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帽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1351发布日期:2018-11-20 19:2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帽灯。



背景技术:

消防人员在野外救灾时,安装在消防帽上的帽灯是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但目前的帽灯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1、目前安装在消防帽上的的帽灯自身没有调节照明高度的装置,且帽灯通过连接片固定到消防帽上,该连接片与面罩通过同一个松紧螺母固定夹装在消防帽的安装座上,调节照明高度需要靠调松松紧螺母实现,一旦松紧螺母调松,面罩的高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照明高度的调节费时费力,无法适应野外救援的紧迫性;2、由于野外救援的时间长短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帽灯能够满足长时间照明的需要,目前蓄电久的充电电池成本高,且也不能确保满足长时间的照明;频繁更换电池不方便且污染环境,目前还没有既能充电又能更换电池的帽灯;3、目前电池盖开合通常使用螺纹结构,需要双手同时操作,使得更换电池的操作繁琐,影响救援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帽灯,兼具充电和更换电池使用功能,且更换电池时通过单手操作即可开合电池盖,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实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帽灯,包括:灯壳体;安装在所述灯壳体内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壳体;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端口部的电池盖安装座,其一端安装有插座;与所述电池盖安装座另一端转动连接的支承锁定件;安装在所述支承锁定件上并可相对所述支承锁定件水平移动的电池盖,其具有用于与所述插座插接的插扣;安装在所述支承锁定件和所述电池盖之间的锁定操作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盖是否相对所述支承锁定件水平移动;其中,当所述电池盖相对支承锁定件朝两个相反方向水平移动时,可分别使插扣与插座的连接或解除连接,从而实现电池盖与电池盖安装座的闭锁连接或解锁。

优选的,所述锁定操作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承锁定件和电池盖之间的解锁按钮,其可相对所述支承锁定件和电池盖垂直上下移动且可随着电池盖相对所述支承锁定件水平移动;安装在所述解锁按钮和支承锁定件之间的弹簧,用于向所述解锁按钮提供垂直向上移动的作用力。

其中,所述电池盖贯穿开设按钮孔,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按钮孔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支承锁定件包括:与所述电池盖安装座转动连接的锁定件本体;贯穿所述锁定件本体开设的水平槽;其中,所述解锁按钮安装在所述按钮孔和水平槽之间。

优选的,所述解锁按钮包括:与所述按钮孔间隙配合的按压部;位于所述按压部下方的锁定部,其穿设在所述水平槽内并可相对于所述水平槽垂直上下移动和水平移动;其中,所述锁定部的外缘大于所述按压部的外缘,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锁定部与支承锁定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水平槽具有相连通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锁定部可在所述第一槽段下部和第二槽段下部之间水平移动,并可在所述第一槽段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垂直上下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槽段的上部具有向其内凸出的围挡,用于阻止所述锁定部从所述第一槽段上部向第二槽段上部水平移动,并阻止所述锁定部从所述第二槽段下部向所述第二槽段上部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锁定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槽段的下部与所述锁定部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电池盖底部开设限位槽,所述支承锁定件顶部设有用于在所述限位槽内滑动的限位滑块。

优选的,所述电池盖安装座在安装插座的相对端设有限位挡块,所述电池盖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挡块适配的限位缺口。

优选的,所述灯壳体的下方安装有弧形连接座,所述弧形连接座的下方安装有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与所述弧形连接座转动连接的角度调节座;用于将所述弧形连接座和角度调节座锁紧固定的锁紧装置;用于将所述角度调节座连接至消防帽上的挂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的开合可以单手操作,开合方便,提高更换电池的效率,适应救援的紧迫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插接组件和锁定操作组件的相互配合以及限制,在单手更换电池时,使电池盖在开盖状态、合盖解锁状态以及合盖闭锁状态之间顺利切换。

3、本实用新型的挂接装置在弹性片的作用下可以夹紧挂接在消防帽的帽灯插座上,不会脱落,且帽灯从消防帽上插入取出非常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可以避免灯体随意摆动而偏离最佳照明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帽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帽灯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导电压板);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帽灯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帽灯的合盖闭锁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帽灯的合盖解锁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帽灯的开盖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6-灯壳体;61-照明灯;62-充电插座;63-电源开关;64-弧形连接座;65-销轴;66-角度调节座;67-锁紧螺杆;68-挂接座;69-帽钩;71-电池盖;71a-插扣;71b-限位缺口;71c-按钮孔;71d-限位槽;72-支承锁定件;721-水平槽;721a-第一槽段;721b-第二槽段;722-围挡;73-解锁按钮;731-按压部;732-锁定部;74-导电压板;75-销轴;76-弹簧;81-电池壳体;82-电池盖安装座;82a-插座;82b-限位挡块;83-负极导电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帽灯既可充电使用,又可以更换电池使用,方便使用人员根据周围环境选择使用方式,适用于消防人员长时间的户外救灾,也适用于其他人员长时间的户外活动;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帽灯在更换电池时,电池盖通过单手操作即可实现开合,操作快捷方便,腾出另一只手进行其他操作。

如图1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帽灯包括:灯壳体6;安装在灯壳体6头部的照明灯61;安装在灯壳体6内用于容置电池的电池壳体81;安装在灯壳体6尾部的可单手操作开合的电池盖71。其中,灯壳体6上设置用于对电池充电的充电插座62,以及控制电池接通照明灯61的电源开关63。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采用可更换使用的充电电池,该充电电池可以根据外界条件选择蓄电方式:通过充电插座62接通外界电源来蓄电,或者通过备用充电电池蓄电。当使用者位于便于充电的环境中时,可以通过外界电源对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电池充电,避免更换电池的繁琐;当使用者处于长时间无法充电的环境中时,通过更换备用的充电电池为照明灯61提供电能。

其中,灯壳体6和电池壳体81之间有空隙,用于放置控制电线、导电线以及控制电路板等。

本实用新型在电池壳体81端口与灯壳体6端口之间安装有电池盖安装座82,用于安装可单手开合的电池盖71。本实施例的电池盖安装座82与电池壳体81一体设计。

本实用新型电池盖71的开合可以单手操作,开合方便,提高更换电池的效率,适应救援的紧迫性。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71在打开和闭合的过程中,具有开盖和合盖两种状态,而合盖又具有合盖解锁和合盖闭锁两种状态。

当电池处于使用状态时,电池盖71处于合盖闭锁状态(如图4所示),使电池可靠的安装在电池壳体81内并为照明灯61提供可靠电源;当需要更换电池时,首先需要将电池盖71从合盖闭锁状态切换为合盖解锁状态(如图4和5所示),然后再从合盖解锁状态向开盖状态切换(如图5和6所示),从而取出电池;待放入换好的电池后,电池盖71从开盖状态向合盖解锁状态、合盖闭锁状态依次切换。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电池盖1的开合过程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电池盖71的开盖状态和合盖解锁状态的切换通过电池盖71相对电池盖安装座82旋转来实现;电池盖71的合盖解锁状态和合盖闭锁状态的切换通过电池盖71相对电池盖安装座82水平移动来实现。

具体的,如图2和3所示,电池盖安装座82通过销轴75转动连接支承锁定件72,支承锁定件72上安装电池盖71。支承锁定件72可带动电池盖71相对电池盖安装座82旋转。如图6所示,电池盖71随支承锁定件72旋转而相对于电池盖安装座82张开一定角度时,电池盖71处于开盖状态,以便于更换电池。其中,通过支承锁定件72对电池盖71的固定及支承作用,避免电池盖71开盖后随意放置而找寻困难甚至丢失。

如图5和6所示,当电池盖71通过旋转从开盖状态切换至合盖解锁状态时,电池盖71相对于电池盖安装座82平行放置,且电池盖71的两端与电池盖安装座82的两端相错位。

如图4和5所示,当电池盖71通过水平移动从合盖解锁状态切换至合盖闭锁状态时,电池盖71的两端与电池盖安装座82的两端对齐。

其中,如图1所示,电池盖安装座82上安装有插座82a,电池盖71上安装有用于与插座82a插接的插扣71a。当电池盖71处于合盖闭锁状态时(此时电池盖71的两端与电池盖安装座82的两端对齐,图4所示),插扣71a的扣舌伸入插座82a内,实现插接;当电池盖71处于合盖解锁状态时(此时电池盖71的两端与电池盖安装座82的两端相错位,图5所示),插扣71a的扣舌从插座82a内伸出,连接解除。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在电池盖安装座82安装插座82a的相对端设有限位挡块82b,在电池盖71上设有与限位挡块82b适配的限位缺口71b,当限位挡块82b与限位缺口71b配合到位后,插扣71a与插座82a的连接也到位,当插扣71a与插座82a连接到位后,电池盖71处于合盖闭锁状态。

当电池盖71处于合盖闭锁状态时,插扣71a与插座82a的插接可以限制电池盖71相对于电池盖安装座82旋转,只有先通过水平移动电池盖71才可以解除插扣71a与插座82a的连接,避免电池盖71被轻易解锁。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电池盖71水平移动的具体结构和过程。如图2和3所示,电池盖71安装在支承锁定件72上并可相对支承锁定件72水平移动。如图4和5所示,当电池盖71相对支承锁定件72向闭锁方向(闭锁即从合盖解锁状态向合盖闭锁状态切换)水平移动时,可实现插扣71a与插座82a的连接,从而实现电池盖71与电池盖安装座82的连接锁定;当电池盖71相对支承锁定件72向解锁(解锁即从合盖闭锁状态向合盖解状态切换)方向水平移动时,可实现插扣71a与插座82a的解除连接,从而实现电池盖71与电池盖安装座82的解锁,解锁后通过旋转电池盖71即可取出电池。

其中,本实施例通过锁定操作组件来控制电池盖71相对支承锁定件72水平移动。当电池盖71从合盖闭锁状态向合盖解锁状态切换时,需要先解除锁定操作组件对于电池盖71水平移动的锁定。

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锁定操作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承锁定件72和电池盖71之间的解锁按钮73;安装在解锁按钮73上用于为其提供向上移动作用力的弹簧76。

其中,当解锁按钮73在按压力的作用下相对支承锁定件72和电池盖71垂直向下移动到位后,电池盖71可相对支承锁定件72水平移动;当解锁按钮73在弹簧76的作用下垂直向上移动到位后,电池盖71相对于支承锁定件72的水平移动被锁定。

如图3所示,电池盖71上开设有按钮孔71c,支承锁定件72上开设水平槽721。解锁按钮73包括:贯穿按钮孔71c并与其间隙配合的按压部731;位于按压部731下方的锁定部732,其穿设在水平槽721内并可相对于水平槽721垂直上下移动和水平移动。其中,锁定部732的尺寸大于按钮孔71c,避免在其随按压部731上下移动时经由按钮孔71c脱离水平槽721。

其中,水平槽721具有相连通的第一槽段721a和第二槽段721b;锁定部732可在第一槽段721a下部和第二槽段721b下部之间水平移动,并可在第一槽段721a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垂直上下移动;其中,第二槽段721b的上部具有向其内凸出的围挡722,用于阻止锁定部732从第一槽段721a上部向第二槽段721b上部水平移动,并阻止锁定部732从第二槽段721b下部向第二槽段721b上部移动。

具体的,第一槽段721a以及第二槽段721b下部与锁定部732间隙配合。如图4所示,当电池盖71处于合盖闭锁状态时,锁定部732置于第一槽段721a上部,按压部731从按钮孔71c内伸出;当锁定部732在按压力的作用下从第一槽段721a上部向下移动至第一槽段721a下部时,电池盖71在外界水平推力作用下可相对支承锁定件72水平移动,此时,锁定部732从第一槽段721a下部移动至第二槽段721b下部,由于围挡722的作用使锁定部732置于第二槽段721b下部,此时电池盖71处于合盖解锁状态,按压部731未露出电池盖71(如图5所示)。

如图4至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71处于合盖闭锁状态时,要打开电池盖71的过程如下:需要先将电池盖71从合盖闭锁状态切换至合盖解锁状态,再从合盖解锁状态切换至开盖状态。

其中,将电池盖71从合盖闭锁状态切换至合盖解锁状态的过程如下:向解锁按钮73的按压部731施加按压力,当位于按压部731下方的锁定部732向下移动至支承锁定件72的水平槽721的第一槽段721a下部时,向电池盖71施加背向销轴75水平移动的水平推力,电池盖71的水平移动使插扣71a与插座82a的连接解除,此时电池盖71被切换至合盖解锁状态。

当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盖71处于开盖状态时,要闭合电池盖71的过程如下:需要先通过旋转电池盖71使其从开盖状态切换至合盖解锁状态,再从合盖解锁状态切换至合盖闭锁状态。

其中,将电池盖71从合盖解锁状态切换至合盖闭锁状态的过程如下:向电池盖71施加朝向销轴75水平移动的水平推力,电池盖71在水平移动时带动解锁按钮73相对于支承锁定件72水平移动,当解锁按钮73的锁定部732从支承锁定件72的从第二槽段721b下部水平移动至第一槽段721a下部时,锁定部732在弹簧76的作用下从第一槽段721a下部向上移动到第一槽段721a上部(此时按压部731从按钮孔71c伸出),由于受到第二槽段721b上部围挡722的阻挡,电池盖71(锁定部732)的水平移动被限制,从而使电池盖71被切换至合盖闭锁状态;当电池盖71处于合盖闭锁状态时,电池盖71上的限位缺口71b与电池盖安装座82上的限位挡块82b配合到位,插扣71a与插座82a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和3所示,本实施例在电池盖71底部开设限位槽71d,在支承锁定件72顶部设有用于在限位槽71d内滑动的限位滑块(图中未示出)。通过限位槽71d和限位滑块的配合,可确保水平移动的精确性,从而实现与垂直上下移动的精确配合。

如图1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承锁定件72、解锁按钮73以及弹簧76通过导电压板74安装在电池盖71下方,以便于实现相互之间在垂直方向的限位。

此外,导电压板74还用于提供本实施例供电电路的电连接。当在电池壳体81内装入电池并使电池盖71处于合盖闭锁状态时,电池的负极通过导电压板74与供电回路的负极连接,电池的正极与供电回路的正极连接,当按下电源开关63,即可实现照明。本实施例的供电回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在电池壳体81的两端,如图1所示,供电回路的负极通过安装在电池盖安装座82上的负极导电杆83实现,其中,电池盖安装座82位于电池壳体81的一端;供电回路的正极通过安装在电池壳体81另一端的正极导电杆(图中未示出)实现。

当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消防帽及其他安全帽上作为帽灯使用时,照明角度的调节可以通过安装在灯壳体6下方的角度调节装置实现。

具体的,灯壳体6的下方安装有弧形连接座64,角度调节装置包括:销轴65;通过销轴65与弧形连接座64转动连接的角度调节座66;用于将弧形连接座64和角度调节座66锁紧固定的锁紧装置;固定在角度调节座66下方用于将其连接至消防帽上的挂接装置。

本实施例的锁紧装置为对称安装在角度调节座66的两个耳板上的锁紧螺杆67。调松锁紧螺杆67可以相对于角度调节座66转动灯壳体6实现照明角度的调节,调节好照明角度后使两个锁紧螺杆67顶紧弧形连接座64即可。锁紧装置将弧形连接座64和角度调节座66锁紧固定,可以避免灯体随意摆动而偏离最佳照明角度。

本实施例的挂接装置包括:与角度调节座66固定连接的挂接座68;安装在挂接座68上用于与消防帽上的灯座插接的帽钩69;安装在挂接座68上用于顶紧灯座的弹性片。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