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应急灯中的防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2428发布日期:2018-11-20 19: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应急灯中的防水装置,它是由旋珠、座套(B1)、旋帽、三个密封圈、两个旋紧螺母组成,其特征在于,

旋珠包括珠体(A1)、颈柱(A11)、第一栓柱(A12),珠体(A1)、颈柱(A11)、第一栓柱(A12)三者一体成型,珠体(A1)设置于颈柱(A11)的顶端,第一栓柱(A12)设置于颈柱(A11)的底端,第一栓柱(A12)的侧壁攻有旋接纹,颈柱(A11)横向宽度小于珠体(A1)的直径,第一栓柱(A12)的柱径小于颈柱(A11)的横向宽度;

座套(B1)的顶面中部一体成型有一个球孔,座套(B1)的底面中部一体成型有一个竖向套孔,竖向套孔与上方的球孔相连通,竖向套孔的孔径大于颈柱(A11)的横向宽度,竖向套孔的孔径小于珠体(A1)的直径,球孔的孔径大于珠体(A1)的直径;

球孔的孔壁攻有旋接纹;

座套(B1)能依次向上套入第一栓柱(A12)、颈柱(A11)并最终顶置于珠体(A1)的下球面;

第一密封圈(B2)能向上套入第一栓柱(A12)中并顶置于座套(B1)的底面;

第一旋紧螺母(B3)能向上旋进第一栓柱(A12)中并最终旋紧于第一密封圈(B2)的下方,第一密封圈(B2)被第一旋紧螺母(B3)的顶面和座套(B1)的底面夹紧从而实现下段密封的目的;

旋帽包括帽体(C1)、套管(C11)、第二栓柱(C12),帽体(C1)、套管(C11)、第二栓柱(C12)三者一体成型,帽体(C1)设置于第二栓柱(C12)的底部,套管(C11)设置于帽体(C1)的底部,套管(C11)和第二栓柱(C12)的侧壁均攻有旋接纹,套管(C11)的管径小于帽体(C1)的横向宽度,套管(C11)的管径大于第二栓柱(C12)的柱径;

套管(C11)的管径大于珠体(A1)的直径;

第二密封圈(C2)内置于套管(C11)中;

内置有第二密封圈(C2)的套管(C11)能向下罩入珠体(A1)的上球面并且继续向下与座套(B1)顶面中部的球孔旋接并紧固,第二密封圈(C2)被套管(C11)和座套(B1)夹紧从而实现中段密封的目的;

第三密封圈(D2)能向下套入第二栓柱(C12)中并且顶置帽体(C1)的顶面;

第二旋紧螺母(D1)能向下旋进第二栓柱(C12)中并最终旋紧于第三密封圈(D2)的上方,第三密封圈(D2)被第二旋紧螺母(D1)的底面和帽体(C1)的顶面夹紧从而实现上段密封的目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