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射式LED信号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4877发布日期:2019-03-30 09:5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射式LED信号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信号灯。



背景技术:

在船舶航行中,船灯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信号灯属于船灯的一种,安装在桅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实现发光照明,用于发出相应的信号,表明自身状态或是在两船相遇时传递相应信息。船舶航行条件多种多样,在夜间或是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需要用信号灯发出信号。所以信号灯的光学设计影响到了人眼的识别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传统的信号灯使用卤钨灯作为照明方式,其照明有着效率低,发光不稳定,眩光严重等缺点,目前正在逐步淘汰的过程中。与此同时,led作为固态照明光源逐渐占据大部分照明市场,并且相比卤钨灯有巨大的优势。使用led光源的信号灯有更加灵活的光学设计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发光、眩光少、能效高、结构简单的反射式led信号灯。

本发明设计的反射式led信号灯,根据船舶信号灯的要求及特点,通过光学透镜对led灯珠阵列进行二次配光设计,所述光学透镜采用多自由曲面透镜形式,通过多次反射的方式,将led灯珠阵列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全部收集并进行重新分布,在水平方向360°和垂直方向±60°的区域内实现均匀发光;这样可极大提高光源的利用率,实现较高的能见度。

本发明设计的反射式led信号灯,其结构包括壳体、面罩、led灯珠、光学透镜、盖板、后盖、pcb电路板;led灯珠、pcb电路板、光学透镜、盖板构成led信号灯的光学模组,灯的壳体内部设有相应凹槽,用于放置并固定所述光学模组;其中:

所述光学模组中,采用贴片性的led灯珠,呈阵列分布于铝基板上(可采用smt贴片机焊接在铝基板上);铝基板固定在led支架(散热器)上,构成不可拆卸的组件,例如铝基板通过螺钉连接到led支架(散热器)上,并用螺钉焊死;光学透镜安装在led灯珠阵列上方,led灯珠位于光学透镜的几何中心下方;

所述光学透镜,采用多自由曲面透镜形式,通过多次反射,将led灯珠阵列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全部收集并进行重新分布,在水平360°和垂直±60°的区域内实现均匀发光;

所述的pcb电路板用于固定led芯片,将led光源阵列形成串并联结构,统一进行供电及驱动;led信号灯的部件由固定配件固定;

面罩安装在灯壳的开口处,用于封闭整个光学系统。

本发明设计的反射式led信号灯中,led灯珠阵列及pcb电路板构成led光源板模块,该模块包含三个不同形状的led灯珠阵列,分别为:圆形、三角形、x形;其中,每种形状与一种颜色对应;例如,绿色为圆,黄色为三角、红色为x,分别表示不同信号;阵列中的led灯珠以均匀间距排布,不同模块发光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控制调节。

本发明设计的反射式led信号灯中,所述的光学组件可由红、黄、绿三种颜色的led芯片组成led光源阵列,从而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信号发光。

本发明设计的反射式led信号灯中,所述的多自由曲面透镜,其曲面形状根据led光源阵列本身的光分布要求设计,在水平方向360°范围内实现发光,在垂直方向±60°时达到最大光强,使得光线的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便于观测。

具体来说,多自由曲面透镜的设计规则如下:

(一)按照奥拉德定律推算出所要求发光区域内的最小光强。奥拉德定律如公式(1)所示:

其中:

et:照度阈值(icao国际民航组织推荐值1x10-6lx)

i:发光强度,单位cd(坎德拉),1cd=1lm/sr

l:可见距离,单位m

u:线性消光系数,在6级能见度条件(国际大气能见度分类标准)时,u=0.39/km

e:自然常数。e=2.7183

计算得到发光区域内的最小光强为:

i=et×l2×eul(2)。

(二)根据上一步计算得到的结果,要求信号灯发光区域内的光强大于最小光强i。由于发光区域光强分布特点,边缘光强小于中心光强,因此要求发光区域边缘光强ivmin大于计算得到的最小光强i。

为实现发光区域要求的目标光强,需要计算出灯具的光通量。光源的光通量与光强之间存在如下计算公式:

其中,iv(φ,θ)代表光源光强的空间分布,所选用的led芯片光强分布近似为余弦辐射体,光强在径向上表现为余弦分布。若边缘光强为ivmin,则中心光强应为2ivmin,因此可用公式(4)来模拟led芯片的光强分布:

iv=2ivmincosθ(4)

公式(3)中的积分的角度范围根据发光区域要求来确定,由此可求出灯的光通量。

(三)在第二步计算得到的结果基础上,考虑窗口玻璃的透过率,可计算出实际所需led芯片的总光通。玻璃透过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τ=μn(5)

其中,τ是总透过率,μ是单位毫米的透过率,n是所选用的玻璃厚度(单位:mm);

因此,实际所需的led芯片的总光通f为:

f=fv/τ(6)。

(四)根据计算结果,通过软件计算模拟,完成多自由曲面的设计。

本发明设计的反射式led信号灯中,自由曲面反射器对led进行二次配光设计,通过反射的方式将led芯片发出的能量进行收集,重新分布然后进行投射,实现特定形状和光分布的照明效果,在满足产品使用要求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简化结构设计,提高零件的通用性。该led信号灯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反射式led信号灯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反射式led信号灯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反射式led信号灯led阵列串并方式原理图。

图4是反射式led信号灯的发光区域示意图。其中,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分别对应于led灯珠阵列的x形、三角形、圆形。

图5是反射式led信号灯的配光分布图。

图6是反射式led信号灯的空间光分布图。

图中标号:1为灯壳,2面罩,3为led芯片,4为pcb板,5为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例子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图1是反射式led信号灯的整体结构图,灯壳1是主体,led芯片3以阵列的形式排列在pcb板4上,实现可控发光,面罩2安装于灯壳1上,对灯具内部的光线进行出射,并对灯具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图2是反射式led信号灯的整体示意图,三种颜色的led芯片3以阵列方式排列于pcb板4上,并且组成不同形状。本发明中,所采用的led芯片分别为型号lag6sp的红光led、型号lyg6sp的黄光led、型号ltg6sp的绿光led以及型号sfh250的近红外led,单颗功率约为0.3w。

如图3所示,所述led芯片3采用先串联后并联的方式进行恒流供电,共有49颗红光led、49颗黄光led、49颗绿光led以及36颗红外led芯片。由led芯片3组成的光源阵列发出的光线,经过自由曲面的反射收集后,通过面罩2进行出射,最终形成如图5和图6的配光分布以及空间光分布。

图4是本发明反射式led信号灯发光区域的示意图,根据能见度条件6级(国际大气能见度分类标准);夜间可视距离大于2.8km的要求,按照奥拉德定律理论可以推算出区域内的最小光强。奥拉德定律如公式(1)为:

其中:

et:照度阈值(icao国际民航组织推荐值1x10-6lx)

i:发光强度,单位cd(坎德拉),1cd=1lm/sr

l:可见距离,单位m

u:线性消光系数,在6级能见度条件(国际大气能见度分类标准)时,u=0.39/km

e:自然常数。e=2.7183

计算得到发光区域内的最小光强为:

i=et×l2×eul=23.5cd(2)

根据上一步计算得到的结果,要求信号灯发光区域内的光强大于最小光强i。由于发光区域光强分布特点,边缘光强小于中心光强,因此要求发光区域边缘光强ivmin大于计算得到的最小光强i。在实际设计中还应考虑到热量设计,因此在设计时按照ivmin=25cd设计。

为实现发光区域要求的目标光强,需要计算出灯具的光通量。光源的光通量与光强之间存在如下计算公式:

其中,iv(φ,θ)代表光源光强的空间分布,所选用的led芯片光强分布近似为余弦辐射体,光强在径向上表现为余弦分布。若边缘光强为ivmin,则中心光强应为2ivmin,因此可用公式(4)来模拟led芯片的光强分布:

iv=50cosθ(4)

公式(3)中的积分的角度范围根据发光区域要求来确定,为实现设计要求;将照射区域定义为水平角:-60°~60°;为垂直角:-60~60°;换算成弧度水平角为:垂直角为:由此可求出灯的光通量。

计算得到的光通量为理论值,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窗口玻璃的透过率,再计算出实际所需led芯片的总光通。玻璃透过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τ=μn(6)

其中,τ是总透过率,μ是单位毫米的透过率,n是所选用的玻璃厚度(单位:mm),本发明中采用的窗口玻璃透过率为81.5%。

因此,实际所需的led芯片的总光通f为:

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热量设计要求及其他损耗,最终选用的led芯片的总光通不可低于50lm。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通过软件计算模拟,完成多自由曲面的设计。其光分布效果见图5和图6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