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4829发布日期:2018-09-18 21:0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用天窗仅具有一般的透光功能,在日间光线充裕时,天窗能引入外部光线,为车室内带来不同的氛围。然而到了夜间或车外黑暗的环境时,天窗则无法为车室内引入外部光线,此时天窗的功能效益受到减损。

近年来通过车室内的氛围灯光提升用户体验,是汽车消费领域火热的项目之一。目前车用氛围灯的场景实现,一般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的点光源带来局部照明的效果,这种氛围灯的多应用于车门把手、仪表台、迎宾踏板等位置。现有氛围灯的应用缺乏车用天窗的场景,也缺乏搭配车用天窗的配置或产品。并且现有的氛围灯仅能应用于局部的点光源,在车室内整面的光线照明容易产生发光暗角的不均匀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车用天窗缺乏氛围灯应用,以及车室内的照明容易发生暗角的不均匀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灯具的窗户结构,其包含:

第一透光件,其具有外侧面与设置面;

第二透光件,其具有接触面与内侧面,所述第二透光件通过所述接触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件的设置面;

网点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件的所述接触面

支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光件的所述设置面以及第二透光件的内侧面,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二透光件的侧边形成容纳空间;以及

光源模块,其设置于所述支架并容设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光源模块朝向所述第二透光件的侧边;所述光源模块具有第一发光区和第二发光区;所述第一发光区的亮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区的亮度;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区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区之间,所述第一发光区所发出的光束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区所发出的光束相互交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光件是四边形,所述第二透光件具有两个长边及连接在两个所述长边之间的两个短边,所述支架与所述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件的所述长边,二个所述第一发光区临近所述第二透光件的所述短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车用窗户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件的所述短边的所述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光件是四边形,所述第二透光件具有两个长边及连接在两个所述长边之间的两个短边,所述支架与所述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件的所述短边,二个所述第一发光区临近所述第二透光件的所述长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车用窗户还包括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件的所述长边的所述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车用窗户还包括:驱动模块,其电连接所述光源模块,所述驱动模块提供第一电流至所述第一发光区,所述驱动模块提供第二电流至所述第二发光区;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大于所述第二电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与所述第二发光区的发光颜色不同;所述第一发光区的色温与所述第二发光区的色温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车用窗户还包括:黏着层,所述黏着层设于所述第一透光件的设置面与所述第二透光件的接触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多个单色发光二极管芯片或RGB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在车用天窗边缘设置光源模块,使得车用天窗可以提供为车室内提供氛围灯的应用。此外,通过光源模块具有第一发光区以及第二发光区的设置,使得车室内照明的发光暗角的不均匀问题获得改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的上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A-A’线剖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B-B’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B-B’线剖视的局部放大图;

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透光件与光源模块设置示意图;

图9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透光件与光源模块另一设置示意图;以及

图10其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的控制电路与光源模块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机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1,其可用于汽车玻璃天窗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1包括第一透光件11、第二透光件13以及支架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的局部放大图,图2所示的放大区域为图1中X区域,如图2所示,第一透光件11与第二透光件13重叠设置,支架21的一端设置于的一透光件11,支架相对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的上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窗户结构1的第一透光件11以及第二透光件13是四边形,并且分别具有两个长边及连接在两个所述长边之间的两个短边。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架21分别设置于车用窗户结构1的两个短边,也就是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两个短边137,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支架21可以仅设置于车用窗户结构1的单侧的短边,也就是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单侧的短边137。支架21也可以设置于车用窗户结构1的两个长边,也就是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两个长边139。支架21更也可以仅设置于车用窗户结构1的单侧的长边,也就是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单侧的长边139。下述将详细说明第一透光件11、第二透光件13以及支架21的细部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A-A’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1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两个短边137,因此A-A’线剖视图在第二透光件13短边137的两端设置有支架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A-A’线剖视的局部放大图,图5所示的放大区域为图4中Y区域,如图所示,第一透光件11具有外侧面111与设置面113,第二透光件13具有接触面131与内侧面133。第二透光件13通过接触面131设置于第一透光件11的设置面113。支架21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透光件11的设置面113,支架21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内侧面133。支架21并在第二透光件13的侧边135形成容纳空间23。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还包括黏着层15、油墨层17、光源模块19以及网点层(图未示)。黏着层15设于第一透光件11的设置面113与第二透光件13的接触面131之间,黏着层15用于黏合第一透光件11以及第二透光件13,使得第一透光件11与第二透光件13之间没有额外的空隙可以折射或绕射光线。油墨层17设于第二透光件13的内侧面133,油墨层17可以消除第二透光件13因光束折射所产生或外部射入光束的色偏。光源模块19设置于支架21的容纳空间23,并朝向第二透光件13的侧边135,如此使光源模块19的光束能够射入第二透光件13。网点层(图未示)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接触面131,用于通过网点产生图案,或是通过网点加强光源模块19射入光束的绕射或折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件11与第二透光件13可以是双曲率设计。第一透光件11与第二透光件13可以为玻璃材质(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即PMMA),也可称为压克力或是有机玻璃。第二透光件13可以是钢化玻璃,并且边部经过磨边处理。第二透光件13也可以是白玻璃,其中所含铁、铬或镍的离子浓度小于50ppm。第一透光件11与第二透光件13的材质能够让投射进入的光线进行内部的折射与绕射,如此使光线能够平均的分散于第一透光件11和/或第二透光件13而均匀出光。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光件11与第二透光件13之间的黏着层15,可以是透明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nyl Butyral Resin,PVB)或透明聚氨酯(Polyurethane,PU)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请继续参阅图5,如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支架21设置于第二透光件21侧边135,支架21可以是塑胶或金属材质,支架21的容纳空间23还可以设置反射膜25。光源模块19设置于支架21的壁面并容设于容纳空间23,光源模块19发出的光束朝向第二透光件13的侧边135。容纳空间23的反射膜25能反射光源模块19射出的光束,使光束不被吸收或耗损而重新进入第二透光件21的侧边13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光源模块19还包含多个发光二极体与软性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体电性连接软性电路板。光源模块19的多个发光二级体可以是多个单色发光二极管芯片或RGB发光二极管。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B-B’线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1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两个短边137,因此B-B’线剖视图在第二透光件13长边139的两端则没有支架。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B-B’线剖视的局部放大图,图7所示的放大区域为图6中Z区域,如图所示,反射膜25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长边139的侧边135。反射膜25用于反射光源模块19通过第二透光件13而射出的光束。当第二透光件13的侧边未设置支架21时,光束可以从第二透光件13的侧边135射出。通过反射膜25的设置,反射膜25能使得光束不被吸收或损耗而重新进入第二透光件13进行折射和扩散。此外,反射膜25更能协助提高第二透光件13的光线均匀度与整体发光效率。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透光件与光源模块设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光源模块19具有第一发光区191和第二发光区192,其中,第一发光区191的亮度大于第二发光区192的亮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支架与光源模块19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短边137时,二个第一发光区191分别临近第二透光件13的两个长边139,第二发光区192设置于两个第一发光区191之间。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透光件与光源模块另一设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支架与光源模块19设置于第二透光件13的长边139时,二个第一发光区191分别临近第二透光件13的两个短边137,第二发光区192设置于两个第一发光区191之间。通过第一发光区191亮度大于第二发光区192亮度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透光件13的边缘区域不会因为光线不足而不能均匀出光,降低出光面暗角的状况。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的控制电路与光源模块的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还包括控制电路31,控制电路31电连接光源模块19。控制电路31还包括信号处理模块311、控制模块313与驱动模块315。信号处理模块311接收外部控制信号,控制模块313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311,驱动模块315电连接控制模块313以及光源模块19。信号处理模块311接收的外部控制信号可以是按钮的启动信号或是开关的切换信号,也可以是蓝牙或无线模块发出的无线信号,外部控制信号还可以是车用电脑或发动机控制器(Engine Control Unit,ECU)所发出的信号。控制模块313根据外部控制信号提供控制信号,驱动模块315根据控制信号驱动光源模块1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15提供第一电流至光源模块19的第一发光区191,驱动模块315提供第二电流至光源模块19的第二发光区192,第一电流大于第二电流。通过控制模块313的控制,第一发光区191的发光颜色可以与第二发光区192的发光颜色不同,例如第一发光区191射出蓝光,第二发光区192射出黄光。第一发光区191的色温也可以与第二发光区192的色温不同,例如第一发光区191的色温是3500K,第二发光区的色温是6000K。通过驱动模块315供应不同程度的电流,可以进一步精准控制第一发光区191与第二发光区192的发光亮度,降低第二透光件的出光不均匀与发生暗角的状况。此外,通过控制模块313控制光源模块19在不同区域的发光颜色或色温,更可以为车室内创造不同的情境与气氛。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在车用天窗边缘设置光源模块,使得车用天窗可以提供为车室内提供氛围灯的应用。此外,通过光源模块具有第一发光区以及第二发光区的设置,使得车室内照明的发光暗角的不均匀问题获得改善。

此外,通过具有灯具的车用窗户设计成具有网点的玻璃,配合侧入式光线入射于这些区域,通过不同色光的入射以及不同的网点图案,让车用天窗可为车室内营造不同的光线氛围,并可进一步作为图像展示的一部分。

此外,通过黏着层的设计,使得作为网点玻璃的第二透光件可以配合作为天窗玻璃的第一透光件的曲率,完整贴附重合于天窗玻璃,并且增强天窗玻璃的结构强度。

此外,通过油墨层的设计,达到消除作为网点玻璃的第二透光件的色偏功效。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