图67所示,在前述框架1的上端行进的前述托架灯2b的照明光被天花板反射,并成为能够反映反射器构件4的形状的间接照明。

图68,表示在前述框架1的安装空间11中从下方朝向上方依序地组合2段的前述填塞构件5、固定有照明器具2的led灯2c的安装构件3a的实施方式。

在前述填塞构件5中,装入有用以将电力供给至电器的插座7。

图69所示的组合例,是图68的组合例的变形,是在前述安装空间11中,从下方朝向上方依序地组合固定有前述led灯2c的安装构件3a、前述填塞构件5、固定有前述led灯2c的安装构件3a的实施方式。

在此实施方式中,在壁面等形成前述led灯2c产生的光的图案,并且藉由前述漫射板6来漫射光,也在地板和天花板形成光的图案。

另外,如图70所示,为了将电力供给至前述led灯2c,连接至连接器的配线22自前述框架1的上端延伸到第二空间14中。并且,如图71所示,在前述安装构件3a的上端和下端,设置端部填塞构件9。

建材e的实施方式,也图示在图73~图78中,这些各图的灯具对应于照明器具2,反射器对应于反射器构件4。

将上述建材e的效果,总结如下。

(1)作为构成建材e的要素,使用:框架1;聚光灯2a、托架灯2b、led灯2c等的照明器具2;安装构件3、3a,用以将这些照明器具2安装于前述框架1;反射器构件4、4a,用以反射这些照明器具2的照明光而被安装于前述框架1;及填塞构件5,其填塞前述框架1具备的开口10;藉此提高建材e的种类变化(variation)而谋求建材和照明的组合使用。

(2)并且,对于以下构件的组合加以选择,藉此可以进行变化丰富的光的呈现,这些构件为:框架1;聚光灯2a、托架灯2b、led灯2c等的照明器具2;安装构件3、3a,用以将这些照明器具2安装于前述框架1;反射器构件4、4a,用以反射这些照明器具2的照明光而被安装于前述框架1;及填塞构件5,其填塞前述框架1具备的开口10。

(3)前述反射器构件4、4a,沿着前述照明器具2的照明光的行进方向被配置,所以前述反射器构件4、4a具备的独自的反射面45、46能够发挥机能,藉此可以进行变化丰富的光的呈现。

(4)也能够使用前述填塞构件5来将前述照明器具2安装于前述框架1,所以前述填塞构件5除了具有能够塞住框架1的开口10的机能以外,也能够附加作为安装构件的机能,而能够弹性地对应并作为各种照明器具2的安装单元。

(5)前述安装构件3、3a、前述反射器构件4、4a及前述填塞构件5,能够卡合脱离自如地被配置于前述框架1,所以建材e的维修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弹性地对应方案的变化。

如上述,前述安装构件3等的立起卡止片32、32,被卡止于前述框架1的安装翼片13、13的倾斜部131、131,而不容易自前述框架1脱落,但是为了使两者的卡止更加地稳固,也可以在前述安装构件3、3a、前述反射器构件4、4a及前述填塞构件5安装防止脱落构件8。

前述防止脱落构件8,如图72所示,如果以例如填塞构件5为例来进行说明,是由支持板80和钩片81所构成,该支持板80支持填塞构件5的立起卡止片52、52,该钩片81防止填塞构件5卡合脱离至框架1的室内侧(在图72的横剖面图中为纸面的下侧)。

并且,在前述框架1的上端和下端,设置有用以塞住开口10的端部填塞构件(未图示),所以在将框架1固定于壁面等之前,防止前述安装构件3、3a、反射器构件4、4a及填塞构件5在框架1的长度方向上脱离。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假定主要是建材e被配置在建筑物的入口(entrance)、走廊等的z(垂直方向)上的壁面等,但是也可以被配置于建筑物的开口部的窗框等的门框侧柱,并也可以被配置于商业设施的橱窗(showwindow)。

[建材f]

建材f与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相关,该反射型led反射并放射从作为发光单元的led板(后述)照射的光,着眼于型材的光学要素,并为了提高型材与led板的照射光的相关性(relationship),进行led板的适用例的开发而完成本发明。

亦即,具体来说,建材f的课题是以下(1)至(6)等:(1)将型材作为led板的安装单元,并且作为光学单元来定位;(2)照明器具不被设为直接照明型的光源,而被设为间接照明型的光源;(3)在型材的反射面反射照明器具的照射光,藉此进行柔和的光的呈现;(4)在型材反射照明器具的照射光,藉此可以进行光的强度和方向等的光控制;(5)进行照明器具和建材的组合使用,能够将建材f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中,例如构成橱窗的建材,能够组装入幕墙的门框侧柱、横档等之中;(6)当将照明器具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时,谋求该组装入的系统化并提供可以进行种类变化丰富的光的呈现的建筑物的开口。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建材f,是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并由照明器具和型材所构成;该照明器具,具备作为发光单元的led板;该型材,对该照明器具进行安装,并具备用以反射该照明器具的照射光的反射面,且从该反射面形成所放射的光。

在上述发明中,公开一种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f,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型材的一端具备用以收容前述照明器具的收容架,前述反射面被构成为能够对照明器具的照射光进行全反射。

前述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当将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组装入建材时,前述照明器具被配置在进深方向(depthdirection)上。

前述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其中,将前述照明器具配置成内照式或外照式。

依据建材f,(1)能够将型材作为led板的安装单元,并且活用型材来作为光学单元。

(2)是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因此能够将照明器具作成间接照明型,而不容易看到作为光源的led板。

(3)照明器具的照明光,在藉由型材所形成的反射面反射,而可以进行柔和的光的呈现。

(4)前述反射型材,在其一端具备用以收容前述照明器具的收容架,前述反射面被构成为能够对照明器具的照射光进行全反射,所以能够控制照射光的强度、方向等。

(5)在组装入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时,通过使照明器具与建筑物的进深方向一致地组装入,在使反射面以面向建筑物的内外这两方向的方式组装入构成橱窗的建材、组装入幕墙的门框侧柱和/或横档等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一种建筑物的开口,其可以进行种类变化丰富的光的呈现。

说明用以实施建材f的方式

<具备反射型led的型材(以下仅称为反射型材)>

针对反射型材的实施方式,参照图示地说明。

反射型材1,如图79所示,由照明器具2和型材3所构成;该型材3,其安装此照明器具2,并具备用以反射该照明器具2的照射光的反射面30,且从该反射面30放射光。

前述照明器具2,如图80所示,由铝的型材的本体21、线材22、及覆材23所形成;该铝的型材的本体21配置led板20,该线材22将led板20推压于本体21,该覆材23被填充直到本体21的端部。

前述led板20,是由在描绘有电极图案的基板上直接配置led芯片而成的模块所构成。具体来说,led板20,是由例如形成有布线图案和锚定部的基板、及经由在前述布线图案上施加的辅助镀覆件和金属镀覆件而被连接到电极的led芯片所构成。此处的led芯片存在:具有单一的发光色的芯片和由发光色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芯片排列而成的多型式的芯片等。前述led芯片的周围形成有透镜状(凸状)的覆层。

以上构成的前述照明器具2,对应于需要而能够以12芯片、16芯片或20芯片等任意的芯片数为单位来构成,各前述照明器具2能够藉由底座连结部(未图示)来连接成长形。

前述型材3,如图79所示被形成为长形,如图80的横剖面图所示,照明器具2的照射面24对向于弯曲面的前述反射面30,并且在该弯曲面的一端侧31具备安装部32和一端侧卡止部33,并在该弯曲面的另一端侧34具备另一端侧卡止部35;该安装部32用以安装前述照明器具2,该一端侧卡止部33用以将型材3安装于建筑物的建材(后述)。

前述反射面30,如下地假定来形成:相对于位于型材3的一端侧31的照明器具2的照射面24,遍及整个范围都能够反射前述照射面24的照射光。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面30,自前述一端侧31依序地具备:倾斜面300,其反射来自照射面24照射的光;平面301,其以与照射面24大致平行的方式被形成,并反射来自照射面24照射的光;及曲面302,其自平面301朝向另一端侧34弯曲。

前述安装部32,具备:收容框320,其收容前述照明器具2并是大致コ状;及滑动部321,其在该收容框320的内侧使照明器具2的卡合翼片25、25滑动。

前述收容框320,以使得前述照射面24能够对向于前述反射面30的方式被构成,所以不容易看见作为光源的led板20,而能够将前述照明器具2作成间接照明型。

前述一端侧卡止部33,自前述收容框320相对于照射面24大致垂直地延伸,并且该一端侧卡止部33的端部在与前述平面301的底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朝向该平面301的方向折弯而形成。

前述另一端侧卡止部35,在前述曲面302的终端,且与前述一端侧卡止部33大致平行地延伸而形成。

前述反射型材1,如图81所示,被构成为将照明器具2配置在内侧的内照类型,但是也能够如图82所示,被构成为将照明器具2配置在外侧的外照类型。

另外,内照类型和外照类型,从外观(图81和图82中为纸面的上侧)观看,都可以透过玻璃(未图示)而看见前述反射面30。

如以上构成的反射型材1,以前述照明器具2通过建筑物的建材(例如后述的门框侧柱)被配置在建筑物的建材的进深方向上(参照图81、图82)也被配置在正面方向上的方式被安装。

反射型材1的作用效果,总结如下。

(1)前述型材3由铝的型材所构成,可以藉由前述反射面30来产生柔和的光泽的光,进行柔和的光的呈现,并能够使型材3作为光学单元的金属镜而发挥机能。

(2)前述型材3的收容框320,以使得前述照射面24对向于前述反射面30的方式被构成,所以不容易看到用作光源的led板20,而能够将前述照明器具2作成间接照明型。

(3)藉由前述反射型材1的前述反射面30,遍及反射面30的整个范围都能够反射前述照明器具2的照射光,并控制成自该反射面30朝向作为光源的照明器具2的后方向(例如,图80中为纸面的上侧)放射。

(4)当前述照明器具2被安装在建筑物的建材(例如后述的门框侧柱)并配置于进深方向上时,即便前述反射型材1被配置在室外、或被配置在室内,自室外侧和室内侧都能够看见反射面30。亦即在从外观看和从内观看的两侧都可以看见反射面30。

(5)前述反射型材1,在从外观看和从内观看的两侧都可以看见反射面30、并且能够构成内照式也能够构成外照式,能够进行变化丰富的照射,所以能够谋求建筑物的壁面的种类变化丰富的光的呈现。

接着,当在建筑物的建材中使用上述反射型材1时,基于图83至图90来说明作为预先准备的建材的门框侧柱、横档、上框、下框、踢脚板的构成例。

<门框侧柱4a>

门框侧柱4a,如图83所示,由一对的左侧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侧门框侧柱构件41所构成,各自具备:面材收容槽部42、42,其收容玻璃板等的面材的一端;及结合部43、44,其结合左侧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侧门框侧柱构件41;在各结合部43、44结合后,藉由螺纹件45等来连结,藉此形成第一支柱部46和第二支柱部47,并且能够拆解成一对的左侧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侧门框侧柱构件41。

前述第二支柱部47侧的左侧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侧门框侧柱构件41的壁面被形成为凹状,该凹状的空间成为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的led装入空间部48、48。

前述led装入空间部48,具备:承受片480、480,其卡止前述反射型材1的一端侧卡止部33;承受槽481、481,其卡止另一端侧卡止部35;通道片482、482,其形成前述照明器具2的配线用通道;及空间483、483,其被形成在该通道片482、482的外侧而成为弹性构件13(后述)的安装位置。藉此,将前述反射型材1组装入此led装入空间部48中,藉此前述照明器具2被配置在由门框侧柱4a等构成的建筑物的开口(以下,也仅称为开口)的进深方向上。

<门框侧柱4b>

门框侧柱4b,如图84所示,是与前述门框侧柱4a相同的可拆解的门框侧柱,在门框侧柱4b的第二支柱部47侧形成前述led装入空间部48,并且在该门框侧柱4b的头端侧形成中空部49。其他的构成,与前述门框侧柱4a相同,以下使用门框侧柱4a来代表门框侧柱4b而进行说明。

<门框侧柱4c>

门框侧柱4c,如图85所示,是与前述门框侧柱4a相同的可拆解的门框侧柱,在第二支柱部47c没有形成前述led装入空间部48,而被形成为中空状。其他的构成,与前述门框侧柱4a大致相同。

<纵框5>

纵框5,构成开口的左侧框和右侧框,如图86所示,具备:面材收容槽部50,其收容玻璃板等的面材的一端;及led装入空间部51,其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

led装入空间部51,其与前述led装入空间部48被大致相同地构成,所以给予相同名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此led装入空间部51中,前述照明器具2相对于前述开口也是被配置在进深方向上。

<上框6>

上框6,如图87所示,是将前述纵框5的构成转用于上框,具备:面材收容槽部60,其收容玻璃板等的面材的一端;及led装入空间部61,其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

该led装入空间部61,其与前述led装入空间部48被大致相同地构成,所以给予相同名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此led装入空间部61中,前述照明器具2相对于前述开口也是被配置在进深方向上。

<横档7>

横档7,构成在前述开口中使用的横条(horizontalrail,横栏),如图88所示,由本体70和压边71所构成,该压边71,可以自此本体70拆卸,当组装入、移除玻璃板等的面材等时被分离;该横档7,具备:面材收容槽部72、72;及led装入空间部73,其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

在此横档7不需要前述照明器具2的配线用通道,但是也可以形成有与前述通道片482等相同的构件。

此led装入空间部73,具备:承受片74,其卡止前述反射型材1的一端侧卡止部33;承受槽75,其卡止另一端侧卡止部35;及空间76。

藉此,在此led装入空间部73中,前述照明器具2相对于前述开口也是被配置在进深方向上。

另外,前述横档7的正面宽度w狭窄,所以仅在下方向上形成led装入空间部73,但是也可以使正面宽度w较宽并也在上方向上形成led装入空间部73。

<下框8>

下框8,构成在前述开口的下部使用的横框,如图89所示,由本体80和压边81所构成,该压边81,可以自此本体80拆卸,当组装入、移除玻璃板等的面材等时被分离;该下框8,具备:面材收容槽部82;及led装入空间部83,其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

led装入空间部83,其与前述led装入空间部73被大致相同地构成并产生相同效果,所以给予相同名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踢脚板9>

踢脚板9,构成在建筑物开口的最下部使用的横构件,如图90所示,由本体90和压边91所构成,该压边91,可以自此本体90拆卸,当组装入、移除玻璃板等的面材等时被分离;该踢脚板9,具备:面材收容槽部92;及led装入空间部93,其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

led装入空间部93,其与前述led装入空间部73被大致相同地构成并产生相同效果,所以给予相同名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说明在前述各建材中对应于需要而附加的型材的构成例。

<填塞构件10>

填塞构件10,在前述各建材的前述各led装入空间部48、51、61、73、83、93中没有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的情况下,用以填塞各led装入空间部48、51、61、73、83、93,如图91所示,具备:一端侧卡止部100,其卡止于前述各承受片480、52、62、74、84、94;及另一端侧卡止部101,其卡止于前述各承受槽481、53、63、75、85、95。

<专用辅助构件11>

专用辅助构件11,是在将前述门框侧柱4c作为建材使用的情况下当将前述反射型材1组装入前述门框侧柱4c时的媒介构件,如图92所示,具备led装入空间部110,其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该led装入空间部110,具备:承受片111,其卡止前述反射型材1的一端侧卡止部33;承受槽112,其卡止另一端侧卡止部35;及空间113。

<专用辅助构件12>

专用辅助构件12,其与前述专用辅助构件11相同,是当将前述反射型材1组装入门框侧柱4c时的媒介构件,如图93所示,具备led装入空间部120,其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该led装入空间部120,具备:承受片121,其卡止前述反射型材1的一端侧卡止部33;承受槽122,其卡止另一端侧卡止部35;通道片123,其形成前述照明器具2的配线用通道;及空间124,其被形成在该通道片123的外侧。

以上的建材等,是假定将反射型材1组装入建筑物开口的室内侧的情况而分别地构成。也可以在前述反射型材1施加防水等的机能并组装入室外侧,而对应地也构成建材等。

接着,针对上述反射型材1、门框侧柱4a等的建材及填塞构件10等型材进行较佳的组合并组装成建筑物开口的结构(系统),进行说明。

在该系统中,准备内照式反射型材1和外照式反射型材1。

准备门框侧柱4a、纵框5、上框6、横档7、下框8及踢脚板9、其他建材,前述部件具备用以组装入这些反射型材1的led装入空间部。

在使用这些建材组装而成的单窗、带窗(bandwindow)、阶梯式窗(steppedwindow)或带状阶梯式窗的建筑物开口中,对应于在纵方向、横方向、或纵方向和横方向上使反射型材1的照明器具2照明的形态,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而构成系统。在此系统中,对应于照明形态来选择前述反射型材1的配线路径。

在该系统中,藉由预定的窗框施工方法、幕墙施工方法等来施工,并作成以下构造的建筑物开口。后述的系统也是这样。

<led装入一体型系统>

此led装入一体型系统,是增设建筑物开口的系统,对应于前述照射形态,可以成为纵向照射型、横向照射型、格子(grid)照射型、及其他的照射型。

<纵向照射型>

当建筑物开口是例如图94所示的带窗、带状阶梯式窗时,纵向照射型,是使用前述门框侧柱4a、纵框5、上框6、横档7、下框8或踢脚板9、及其他建材并组装入反射型材1而形成图94中的符号“1”所示的反射型材1的照射形态的照射型。

基于图97~图99,纵向照射型的构造例如下。

亦即,在由门框侧柱4a、纵框5、上框6、横档7、下框8或踢脚板9、及其他建材所构成的建筑物开口中,前述反射型材1分别地被组装入前述门框侧柱4a的led装入空间部48和纵框5的led装入空间部51中而成的构造。

当将前述反射型材1组装入各led装入空间部48、51中时,在前述空间483、55中配置筋状物(橡胶筋状物,rubberbead)、橡胶填料(rubberpacking)等弹性构件13,并按照以进入了前述承受槽481、53中的前述反射型材1的另一端侧卡止部35作为支点来压入弹性构件13的方式,将前述反射型材1的一端侧卡止部33卡止于前述承受片480、52。

对于向该门框侧柱4a装入的前述反射型材1的装入构造,能够容易地将前述反射型材1自前述门框侧柱4a拆卸,并且前述反射型材1的维修例如前述照明器具2的更换等,能够容易地进行。

图98的符号“14”表示配线(与后述的下部led配线17共通),该配线被连接至被组装入比作为其他建材的横档7a更靠下方的门框侧柱4a、纵框5中的各照明器具2,该配线14能够藉由前述通道片482、54的紧凑的空间而被整理地配置。

图99的符号“15”表示作为前述各配线14等的中继点的连接器,这些连接器15,被配置在从填塞构件10a(后述)的固定脚(斜线部)切出缺口所形成的led装入空间部48、51的空间中,并藉由上部led配线16、下部led配线17来连接至电源。

并且,图99的符号“10a”表示填塞构件,该填塞构件,如图100所示被设置在上框6a、横档7a或下框8a与门框侧柱4a或左右的纵框5、5抵接之处并塞住该处的前述led装入空间部48、51。

图99的符号“19”表示辅助金属配件(metalfitting),用以防止来自前述横档7a或下框8a的面材收容槽部72a朝向led装入空间部48、51的雨水等的侵入,并被设置在横档7a或下框8a的两端部。该辅助金属配件能够作为在门框侧柱4a和左右的纵框5、5的接合部设置的水密构件(框边密封件,mattesealer)的护具而发挥作用,防止:水密构件的一部分被卷起而导致雨水等从该处朝向led装入空间部48、51侵入。

图99和图100的符号“s”表示在门框侧柱4a和左右的纵框5、5与下框8a等的横向构件的接合部设置的密封部,藉由该密封部s来防止朝向led装入空间部48、51的雨水等的侵入。

<横向照射型>

当建筑物开口是例如图95所示的带窗、带状阶梯式窗时,横向照射型,是使用前述门框侧柱4a、纵框5、上框6、横档7、下框8或踢脚板9、及填塞构件10、其他建材并组装入反射型材1而形成图95中的“1”所示的反射型材1的照射形态的照射型。

基于图101~图102,横向照射型的构造例如下。

亦即,在由门框侧柱4a、纵框5、上框6、横档7、下框8或踢脚板9、及其他建材所构成的建筑物开口中,前述反射型材1分别地被组装入前述上框6的led装入空间部61和下框8的led装入空间部83中,填塞构件10被组装入前述门框侧柱4a和纵框5、5的各led装入空间部48、51中。

当将前述填塞构件10组装入各led装入空间部48、51中时,在前述空间483、55中配置前述弹性构件13,并按照以进入了前述承受槽481、53中的前述填塞构件10的另一端侧卡止部101作为支点来压入弹性构件13的方式,将前述填塞构件10的一端侧卡止部100卡止于前述承受片480、52。

其他的构成与纵向照射型相同,而省略详细说明。

<格子照射型>

当建筑物开口是例如图96所示的带窗、带状阶梯式窗时,格子照射型,是使用前述门框侧柱4a、纵框5、上框6、横档7、下框8或踢脚板9、及其他建材并组装入反射型材1而形成图96中的符号“1”所示的反射型材1的照射形态的照射型。

亦即,如图103~图105所示,在由门框侧柱4a、纵框5、上框6、横档7、下框8或踢脚板9、及其他建材所构成的建筑物开口中,前述反射型材1分别地被组装入前述门框侧柱4a的led装入空间部48和纵框5的led装入空间部51中,并且前述反射型材1分别地被组装入前述上框6的led装入空间部61和下框8的led装入空间部83中。

其他的构成与纵向照射型和横向照射型相同,而省略详细说明。

作为上述纵向照射型、横向照射型、格子照射型以外的照射型,假定为在建筑物开口中的l型、倒l型的照射形态。

接着,基于图106~图110来说明与上述系统不同例的系统例。

在该系统中,准备内照式反射型材1或外照式反射型材1。

准备门框侧柱4a、纵框5、上框6、横档7、下框8及踢脚板9、其他建材,前述这些构件具备用以组装入这些反射型材1的led装入空间部。

在使用门框侧柱4c组装而成的单窗、带窗、阶梯式窗或带状阶梯式窗的建筑物开口中,对应于在纵方向、横方向、或纵方向和横方向上使反射型材1的照明器具2照明的形态,在前述门框侧柱4c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的任一方与前述门框侧柱4a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的任一方的组合中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而构成系统。

<既有框应用型1>

当建筑物开口由既有的前述门框侧柱4c、上框6a、下框8a等构成时,既有框应用型1是组合这些构成及前述门框侧柱4a、上框6、下框8、横档7来构成开口的应用型,藉由下述两种类型所构成。

另外,在这些类型中,不存在未组装入反射型材1的led装入空间部,所以不需要前述填塞构件10。

<1单元型>

1单元型,是拆卸由前述门框侧柱4c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及上框6a和下框8a所构成的1单元,并取而代之地以前述门框侧柱4a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及上框6和下框8而构成建筑物开口,对应于前述格子照射型。

亦即,如图107所示,在前述门框侧柱4c、上框6a、下框8a构成的建筑物开口中,以成为1对的方式将前述门框侧柱4a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的任一方与前述门框侧柱4c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的任一方加以固定,并且前述反射型材1被组装入前述门框侧柱4a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的各led装入空间部48、前述上框6的led装入空间部61、及前述下框8的led装入空间部83。

<单面照射型>

当开口由前述门框侧柱4c、上框6a、下框8a等构成时,单面照射型是留下前述门框侧柱4c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的任一方的门框侧柱构件、拆卸另一方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并安装前述门框侧柱4a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和右门框侧柱构件41的任一方而构成建筑物开口的照射型。

亦即,在图109的构成例中,将前述反射型材1组装入前述门框侧柱4a的左门框侧柱构件40的led装入空间部48中。

并且,在图110的构成例中,将前述反射型材1组装入前述门框侧柱4a的右门框侧柱构件41的各led装入空间部48中。

<配线路径>

在上述各系统中,用以连接前述各照明器具2的配线,沿着藉由各照明器具2的配置和各通道片482等所形成的路线,在纵向照射型、横向照射型、格子照射型的每个类型中形成下述的配线路径。

在图111的纵向照射型中,沿各照明器具2的配置,从其上端朝向电源,当是阶梯式窗时则下部led配线使用通道片482并左右对称地配置朝向电源的配线。

在图112的横向照射型中,则使用通道片482并在左右的任一方形成朝向电源的配线。

在图113的格子照射型中,则使用通道片482并左右对称地配置朝向电源的配线。

所以,藉由这种配线路径而容易地掌握配线。

接着,说明与上述各系统不同例的系统例。

在该系统中,准备内照式反射型材1或外照式反射型材1。

准备专用辅助构件,其具备用以组装入这些反射型材1的led装入空间部。

在既有的单窗、带窗、阶梯式窗或带状阶梯式窗的建筑物开口中,对应于在纵方向、横方向、或纵方向和横方向上使反射型材1的照明器具2照明的形态在专用辅助构件中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1而构成系统。

其结果,完成以下的既有框应用型2和既有框应用型3的建筑物开口。

<既有框应用型2>

当利用既有的门框侧柱4c来构成如图114所示的建筑物开口时,既有框应用型2,是在这些构成中使用前述专用辅助构件11于事后安装前述反射型材1的应用型。

亦即,如图115所示,将专用辅助构件11固定于前述门框侧柱4c,并将前述反射型材1组装入该led装入空间部110中而构成。

另外,专用辅助构件11被固定于前述门框侧柱4c的正面,而反射型材1被组装入建筑物的建材(一体化了门框侧柱4c和专用辅助构件11)的进深方向。

<既有框应用型3>

当利用门框侧柱4c来构成如图116所示的建筑物开口时,既有框应用型3是在这些门框侧柱4c中使用前述专用辅助构件12于事后安装前述反射型材1的应用型。

当将前述反射型材1组装入建筑物开口中时,上述各系统,藉由该组装入的系统化而能够提供一种建筑物开口,其可以进行种类变化丰富的光的呈现。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下,在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进行多种变形。

例如,也可以藉由建筑物的建材(门框侧柱、横档等),以照明器具2被配置于正面方向的方式来安装反射型材1,并自正面可以看见反射面30。

[使用具备照明器具的建材的照射系统]

此照射系统,与能够使作为发光单元的led板照射的光在建筑物的壁面、特别是在开口呈现的建筑物的开口的led照射系统相关,着眼于构成前述建材f的型材等的光学要素并为了提高型材与led板的照射光的相关性,进行led板的适用例的开发而完成本发明。

亦即,具体来说,本发明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下述课题的构件:将型材作为led板的安装单元,并且作为光学单元来定位;照明器具不被设为直接照明型的光源,而被设为间接照明型的光源;在型材的反射面反射照明器具的照明光,藉此进行柔和的光的呈现;在型材反射照明器具的照明光,藉此可以进行光的强度、方向等的控制。并且,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发展该构件和建材的组合使用,能够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例如构成橱窗的建材、组装入幕墙的门框侧柱和/或横档等。

并且,以下述目的等为课题:当将照明器具组装入建筑物的开口时,谋求该组装入的系统化,能提供可以进行种类变化丰富的光的呈现的建筑物的开口。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建筑物的开口的led照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准备由照明器具和型材所构成的反射型材,该照明器具,具备作为发光单元的led板;该型材,安装此照明器具,并且具备用以全反射该照明器具的照射光的反射面,且从该反射面形成所放射的光;准备构成单窗、带窗、阶梯式窗或带状阶梯式窗的建筑物开口的建材及/或与前述建材相同且具备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的led装入空间部的建材,并在使用这些建材来组装而成的前述各窗中,对应于在纵方向、横方向、或纵方向和横方向上使前述反射型材的照明器具照明的形态,在具备前述led装入空间部的建材中,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

此处的建材,是构成建筑物的开口的构件,也包含型材。

在此系统中,准备内照式反射型材及外照式反射型材。

在此系统中,对应于前述照明形态来形成前述反射型材的配线路径。

在此系统中,准备填塞构件,以填塞具备前述led装入空间部的建材的前述led装入空间部。

一种建筑物的开口的led照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准备由照明器具和型材所构成的反射型材,该照明器具,具备作为发光单元的led板;该型材,安装此照明器具,并且具备用以全反射该照明器具的照射光的反射面,且从该反射面来形成所放射的光;准备构成建筑物开口的建材及/或与前述建材相同且具备用以组装入前述反射型材的led装入空间部的建材,并在使用既有的门框侧柱来组装而成的单窗、带窗、阶梯式窗或带状阶梯式窗的建筑物开口中,对应于在纵方向、横方向、或纵方向和横方向上使前述反射型材的照明器具照明的形态,组合具备前述led装入空间部的门框侧柱的左门框侧柱构件和右门框侧柱构件的任一方、及既有的门框侧柱的左门框侧柱构件和右门框侧柱构件的任一方,并将前述反射型材组装入具备前述led装入空间部的建材中。

一种建筑物的开口的led照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准备由照明器具和型材所构成的反射型材,该照明器具,具备作为发光单元的led板;该型材,安装此照明器具,并且具备用以全反射该照明器具的照射光的反射面,且从该反射面来形成所放射的光;准备专用辅助构件,该专用辅助构件具备用以组装入此反射型材的led装入空间部;在既有的单窗、带窗、阶梯式窗或带状阶梯式窗的建筑物开口中,对应于在纵方向、横方向、或纵方向和横方向上使反射型材的照明器具照明的形态,将前述反射型材组装入专用辅助构件中。

(1)当将前述反射型材组装入建筑物开口时,无论增设还是既设的开口,藉由此组装入的系统化,上述各系统能够在例如建筑物的壁面的幕墙、大开口的正面(facade)、橱窗等的店铺周围提供光的种类变化丰富的建筑物开口。

(2)当准备内照式反射型材及外照式反射型材时,能够进一步增加光的种类变化。

(3)以能够在反射型材自身形成配线路径的方式构成,所以能够有效率地并且拆卸容易地进行配线。

(4)使用具备led装入空间部的建材,该led装入空间部用以组装入反射型材,为了该led装入空间部对于雨天漏水等的对策,而准备有填塞构件、辅助金属配件。

上述各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各发明的技术思想下,在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进行许多的变形。

【符号说明】

[建材a]

1:框架

10:开口

11:安装空间

12:第一空间

13:安装翼片

14:第二空间

15、16:两侧面

17:背面

18、18:内面

130、130:立起片

131、131:倾斜部

2:照明器具

2b:托架灯

20:本体

21:臂部

22:配线

23:灯罩

24:led模块

25:输入线

26:输入侧连接器

27:输出线

28:输出侧连接器

29:照射面

3、3a:安装构件

30:薄板

31:背面

32、32:立起卡止片

33:正面

34:配置片

35、35:平滑面

36、36:卡止部

37、37:立起安装片

38、38:安装框

4、4a:反射器构件

40:薄板

42、42:立起卡止片

43:正面

44:反射片

45、46:反射面

5:填塞构件

50:薄板

51:背面

52、52:立起卡止片

53:正面

54:孔

6:罩构件

60:抵接部

61:固定部

62:筒部

63:基部

64:遮蔽部

65:开口部

8:防止脱落构件

[建材b]

1:框架

10:第一空间

11:第二空间

12:左立起片

13、14:右立起片

2:反射器构件

20、21:左立起卡止片、右立起卡止片

22:反射面

23:第一缺口

24:缺口嵌合片

25:固定片

26:第二缺口

210:头端部

3:照明器具

30:本体

31:led模块

32:输入线

33:输入侧连接器

34:输出线

35:输出侧连接器

36:照射面

300:外周

4:罩构件

40:抵接部

41:固定部

42:筒部

43:引导片

44:凹部

45:基部

46:遮蔽部

47:开口部

420:内周

421:外周

5:封盖

50:表面部

51:安装片

52:定位片

6:填塞构件

s1:空间

s2:隔离空间

c1、c2:间隙

[建材c]

1:框架

10:第一空间

11:第二空间

12:左立起片

13:右立起片

14:左卡止片

15:右卡止片

2:第一反射器构件

20、21:左立起安装固定片、右立起安装固定片

22:反射面

23:平板部

24:缺口嵌合片

25:固定片

26:第二缺口

210:头端部

3:照明器具

30:本体

31:led模块

32:输入线

33:输入侧连接器

34:输出线

35:输出侧连接器

36:照射面

300:外周

4:罩构件

40:左抵接片

41:右抵接片

42:筒部

43:引导片

44:凹部

45:基部

46:遮蔽部

47、48:开口部

420:内周

421:外周

5:第二反射器构件

50、51:左立起安装固定片、右立起安装固定片

52:平板部

53:缺口

6:装配构件

60:固定部

61、62:左安装片、右安装片

63:反射面

7:封盖

70:表面部

71:安装片

8:背板

d:照射光的行进方向

s1:空间

s2:隔离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