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及贴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2806发布日期:2019-01-18 23:4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及贴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条贴条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以及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源条,其结构如图1所述,包括led载体以及设于led载体上的若干个led灯珠,贴条方式为手工贴条,先将弹性膜安装在灯管内,再采用引导件连接光源条,将光源条引导并安装在灯管内,效率低下、无法进行批量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人工贴条效率低下,提供一种自动贴条装置,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批量生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包括弹性膜倒模工装,所述弹性膜倒模工装包括相互连通的圆台形限位槽和第三圆形限位槽,所述圆台形限位槽入口对应设有用于将弹性膜进行卷曲的卷曲机构,所述第三圆形限位槽出口对应设有用于对弹性膜与灯管互相定位的灯管定位机构,所述弹性膜卷曲机构上部还设有光源条定位块。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及贴条方法,通过设置一个包括圆台形限位槽和第三圆形限位槽的弹性膜倒模工装,圆台形限位槽出口和第三圆形限位槽入口相互连通,圆台形限位槽入口对应设有用于将弹性膜进行卷曲的卷曲机构,第三圆形限位槽出口对应设有用于对弹性膜与灯管相互定位的灯管定位机构,弹性膜卷曲机构上部设有光源条定位块。工作时,弹性膜通过弹性膜卷曲机构呈卷曲状,光源条通过光源条定位块和卷曲后的弹性膜贴合进入圆台形限位槽,限制弹性膜和光源条的形状呈较为紧固的圆筒状,输出至灯管定位机构进行贴条,实现了灯管从固定、弹性膜卷曲和光源条安装到灯管内的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解决了人工贴条带来的效率低下,无法批量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卷曲机构包括若干个导筒和滚轴,每个所述导筒为半圆筒状,所述滚轴上设有与每个导筒相对应的若干个圆弧形凹槽,每个所述导筒与对应所述滚轴上的圆弧形凹槽相互形成圆弧形空腔,所述滚轴连接有驱动装置,弹性膜穿过所述圆弧形空腔时形成卷曲状。

采取这种结构可以形成用于弹性膜穿过的圆弧形空腔,所述滚轴上设置驱动装置,弹性膜在滚轴的带动下,可以卷曲成适应于灯管的圆弧状。工作时,第一步由人工将多条平整的弹性膜卷曲成适应于所述圆弧形空腔的形状,并一一对应设有在滚轴竖向上部的多个圆弧形凹槽上,其中圆弧状的弹性膜中圆弧缺少部分竖向朝上,滚轴开始滚动,由滚轴通过与弹性膜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引导力带动并支撑弹性膜持续前进,圆弧形空腔强迫后续平整的弹性膜弯曲成需要的圆弧状,半自动卷曲完成,后续所有平整的弹性膜均会自动卷曲成适应于灯管的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卷曲机构上部设有光源条定位块,光源条定位块中与光源条形状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三限位槽,和与第三限位槽相依附的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为形状与led载体相适配的通槽,第四限位槽为形状与led灯珠相适配的通槽,所述光源条定位块用于实现光源条的第一次定位,其中led载体和多个led灯珠组成光源条。

优选的,所述导筒在滚轴滚动前方的一端设有适应于光源条形状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光源条进入导筒中的长方形凹槽后实现二次定位,继而进入弹性膜倒模工装实现光源条和弹性膜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灯管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卡套和活动卡套,两者相对设置,所述活动卡套通过动力源驱动活动卡套和固定卡套之间的开合,所述固定卡套和活动卡套上各设有半圆形第一限位槽,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槽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固定灯管的第一圆形限位槽;所述固定卡套和活动卡套中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第二限位槽,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限位槽相互配合形成适应于弹性膜和光源条形状的第二圆形限位槽,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直径大于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相互连通。

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直径差保证了灯管的轴向定位,动力源带动活动卡套向固定卡套移动实现径向定位,第一圆形限位槽和第二圆形限位槽的相通,将灯管管口与弹性膜和光源条的输入口对应设置,保证弹性膜和光源条在送入灯管过程中,灯管不会发生移动,使弹性膜和光源条顺利送入灯管载体。

优选的,所述卷曲机构上等距设置有多个所述导筒,每个所述导筒一一对应有所述弹性膜倒模工装、所述光源条定位块、所述灯管定位机构,形成多个光源条的安装线来实现多个光源条同时进行贴条。

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方法,包括使用如上所述的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其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灯管设置在所述固定卡套中的所述第一限位槽上,所述活动卡套在所述动力源驱动作用下和所述固定卡套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圆形限位槽将灯管固定定位住,同时形成适配弹性膜和光源条组成件形状的所述第二圆形限位槽;

步骤二、人工将平整弹性膜卷曲成适配所述圆弧形空腔的形状,所述滚轴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滚动,带动后续平整的弹性膜持续前进,所述滚轴和导筒配合将后续平整的弹性膜卷曲成适配所述圆弧形空腔的形状;

步骤三、人工将光源条穿过所述光源条定位块进行第一次定位,穿过所述导筒一端的所述长方形凹槽进行第二次定位,人工将定位后的光源条和卷曲后的弹性膜进行配合形成圆筒状的弹性膜和光源条组成件;

步骤四、弹性膜和光源条组成件在所述滚轴的带动下进入所述弹性膜倒模工装中的圆台形限位槽,限制后续定位后的光源条和卷曲后的弹性膜自动形成所述弹性膜和光源条组成件,并呈较为紧固的圆筒状穿过第三圆形限位槽进入灯管定位机构中的第二圆形限位槽限位,进而输送进灯管内贴条,实现自动贴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及贴条方法,通过设置一个包括圆台形限位槽和第三圆形限位槽的弹性膜倒模工装,圆台形限位槽出口和第三圆形限位槽入口相互连通,圆台形限位槽入口对应设有用于将弹性膜进行卷曲的卷曲机构,第三圆形限位槽出口对应设有用于对弹性膜与灯管相互定位的灯管定位机构,弹性膜卷曲机构上部设有光源条定位块。工作时,弹性膜通过弹性膜卷曲机构呈卷曲状,光源条通过光源条定位块和卷曲后的弹性膜贴合进入圆台形限位槽,限制弹性膜和光源条的形状呈较为紧固的圆筒状,输出至灯管定位机构进行贴条,实现了灯管从固定、弹性膜卷曲和光源条安装到灯管内的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解决了人工贴条带来的效率低下,无法批量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光源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性膜卷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弹性膜倒模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光源条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灯管定位机构中的活动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导筒,2-滚轴,12-圆弧形空腔,3-弹性膜倒模工装,31-圆台形限位槽,32-第三圆形限位槽,4-光源条定位块,41-第三限位槽,42-第四限位槽,51-固定卡套,52-活动卡套,53-第一限位槽,54-第二限位槽,6-led载体,7-led灯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光源条包括led灯珠7和led载体6,所述led载体6可以是普通的电路板,也可以是安装有散热器的线路板,还可以是镜面金属上直接安装led灯珠7的载体模式。led灯珠7通过载体上的电路和电接头和外部电源连通。

如图2所示,所述卷曲机构包括若干个导筒1和滚轴2,每个所述导筒1为半圆筒状,所述滚轴2上设有与每个导筒1相对应的若干个圆弧形凹槽,每个所述导筒1与对应所述滚轴2上的圆弧形凹槽相互形成圆弧形空腔12,所述滚轴2连接有驱动装置,弹性膜穿过所述圆弧形空腔12时形成卷曲状。

第一步由人工将多条平整的弹性膜卷曲成适应于所述圆弧形空腔12的形状,并一一对应设置在滚轴2竖向上部的多个圆弧形凹槽上,其中圆弧状的弹性膜中圆弧缺少部分竖向朝上,滚轴2开始滚动,由滚轴2通过与弹性膜之间的摩擦力提供引导力带动并支撑弹性膜持续前进,多个圆弧形空腔12强迫后续所有平整的弹性膜部分弯曲成需要的圆弧状,多条平整的弹性膜自动卷曲成适应于灯管的圆弧状,卷曲完成。

另外,导筒1在滚轴2滚动前方的一端设置有适应于光源条形状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光源条经过初次定位后进入导筒1中的长方形凹槽后实现二次定位,继而进入弹性膜倒模工装3实现光源条和弹性膜的安装。

如图3所示,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及贴条方法,包括弹性膜倒模工装3,所述弹性膜倒模工装3包括相互连通的圆台形限位槽31和第三圆形限位槽32,弹性膜和光源条组成件通过弹性膜倒模工装3中的圆台形限位槽31到达第三圆形限位槽32,输出至灯管定位机构中进入已固定定位好的灯管中。

如图4所示,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中设置的光源条定位块4,光源条定位块4中与光源条形状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第三限位槽41,和与第三限位槽41互相连通的第四限位槽42,所述第三限位槽41为形状与led载体6相适配的通槽,第四限位槽42为形状与led灯珠7相适配的通槽,所述光源条定位块4用于实现光源条的第一次定位。

通过设置一个光源条定位块4,在光源条定位块4中设有与光源条形状相适配的限位槽,以这种结构来实现光源条的正常输送,光源条在通过所述两个槽口后能够变得平顺,正常的完成初次定位。

如图5所示,灯管定位机构中,活动卡套52上设有一个半圆形第一限位槽53,可以和固定卡套51配合构成用于固定灯管的第一圆形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53相通有半圆形的第二限位槽54,第二限位槽54可以和固定卡套51配合构成适应于弹性膜和光源条形状的第二圆形限位槽,且第二限位槽54的直径比第一限位槽53的直径小,第一圆形限位槽和第二圆形限位槽相通,将灯管管口与弹性膜和光源条的输入口对应设置,形成一个弹性膜和光源条往灯管输入的通道。

灯管定位机构包括固定卡套51和活动卡套52,特别的,固定卡套51的结构和活动卡套52相同,两者相对设置,所述活动卡套52通过动力源驱动活动卡套52和固定卡套51之间的开合,所述固定卡套51和活动卡套52上各设有半圆形第一限位槽53,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槽53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固定灯管的第一圆形限位槽;所述固定卡套51和活动卡套52中还分别设有半圆形第二限位槽54,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限位槽54相互配合形成适应于弹性膜和光源条形状的第二圆形限位槽,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槽53直径大于第二限位槽54,且所述第一限位槽53与第二限位槽54相互连通。

如图6所示,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及贴条方法,弹性膜倒模工装3中的圆台形限位槽31入口对应设有用于将弹性膜进行卷曲的卷曲机构,所述第三圆形限位槽32出口对应设有用于对弹性膜与灯管相互定位的灯管定位机构,所述卷曲机构上部还设有用于光源条安装定位的光源条定位块4,弹性膜卷曲机构实现弹性膜卷曲成适应灯管的形状,光源条定位块4实现光源条的安装定位,弹性膜倒模工装3用于限制弹性膜和光源条呈较为紧固的圆筒状,灯管定位机构实现倒模后的弹性膜与灯管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及贴条方法包括多个所述弹性膜倒模工装3,所述卷曲机构上等距设有多个所述导筒1,每个所述导筒1一一对应有所述弹性膜倒模工装3、所述光源条定位块4、所述灯管定位机构,形成多个光源条的安装线来实现多个光源条同时进行贴条。

工作原理:多条弹性膜通过弹性膜卷曲机构中的多个导筒1和滚轴2,形成卷曲成形的多条弹性膜,同时,多条光源条通过多个光源条定位块4进行第一次定位,通过导筒1一端的长方形凹槽进行二次定位,和卷曲后的弹性膜贴合进入弹性膜倒模工装3中的圆台形限位槽31,限制弹性膜和光源条的形状呈较为紧固的圆筒状,通过弹性膜倒模工装3中的第三圆形限位槽32,输出至灯管定位机构中的第一圆形限位槽53,再通过第二圆形限位槽54进入已固定定位好的灯管中,进行贴条,实现了灯管从固定、弹性膜卷曲和光源条安装到灯管内的自动化生产。

实施例2

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方法,包括使用如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灯管光源条自动贴条装置及贴条方法,其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灯管设置在所述固定卡套51中的所述第一限位槽53上,所述活动卡套52在所述动力源驱动作用下和所述固定卡套51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圆形限位槽将灯管固定定位住,同时形成适配弹性膜和光源条组成件形状的所述第二圆形限位槽;

步骤二、人工将平整弹性膜卷曲成适配所述圆弧形空腔12的形状,所述滚轴2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滚动,带动后续平整的弹性膜持续前进,所述滚轴2和导筒1配合将后续平整的弹性膜卷曲成适配所述圆弧形空腔12的形状;

步骤三、人工将光源条穿过所述光源条定位块4进行第一次定位,穿过所述导筒1一端的所述长方形凹槽进行第二次定位,人工将定位后的光源条和卷曲后的弹性膜进行配合形成圆筒状的弹性膜和光源条组成件;

步骤四、弹性膜和光源条组成件在所述滚轴2的带动下进入所述弹性膜倒模工装3中的圆台形限位槽31,限制后续定位后的光源条和卷曲后的弹性膜自动形成所述弹性膜和光源条组成件,并呈较为紧固的圆筒状穿过第三圆形限位槽32进入灯管定位机构中的第二圆形限位槽限位,进而输送进灯管内贴条,实现自动贴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